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沙利文”简史

2020-10-10 16:2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65| 评论: 0|来自: 名城长沙网

“沙利文”简史

杜锦文

 

沙利文(现星沙)食品店创建于民国36年(1947年)8月,格局为前店后坊,总面积约3方丈(合30个平方),其前身是“美丽冰厂”。建店初址就是今蔡锷路“曲园酒家”(原“万春园”)。由曹钟奇、张钦沛、曾广桂3人合股开办。开店之初,股本资金为2000元,当时名为3人合股,实为曹钟奇一人出资,3人共推曹为首任老板,店员均为聘请原“美丽冰厂”的旧人,又为作坊招聘伙房师傅数名。

为了取店名,曹钟奇费了一番斟酌:取富有中国特色或传统吉利的店名,当时长沙已有好几家,如清道光年间开设的“三吉斋”,民国初年的“九如斋”,还有“怡丰斋”等,显然这些店名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特色又具有近代意义,能为市民所接受。曹钟奇本人在上海出生,他想想上海有一家“沙利文”食品店,这家生产和销售高级糖果的食品店在上海颇有一点名气,当时长沙商界有不少上海人,其中多有曹氏的朋友,于是在征求朋友意见后,决定把自己开办的店取名为“沙利文糖果店”,花去大洋300元,在上海聘请一书法家题写店名,并在上海定做黑底烫金招牌1块。

曹钟奇考虑想要以不多的资金在长沙站稳脚跟,打开局面,拓展销路,赶上其他势大财粗的名牌老店,就必须出奇招,以新取胜,于是开业之初即确定了“沙利文”两大特色。

“进货高档,货真价实,以信取人,以诚为本”为第一大特色。曹钟奇为上海人,亲朋戚友在商界颇多,又曹为人较老实,人情练达,处处干炼。“上海益民糖果厂”、“沙利文”食品店都为曹氏熟人,所有高级糖果、巧克力等均来自上述几家名牌厂家,进货方式是“以赊代购”,卖完后才付款给厂家,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开店占用资金,减少了进货环节,而且来货及时。

“补遗拾缺,瞄准空档,专制西点,选料考究,制作精良”为该店的第二大特色。开办之初,长沙中式糕点充斥市场,曹钟奇瞄准长沙名牌老店还没有一家生产西点、西餐的空档,聘请西点名师陈文铎、纪扶汉、陈汶章、张东坡、孙国湘等来店制作西点、西餐。上述几位名师均为湖北武汉人。过去能够生产制作西点的只有上海、湖北武汉、广东等几个地方,湖南还没有生产西点的师傅,这几个生产西点的地方又各自成一体系,互相封锁,互为保密,生产技术极为保守。在生产西点的过程中,外人是不准瞧的,配方是绝对保密的,更谈不上带徒传艺了。

曹钟奇为创出自己的风格和名气,的确是下了很大的功夫,采取了几条措施:

1.严把原料选料关,所有原材料均从上海进口。如制作面包的人造奶油、面粉等,选料过程极为讲究,制作过程也相当严谨。以制作月饼的原料豆沙为例,在炒豆沙时,必须先后用火3次,然后才可用大缸装好,拌平整,严格按照30斤豆沙、40斤糖、16斤油的配方,再加上桂花等辅料,再密封,一定要等到第二年时才用,即产即销不过夜。

2.做西点时,每天早晨4点钟就开始作业,根据头一天西点销路情况做到柜上缺什么就补什么,做出的西点相当新色,每天晚上12点钟就把餐厅没有卖完的西点全部收进来,第二天不卖陈货。

3.品种精、多、齐,生产的西点品种繁多,有果子堆、虾堆、麦酥、麒麟筒、标花蛋糕、面包等几十个品种。由于选料精细、精工细作、味道可口,开店不久便名声大噪,声誉渐隆,每天生产的西点供不应求。

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对私人企业进行社会主义限制和改造,但作为“沙利文”糖果店的几个股东对共产党政权是否巩固和人民政府是否能领导人民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抱有疑虑,不愿再投资进行扩大生产。从1952年下半年到1953年上半年生产一度停顿,当时作坊的案板、饼干机等值钱的生产工具都卖了,仅剩下炉子,于是张东坡等几位老师傅集资带领工人每天仅做一袋面的面包维持生活。“沙利文”已面临着可能倒闭的局面,为了挽救这个名店,市行业工会召集股东与工人进行磋商,决定吸引工人入股,以稳定人心,解决股东老板后顾之忧,在原3个老板各占一股不变的情况下,老工人万钦、陈文铎2人合一股,一共分成4股。1954年开始情况逐渐好转,陆续将隔壁法律顾问处、寄卖商行、药店等5个门面租佃过来,扩大了营业场地和作坊,生意逐渐由淡转旺。

1956年公私合营开始,长沙市成立了“糖酒公司”。“沙利文糖果店”划归糖酒公司领导,糖酒公司领导人为发展名老店准备拨款翻建“沙利文”,由于各种原因直到1963年才拨款13万元将一层木板平房改建成三层砖木结构楼房,营业面积随之扩大到289平方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建筑可算是一流水平。

购物环境、生产条件的逐步改善,工人积极性空前高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制作的中西点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省政府经过考察指定“沙利文”为特供点,省委、省政府、省交际处、机场、军区、体委等所需食品、烟、酒一律由“沙利文”供应,为增进中苏友谊,经过磋商,将隔壁“万春园”划到“沙利文”名下,专门制作供应西餐、西点和“俄国大菜”,后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加之管理上的原因,不到一年时间便又分离出去。

“沙利文”食品店近50年的历史上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为毛泽东主席制作生日蛋糕。由名老技师张东坡、田园其负责制作。张东坡曾回忆说:第一次给主席做蛋糕,原、辅料都由省里提供,直到最后标字时,我们才知道是给主席做的。每次是标2个蛋糕,直径大约50厘米,每个生日蛋糕上是标上4朵芙蓉花,正中用端正的正楷字标上“祝毛主席健康长寿”。田园其也回忆说:毛泽东同志第二次到长沙共住了108天,毛泽东同志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所吃的糕点均由“沙利文”供应。

文化革命十年浩劫,“沙利文”这块招牌被砸,店名像走马灯似的轮换,经过一番认真讨论改名为“星沙食品店”。取“星沙”的理由是:一、从查《辞源》来看,“星沙”可代指长沙;二、是“星沙”后一字为“沙利文”三字中前一字,有传统意义上的承前启后之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往的生产格局和方式严重阻碍企业生产的发展,供求矛盾突出。1984年在省、市有关部门领导的关怀下投资80万元建成了一座较为现代化的食品生产基地,电气化和半自动化的实现,使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产量由过去年产100余吨扩大到3000多吨,产值由过去的30余万增加到200多万。

1989年门市部投资8万元将整个店堂装饰一新,过去的木货架、宝笼全部换成了铝合金。购物环境的改善,生产条件的变化使全店干部职工蕴藏的积极性爆发出来。从1985年以来,食品厂生产的“豆沙”、“莲仁”、“火腿”等十几个品种的月饼荣获省、市优质产品称号,“桃酥”获省芙蓉奖。1986年试制成功的“杨梅酥”填补了市内空白,投放市场后,颇受消费者的欢迎,销售额从1987年的286万元猛增到1991年的645万元,产值由1987年的19万元上升到1991年的188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19925月,星沙食品店又决定投资60万元对整个营业大厅进行拓址改建,经过2个月各方的通力合作,于728日正式营业。改建后的一楼营业大厅营业面积扩大到500余平方米,大厅内装饰格调高雅、宽敞,布局合理。底层为中心岛柜,高档精品屋。店堂内部两侧卤味屋和标花蛋糕屋采用琉璃瓦重檐结构,显得古色古香,新增一楼开设自选商场,经营百货、纺织、化妆品等,整个商店经营的品种由8个系列1000余种增加到12个系列3000余种。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央首长和省市领导华国锋、陈邦柱、王众孚、张明泰等亲临“沙利文”看望干部职工,并对其生产的糕点给予较高评价。(本文作于1992年)


原载:《长沙老字号》湖南地图出版社2009年9月

主笔、特邀编辑:陈先枢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9 08:56 , Processed in 0.09464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