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工商市井之吃在长沙

2016-10-25 19:5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74|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来自: 名城长沙网

吃在长沙

一般人只赞美着“吃在广州”,而我乃写吃在长沙。其实广州固吃无可吃,长沙是否亦吃无可吃,也还待公评。而我之写“吃在长沙”盖缘于颇于“芰蓴鲈”为恋耳。虽然长沙也只能算是我的“第二故乡”。

记得抗战期中,匆匆逃出长沙,八年不来,对长沙风味,乃更有恋念之感。我在八首“忆长沙”的打油诗中这样写:

 

令人永忆长沙味,

手背水鱼四两鸡。

 

长沙人吃水鱼吃鸡,以小为贵,取其嫩而鲜也。水鱼虽然不一定小至手背一般,子鸡虽然也不必只是四两,然其偏向于小,则可知矣。

配合着湖南人吃辣子的口味,于是“麻辣子鸡”便成了长沙的名菜。“麻辣子鸡”以玉楼东为最有名,这有叶郋园“德辉”之诗写证:

 

麻辣子鸡汤泡肚,

令人长忆玉楼东。

 

这诗,到如今还是嵌在玉楼东的壁上的。

长沙之吃,各有“专家”,玉楼东,“麻辣子鸡汤泡肚”之专家也。牛肉专家首推李合盛。吴主席奇伟,也是为之题“别有风味”四字,摆在堂中,以广招徕。到长沙来的人,无论达官司贵人,文人学士,大概都要光顾李合盛一尝异味的。

“鸭子专家”则推徐长兴。徐长兴的鸭子,有一鸭四吃之法,则烧鸭则以肥嫩脆色香味六德俱备具称。他们自己夸张着说:徐长兴的鸭子系承继陈海鹏而来,读吃者云:陈海鹏清末长沙一武职大员也。家住新河,备鸭最肥,烹调有异味,于是“新河鸭”之名遂脍炙人口。当时有一付名联是:

 

欲吃新河鸭,

须交陈海鹏。

 

小吃则推火宫殿。这里原来是摊担之场,小贩苦力,在饥肠辘辘之中,到这里一碗馄饨,一客饺饵,阔一点的,二两白干,一小碗猪血,一碟蹄花,便能够受用了。长沙一把大火之后,市面日趋寥落,相反的,火宫殿里那些小摊担,却已搭成棚户,俨然成了闹市,小公务员,小资产阶级,吃租的大少爷,长沙里手之类,为了物价高涨,生活一环一环的紧缩,上不得天然台,奇珍阁那些高贵一点的酒馆,于是大家走向火宫殿。火宫殿为了欢迎这些高贵一点的顾客,尽量做出他的拿手好菜,于是“价廉物美”几个字便挂在“火宫殿”小吃之下了。一直到今日,火宫殿小吃,还保持他的荣誉,第一还是“价廉”,第二才是“物美”,于此,可以看出抗战以来人们经济生活的没落,物质享受愈趋愈下,长沙的吃,也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吃的工具在长沙,沈从文认为这是一个特色,外省人经过长沙,对长沙留下的印象,在饮食方面必然是大盘、大碗、大调羹和大筷子。——这一长沙的特色,也有长沙的味道。

品,或者为吃而吃题,这是文人墨客风雅之士的事。长沙“吃的名人”近百年来,恐怕还得推为玉楼东推汤泡肚的叶郋园,郋园之于吃,是有诗为证的:

 

好吃无如叶大麻,未曾上桌口先喳。

常将二箸夹三块,惯耸双肩压两家。

咬破血尖流赤血,拨开碗底现红花。

最是酒阑人既散,斜椅栏杆凿版牙。

 

叶大麻子,郋园先生绰号也。据说诗为湘绮先生作,确否待证。长沙尚有“叶大麻”之流者乎,对于“吃在长沙”写来必头头是道,说来必更津津有味。尚希为长沙之吃表而彰之,亦盛事也。

(原载194798日湖南《国民日报》)

(转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版《老报刊中的长沙》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 辑录整理)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6 16:45 , Processed in 0.09615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