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初到长沙。同事告诉我,我们住处附近有一美景叫黑石渡。我便慕名去寻找。 从长沙工学院(今国防科技大学)东便门出来,便是小集市德雅冲。沿着德雅路,路经油漆厂、军队干休所,到了一个小广场。 广场一侧是一个规模不小的职工俱乐部,专为工人们演出电影、文艺节目,或举行舞会。这里周边有长沙热水瓶厂、长沙毛巾厂、湖南日化厂等多家工厂。职工俱乐部对面是一家食品店,食品店的橱窗内,用玻璃瓶装着各种点心,在那个年代特别让人垂涎欲滴。这个小集市叫丝茅冲。 从丝茅冲下去,走到路的尽头,起初的水泥路,竟为石条路代替,在垂柳竹林下出现了一个渡口。渡口有两条小船,船头立着戴着斗笠、撑着长篙的船夫。 陆续就有几位农民挑着菜筐,提着鱼篓,走下船来。他们走出渡口,立马就把新鲜的蔬菜或活蹦乱跳的鱼虾,随地摆开叫卖。渡口旁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不禁让我想到古诗中,对江南水乡的描绘。这是我从北方来到长沙平生第一次看到的这般美景,甚为兴奋。 到了渡口的我,正欲登船,忽看到船夫拦着一位挑菜筐的老人争吵。 船夫说老人的菜筐占了一个人位,必须再交5分钱。老人说:这筐菜也卖不了几毛钱,你饶了我。两人不依不饶地争吵。我走上去给船夫一毛钱,让老人下船。老人感激我,硬塞给我一把芹菜。 过河的人凑到了五六个,船夫特意安排我站在船舱的中线上,并请两个年轻人护着我,防止船晃荡时落水。船夫喊了一声开船号子,将竹篙对着岸帮一戳,船缓缓调头,驶向河的主航道。 河风吹来,梳理着我的长发,蓝天清水,我呼吸着清新润湿的新鲜空气,心情极其舒畅。 其实河面并不宽,水流也平缓。十分钟的样子,便到了对岸。这里丘陵起伏、稻田菜地遍野,好一派田野风光。临上岸时,船夫告诉我,后晌就没有船了,我便按时返回渡口,让船夫载我返回。这就是当年闻名的长沙城北黑石渡了。 数十年时光,倏忽而过。就在前几天,我重走旧路,想去寻找旧时足迹,再访黑石渡。 一路走来一路看,但见宽敞的车站北路已拦腰把德雅路切断,而丝茅冲路的尽头,已经没有了渡口。取而代之的是美丽的河堤和风光带,以及不远处的浏阳河大桥。 时代的潮流,已经淹没黑石渡渡口的本义,在浏阳河边仅留下一个世代相传的空名。在跋涉过汽车的洪流,穿越令心肺不适的烟雾后,我站在今天已不复存在的黑石渡旧址前,我不能不怀念当年我过渡时,站在船舱感受到的清新且令心肺舒适的南方的风。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8 20:57 , Processed in 0.08901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