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杜鹃啼碧血 长沙清明为抗战英烈扫墓

2015-4-3 08:2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17| 评论: 0|原作者: 任大猛|来自: 长沙晚报

  后天就是中国传统佳节清明节。抗战时期,清明节同时也被国民政府定为“中华民族扫墓纪念日”。在那山河破碎、国难危亡的日子里,清明节暨中华民族扫墓纪念日祭扫活动,在长沙城郊举办得异常隆重且催人奋起

  岳麓山上,第十军八百将士暴雨中祭扫第十军阵亡将士公墓  

  在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三次长沙会战,已成我们这座英雄城市永不褪色的光荣。尤其第三次长沙会战,更鼓舞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信心和勇气,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就在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结束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即1942年4月5日,因北方寒流窜扰并盘踞长江流域,1942年4月5日,重庆、岳阳、常德等地在清明当天竟飘起雪花。

  在长沙,1942年清明节,麓山湘水之间,瓢泼大雨漫天不止。《湖南国民日报》评述道:天地似乎也在为第三次长沙会战牺牲于长沙城下的忠勇将士而悲泣。

  其时,在岳麓山东麓、凤凰山后,一场严肃且悲壮的民族扫墓纪念活动,在狂风暴雨之中隆重举行。八百余名军容整齐、表情严肃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将士代表,在军长李玉堂率领下,冒着大雨,鹤立于新落成的长沙会战第十军阵亡将士公墓纪念碑前,举行祭扫活动。

  一阵又一阵瓢泼大雨倾泻于麓山湘水间,悲愤的祭文、八百将士的口号声,萦绕岳麓山谷之间,昏惨的天地似乎也在为那些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阵亡的第十军忠勇将士悲愁痛泣。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第十军担负死守长沙城任务。他们与1942年元旦前抵达长沙城下的日军主力拼死纠缠。老长沙城郊油铺街、湘雅医院、麻园岭、杜家 山、阿弥岭、左家塘、回龙山、黄土岭、大小冬瓜山、修械所、杏花村是我军设立的第一道防线。当第一道防线在敌军强大火力、凌厉攻击下,部分阵地全体官兵几 告全部阵亡之时,仅剩的士兵甚至用电台强烈呼告岳麓山我军炮兵阵地“速向我开炮,向我开炮”。随之,第十军其余忠勇将士迅即又在湘春路、兴汉门、经武门、 小吴门、回龙山、白沙街等第二线阵地继续扼守。第十军将士甚至一度与窜入长沙城内的部分日军展开逐街逐巷、逐屋逐房的激烈巷战、生死搏杀。

   第十军将士死守长沙城,像强力胶牢牢粘住进犯湖南的日军主力,使兄弟部队赢得从各地调往长沙、实施对日军主力进行大包围的宝贵时间。不可一世的日军主力 在元旦后陷身于薛岳将军布下的天炉阵法之“天炉”当中,被正义的中国军队予以“焚烧”痛歼,使日军遭遇自偷袭珍珠港后的第一次巨大惨败。而负责吸引、纠缠 日军于长沙城下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军也为保卫长沙城,付出了巨大牺牲。

  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后,阵亡于长沙城下的第十军忠勇将士的英骸,最后集中安葬于河西岳麓山东麓第十军公墓(即今湖南师范大学老武装部旧址处)。此后,抗战时期,几乎每年清明,第十军阵亡将士公墓,即成为第十军及长沙人民进行清明民族祭扫活动的重要地点。

  值得说明的是,赫石坡国民革命军第73军抗战阵亡将士集体公墓“忠烈观”,直到1946年前后,即抗战胜利一年多以后,才陆续兴建并完成。

  小吴门外,抗战无名英雄公墓墓碑镌有薛岳所题“民族正气”  

  除岳麓山下第十军阵亡将士公墓外,长沙小吴门外、陆军医院旁(即今八一路省军区医院旁),亦筑有一处宏大的抗战阵亡荣誉将士公墓(该墓初定名为抗战伤病死亡将士公墓),这里也是抗战时期,长沙人民在清明时期重要的祭扫地点。

   抗战阵亡荣誉将士公墓建成于1940年,并于当年清明节举行公墓揭幕礼。该公墓纪念碑,高三丈,墓碑上方镌有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题写的“民族正气”四 字,墓碑庄严,似有英气长存其间。墓碑底座四周则刊刻有因战争伤病而致死亡于长沙的官兵姓名,因部分伤病死亡官兵,姓名无法查考,故小吴门外抗战阵亡荣誉 将士公墓,当时亦被称为无名英雄公墓,该公墓位于中山大马路旁(今八一路)。

   从1940年清明节开始,几乎在整个抗战时期(注:1945年清明节时长沙全城已沦陷日寇之手,长沙城郊公墓无法祭扫),小吴门外无名英雄公墓一直是长 沙各界在清明节进行民族扫墓纪念活动的重要所在。清明祭扫活动中,无名英雄公墓旁的湖南陆军医院内缠着绷带拄着拐杖的伤病员及医院全体医护人员总会自发集 合,肃立于墓碑一侧,整个清明祭扫活动,由此而显得异常庄严而沉重。   

  1944年,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暨中华民族扫墓纪念日的主题,被定为祭扫各地荣誉军人墓园。其时小吴门外抗战无名英雄公墓即成为湖南清明祭扫活动中最热闹也最沉痛的地点。

传统清明节成民族扫墓节

  从1935年开始,传统清明同时成为民族扫墓纪念日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华步伐步步进逼。鉴于民族前途日益危急,为绵延我们伟大民族的生命,国民政府决定从1935年清明节开始,将中国 祭奠祖先、祭扫先人坟墓的传统清明节,同时命名为“民族扫墓纪念日”(简称民族扫墓节)。从此清明节不仅只是中华民族一家一户替祖先挂坟的节日,同时也成 为整个国家力图凝聚民族向心力、延续中华五千年文化,并唤醒人民共同抵御外侮的全民族重大节日。

   从1935年开始,在每年清明节暨民族扫墓纪念日,国民政府每每派遣官员前往祭扫陕西黄帝陵、汉陵,及南京明太祖陵。而浙江省则在清明节特别祭扫本省境 内的民族英雄岳飞墓,福建省则祭扫戚继光墓。湖南省则在每年清明节时,派官员从长沙出发祭扫本省境内酃县(今炎陵县)炎帝陵和宁远县舜帝陵。

  抗战时期,长沙清明主祭黄兴墓,南正路也改名黄兴路

  1937年七七事变,全民抗战开始后,随着日寇铁蹄对内地城市进逼践踏。中国传统佳节清明节暨民族扫墓纪念日在长沙得到特别的重视。

  在湖南省会长沙,抗战爆发前,政府在每年3月29日黄花岗纪念日(俗称黄花节)发动民众祭扫黄兴、蔡锷、焦达峰、陈作新等人之墓,但抗战爆发后,这一祭扫活动,逐渐被整合到在每年4月5日清明节暨民族扫墓节举行。

  在抗战时期,黄花节几乎已成清明节的附属节日。在1941年3月29日的黄花节纪念活动中,因“国破思良将”,长沙市决定将长沙最繁华的商业街南正路特别改为黄兴路,一直沿用至今。

  岳麓山成“英雄山”,杜鹃花成“英雄花”

  清明节暨民族扫墓节,岳麓山因“青山有幸埋忠骨”而成为长沙全城人民及社会各界心目中普遍认同的英雄山。

   湖南省府、长沙市府官员及社会贤达,每到清明,必定登岳麓山祭扫黄兴、蔡锷、焦达峰、陈作新诸先烈之墓。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则在岳麓山山麓祭扫第十军抗战 阵亡将士公墓。在两次长沙会战中,湖南省会警察冒着敌机的轰炸和日寇的炮火,为抗战守城的国军将士带路及抢救伤员,数百名长沙警察英勇殉职。从1942年 开始,湖南省会两任警察局长陈阵和邓灿如均在清明节暨民族扫墓节,带领部属前往岳麓山警察纪念堂(在景区管理处和麓山寺大道旁小丘上)举行公祭。

  “山间存浩气,杜鹃浴血红”。清明正当岳麓山满山红杜鹃尽情绽放时节,当时人们即认为麓山红杜鹃是抗战“英雄花”。

  清明时节,从长沙城内乘轮渡前往岳麓山扫墓的长沙各界人士,纷纷采撷麓山红杜鹃敬奉于抗战英烈及辛亥革命先烈的坟前,不少人还将采撷的红杜鹃,带回城内家中,供养于案头桌前。  

抗战爆发前的和平年代,长沙人的清明节并非只是哀愁的日子——
长沙清明好时光:放风筝看飞机爬山比赛

  清明时节放风筝,

  不如去看新河三角洲飞机表演

  扫墓和踏青,是中国传统佳节清明节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当然,清明节,春和景明,也是放风筝最韵味的时节。

  当蔚蓝的天空飘满风筝,倒映的是城市儿童在和平环境、美好春光里,绽放的一颗颗童心。

  1934年、1935年、1937年清明前后,长沙市民众教育馆,都曾组织长沙市儿童和成人风筝比赛。当年,长沙清明时的天空中,就飘飞着硕大的龙形风筝、蜈蚣风筝,而飞机风筝更是满天飞舞。

   那时也有夜光风筝,1937年4月2日晚上7时,家住浏城桥的13岁儿童谢福临在天心阁上放一鹞形风筝。风筝下端悬挂着小圆灯笼两个,灯笼里燃放着蜡 烛。灯光照耀,风筝如同月夜飞镜,但后来收风筝时,风筝线却绊在天心阁对面一户人家晒楼竹竿上,幸亏该宅主人在楼房读书,遥见火光,猛呼邻居灌救,才将火 扑灭,而群儿均已逃散无踪。

  不过,在当年,比放风筝更韵味的是看现代化的飞机。1933年清明节前一天的儿童节,新河航空处特别派莱茵和摩斯飞机各一架,在教育会坪上空盘旋低飞,并散发传单,表演飞行术,以示庆祝清明节前的儿童节,长沙小朋友为飞行员的技术表演报以热烈掌声。

   不过,飞机在清明节为学生表演时也酿成过重大责任事故,1934年4月6日下午1时半,学宫街自治女校组织200余名学生前往新河三角洲机场观看飞机表 演,飞行员为向女学生炫技,擅自超低空俯冲飞行,结果酿成飞机坠毁事故,同时撞死2名女学生,重伤3名女学生,成为民国时期轰动长沙城的清明节飞机大事 故。

  清明踏青已OUT,爬山比赛起吆喝才是长沙人本性

  在古代长沙,清明节是人们参与户外运动的好时光,唐代杜甫等人的诗歌记载:蹴鞠与荡秋千,都曾是长沙人在古代清明节常玩的游戏。

  当然更多青年男女,在清明时节,会去踏青。晚清时期,17岁的“鉴湖女侠”秋瑾生活在长沙,清明时节,她满城疯跑,去过贾傅宅,也登上了定王台,更主要是她为长沙清明踏青写过四首美妙的绝句。

  但到了上世纪30年代,长沙清明节的活动,比踏青更轰动的是去爬岳麓山,最好是参加登山比赛。

  报载,从1936年开始,湖南国术俱乐部即组织长沙民众在岳麓山开展爬山比赛,爬山路线是从岳麓书院爬到云麓宫。

  1936年清明节长沙市第一届爬山比赛举行,参加爬山运动的选手共计900余人,而替爬山者呐喊助威的长沙市民竟达三四万人之多。由此可见,长沙人真是既爱热闹,还更爱“起吆喝”。

  不幸的是,长沙人美好的清明假日生活,后来被1937年开始的八年艰苦抗战所打断。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9 03:14 , Processed in 0.09319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