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看看老长沙的春节怎么过

2015-2-17 09:5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19| 评论: 0|原作者: 任大猛|来自: 长沙晚报

  【旧俗】

  初一这天吃蒸菜

  初五才能倒垃圾

  老长沙,大年初一禁忌颇多。据清代长沙地方志载,老长沙忌讳在大年初一吃“鸡”,认为“鸡”的音同于“饥”,看来是饿肚子饿怕了。后来又演化出不能吃“鸭”,认为鸭是扁嘴巴,“扁嘴巴”寓意怄气和受委屈。

  此外,大年初一这天最忌动刀剪,所以除夕夜,大人即将刀剪全部收好,避免小孩误动。锅铲也不能动,所以初一菜肴没有炒菜。只有前一天备下来的蒸菜,人们认为锅铲碰锅底,寓意吵吵闹闹,长沙人希望一年不会吵架。

  从大年初一到初四,不能随意把家中垃圾往外倾倒,认为垃圾是家中财宝。到正月初五,“破五”后,才放心倾倒垃圾。有的人家甚至直到初六才倒垃圾,认为初六为送穷日,人们要把家中穷鬼随垃圾送走。

  【街景】

  新春无事乞儿忙,妙想天开亦滥觞。

  竹片小锣敲不歇,由来土地出宁乡。

  ——1924年《长沙乡俗竹枝词 ·打土地》

  大年初一一大早,大家庭拜过年后的人家,大开财门放鞭炮之时,不少送财神菩萨的贫困农民,手持红纸印刷的财神菩萨,口里念叨着“恭喜发财,财宝滚进来。日进千乡宝,时招万里财”,作揖打躬求主家赐新年喜钱。

  此后,在正月初一,直到正月初七八,又有一些手拿竹片小锣,“打土者”的人也出现在街头,向各商家住户祈福,要求封赏。

   大年初三以后,人们出门走亲访友,到处拜年,街市恢复繁华。民国时民俗专家胡朴安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说:“(春节期间,长沙城内)一般市侩,在前清 捐授虚衔者,个个衣冠顶戴,高视阔步,行路赴各处拜年。槟榔一物,商人嗜好尤深,口中时时不断也。”市侩长沙人,旧有“叫脑壳”之称,他们“嚼(读 ‘雀’)槟榔,起高腔”的形象呼之欲出。

  【庙会】

  财神元宝用纸糊,锡箔一层米浆涂。

  火宫殿内红胡子,数挂买来焚天炉。

  ——1920年《长沙新年竹枝词》

  晚清民国时,老长沙人过年,时兴初一一大早在家中拜过年后即出行。出行之地主要为玉泉山、定湘王庙(即善化县城隍庙)及天符庙,由此形成庙会。

   正月初二这天,仍然是庙会兴旺,长沙旧俗,大年初二为拜财神之期。这一天,大批老长沙人拥到坡子街火宫殿大殿旁的财神庙给财神爷拜年,祈求发财。这一 天,庙会的形式更加多彩,庙坪内有不少玩把戏的,更聚集不少卖臭豆腐、猪血汤、糖油粑粑的美食摊档。其中最多的流动小贩是卖财神元宝者。他们横提一根长 棍,棍上系有无数的象征财富的“财神元宝”。

  【拜年】

  彼此相逢不拜年,双双拱手笑嫣然。

  废除阴历遵阳历,像煞从兹有点边。

  ——1929年《长沙新年竹枝词》

  明清时期,长沙人在大年初一拜年,为磕头跪拜。民国后,渐改礼仪为鞠躬拱手。家庭间互相庆贺新年后,差不多已到黎明时分,这时,各家各户,大开财门,燃点鞭炮,按照旧时历书指点的吉祥方位出行,出外拜年。

  直到今天,长沙人拜年顺序,仍遵从旧俗: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长沙人拜年一般拜到初七初八前即打止。有民谚称:“拜年拜到初七八,洗嘎坛子抹嘎塔。”此时居民人家盛放春节点心零食的坛坛塔塔均已告罄,登门拜年活动可宣告打止。

  本版文字 任大猛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7-16 21:10 , Processed in 0.0883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