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德堂
长沙马明德堂卤菜店,遐迩闻名,有东西南北四店,东设吉庆街(今马王街),西设樊西巷,南设南门外,北设紫荆街,店主系苏州人氏。开设于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年间,号称百年老店、百年老锅。店堂很小,只做外卖,品种不多,只有酱汁肉、酱汁肘子、香肠、粉蒸肉、各色卤味等,产量亦少,每天响午炮后就收场了。卤菜味极好,尤其是酱汁肉,每斤约十块,每块用一根席草系住,最合长沙人口味,他的出名就靠一口百年陈卤锅。 坊间传说:这口卤锅的香料共有72种,其中还含有人参、三七、冬虫、灵芝、首乌等珍贵药材。每天卤后必烧开一次,并定期加料,以保持永不变质。(图144) 这口卤锅是马明德堂立家之本,他非常珍重。1938年长沙大火,马老板挑着一担箩筐,从他那小店子里匆忙逃出,后挑是换洗衣服,前挑就是那口盛满了卤汁的大沙锅。沿途颠沛,倾了不少。抗战胜利后,马老板在旧址复业,有人问他:“你挑着卤水跑河西(湘江西岸),剩了多少?”他说:“这是祖宗三代传下来的,是我的命根子,哪怕剩一碗也好。”实际上不只剩一碗,那只沙锅也未打破。 “马明德”粉蒸肉也与众不同,是采用清末长沙名医易麓泉为宏济堂药号研制的“健脾糕”处方,用马家传统香料制成。一般粉蒸肉的粉子用大米90%,稍加糯米、大茴,炒焦磨粉即行。马明德堂的却不同,大米为60%,用长沙东乡手椎子糙米及浏阳十字糯、黑豆、花生仁、核桃仁、芝麻、苡米、莲子、山药、茯苓等一起磨粉,香料除大茴外,加小茴、砂仁、丁香、研碎过箩筛,因此风味独特。为什么用糙米为主呢?马老板说,米越糙越香。 腌肉也与众不同,取硬肋(带皮),用吴源泰“原酱”(未提取酱油的)、苏酒和红糖少许。早上进肉,腌6小时,下午开作,每次作肉10斤,粉子2斤,切成l00块拌好粉子,大火猛蒸,打水一次,改中火蒸,略出油,即用泡湿的干荷叶包装,一块粉子肉一包,买回去后再蒸10分钟,即可食用。 “马明德堂”1956年公私合营,今不存。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14:52 , Processed in 0.11865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