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古人避暑奇招妙计

2016-7-31 09:2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91|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记者 范亚湘

  7月下旬以来,长沙的温度飙升到了39℃左右,而且一直居高不下。当下,避暑成了每个市民“最热”的事情,不少市民都爱窝在空调房里享受冷气。

  夏日炎炎似火,没有空调的古人如何避暑呢?“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古人的纳凉方法当然不是开窗户这么简单

  先秦的“窟室”汉代的清凉殿

  两千多年前就有“空调”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古人的纳凉方法当然不止开窗户。且看机智的古人在面对高温时都有哪些花式玩法!

  看过电视连续剧《甄嬛传》的市民仔细回想,其实就可以推开窥探古人度夏的一扇窗:盛着冰、伴着花,通过手摇转动送出凉风的“风扇”,“娘娘”“小主”们个个无不怡然自得……

  其实,那个时代虽然没有空调,但古人度夏似乎比现在的人潇洒,甚至更有情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窟室,也就是考究的地下室,里面放置有冰块,供贵族晚上在窟室内通宵达旦饮酒取乐,这个有点类似市民下班后,去泡超市、泡夜店,只是古人要更加低碳环保罢了。

  早在《诗经·七月》中,就有“凿冰冲冲”窖储度夏的记载,避暑纳凉的习俗由来已久。“古人度夏可比我们想像的有情调多了,而且他们在2000多年前就有空调房了。”湖南省地方志专家喻立新除了研究炭河里文化外,还对古代社会生活多方面深入了解。他告诉记者,先秦有窟室,而汉代皇宫里设有冬夏两用“空调房”,夏季用房叫清凉殿。到了唐代,地位较高的大臣家里出现了从拂菻国(东罗马帝国)流传而来的“进口空调”即含凉殿。道理很简单,就是用水转动扇叶,风扇对凉水吹,形成冷气。

  夏日炎炎似火烧,若有凉风徐来,当然感觉佳妙。古人将大型风扇车放在水池后面,这样,鼓起的风就带上了清凉的水汽。宋朝一些高档的茶馆酒楼内,就设有这种“水激风扇车”,往往会引来众多百姓前来蹭风纳凉,齐做“蹭风族”!

  在宋朝,设有“冰井务”,专门负责藏冰雪和研制解暑降温的冷食品工作。而一些有条件的士绅家庭,家里还有冷藏室,即在地下挖地窟藏冰。这些冷藏室不仅是天然的空调,还能让水果、酒酿保持新鲜!

  到了明朝,长沙城内“王气”陡增,达到了最盛。1385年,潭王朱梓就藩。此前,藩王府已在长沙城正中位置建好,占地宽广,城垣高阔,外有城门,内有王殿、后宫、官署等,吉王府“广袤若干里”,以至“城内地方半属王府”。据史料记载,吉王府建有4座高大的城门,其中,南门外有一座五楹石坊,其上端正中赫然刻着4个大宇:“藩屏王城”。“我想,那样宏大的建筑内,一定建有窟室,王爷们大多会躲在窟室避暑。”喻立新说。

  明清时期,达官显贵家的房间内出现了可移动式冷源:即贮放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当冷气出孔;中部空间可储存食物、冰镇西瓜、冷饮。这种冷桶后来民间也用上了,还有进口货,称为“洋桶”。这种现象直到改革开放前夕,很多长沙市民皆采用这样的方法来避暑。

  长沙地区的宋人吃上冰淇淋,有钱有闲躲进有瀑布的大山

  据喻立新考证,湘中地区有钱的大户人家都会建凉亭,“有的在水边,有的在大宅旁。也有做露天水池的,供家人洗凉水澡使用。这水池相当于现代别墅里的私家泳池,一般在夜晚或避阳时洗凉水澡。这些避暑方式,至今在湘中一些农村地区还在使用”。

  喻立新说,古人在夏季饮食上是很精致的,对冷饮很有兴趣。汉代已有蜜水,口感类似于现在的雪碧,而唐代有用草药或果品熬制的饮子。清代时,长沙街头已经有人挑着冰棍沿街叫卖。

  同时,长沙地区的宋人已经开始吃各种冰淇淋了。这个发明最先在蒙古人中流行,原料是用果汁、牛(羊)奶和冰块调制而成的冰酪。从《事林广记》、《武林旧事》等宋人笔记所载来看,南宋时冷饮花样繁多,夜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那时的长沙,每到夏天,夜市冷饮店出售的果汁类饮品多达数十种,常要营业到半夜三更才结束。”

  唐宋时代,长沙的大街小巷都有茶铺。傍晚,人们围坐一起,煮壶热茶、谈天说地。“湖南是产茶大省,那个时代的长沙人会用的是类似于沱茶的茶饼,加上橘皮、消暑药材煮沸,清热解毒,帮助人体抵御酷暑的侵袭。”

  俗话说“好汉不挣六月钱”。古人夏天外出活动相对较少,即便有生意也不做,就是死刑犯也不在夏天行刑,要等秋后才开斩,即秋决。汉代起至唐宋,公务员在夏天还可以享受“公休假”。

  古人度假怎么玩?有钱有闲的人会选择有瀑布的大山避暑。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便是在庐山避暑时所写。另一些人则选择当宅男,心静自然凉。另外,《武林旧事》中记载,宋代每年六月六那天,城里人便“登舟泛湖,为避暑之游”,在船上享受各种新鲜水果、美味饮料。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了曾在北宋潭州为官的书法大家米芾的《逃暑帖》:“芾顿首再启。芾逃暑山,幸兹安适。人生幻法,中□为虐而热而恼。谚以贵□所同者热耳。讶挚在清□之中,南山之阴。经暑衾□一热恼中而获逃,此非幸□。秋可去此,遂吐车茵。芾顿首再启。”因为年代久远,《逃暑帖》出现了几处脱墨的地方,但帖文大意还是一览无遗:热得实在让人受不了,还好找到了这片山。这里古树虫鸣,绿阴如盖,实在太舒适了,所以秋天到来之前,我就不打算出去了。

  岳麓山成“避暑山庄”开福寺原是为避暑,名士贪凉赖澡堂

  哪儿凉快就往哪儿钻,在古代,有钱的人会选择进大山避暑。

  据喻立新考证,唐代的高官显贵们,有的也建立起私家避暑设施,虽然比不上宫廷的规模,但也极尽巧妙之思。其中专供纳凉用的水亭,就是唐代宫吏设置的一种避暑建筑。《唐语林》卷五记载御史大夫王某“宅第有一雨亭,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刘禹锡《刘驸马水亭避暑》诗也描述了水亭特色:“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雨,水晶帘莹更通风。”这种水亭,利用机械将冷水输送到亭顶的水罐中贮存,然后让水从房檐四周流下,形成雨帘,起到避暑降温的效果。

  当然,这种半自动的制冷设施,用费颇大,并非一般人所能建造。唐代显贵杨国忠还造冰山来避暑,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载:“杨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为山,周围于宴席间。座客虽酒酣各有寒色,亦有挟纩者,其骄贵如此。”在唐都长安,还出现过一种避暑会。这是富家子弟们避暑消夏的一种临时组织。这种奢靡的避暑会,在当时曾风流一时,传为佳话。

  自然而然,岳麓山成为古代长沙人天然的“避暑山庄”。不过,五代时曾经在长沙版图上建立了唯一王朝的马殷却在湘江建了一座大型宫殿用于避暑,这个就是现在的开福寺。后来,马殷的儿子马希范继承了王位,他又建会春园、嘉宴堂、拔楔亭于此。张栻云:“长沙开福兰若,故为马氏避暑之地,所谓会春园者,今荒郊中时得瓦砖,皆弯凤之形。”

  作为岳麓书院山长的张栻在长沙生活的时间比较长。酷夏时节,稍微在烈日之下活动一下就会满身臭汗,所以,夏天洗澡冲凉是人们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既然洗澡是必需的,那就顺带着消暑吧。尽管南宋时期,不少贵族家庭已经设置了浴池,但那毕竟是奢侈物件,普通人家还是要去公共澡堂子去洗的。譬如张栻,算是当时长沙的“达人”吧,依然要到外面去洗澡。在南宋,公共澡堂子收费很便宜,每人次约两文到四文小钱不等,当然温泉浴就非常贵了,一般老百姓也不会去。

  据有些笔记记载,南宋的老百姓在夏天只要一进澡堂子,那算是逮着便宜了,惬意地长时间赖在凉水中不肯出来,令许多澡堂子老板头疼不已:里面人满为患,门外还排着长龙似的队伍在等。有人写打油诗说笑:“本来身无垢,只因水清凉,东家嫌客燥,频催欲换汤。”设想一下,如果张栻和朱熹两人赤条条地在澡堂子边搓澡边探讨理学问题,那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会不会遭遇到澡堂里其他人窃笑?

  学学古人避暑法:

  床帐挂药包 睡觉枕瓷枕

  古人懂得“凉由心生”的道理,很多文人雅士都追求一种超然脱俗的避暑氛围,以达到“心静自然凉”的境界。故而,“静坐、采莲、泛舟、垂钓、弹琴、登高赏景,也是古代长沙人常见的户外避暑娱乐方式”。喻立新说,古代人跟自然亲密接触,天人合一,修身养性,以静制热。

  一般人都以为,即便是夏天,古代人都是穿得里三层、外三层。于是有人问,古代人怎么受得了?喻立新解释,古人也不是裹得那么紧,相反在某些朝代,比现在更开放。在唐朝,女性追崇薄、透、露,多穿半臂装和袒胸装。张艺谋的电影《黄金甲》中的服装设计是尊重事实的。到了清代,人们在穿着上渐趋保守且不敢越雷池半步,虽然老百姓习惯光脚、将长长的头发盘起扎成锥形,穿长裤,但有钱人家会选择用丝绸做夏装,而普通人家多采用麻、布等,所以即便长袍长裤,倒也凉快。

  同时,伏天里选择中草药避暑是清朝城市人的一大特点,在伏天,有人喝冰水,有人煎熬苏叶、藿叶、甘草等汤,称之为暑汤,并在街上出售。这里的“苏叶”,即紫苏叶,中医学认为紫苏性温、味辛、发表散寒、理气宽中、化痰止咳。中老年和儿童夏日饮苏叶汤,则有健脾补中的功效。

  其实,长沙人饮食避暑从汉代就开始了。据《荆楚岁时记》载:“伏日进汤饼,名为消恶。”古人习惯称暑气为恶气,避恶就是指消暑。“汤饼”是一种放在水里煮熟的面食。虽然汤饼本身不是清凉食品,但在夏天吃热气腾腾的汤饼时却能大汗淋漓,带走体内大量热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消暑方法。

  以下总结几点古人避暑法,今人可仿效。

  1.不开空调房间摆冰块

  电视剧《甄嬛传》里到了夏天,仆人会在一个大瓷缸中放进碎冰块,放置主人房中降温。《雍正王朝》中也有同样情节。弃用空调,改用冰箱里的冰来降低房间温度,是个低碳环保的好方法。

  2.睡觉用瓷枕更凉快

  “云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说的就是古人最爱的瓷枕。瓷枕枕面是一层釉,性清凉,适合消夏。淘宝上有卖,价格从30元到数百元不等。

  3.床帐挂药包促进睡眠

  古人在帐内悬挂茉莉、珠兰等香花,夜里沁人心脾,对促进睡眠有用。还可在床前悬挂香囊,其中含有中药材如艾草、薄荷、菖蒲等,堪称环保蚊香。淘宝上有售。

  4.注重个人休养胜药补

  采莲、泛舟、垂钓、赏景、弈棋、静坐等避暑方法至今可用,其共同点都在于享静。例如垂钓,明代李时珍称能解除心脾燥热,养心养性胜药补。

  5.穿轻薄衣服覆盖皮肤

  古人的纱袍、长裤,覆盖皮肤,不接受阳光直射。现代人则认为穿得越少越凉快。美魔方服饰设计中心总设计师李汶颖提醒,当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比如达到 37℃,皮肤会不自觉地吸热。现代人可穿纱质防晒衣。如真丝、纯棉、麻棉等天然纤维,透气又舒服,是休闲避暑首选。

  6.绿色材料制消暑饮料

  明清以来,伏日盛行吃莲子汤,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古人选择适合的食材制作绿色饮料的各类技术,值得我们学习。

  老范 整理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6 16:35 , Processed in 0.10347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