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清末民初长沙娱乐派

2016-2-28 20:0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27|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记者 范亚湘

  最“潮”的娱乐是看戏,湘剧票友录唱片汗流浃背

  清末民初,最“潮”的娱乐方式就是看戏。那时,逢年过节都会举办各种庙会,只要有演出,显贵名流和老百姓都会蜂拥而至。王闿运《湘绮楼日记》里就说:“前时省城,唯善化城隍祠戏最多,今乃歇绝,而火祠(即火宫殿)日日有戏,亦风气之变迁也……余过雷神祠看夜戏,灯火甚盛,月映春林,有繁华之色。”

  湘剧是湖南地方大戏剧种之一,流行在湘东南一带,最为长沙老百姓所喜爱。那时,长沙最大的湘剧院,是湖南士绅叶德辉等创立的同春园,演职员一度达到300多人,可说是荟萃湘剧精英于一堂,蔚为大观。其戏台悬联云:“同此一乐;春色十分。”又云:“同声歌绛树;春色望青葱。”叶德辉死后,同春园解体分支,原同春园前台账房黄谷春创办了湘春园,成为长沙湘剧业巨擘。

  湘剧的兴盛培养了一批忠实的票友。1935年夏,戏剧家田汉到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交涉,要求百代来长沙录制一批湘剧唱片。当时,百代公司的人还不知有湘剧这个剧种,经田汉的再三推介,才答应来长沙。田汉马上写信告诉他的亲戚、长沙《市民日报》的总编辑蒋寿世。蒋是一个著名的湘剧票友,几乎每天都要到远东湘剧院看戏。

  录制唱片在其时是一种很“潮”的事情,但长沙却没有一处隔音建筑,蒋寿世只好借用青年会后面几间钢骨水泥的房屋。百代公司的制片机器笨重,用很大的木箱装置,蜡盘比方桌还大,机器安置在青年会之后,又用厚麻布袋密缝成帘,紧闭门窗,作为隔音设备勉强凑合。由于天气炎热,录音室密不透风,唱制一个蜡盘,就要打开门窗换空气,新声票社社长曹运钧等演职人员无不汗流浃背,然而,没有一人退却,个个乐此不疲。

  最奇的票友是“谭麻木”,结巴老口子上台纯正“京白”

  1901年,从北京回湘的京剧票友王定保,组织一些喜爱皮黄的人,取名“九如北班”,在小西门外水符庙戏台演出《朱砂痣》《九更天》《桑园寄子》一类京剧折子戏。由此,京剧传入长沙,催生了无数京剧票友。

  其时,长沙银行界旧有“银社”京剧票房,角色和文武“场面”都比较齐全。尤以程派“青衣”票友谭季奎(绰号“谭麻木”),饮誉一时。谭季奎于20世纪三十、四十年代在长沙“中央银行”工作。他是谭延闿的侄孙,两广总督谭钟麟的曾孙。谭早年随父辈在北京,曾拜程砚秋为师,学到的几出程派名剧,系得自真传。每次演出,一曲《锁麟囊》,声惊四座,观众无不击节赞赏。

  有趣的是,谭钟麟平日满口长沙方言,而且口吃得厉害。但上得台来,一口“京白”虽不说炉火纯青,也可称无懈可击。如果不是认识他的人,实不敢相信台上千回百转的程派唱腔、轻柔的道白和婀娜的身段,与台下的期期艾艾不能出口,同是一人。

  谭季奎之所以人称“谭麻木”,是因为他的麻木“事迹”颇多。票友出场演出例不售票,都是戏票分赠亲友。有次,谭演出时忽然忘词,台下便喝倒彩。他马上把“头面”一揭,边笑边说:“我我我又冇卖你们的钱,你们还还还要喊倒彩,那我就不不不唱了。”说罢径自走入后台,引得观众哄堂大笑。

  最旺的休闲是喝茶,茶楼还可饮酒点餐和打牌

  长沙民谚云:“一去二三里,茶园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品茶。”道出了旧时长沙茶馆业的兴旺景象。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到湖南商务总会注册的大小茶馆达200余家。老长沙在吃喝上是颇为讲究的,姑不论那些豪门贵族和达官巨贾,就是一般的老百姓,也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利用业余时间,喝杯浓茶,饮点烧酒,吃顿便餐,来份消夜,以解除疲劳。

  “早上喝杯茶,晚上吃碗面”,是长沙人的普遍习惯。所以旧时长沙市茶楼、面馆特别多。长沙人杨恩寿官至知府,但大半生是文人、戏曲家,业余时间大多泡在茶馆里。现存他1862—1870年9年间的日记即《坦园日记》。其中3年多是记长沙之事,记录了他和朋友在长沙茶楼酒馆265次饮宴情况。

  《坦园日记》录存清同治年间长沙茶楼酒馆共55处。这些招牌大概可用亭、园、楼、阁、馆、轩、室字概括。如麓香亭、涌香亭、憩饮园、庆春园、清香楼、听月楼、宴琼阁、聚仙阁、如松馆、醉仙馆、福盛轩、裕泰轩、松泉茶室、碧湘茶室等。有的茶楼的名字如一杯茗茶,更有诗意,如白云湘、疏灯人语。

  长沙历来是茶楼、酒馆分开。茶楼只做白案(包点),酒馆主做红案(菜肴)。如此,茶楼的顾客比酒馆多,只有适合于老百姓的娱乐,如上茶楼卖唱的小艺人之类。但是,在茶楼也可以对饮,如疏灯人语,除了饮宴还可以在那里打牌,这和现在的茶馆如出一辙。

  招牌的本身是一种宣传,大一点的酒馆多半请书法家写招牌,在职官吏一般不肯写,多是退职或任闲职的文人如王闿运、王先谦、郭嵩焘、杨恩寿等,稍迟一点如叶德辉、郑家溉等也写了一些招牌,其次就是挂对联。清同治、光绪之际是对联这种文体的全盛时代,那时,几乎没有一家茶楼酒馆门前没有对联,往往重金请人,争奇斗韵。那时坡子街有一家“醉仙馆”,生意不错,但门前对联一般化。后有人在皇仓街开“醉仙小馆”,气派不及坡子街,但请王闿运写了一副嵌字联:既醉以酒;有仙则名。嵌了“醉”、“仙”二字。特别是这个“仙”字,吸引顾客,因为老板恭维了顾客:凡你能使小店出名的都是仙人。于是生意大盛。

  这种对联对后来都有影响。如光绪末年长沙有一家茶楼叫“天然居”,对联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最雅的享受是喝咖啡,女明星“走穴”咖啡馆当招待

  端上一杯冒着热气的浓咖啡,玻璃台上西点杂陈,几个好友盘桓其中娓娓清淡,这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享受。

  长沙之有咖啡馆,是从皇仓街的远东开始的。接着,经营西餐的万利春也专辟咖啡座与远东竞争。后来居上的易宏发,是从刨冰摊发展起来,成为大雅之堂的,由于是一家班组合,该店的营业延续到50年代初期。

  开咖啡馆所需场地不大,资金不多,消费起点低,易起易散。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长沙市南北四门,几条热闹街道上,咖啡馆接连冒出来,有青春宴饮社、芝加哥、杏花村、广东商店、南国酒家、新亚等。经营的西点也各具特色,如万利春的奶油蛋糕、易宏发的香蕉饼、南国酒家的薄片牛肉、广东商店的腰果开心果等。当时喜欢坐咖啡馆的,不外富家子弟、青年学生、自由职业者、公务员等几类。

  咖啡馆开多了,基本顾客并未增加,店多客少,于是便展开竞争,最主要的竞争手段,是增设漂亮女招待。始作俑者仍是远东,大名鼎鼎的主演过《夜半歌声》的长沙籍电影明星胡萍“走穴”来该店当过女招待,一时间,远东生意十分火爆。其他店也不甘落后,家家都宣传本店美女如云,穿着女仆服争相招徕顾客。后又发展到选“咖啡皇后”,远东的唐云,首选荣登宝座。

长沙家伙唱答卖 长沙弹词也登报

  老 范

  清末民初,长沙的街道颇具行业性。例如八角亭一带多绸缎店;沿江多米行、鱼行;南阳街多书店、字画铺等,长沙街头巷尾流传着一些购物歌谣。这些歌谣朗朗上口,不仅指出了这些街道的经营特点,还有赞扬名牌的意思,也方便了顾客购物,是市民的购物指南。这些歌谣很多,其中有一首是:“老照壁的雨伞,太平街的颜料,化龙池的木屐”,人们按谣购物,大体是不会出错。

  今解放路一带,旧名青石街,这里商店栉比,竞争激烈,出现了一些颇具经营特色的店铺,人们归纳为“十子”。故有“十子谣”:“奇珍阁的肘子,聚南珍的卤子,马鸿记的鞋子,爵禄斋的帽子,吴恒泰的香干子,陈春发的癞子(陈经营棉絮出名,但生有癞子),苏爵一的勒子(戏具用品),三吉斋的汤圆子,崔顺兴的驼子(经营水果,店主背驼而传),饶道生的妹子(饶有二女,均貌美善经营)。”

  “杨裕兴的面,徐长兴的鸭,德园的包子真好呷(吃);黄春和的粉,半雅亭的饺,火宫殿的臭豆腐香又辣。”这首关于长沙的美食谣传唱至今。其中杨裕兴、德园、火宫殿不仅仍承袭名牌老店,而且经营品种均有扩大,尤其是火宫殿越来越红火。

  老长沙人除了在衣食住行这些方面充分彰显娱乐精神外,在其他方面的娱乐劲头依然不减。1947年,长沙《晚晚报》出现了一则用长沙弹词的新闻报道,可谓新闻行业的一朵奇葩。

  当年,担任邵阳六区专署专员的特务孙佐齐和担任专署秘书的特务傅德明制造了杀人灭口、掠夺黄金的乱世黄金案,不怕权势、不信邪的“老虎”县长徐君虎侦破了此案。此事,当时各报都有报道,而长沙《晚晚报》的一篇弹词最吸引眼球,文章很短,浅显顺口,童叟皆能听懂,一时传诵开来。这篇弹词说的是:

  邵阳近出离奇案,官署居然是匪区。主角德明原姓傅,他在那,六区专署署中居。专员手下称强将,特务儿郎作秘书。只识黄金光灿灿,心头小鹿似弹珠。安排调虎离山计,便把个,经理饶君一票拘。说是私通共产党,罪该万死有余辜。饶君本是江西佬,麻雀从来未过湖。胆小难禁他一吓,宰猪只好任屠夫。傅秘书一计已成生二计,便把那,永和金号当肥猪。劫烧毒杀来全套,真个是,古怪离奇世所无。四水三湘惊惨案,邵阳百姓恨难除。虽然通电来呼吁,谁知道,下落如何且听诸。

万人空巷看梅郎

  1936年秋,记者出身的萧石朋兄弟与碧云轩纸庄杨叔权合伙,在小瀛洲原江南戏院旧址,改建一所大型扇形剧场,名为长沙大戏院。次年春,萧氏兄弟用重金到北京聘请梅兰芳剧团来长演出,梅剧团的阵容惊人,同意来长沙演出11天,包银13500银元,并约法三章:不拜客,不演义务招待戏,不加场。萧等人事先在小瀛洲旧席少保祠前坪,搭一临时扇形剧场,可容千人,名为长沙大戏院。

  梅于1937年3月16日抵长,18日上演,三天打炮戏是《宇宙锋》《四郎探母》和全本《西施》。后又演出《凤还巢》《洛神》《霸王别姬》等拿手好戏。演员还有小生姜妙香、小丑萧长华、花旦姚玉美等。海报贴出,票售一空,票价最高为银元四元八角,随票赠龙井茶一杯,不过,站票也要收银元一元。

  湖南省主席何键夫妇是梅兰芳的忠实“粉丝”,每晚必到。梅兰芳下榻道门口交通银行,每日傍晚,乘小汽车到剧院,一时苏家巷、登隆街、东茅街、丰盈里街道两旁,行人林立,以争一睹“芳”容为快。因此有“万人空巷看梅郎”之说。

  范亚湘 整理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9 12:57 , Processed in 0.09484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