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川军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2015-9-2 16:0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60| 评论: 0|来自: 华西都市报

王超奎
王超奎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士兵坚守长沙街头。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士兵坚守长沙街头。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通过新墙河上临时搭建的便桥追击日军。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通过新墙河上临时搭建的便桥追击日军。
王超奎的诀别家书。
川军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川军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川军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川军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王超奎的诀别家书。
王超奎的诀别家书。
杨森20军少校营长王超奎,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坚守阵地直至战死
杨森20军少校营长王超奎,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坚守阵地直至战死

  第十一站·湖南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熊浩然湖南平江特别报道

  壮士出川——重走抗战路

  全球寻访川人抗战足迹大型系列报道46

  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不到两个月,战争带来的阴云还未散去。为配合策应向香港进军的日军,日军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卷土重来,发动了第三次长沙会战。

  这一次,提前制定好了应对策略的中国军队,在付出较大代价的情况下,最终让日军未能达成战略目标。这也是同盟国自珍珠港事件爆发以来的第一场胜利。

  在这次大会战中,一位四川军人成为人尽皆知的英雄。通过宋美龄,他的名字甚至为世界所瞩目。他,就是王超奎。

  19岁参军

  淞沪会战初立战功

  1907年,王超奎出生在重庆武隆。幼年丧父,靠母亲和祖母抚养长大的他,自小学习勤奋,成绩优异,考入了涪陵县立小学。

  1926年,19岁的王超奎走出校门,投笔从戎,成为当时驻扎在涪陵的川军20军的一名士兵。

  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抗战正式拉开序幕。“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后,王超奎所在部队于1937年9月1日从贵阳出发,徒步沿湘黔公路行军,至湖南辰溪后乘船至武昌,改乘火车经郑州、徐州、浦口,布防在上海大场、蕴藻浜、陈家行一线。

  当时,陈家行已失守,战场形势十分危急。王超奎所在的133师198团和另一个团,在副军长夏炯率领下,去收复陈家行阵地。在陈家行一带,日军和王超奎所在的133师进行了激烈的拉锯战。

  王超奎由于在历次战斗中的突出表现,此时已经晋升为连长。面对强敌,王超奎率领战士成批向前冲锋,与日军短兵肉搏,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

  正是在惨烈的搏杀中,王超奎和他的战友凭着顽强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夺回了陈家行。

  10月15日,日军增援部队赶到,对川军阵地展开猛烈攻击。133师寡不敌众,被迫后撤。

  上级命令杨森立即组织力量再次收复陈家行阵地。炮火连天,陈家行烟雾弥漫。王超奎带领全连官兵奋勇拼杀,冲杀中,他左臂负了重伤,但仍坚持带领战士战斗在前沿阵地,直到完全收复失地。

  因为在这次战斗中的英勇表现,王超奎晋升为少校营长。

  浴血湘北

  死守阵地中弹牺牲

  1941年12月,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王超奎所在的133师398团,奉令担任新墙河的守备任务。他们在新墙河后的傅家桥、相公岭一带布防,占领9个据点,死守3天,执行阻击敌人、掩护战区主力部队在长沙附近集结的任务。

  战斗打响前,王超奎向团长徐昭鉴立下誓言:“新墙河乃九战区门户,更为敌我必争之地。值此大敌当前,风云变幻迫在眉睫之际,奎誓愿竭我之力,负死守据点之责;设若不幸为敌所乘,是奎亦死得其所。”

  12月23日下午,日军4万多人的兵力向新墙河一线发起进攻。日军临近王超奎营阵地时,被地雷炸死五六百人,双方鏖战了两天一夜。

  最后,日军调来火焰喷射器,烧掉川军阵地前的鹿柴等障碍,又向川军据点阵地喷射,阵地内外燃起熊熊大火。据点内范围狭小,里面的官兵无法有效地躲避火焰喷射器引燃的大火。在阵地里作战的士兵烤在大火中,被烧得焦头烂额,死伤惨重。

  当时的战斗究竟有多惨烈?通过后来公开的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致重庆的电文中可见一斑:“十里纵横据点敌我混战,枪炮声及轰炸声,历历可闻,我伤亡惨重”,“与敌反复争夺,激战终日,雪雨交加,猩红满地。”

  尽管如此,王超奎还是最终完成了坚守阵地的任务。他下令突围,并且身先士卒跳出战壕与日军肉搏,掩护部队撤退。

  激战中,王超奎被日军机枪打中,当场牺牲。冲上来的日军见王超奎倒地,唯恐他没死,又残忍地将他的颈子割断,身首分离。牺牲时,王超奎年仅34岁。

  剩余的10多名士兵不忍弃营长而去,在牺牲了两名排长后,大家硬抢出王超奎的尸体,用担架抬着往南撤去。一直到汨罗江,才遇到副军长夏炯。听闻王超奎的事迹后,夏炯禁不住热泪盈眶,脱下将军服,覆盖在王超奎的遗体上,抚尸痛哭。

  川军反击

  将日军赶出汨罗江

  12月24日,日军强渡新墙河。25日,驻港英军提出投降,香港宣告沦陷。

  日军发动长沙会战的目的,就是为了配合攻击香港。如今主要目的已经达成,但长沙就在眼前,阿南惟几“眼馋了”。

  12月29日,日军3个师团以徒涉、乘坐橡皮艇等方式,先后渡过了汨罗江。此时,长沙的中国守军一边加紧筑造防御工事,一边等待着日军的到来。

  王超奎等人的奋战和努力逐渐起到了效果。因为川军的游击战式的不断骚扰,日军辎重部队在支援长沙中屡屡受阻,前线的日军甚至打完随身携带的120发子弹后,便再无补给。

  1942年初,久攻长沙不下的日军开始撤退,隐藏已久的川军进行反击。带着为王超奎等牺牲将士复仇的念头,川军一路将日军赶出了汨罗江,并击毙击伤大量日军。

  1942年1月15日,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

  蜚声海外

  王超奎成革命烈士

  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133师将王超奎的遗体葬在他战死的相公岭,并立碑镌传。战后,“国民”政府军委会追赠王超奎为陆军中校。

  周恩来、宋庆龄在“国民”政府颁发给王超奎遗属的《抚恤证书》上题词:“王超奎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敬佩和学习!”

  1942年2月,宋美龄在向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时说:“我中国官佐士兵每当矢尽援绝,总是战至最后,宁愿牺牲生命,不屑选择别的途径。守长沙的王超奎营长,就是这样的例子。”

  4月19日,宋美龄又在《纽约时报》上撰文:“过去3个月来,中国人民目睹西洋军队处处对敌人屈降,但中国军队却在顽强抵抗。如在湖南新墙河,王超奎营被日军包围,500人全部战死。中国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王超奎为革命烈士。

  文史专家:川军英烈 树立典范

  文史专家陈先枢说,王超奎等川军将士在守卫长沙中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无川不成军”的美誉,也是川军通过英勇奋斗和浴血奋战换来的。

  “在数次长沙会战中,川军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牵制和打击日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陈先枢认为,因为湖南战场的牵制,日军快速吞并中国的妄想彻底破灭。同时也粉碎了日军打通南北补给线的计划,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另一方面,王超奎这样的烈士,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为全军将士树立了典范,提振了士气,并在当时的同盟国为中国争取到了更多的尊重和支持,让世界了解到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抗争。

  王超奎家书

  1937年,在淞沪会战前夕,王超奎往家乡寄了一封诀别信。在这封诀别信中,王超奎视自己为已死之人。以身许国之志,跃然纸上。祖慈母吁:

  我从贵州出发北上后,心中是很爽快的,并且身体很强健,精神很好。不觉一月半就达到上海了。

  经过贵州、湖南乘火车由粤汉铁路到武汉。由汉口乘火车经过平汉铁路,达到河南郑州、开奉(封)。再到徐州,转陇海铁路。到安徽蚌埠。转津浦铁路到江苏的浦口南京。转京沪铁路到镇江、无锡、苏州、昆山、以(已)到上海。

  在这经过当中的事,所看见的,所遇着的,真是难言。在武汉,我看着日本的飞机将武汉的人民炸死数百,房屋毁坏一百多家。在河南、徐州轰炸,徐州的车房被炸毁。我部队还好无损坏。又在安徽蚌埠亦遇日机轰炸,部队亦无损失。

  将到南京时,日机来京夜间轰炸部队与都市均无损失。在无锡日机轰炸,以至于三天之久还未夕(熄)火,在苏州以(已)被日机轰炸数次。

  沿途一带,真是耳不忍闻,目不忍视。我部队驻距上海十里处南翔乡间,十二三日被日机轰炸,日夜不止,但防空装备得很完善,终无损失。昨日,我部队以(已)加入火线。

  希望祖慈母二安人不以男为念。男是抱定宗旨,以身殉国,战死疆场为荣!请祖慈母保贵身体为要,阁(阖)家庭人等不必思念我。好了,我是你们无望的一个人了。今夜时间也不待了,请了!


  敬祝祖慈母玉体均安!阁(阖)家庭人等亦好!

  离别你的儿子,超奎敬禀外批:我们部队现在编为陆军第二十军,一百三十三师,三百九十九旅,七百九十八团,三营九连。

  “壮士出川”题书著名书法家刘云泉

  特别致谢:

  本版稿件部分资料出自何允中、赵劲、李宣钊先生的著述。同时感谢苏东、陈先枢先生对采访提供的大力帮助。(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川军中,有很多娃娃兵。民政部追认王超奎为革命烈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7 00:52 , Processed in 0.09434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