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湖南工业记忆】“红房子”情愫

2015-6-30 12:1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08| 评论: 0|原作者: 向冠男|来自: 湖南工人报

《湖南工人报》(2013年12月04日 03版)向冠男 撰文
 

南方公司厂区保存完好的苏式建筑

    

沿着株董路一直南行,穿过桥洞,马路两旁人字顶的红色小砖楼就映入眼帘。随着汽车的前行,更多的“红色”迎面“扑来”,屋顶的五角星徽标、墙面的浮雕文字、扇形的进门阶梯、圆形的小窗口……成为了它们的共同标识,这就是中航工业南方公司的苏式建筑群。俄罗斯古典风情和苏联特色的外观,向人们诉说着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照亮年轻人前行的道路”

对于78岁的文代明老人来说,在这些红房子中,苏联专家楼对他格外有意义,“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的记忆也随着优美的苏俄歌曲凝固在专家楼里了,每每看见它们,我都不由得心潮澎湃”。

1951年9月,38位苏联专家分四批来到南方公司(当时的331厂)参与援建工作。他们自行设计了5栋均为两层砖木结构的苏式建筑,供苏联专家居住。为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每周一苏联专家都会邀请企业职工参与他们在专家楼举办的晚会,多才多艺的文代明成为了舞会中的常客。

“专家们经常会摆上一些茶点和糖果,放上一些特别优美的俄罗斯歌曲,与我们一起跳舞、交谈。”文代明回忆说,更多的时候,企业的职工是一边手拿着格瓦斯和专家碰杯,一边向他们请教技术方面的问题。

“1993年我在乌克兰的展览馆游览,偶然间见到我们厂送给当年苏联检验专家的锦旗时,眼泪都留了下来。”时光流逝,当年的意气风发的上海交大才子罗广源已是80岁的老人,可一谈起那面锦旗,当年苏联专家手把手教他的场景都一一呈现出来,“祖国百废待兴,我们又刚毕业什么都不懂,苏联专家在现场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教,没有任何保留。”

1954年,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M-11试制成功。罗广源说,当时发动机的研制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辛,关键零件几个月就出来了,这全靠当时苏联专家的援助。下班后,大家还经常拿着设计、加工图纸往专家楼跑,那里曾经是技术人员的学习室。

“红房子燃烧着我们的青春”

走进南方公司的厂区,一排排拔地而起的新厂房彰显着这个企业的生机活力。顺着宽阔的厂道信步走去,熟悉的红色又展现在眼前,古朴,安静。在冬日的暖阳中,红色的苏式厂房散发着柔和的光亮,给人以惬意和温暖。曾几何时,红房子里也充满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的号子声,新机器诞生的欢呼声。

1980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转型。南方公司顺应时代的要求,开始了自己的转型研发之路,他们将目标盯在涡轴发动机上。“我们和法国谈了3次就签订了合约。”此时的罗广源已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他参与了这次技术谈判,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80年7月在钓鱼台国宾馆,企业最终花巨资与法国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

还是在红厂房里,一群职工开始了艰难的技术吸收与创新。为了更好地学习法国技术,他们开始学习法语;为更好地掌握技术参数,他们开始反复核对技术参数,直至发现转让方的技术缺陷;为了产品质量提高,他们开始无数次的试验……多少夜晚和假日,他们都把自己奉献给了红色的厂房。

1982年,南方研制出第一台涡轴发动机,1987年拿到法国厂家的生产许可证,成为全球认可的涡轴发动机生产商。坐在红色的苏式红砖房里,回忆起那段历史,罗广源自豪地拍了拍桌子,“涡轴发动机有5个单元体,其中的2个单元体我们还返销给技术出让国法国”。直至后来,中国的制造技术超越法国,生产的涡轴发动机跳动比法国的还小。罗广源说,法国人当时都不敢相信,中国怎么会做得这么完美,其实秘诀就是他们这代人深深了解制空权对祖国的重要性,用自己的青春书写对祖国的热爱。

岁月的霜刀最是无情!经过了近60年,许多“苏式”建筑都不太结实了,新的更为现代化的大厦和住宅楼正在旧楼的地基上相继崛起。那些老房子渐渐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变成一堆残砖碎瓦,传统工业遗产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张靓,是在苏式小楼里长大的,“这里有南方三代人的记忆,希望我们更注重保存工业遗产,让它们成为城市文化的靓丽风景”。

(本版图片由记者李少华摄)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7 04:40 , Processed in 0.09383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