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老街的地名文化

2015-5-24 20:0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401|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街道名称是地名的一种。地名是一种信息载体,是人们赋予各个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是人类生产、生活、交往和进行各种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且具有反映当地历 史、地理特有现象的功能。城市是人口的集中聚居地,是人类交往活动的中心,而与这些聚居地和交往中心紧密相关的街巷地名,其形成和演变无不留下可贵的历史 遗痕,记录着已经消逝了的历史岁月。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几千年的风云变幻、城池变迁、阛阓布局、市井风情、居民迁徙,以及城市内的名人往迹、王府官衙、风景名胜、祠庙馆所、书院学宫、园林官邸、民居商铺等等全浓缩在这老街里。社会的发展变化归根结底是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地名的变化正可以反映历史文化的变迁。从长沙老街街名命名的规律、特点及其演变,便可窥见就长沙城市发展的历程和丰富多釆的都巿文化。

一、长沙老街地名文化溯源

长沙素有“湖湘首邑”之称。春秋时期长沙即纳入楚国版图,战国时城邑已颇具规模,成为楚南重镇。大量考古资料表明,战国时长沙城范围东西长700余米,南北宽约600米,东起黄兴路和蔡锷路(今名,下同)之间,南到坡子街一带,西临下河街,北抵五一路与中山路之间。西汉临湘故城的具体位置,东起东牌楼、南阳街,西临太平街、西长街,南达解放西路,北止中山西路、又一村,也就是今五一广场及周围地区。以后,长沙城不断向四周扩展,城中心位置历2000多年没有改变。这得益于湘江与岳麓山的天赋胜地,在世界大城市中并不多见。

秦汉时,中国城市的基本结构是一种严密封闭的市坊模式。居民区——坊,商业区——­市, 被严格分开,用围墙各自封闭起来,白天开放,黄昏关闭。对市、坊实行严格分开的制度,一是出于防御的目的。作为居民区的“坊”,在古代与“防”字同义。唐 代城市的居民区坊实行坊里邻保制、按时启闭坊门制和宵禁制,也明显流露出防御性质。二是市场管理和征缴税收的需要,正是由于店铺的集中,才产生了最初的市 场管理组织“行”。

有关长沙城市的市 坊制度的详细情况,文献缺少记载,但长沙自秦汉以来就已形成工商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其城市布局理应与时代的节拍相合,有理由认为长沙城市的发展必然经历了 市坊制度这一发展阶段。唐代诗人杜甫大历年间流寓长沙时曾写过“茅斋定王城郭门,药物楚老渔商市”的诗句,把“城”和“市”分得清清楚楚。我们还可从宋元 时期留下的街区地名中寻觅到古代长沙城市市坊制度的发展线索和坊街演变的发展过程。如“市”有赛头市、南岳市、大阳市、暮云市、溁湾市、全塘市等,“坊” 有濯锦坊、鸡狗坊、安业坊、永丰坊、孝顺坊、升平坊等。

市坊地名应可视为街巷地名的前身。坊中民房之间必然留有走道,此即最初的街巷。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商品交换需求的扩大,限时交易的封闭型市坊制度已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

从唐中期开始,市 坊制度已发生松弛、裂变,商业不再限制在专门的商业区,许多坊中出现了市场、店铺和作坊。街道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居民走道,而有了促进商品流通、方便商品 交易,乃至交通运输的功能。中唐以后,拆毁坊墙、临墙开门的现象已十分普遍。到了宋代,封闭的市坊制度正式宣告崩溃。关于长沙城坊中出现商业街巷,并有街 巷名的记载最早见于元陆友的《墨史》。据《墨史》载:宋代长沙多墨工,“州之大街之西,安业坊有烟墨上、下巷;永丰坊有烟墨上巷。”“烟墨巷”可能就是史 载的长沙最早的街巷名。1985年,湖南沅陵双桥元墓中出土了两张元代潭州油漆颜料印刷广告实物,广告上明确记载这家危姓油漆 店位于“潭州升平坊内白塔街”。烟墨巷、白塔街位在何处已无从可考,但雄辩地证明长沙街巷的命名始于市坊制度崩溃和商品经济兴起之时。亦可以说,街巷格局 的成型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宋代,西濒湘江的长沙城已南扩至南门口,北至湘春门,东至浏阳门。明代长沙已成为人口密集、工商业繁荣的商埠。绕城7公里的城墙开9座城门,即西临湘江4座,东向2座,南向1座,北向2座。从城门口入城都为宽敞的正街,正街与正街之间有许多横街,横街之间还有小巷,纵横交错,构成了整个城市的街巷骨架。

明清长沙城既是辖12县州的长沙府的府治,又是长沙、善化两县的县治所在地,人密集,工商业繁荣,嘉靖至万历中为了“以四方之财,供一方之利”,几次展开长沙历史上最为壮观的“开河通商”工程,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出现了“日夜商贩而北”的景象。据明崇祯《长沙府志》卷6所 记述的情况,今日长沙老城区的结构布局在明代就已定型,志中所记盐仓街、清泰街、织机巷、金钱巷、苏家巷、碧湘街、学院巷、大椿桥、晏家塘、下河街等大小 几十条街道位置已与今无异,而且街名一直沿用至今。清代长沙商业更趋繁荣,长沙、善化两县均多次对长沙街巷进行修缮和改造,以致“城池崇屹,甲于他郡”。 清光绪年间史志学家陈运溶所纂《湘城访古录》首次列出长沙城的街巷表,把当时长沙主要城门内的正街、正街两侧的横街记载得清清楚楚,勾画出整个长沙城的街 巷格局和走向,并对每条街巷的历史、掌故和街名来历都加以说明。


123下一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2 08:26 , Processed in 0.09680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