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1811—1872),字伯函,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授翰林院侍讲学士,屡迁内阁学士、兵、吏部侍郎,咸丰二年,因母丧返乡,奉诏创建湘军,因镇压太平军、捻军等有功,累官至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大学士等,有《曾文正公全集》。一生标榜程朱理学,系清末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洋务派的首领。 曾国藩于道光十四年求学于岳麓书院,其师欧阳原均。 曾国藩自在湘办团练,有相当长的时间一直寓居长沙。其公馆名“存养书屋”,位于坡子街旁的洪家井,西起衣铺街,东止中和街。曾国藩称自己的书房为“求阙斋”,并自题一联云: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忧以终身,乐以终身。
曾国藩病死于南京,死后回湘,葬于长沙河东金盆岭,同治十三年,又由金盆岭移葬至望城县坪塘镇桐溪寺后伏龙山上。曾国藩是和夫人欧阳合葬的。其墓地砌的是花岗石罗围,立碑三通,其三米高的主碑上刻有“皇清 太傅大学士文正公 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 之墓”。坟前有拜台和祭坪。离墓不远处还有一碑,上有“太傅大学士毅勇侯曾文正公神道碑。”该碑刻有李鸿章撰的碑文二千八百余字,系黄自元书。 曾国藩于同治十一年三月初四去世,謚文正。第二年,朝廷指示可在长沙建一曾国藩专祠,于是,湖南当局便赶忙张罗,其址选在蔡锷路以东,中山路以北,局关祠以南的一大片,约六十多亩地。湘抚王文韶曾作《敕建曾文正公祠碑》以记其详: “度地小吴门内,纵七十八丈,横四十八丈,中建崇祠凡四重,上下亭各一,为门三,门首牌楼一,东西序称是。又西为思贤讲舍。计舍、室、庭、营、厢、簃、庖、共一百七十有八间。有池,广袤十数亩。为桥一,楼一、亭五、台二、池畔垒石为山,杂莳花木,翼以回廊,缭以崇垣,垣周二百六十丈……”。 据曾国藩的后裔曾宝荪说:长沙曾文正公祠是用清朝皇室所赐的祭银三千两,门生亲友祭银四五千两,以及监商的捐助等建起来的。她在其回忆录中写道:“祠堂外面有一大坪,为轿马停歇之处。正门朝南有甬道,直达正殿。两边钟鼓亭,正殿上有文正公神位,神龛上有“以劳定国”的匾。是翰林汪诒书所补写。其余匾额对联,都因为数次兵燹,荡然无存。大殿东边为思贤书局,内有客厅,船厅,藏书楼。西边为思贤讲舍,秀才们可以读书,也有山长讲学。后来由郭钧老(嵩焘)与先惠敏公商量,供王船山(夫之)的神主于思贤讲舍,当时清廷不许王船山配享孔庙,因为王船山种族革命思想甚深,所以连他的著作也视为禁品。船山的遗书乃由文正公在江南传忠书局所印,也只有文正公因有挽救清室的功劳才敢印。因此惠敏公与郭钧老才想把王船山配享曾文正。” 曾宝荪是曾国藩的曾孙女。惠敏公即曾国藩长子曾纪泽。也即曾宝荪的爷爷。曾宝荪,字平芳,号浩如,民国初年留学英国,攻读生物学等,一九一七年回国,一九一八年与其弟曾约农在长沙创办艺芳女校,一九一九年,将艺芳女校迁入曾国藩祠。 日本有一位汉学家叫宇野哲人,一九零六年到长沙时,拜遏曾祠后便写了一篇《曾文正公祠》,其中有这么一段: “入庙门,见刻有‘俎豆馨香’四字。庙廷常锁不开,此日偶遇修理,故得进而观之。庭中有王文韶所作庙记,详述其功绩。惟公之功绩文章赫赫在人耳目,称之为清朝第一人者,绝无过言之处。王文韶之所言‘三代以还,乃有斯人,伊吕诸葛,庶几等伦’亦绝非溢美之辞。庙后园中,林池有亭榭回廊,柳树青青,倒映水中”。 宇野哲人所言“庙后园中”之园,即浩园。王文韶碑文中“有池”之后所记,亦即浩园之景。关于浩园,曾宝荪在回忆录中是这样描绘的:“文正祠正殿后面,有一花园名浩园,由正殿后门出来,便看见一带青山,山后有一个大池塘,大约广袤十余亩,成曲尺形。长边狭仄,抵思贤书局。短边宽大,尽头有一八角亭,久经摧残,匾额已不可考。曲尺轻弯处有一玲珑石山并小石桥。石山上有一茅亭,题曰‘存朴亭’。由存朴亭下来,沿着石砖路,便到八角亭。八角亭南原来作为生员宿舍,迤东便到了‘听雨轩’。此处楼台高耸,为园中最高处,可以看见城中风景。再东为回廊及石山小径,直达思贤书局,路上也可经过一大石桥,至正殿后厅。沿途花木竹树,极为美观。每年五月五日,仍照老例开放浩园一次。” 一八八零年春,时从两广总督调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路过长沙,时任兵部侍郎巡阅长江水师的彭玉麟也到了长沙。其时,曾任过中国首任驻英公使的郭嵩焘也已回湘,且想着如何借曾祠西隅辟一讲舍,也即后来闻名于世的“思贤讲舍”。于是,郭嵩焘尽地主之谊,在曾祠的浩园举行了一次群贤毕至的聚会。与会者有:郭嵩焘、刘坤一、彭玉麟、黄焯、李元度、朱昌琳、李概、黄彭年、张自牧、邓辅纶、郭崑焘共十一人。这些人用现在的话说,都是一些级别非常高的政府官员和一些与政治官员关系密切的文化名人和富商。比如朱昌琳,就是长沙有名的富商和慈善家。而且,在这些人中,还有不少本来就是曾国藩的老部下,湘军的中坚分子。像刘坤一、彭玉麟、李元度、郭嵩焘兄弟等都是。可以想象,这些人相聚在曾文正公祠内的浩园之中,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据郭嵩焘《浩然雅集图记》记载:“彭公据石作古梅、高八尺、雄奇自喜,题诗云:‘莫言老干坚如铁,曾历千霜万雪来。’起立四顾,拈须大笑,相将穿石步池上,循水榭,凭栏展坐,纵论天下得失。”此时,彭公的脑海里是否会突然闪出“曾国藩找了个小老婆挠痒痒”的轶事呢?据说,曾国藩曾经找了个湖北籍的陈姓女子为妾,藏于军中,周围的人都不敢多说。可彭玉麟知道后,便提剑闯入曾府,硬是向领导提起了意见:“公勋望冠一时,岂可以一妇人而致生平之玷。公方禁将牟奸掳民妇,而公自蹈之,何以服众。且公新督两江,倒不应取部民为妾,军中有妇人,则军气不扬,有此数端不便,愿三思之。”清廷当时有规定,地方长官不得娶辖区内的民女为妾,那位陈姓女子虽然是湖北人,但却多年生活于安徽,因此,也可算是“部民”了。再者,曾国藩在彭玉麟的心目中,一直有着高大的形象,怎么能为了一个女子,而毁了一世英名呢?谁知,曾国藩说出一个理由来,让彭玉麟哭笑不得。他说他从小就有一个小毛病,就是身上到处都有牛皮癣,有时痒起来就像有几百只蚂蚁在身上爬和咬,因此,没办法,只好请人帮忙找个妾来,晚上挠痒痒,这也是工作的需要啊! 郭嵩焘在“雅集”中写刘公坤一道:“刘公独上危楼,俯清池,桥亭水竹,映带左右,怡然有邱壑之思,其意量皆若不可穷者。自曾太傅起一军,削平寇乱,将相接踵以起,声名动天下。二公功亦盛,名益高。”刘坤一系湖南新宁人,也曾求学于岳麓书院。咸丰年率团练在湖南与太平军作战,那自然就是曾国藩的老部下了。刘坤一曾经提出过自造轮船,以备守海口;在中俄伊犁交涉中,不畏外敌,保疆卫国,并对李鸿章的对外行为提出严肃批评。只是,在浩园之中的刘公为何独上老楼,想必也在回忆与文正公相处时的一些往事吧。在湘江的靖港堤对岸,曾国藩被太平军逼得两次自杀未遂。胜败乃兵家之常,不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 李君次青,也就是李元度,早年就读于岳麓书院,咸丰年间跟随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后官至云南按察史,中法战争爆发,他曾赴广东协助彭玉麟办理军务,后升任贵州布政史。李元度此时,也许一个人在某棵柳树下想着心思。一次,曾国藩与他们这些幕僚在一起聊天,忽然来了雅兴,出了个“如夫人”的上联求对。如夫人就是小老婆,如夫人就是不如夫人之意。怎么对?“同进士”不是现成的吗?清代科举考试,录取者分为三甲。头甲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人数稍多,赐进士出身,三甲则人数过百,赐“同进士”出身。“同进士”者,实与进士不同也,在座者也许都想到了,但都不说,何故?因为曾国藩就是“同进士”,这是他的一块心病,谁会哪壶不开提哪壶呢?然而,就是这位李元度,脱口而出三个字:“同进士”。曾国藩一听,几疑耳朵出了问题,但实在又是听得真真切切。于是,不欢而散便成了无言的结局。又有一次,曾国藩的湘军驻扎在安徽的祁门,因地势不利,当太平天国的名将李世贤调兵谴将来围剿时,曾国藩慌了手脚,当时,曾国荃、左宗棠,鲍超等都不在身边,放眼一望,周围似乎找不出一个可以御敌的强将来。无奈,便想起了李元度也曾有过与太平军交手的经历,于是,便派李元度去防守徽州,因为徽州是太平军进攻的必经之地。谁知,这位李元度守了不到三天,城就破了,他呢逃之夭夭了,直把曾国藩气得立马就要李鸿章写奏折,将李元度进行参劾。谁知李鸿章好说歹说都不愿动笔,且逼得厉害时,居然屁股一拍跑到了江西去了。李元度对李鸿章自然是充满了感激的,对曾国藩呢,其心情恐怕就有些复杂了。 那天的浩园雅集,从郭嵩焘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是十分兴奋的。他说各位以王事相会于长沙,嵩焘能与大家诗酒从容,实在是非常难得。可以说,诸公所至,浩园生辉。何不趁些雅兴,各人都来题诗作画,并刊于祠壁呢?可以负责任地说,千百年后,凡看见的人都会追慕我们今日的兴会。郭嵩焘还记得,曾文正公曾对他说过,将来百年之后,碑铭上一定要刻上他自撰的铭文:“不信书,信运气,公之言,告万世。”然而,文正公的墓碑上没有这行字,文正公的祠庙中也没有这行字,但他相信,诸公今日在浩园欢宴,将来都会有好运气的。因为信运气的文正公在九泉之下都会关照。 民国著名学者陈天倪有《咏浩园》诗一首: 凌空一沼驻流霞,揽尽园林四面华。 出水自然初日好,着花无奈晚风斜。 应依茂叙生濂水,不羡西施到若耶。 小艘撑归珠露滴,倏看凉月度窗纱。 曾宝荪,曾约农姐弟俩创办的艺芳女子中学,先是设在长沙一美国领事刚刚搬走的西园,一九一九年五月,才搬入浩园。刚进浩园时,满目皆是断井残垣,危楼废阁,经过一番整修,也就开始像个学校了。曾宝荪回忆道:“艺芳各建筑,均以池塘为中心,环绕东、北、西三方面。东边有厨房,饭厅,由走廊直达思贤书局——后来成为我们的小学部。北边有大门,内有门房及教员宿舍。进二门有校长室、教员室及教室到‘听雨轩’。听雨轩下层是舍监室,三层藏文书家具等,也可用来眺远,日朗天晴时,可以看岳麓山。南边有一小山,山后是祠堂正殿。”“由听雨轩往西,有教务室,教员寝室及校长寝室等,再西便是原来文正祠生员住宅。后改学生寝室的大楼,楼上楼下均是寝室。此楼正对八角亭。面对小山,楼外北有球场,东有跑道、操场,也就是正殿的后面。”曾宝荪还说,因浩园的风景是长沙城最优美的,因此,学校便利用浩园开“游园会”,“纳凉会”、灯会等,进行募捐拯灾等社会公益活动。 艺芳女子中学即今长沙实验中学的前身,上个世纪末,海外华人捐资,实验中学的校园建设焕然一新。不过,曾国藩专祠以及祠中的浩园,你就是考古专家,现在恐怕都找不到半点痕迹了。(转自彭国梁《长沙沙水水无沙》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15 01:36 , Processed in 0.10596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