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谢冰莹笔下的长沙风景

2015-4-10 02:4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263| 评论: 0|原作者: 彭国梁




古稻田

一九二一年,谢冰莹还不到十五岁,就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了长沙。她是来长沙投考省立第一女师的。她在《中学时代的生活》一文中写道:“这是应该特别感谢父母亲的。母亲在二哥、三哥替我求情之下,居然允许我去投考长沙省立第一女师,(这是一所公立学校,学费、膳费、书籍费一律由学校供给的,每年每次录取限额两名。)父亲更亲自送我到长沙。他很替我耽心,以为一个高小还没毕业的孩子,一定会名落孙山的,何况报名投考的又那么多;然而,我终于侥幸考上了。”

谢冰莹说她刚进校时,除国文史地外,别的功课都几乎赶不上,但她非常用功,不到两个月,就感到不怎么吃力了。而且和同学们的相处也很好。她还特别提到:“有一个爱护我们像爱护他的孩子似的校长”,这位校长是谁呢?一般的资料介绍都说是徐特立。不过,查徐特立先生的简历,他一九一九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大学攻读的是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一九二四年回国,至一九二七年,他先后任长沙师范学校和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谢冰莹是一九二一年考取省立第一女师的,也就是说,谢冰莹在省立第一女师求学期间,前三年的校长不是徐特立,这是无疑的。

还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白薇,她也曾在省立第一女师就读。后来,她为了逃婚,先到上海再到日本,因生活无着,被迫在一个英国传教士家当佣工。有一次,她在干活时不幸伤了拇指,女主人非但不同情,还要扣她的工资,于是,她一气之下便辞工不干,离开了那个冷若冰霜的无情之家。这次,她意外的得到了一个人的救助,那就是长沙省立第一女师的马校长。开始,白薇向马校长写求助信时,把握并不大,因为她从学校逃跑时,曾引起过一场不小的风波。

白薇十六岁时被迫嫁人,丈夫是个独生子,惟母命是从,而这位婆婆则是个变了态的泼妇。白薇在婆家过了四五年非人的生活,最后在差点闹出人命的情况下,她的父母方才让她逃出了虎口。

大约一九一五年春,白薇来到了衡阳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一次反洋教士的斗争中,白薇差点被学校开除,后来她就插班到了长沙省立第一女师。在白薇的眼中,省立第一女师也是一个封建意识浓厚的“尼姑庵”。什么三从四德,什么四书五经,整个有一种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感觉。白薇是被封建的“老古董”深深毒害过的,因此,她恨那些东西恨到了骨子里。正在这时,她开始接触到《新青年》等一些进步的刊物,她感到有股力量正鼓舞着她,有一种声音正在召唤着她。一九一八年夏,她马上就要毕业了。这时,她父亲忽然到长沙来了,白薇还有两个妹妹,即四妹和五妹,也都和她在一个学校。父亲的到来就是想让四妹和五妹毕业后就回家乡去,四妹也有一桩可怕的婚姻在等待着她。怎么办,白薇和四妹商量着,一起出逃。后来四妹妥协了,但她却花了大力帮助了姐姐。

白薇的这次出逃,简直就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战争。一方是校方所谓“在朝派”,一方就是由四妹指挥的“学生派”。白薇被学校围困了,最后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白薇被人带到了一个已被废弃了的厕所,这里,早有同学在那里挖开了一个出粪的洞口。白薇再也无路可走,只有从这个到处沾满了粪渍的洞口爬出去,才能通往自由。白薇原名黄彰。白薇从个粪口爬出去之后,有一个同学站在那个洞口大发感叹:“长沙有个兴汉门,将来黄彰学成回国,这里就该建个“黄彰门”!”

白薇比谢冰莹大十二岁。她们两人还有着一定的交谊。一九八一年,香港中国文化馆馆长、《我的母亲》丛刊主编魏中天到旧金山拜见“贾奶奶”谢冰莹时,谢还说很想和白薇、陆晶清,赵清阁等老朋友通信。

白薇一九一八年离开省立第一女师,谢冰莹一九二一年考进省立第一女师,她们是校友,后来又是文友。说了这么多谢冰莹和白薇就读的长沙省立第一女师,到底这所著名的女校位于何处呢?

民国时期,长沙《大公报》的主编李抱一先生曾著有一本《湖南省城古迹今释》,其中有一地名曰“古稻田”:“古稻田,从前确实是许多稻田。小灜洲挂花井塘弯里一带,都在稻田之内。田中有一口大塘,叫做稻田塘。听说就是如今第一女子师范临塘湾里那块操坪的所在。塘湾里因塘得名。如今警署改作堂皇里,实在没有道理。稻田不知何时代化作民居,清末改了女学校,就是如今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闻校址是清末藩司某所捐,不知确否。)”又据《天心阁志》载,一九零九年清提学使署在此建稻田女子师范。由此得知,这稻田女子师范便是这省立第一女子师范的前身。

稻田变成民居,城市的不断扩张,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过去,稻田是很被看重的,因此,即使变成了民居之后,还保存“古稻田”这名字以示怀念。古稻田现在人民西路以北,蔡锷南路以东。

我有一位同事,现任长沙市收藏家协会主席,姓彭名军,就住在古稻田的古井旁。早两年,他的宝贝儿子从娘的肚子里亲临长沙,他老婆要他给儿子取个名,他说,有三个名字可供选择,其一:彭古;其二:彭古稻;其三:彭古稻田。最后,老婆择优录取,现在他儿子的大名就叫做:彭古稻。这应该算是这有着悠久历史的“古稻田”的一则佳话,特录之,聊备一格。

(转自彭国梁《长沙沙水水无沙》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请翻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8 22:09 , Processed in 0.10065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