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胡萍:从远东咖啡店升起的明星

2015-4-10 02:3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44| 评论: 0|原作者: 彭国梁|来自: 名城长沙网

严怪愚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写过一系列反映长沙市民生活的散文,其中有一篇《长沙咖啡店的几个镜头》,在谈到“远东”时,他说:“远东,开设已经近七年,为聘请女招待之先知先觉者,现在银幕走的最红的胡萍,便由这里出身。虽则胡萍自己在上海竭力否认曾在长沙当过女招待,可是记者那时正是远东的老主顾,天天看见过她,与现在的她,样子并没有两样,所以我仍是说胡萍确在远东当过女招待(不过那时叫胡瑛罢了)”。这一段文字我已在写严怪愚的那一篇文章中摘录过,之后,我总觉得有些什么地方不对。严怪愚的这篇文章,最早也就是一九三七年写的,因为一九三五年秋,严怪愚才从湖南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开始进《晚晚报》,编的是学生版。一九三六年九月《力报》创刊,严怪愚在该报编副刊兼采访主任,一九三七年严怪愚以记者的身份写了不少反映社会底层生活的通讯,也写了一些像咖啡店、茶馆、民众俱乐部等与市民情趣相关的散文。照严怪愚的说法,远东开设近七年,那就是一九三零年前后开张的。

再看看胡萍的从影经历。胡萍大约是一九三零年被田汉看中进入上海的。一开始,她演的是话剧。她演出过《街头人》、《乱钟》等舞台剧,真正崭露头角是演田汉编剧的《苏州夜话》。一九三一年,胡萍开始进入电影界,先后在《海上英雄》和《绿林艳史》中出演过角色。

一九三二年,胡萍加入了田汉任主席的左翼戏剧家联盟,并进入“明星”公司。在“明星”时期,她成绩平平,在《泰山鸿毛》、《到西北去》等影片中,她都是担任第二主角。在《恋爱与生命》、《满园春色》中虽然担任了主角,但影片内容一般,因此也就没什么影响。不过,这期间,胡萍自编自演了一部影片,叫《姊妹的悲剧》充分显示了她的创作才华和表演才能,被人称之为“作家明星”,该剧由高梨痕导演,男主角是郑正秋。

一九三三年,胡萍在田汉的介绍下进入“艺华”影片公司,翻开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和中国电影资料馆共同整理编著的大型图书《中国电影图志》,在一零二页有:《黄金时代》,1934,艺华。编著:田汉。导演:卜万苍。摄影:周克。主演:金焰,殷明珠、胡萍、戴衍万。《生之哀歌》,1935,艺华。编著:阳翰笙。导演:胡锐。摄影:汪洋。主演:黎明晖、王引、胡萍、王乃东。在“艺华”期间,胡萍任主角的电影还有史东山编导的《女人》、洪深编剧的《时势英雄》等,可以说,这个时期的胡萍是很具实力的,完全称得上“艺华”的台柱。

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七年,是胡萍从影以来的黄金时代,此时,她已从“艺华”转入到新华影片公司了。在《中国电影图志》的一一七页,就有三部“新华”的影片,胡萍都是主角。即欧阳予倩编导的《新桃花扇》、史东山编导的《狂欢之夜》和田汉编著、史东山导演的《青年进行曲》。还有该书的一一九页,马徐维邦编导的《夜半歌声》,其主演是:金山、胡萍、施超、顾梦鹤。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袁啸波和张磊合作编著的《老电影》,他们是这样介绍胡萍的:“胡萍是一位湖南才女,不但演技出色,而且擅长文学创作。电影《夜半歌声》和《狂欢之夜》使她声名大振。”

至此,便可以推断,胡萍在远东咖啡店的时间大约是一九三零年,严怪愚是一九三一年秋考入湖南大学的,一九三零年,他还是个中学生。一个不到二十岁的中学生,未必会天天去泡咖啡店?因此,我以为严怪愚在这里是吹了点牛皮的,他说他天天看见胡萍,恐怕是不大可能的。再来说说胡萍主演的《狂欢之夜》和《夜半歌声》吧。

《狂欢之夜》是史东山根据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剧本《钦差大臣》改变而成的。故事说的是某县吏治腐败,某“大员”到来,县长大人自然要亲自迎接,点头哈腰,极尽巴结,而且其妻女也殷勤备至,至于地方官绅那就更不必说了,想方设法争作“贡献”。谁知到头来却是一场天大的误会,所谓“大员”者,原系上海一纨绔少年,因赌博将口袋输空了,住在旅馆之中正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县长大人的手下只认衣服不认人,错报消息,将其误为“大员”,闹出了不少笑话。该剧的主要演员有:周璇、胡萍、金山、施超、顾而已。胡萍在剧中饰县长大人的妻子。

《夜半歌声》是一部恐怖电影,其故事是某剧团借一剧院演出,一青年演员在练声时,总能听到一种神秘的声音,且这神秘的声音还指导他的演唱。这不是活见鬼吗?一种好奇,让这演员去寻找这神秘的声音到底从何而来,结果他在剧院的顶楼发现了一个蒙面人。蒙面人叫宋丹萍,十年前因参与民主革命失败而从事戏剧活动时,与一富家小姐李晓霞相爱,但遭到了恶少汤俊的暗算,汤俊指示流氓用镪水毁了他的容。宋丹萍被毁容后,不敢再见李晓霞,便假称已死,然后在戏院一看门老头的帮助下,在戏院的顶楼藏匿了起来。宋丹萍一直在等待着报仇的机会。他先要那位青年演员唱好戏,继续他未完的事业,同时又希望他能替他去安慰李晓霞。最后,宋丹萍与汤俊冤家路窄,终于狭路相逢,宋丹萍将十年的仇恨凝聚于刀尖,杀死汤俊后仰天长笑,从容赴死。宋丹萍由金山饰,胡萍饰李晓霞,该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其手法借鉴了当时好莱坞的电影《歌场魅影》。《夜半歌声》放映后,获得了一致好评。影评家将之称为中国恐怖影片的代表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插曲《夜半歌声》、《黄河之恋》、《热血》、均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对剧情起到了非常好的烘托和渲染。

“空庭飞着流萤/高台走着狸鼪/人儿伴着孤灯/梆儿敲着三更/风凄凄雨淋淋/花乱落 叶飘零/在这漫漫的黑夜里/谁同我等待着天明/谁同我等待着天明//我形儿是鬼似的狰狞/心儿是铁似的坚贞/我只要一息尚存/誓和那封建的魔王抗争/啊姑娘/只有你的眼能看破我的生平/只有你的心能理解我的衷情//你是天上的月/我是那月边的寒星/你是山上的树/我是那树上的枯藤/你是池中的水/我是那水上的浮萍/不 姑娘/我愿意永远做坟墓里的人/埋掉世上的浮名/我愿意学那刑余的史臣/尽写出人间的不平//哦姑娘啊/天昏昏 地冥冥/用什么来表我的忿怒/惟有那江涛的奔腾/用什么来慰你的寂寞/惟有这夜半歌声/惟有这夜半歌声”

这是什么样的歌声?李晓霞听得见吗?真所谓“十年生死两茫茫”,那是撕心裂胆,刻骨铭心且“人鬼情未了”的爱,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可望而不可即啊!被爱煎熬着的李晓霞早已变得不成人形,那一种绝望之后的憔悴,谁见了能不心疼呢?胡萍的演技真是没说的。

方明光先生在《海上旧梦影》一书中摘录了当时一位痴心影迷写给胡萍的信,从信中可见胡萍被人追捧之一斑:

“萍小姐:

人家都说电影明星是大众的情人,因此我想,我尽可坦白地说,我爱你。请你恕我这陌生的冒昧。我不得不向你声明,我不是公子哥之流,来侮辱你。

敬爱的女士,我钦佩你,钦佩你在银幕上的崭新艺术天才。那表情的自然、深挚和恳切,在一举一动的极细微中,处处都充分流露出你的真情。

你的戏,我差不多都看了。《女人》尤其是我喜欢。你所饰的新型女性——金玲,她能用锐利的眼光正确的认识周围的世界。而你能那么细致入微,恰如其人,表演得自然而大方,使人忘却了自己是在影院里看戏。我旁边有两个女孩子不停地细语:哦,受过知识训练的演员毕竟跟人两样。胡萍与许多演员不同,她有文化,理解透彻,表演深刻。不仅如此,她还长于写作,文风简洁。我不禁也陷进了她们的感情之涡。

敬爱的女士,请不要见笑,我祈望你能牺牲短暂的片刻记住有一个痴情人在真挚地,热烈的爱着你。仅仅这点就满足了。……”

据悉,胡萍的第一任男友就是她的疯狂影迷,系上海光华大学的学生。如果上海没有沦陷,胡萍就会一直在上海的影界发展,凭她的才华和演技,其事业的辉煌是可以想见的。然而,日本鬼子的铁蹄把上海践踏得满目疮痍。一九三八年初,胡萍随田汉一起回到了长沙。

田汉在长沙创办了《抗战日报》,胡萍在该报负责“戏剧与电影”专刊。胡萍在去上海之前,曾在长沙周南女中就读。因家境贫寒,她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在女中读书时,她就喜欢看戏,她把打工赚来的辛苦钱除了付学费外,剩下的就都买了戏票。她是有演员天赋的,加上运气也好,被田汉发现了,因此,她从舞台到银幕,并没走什么弯路。回长沙办报纸,负责“戏剧与电影”,那也是驾轻就熟的事,况且还是在田汉手下做事,一切也就风和日丽了。胡萍在主编其专刊时,先后编发过黄芝冈的《旧戏中的汉奸意识问题》、王铁民的《发动乡土戏剧的改革运动》,于连僧的《改革乡土戏剧与话剧通俗化》、董每戡的《广播戏论》、傅承谟的《孩子剧团在石灰窟》,罗开富的《长沙的电影》,候枫的《轮船上演剧记》、宋之的独幕剧《旧史之战》、田汉的长篇演出台本《最后的胜利》、还有《一个女性的话》、《两个壮丁》、《打回老家去》等等。

一九三八年初,郭沫若来长沙看望田汉,后田汉写了篇《沫若在长沙》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我曾在《李合盛》一文中引用过,现再引如下:

“他刚到的那天,我就邀他上南门城上天心阁,指点太平军过长沙的战迹,胡萍小姐来了,同赴银宫旁一酒楼,醉中索笔狂草。茶房在一旁,赞叹不止,他问胡小姐:“这位是谁?写诗不假思索,挥洒自如,就像我们扫地似的。”胡小姐把茶房的批评转告沫若,沫若大笑成一绝,有“作诗如扫地,把酒欲问天”句”。

郭沫若后来在《洪波曲》一书中回忆在长沙的情景,其中也有一段提到了胡萍。他说:

“有一次他(田汉)拉我去拜访过胡萍的家。那实在是可怜的家;家在贫民窟里,内部也很不整洁。明星在生病,明星的老母亲也在生病,只有一位七八岁的小弟弟招待着我们。这也应该算得是一个悲剧吧?

报馆的楼下就有一座咖啡店,每到夜间,大家的紧张工作告了一个段落之后,便到哪儿去,喝一辈咖啡或一两杯酒。有时候是合伙有时候是我请他们。听说,胡萍就是那座咖啡店的女招待出身,因此那儿的女招待员似乎都有些自负:仿佛每一位的将来都有成为电影明星的希望。”郭沫若对胡萍是非常欣赏的。据钱君窑回忆,郭沫若的一次演讲之后,引来了不少热情者对他进行访问:“其中就有一位胡萍女士,脸庞长得很俏丽,她先前是一位电影演员,年纪虽早过二八,但风姿却很婀娜动人,再加上那训练有素的谈吐举止,很得郭沫若的垂青。当时这位胡萍在长沙一家咖啡馆里当招待,郭沫若半戏谑地问:‘你怎么会步起卓文君的后尘来?’‘现在国难时期’胡萍坦然地回答,‘凡有利于抗日救国的事,都是应该去做的,更何况自身也要衣食。’郭沫若频频颔首,对胡萍颇有赞美之意,就直言相邀她去武汉工作。当时郭沫若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那工作的意义,当然较之间接抗日当女招待更具价值一些,胡萍欣然同意。”

不知钱君匋是否搞错,当时的胡萍是在《抗战日报》当着女编辑的。也许,她业余时间还在远东咖啡店兼着一份职也未可知。事有凑巧,后来钱君匋因事去武汉,正好与刚辞了职也去武汉投奔郭沫若的胡萍同一班火车。胡萍在武汉呆了多久,不得而知。后来,听说胡萍又到重庆去参加抗战工作了。再后来,只知道她已经息影。息影之后她的工作和生活都成了一个谜。又听说“文革”时有人在长沙见到了她。她如果还健在,那现在也已经是近百岁的老娭毑了吧!(转自彭国梁《长沙沙水水无沙》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 19:20 , Processed in 1.97217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