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五部分】民国公办慈善档案

2015-3-3 12:0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245| 评论: 0




 

第一平民住宅和善救新村

 

1935年元月,长沙浏城桥外“长沙市第一平民住宅”落成,计有房屋180余间,这是长沙市第一次出现“廉租房”。当年《湖南年鉴》刊载了第一平民住宅竣工时的3幅照片。

 

1934年,长沙市政府决定拆迁在小吴门外、靠近火车站的煤灰堆贫民窟。该处贫民窟原系用城市煤灰泥屑填塞而成,人群复杂,污水横流。为了改变煤灰堆脏乱差的面目,长沙市政府决定在浏阳门贫民工艺场旁拨出一大片土地来建筑长沙市第一平民住宅。待第一平民住宅建成后,再开始对煤灰堆进行拆迁。这是一次成功的拆迁,而长沙市第一平民住宅也因为廉租房管理严格、管理者廉洁奉公,且分配相对公平,而屡受各界表扬。 如1938年被中共湖南省工委内部宣布为机关报的《观察日报》就载文赞道:

 

长沙有整洁的平民住宅……该处住宅区,坐落在南郊广阔的公路旁边,紧靠着贫民工艺场……这里就像上海的弄堂巷子一样,一百四十四间灰色的小楼房排列成七条整齐的行列:直的二行,横的五行。行列与行列之间,又相隔着一丈左右宽阔的沙土道路,一枝一枝的树木横站在左右。外来的旅人,要不是看清楚园前门口的名称,谁又能相信,那些房屋里面的居民,是人力车夫,是小贩,是报童,甚至是更清寒的百姓呢?长沙市第一平民住宅,因为是廉租房,租房价格极其便宜,楼下住户每月须缴月租六角钱,楼上五角钱。在月租上,有同事评价说,六七角钱一个月,以目前生活开支来讲,那简直少得不够买一包令纸香烟。 

 

因名额有限,长沙市政府颁布了入住第一平民住宅的住户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必须是拆让马路的拆迁户;二、必须是长沙市民;三、有正当职业,且已婚、有家眷者,廉租房不得租给游惰者;四、公务员不得占用廉租房指标;五、家中财产在200元以下;六、有不良嗜好,或从事不正当业务者,不得租用廉租房。

长沙市第一平民住宅建成后,省主席何键的夫人芸芷女士曾呈请长沙市政府划拨其20余间筹办平民产育所,并以平民住宅之租金收入拨充平民产育所经费。《湖南通俗日报》刊载了这篇呈请,全文如下。

 

窃以政府提倡社会事业,不遗余力。恤贫救难,实惠及民。对于无力自给怀孕将产之妇,尚无专任救护之机关。常见赤贫孕妇,昼则沿门乞食,糊口维艰;暮则露宿街笞,栖身无所。奔波屡转,困顿异常。一届临盆,仓皇失措。终朝碌碌,以重凄风冷雨之浸;堕地呱呱,尚无片瓦寸椽之庇。羞惧交集,宛转待援,甚至发生危险情形。其境其情,深可矜悯。为注重人道,实行救济起见,爰拟设立长沙市平民产育所一处,收养怀孕将产之丐妇、难妇等,供其日常食宿之需,予以安全临蓐之地。拟于开办后,对于此项贫苦孕妇,著手调查,立册登记。一面与产科医院商订办法,请其调派医师随时协助。如经医师断定分娩日期在五日以内者,即由本所预为收养,妥慎照护,以产后十日为出所期。所有在所饮食卧具以及医药之需,概由所中供给。至所址一节,查本市平民第一住宅区,早经建筑完竣,计有房屋一百八十余间,拟乞钧府划拨二十余间,为本所办公及收养之处。又该住宅区,每月佃金收入拟乞拨充本所经费。至本所筹足相当基金,业由发起人等于开办前设法筹妥,以固基础。芸芷等以事关救难济贫,自忘棉薄,业已筹备就绪,俟奉准备案,即行开办。所有筹办长沙市平民产育所及请拨所址经费各缘由,除前已拟具草案呈报主席何察核,旋奉转示市长签注允予照办外,理合拟具章程备文呈请察核备案,并候指令祗遵。                                                                                                                                                                                                                                                                                                                                                                                                                                                                                                                                                                                                                                                                                                                                                                                                                                                                                                       

 

抗日战争胜利后,长沙人口激增,长沙市区住房供应严重短缺,造成“房荒”。1946年,汪浩上任长沙市长后马上着手解决长沙房荒问题。首先,修复了原第一平民住宅148缝、共计228间房屋,并提议在浏城桥附近及李氏芋园加建平民住宅。

其次,利用美国提供的大量救济面粉,以工代赈,在长沙城四郊,分建4处善救新村。据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湖南分署所撰《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湖南分署业务总报告》等记载,北郊善救新村系向农民银行贷款,征集杜家山、龙洞坡山地百亩,建房54栋,命名为善救第一新村。1946年长沙市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批准了湖南善救分署在长沙杜家山(今烈士公园一带)征收土地营建“善救新村”的报告,下面是市长汪浩的批文及征地清册的影印件。

 

19472月至11月,拨用省产打靶场坪地58亩,建房22栋,命名为善救第二新村。又分别在燕子岭和凤凰台建造了第三、第四善救新村。善救新村共安排324户,系公开放租,按申请承租先后秩序编号,当众监督抽签,决定放租对象。为无房户提供廉租房,让低收入家庭能够有房住。 

  第三,引进合作方式,自建房屋,帮助市民团建或团购房屋。用合作方式“团建”房屋,最成功的一次是为拆建沿江大道,将愿意拆迁的长沙本地居民,集体迁往湘春路旁的彭家井建设房屋。先由43户人家集体向市政府承租彭家井公地,自筹资金380万元,省信用合作社贷款200万元,湖南善救分署拨发救济物资面粉3.5吨,组建集体住宅,定名为彭家井平民住宅公用合作社。社员愿意参加彭家井建房劳动的,可以折合为建房工资总额。 

彭家井平民团建住宅成功后,长沙市又先后组建了小彭家井(住户以小贩为主)、富雅坪(住户以贫困公务员为主)、熙宁街(住户以小贩为主)、橘隐园(住户以贫困公务员为主)、伍家井(住户以贫困公务员为主)、水陆洲(住户以划夫为主)等6个平民住宅公用合作社。全市合计共采取合作社形式组建了7个平民自建房屋合作社,建房屋122栋,有社员188户。

 


1234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 13:17 , Processed in 0.09984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