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91岁省图老馆员讲人生故事

2015-1-18 11:0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53| 评论: 0|来自: 三湘都市报

    王介华老人。

    时间在推移,一些经历了特殊历史时期、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老人的记忆正在慢慢褪色、消逝。及时抢救正在消失的历史,是国内外口述历史推行者共同奉行的原则。

    2014 年 12月13日,三湘都市报联合湖南图书馆、湖南师范大学共同发起的“湖湘口述历史研究实践平台暨青少年口述历史培训基地”成立后,立即开展培训活动。 第一期口述历史主题实践,将镜头聚焦于湖南图书馆的一批老馆员。这些老馆员,有的为收集珍贵的古籍,颠沛流离;有的为保护地方文化,曾驻守浏阳文家市书 库。文革时期,他们为挖掘、抢救地方文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与牺牲。

    2014年12月30日,三湘华声联合编委会副总编辑龚旭东、湖南图书馆研究馆员赵惠带领湖南师范大学的四名志愿者,对湖南图书馆91岁的老馆员王介华进行了采访。

    第一次培训纪事

    任何名人或平民的讲述

    都可能道出部分历史真相

    2014年12月28日晚10点

    准备采访提纲,但是…… 

    “周德辉、87岁、湖南省图老馆长,为搜集曾国藩富厚堂的古籍奔波,曾从废纸堆和造纸厂化浆池拉回珍贵古籍。”

    2014年12月28日晚,本报记者发给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大一学生陈满玲一份简单介绍。陈满玲是青少年口述历史培训基地志愿者,周德辉是我们预定的第一期口述历史实践活动的首位受访对象,陈满玲要事先列一份简单的采访提纲。

    第一次参加口述历史实践,陈满玲有些忐忑,查找了大量有关富厚堂的资料后,她开始列采访提纲:

    您怎么看待古旧文献大量被毁坏焚烧的情况?您怎么看待国家、机构组织以及个人在古旧文献保护中发挥的作用?应该怎么提高我们对于古旧文献的保护意识?……

    近 20个问题大半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收到陈满玲等人的采访提纲,湖南图书馆赵惠老师将各种“学术性”问题改成了“说说您生平的经历”、“您是怎么进湖南图 书馆的”等。后来,陈满玲坦言,可能是在象牙塔内呆久了,学校里又缺乏口述史实践方面的传授,在“铺天盖地”各种学术资料前埋头苦读,她不知道口述历史需 要怎么进行。

    12月29日下午5点

    一切准备妥当,没想到……

    安排好采访团队,列好采访提纲,准备摄像器材……口述历史培训基地的首次采访活动,一切准备妥当。未料,12月29日下午5点,口述团队接到周德辉老伴的电话。她说:“老馆长什么都记不起来了,耳朵也听不见。很遗憾,不能接受采访了。”

    是记忆的橡皮擦抹掉了老人的记忆?还是因为文革那段经历过于敏感有不能说的苦衷?这些问题不得而知。唯一确定的是,文革时期他为国家抢救珍贵古籍的经历大概将彻底被遮蔽、尘封。

    放弃采访,还是继续行动?省图口述历史团队领队赵惠说,“我们能等,很多老人不能等。他们的记忆需要抢救。”半小时内,口述团队联系到另外一位91岁的老人,并确定为第一位受访对象。这位老人叫王介华,解放前就在省图,是个老长沙。

    12月30日上午8点50分

    终于准备开始了,另一个没想到……

    这天,志愿者陈满玲、藤会早早赶到采访现场,陪同她们过来的还有大二的师姐、春

    秋 学社理事长宫雪,大四的师兄邱朴智。临时换采访对象、没有采访经验,陈满玲稍显稚嫩的脸上透着不安,她鼓起勇气跟一旁正在布置现场的赵惠老师说,“心里没 底,不知道怎么提问。”赵惠老师一听,笑着回答,“口述历史不需要设定太多的问题,只要随意聊天就好,先问问他的生平经历。等会你们听我问,然后再补充采 访。”

    口述历史中,除了录音,最重要的是视频。赵惠老师一边摆弄摄像机器,一边对志愿者说,“视频要注意采光,受访者应面对着光, 镜头才不会模糊。”她还补充,“采访抗战老兵时,我们会尽可能地到老兵的家中采访,还原老人的生活环境,也可方便受访者查资料。不过,所有的采访必须尊重 受访者的意愿。这次,老人不愿意别人闯入他的生活,我们只能选择其他场地。”

    令人意外的是,三湘华声联合编委会副总编辑龚旭东也赶来参加首次采访活动。作为历史爱好者,他笑着跟赵老师说,“今后的活动我尽量参加,共同记录这些老人的记忆。”

    12月30日上午9点

    91岁的老人很紧张,反复说着同一句话……

    浅灰色的棒球帽、一身黑色的衣裤……91岁的王介华看起来精神矍铄,跟在场的每个人点头打招呼。

    赵惠老师给王介华泡了一杯茶。她提醒年轻的志愿者们,“你们紧张,老人会更紧张。见到老人,可跟他握握手、端杯茶,拉近采访者和受访者的距离。”

    看着大家围着自己,端坐在摄像镜头前,王介华有点紧张,反复大声说着一句话,“对不起,我耳朵不好,听不蛮清。也没有什么故事,讲得不好,你们不要失望啊。”很显然,老人还没太适应采访。

    见老人如此反应,赵老师立马端茶递过去,贴着老人的耳朵说,“我们就是聊聊天。说说你以前的经历,记得什么就说什么。” 

    12月30日上午9点10分

    关于省图搜集古籍老人无法回答,不过……

    上午9点10分,访谈正式开始。上私塾帮老师代课、徒步去重庆读书……王介华聊起自己的人生经历。

    认真听完王老的细述,龚旭东以“文革时期省图书馆的状况、当年馆长是谁”等具体问题,试图打开这位九旬老人在省图的“记忆之盒”。

    遗憾的是,因为老人一直在采编部对新书进行编目,对于省图如何搜集古籍以及文革时省图“四旧”类藏书如何处理等问题,王介华无法详细解答。于是,龚旭东、赵惠把提问重点放到了老人上世纪40年代在重庆、南京时的生活。

    熟知长沙历史的人知道,很多80岁以上的老人,历经了两次大事件:文夕大火和长沙会战。赵惠抛出“文夕大火时,您在哪里”的问题。没想到,老人亲历了那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在湘潭那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火光。”

    长沙第二次会战,王介华参与了一次“特殊”行动。日本人退出长沙后,王介华等小伙伴在荷花池的深塘里捞出了日本人丢弃的一批子弹和枪炮。岂料,这些捞出来的东西却被国军当成“战利品”游街几天炫耀。

    “这很有意思。”采访结束后,龚旭东对志愿者说,关于长沙会战,有传言当年主帅薛岳为夸大战功,战报虚夸,政治考量远甚于军事谋划。王介华的讲述,为这一说法增添了很有趣的感性资料。“口述历史就是如此有意味,任何名人或平民的讲述,都可能道出部分历史真相。”

    12月30日上午11点10分

    访谈结束了,带队老师还有提醒……

    访谈持续2 个小时,除了后面提及几个问题,志愿者陈满玲、滕会大多埋头苦做笔记。原因之一是两人都非长沙人,王介华只会说长沙话。于是,她们在采访时形成了“奇妙”链条,志愿者的提问,由龚旭东或赵惠现场“翻译”。

    活动结束后,赵老师提醒她们:跟受访者要有眼神交流;学会挑重点做笔记,挖掘式提问。

    事后细想,陈满玲懊恼自己太缺乏采访经验,无法跟老人有效沟通。当然,她的收获也不小,那就是跟着91岁老人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我了解到更多长沙的历史,这是以前窝在象牙塔里的我无法获知的。我也感受到老人那种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文、图/记者 刘玉锋 匡萍

    王介华的口述故事

    (摘要)

    给蒋介石写“美英对华舆论摘要报告” 

    水里捞炮弹被国民党当战利品

    代私塾老师教学生,走路去重庆读书

    我是1923年生的,老家岳阳,从小到了长沙。那时家里比较困难,读的是私塾。私塾老师是个警察,不懂什么,爱喝酒,就叫我来代课。我们那个时候读的就是“四书”、“幼学”(《幼学琼林》),但都是自学。我花了一块钱买一本康熙字典,自己来翻。

    后 来私塾老师的儿子考到一个重庆工厂当学徒,那时候能当学徒很了不起。我也想去,但我又没读过洋学堂,就借三角钱搞了个照片去报名。结果没考上,就去退照 片。那负责报名的人一看我的语文考了90多分,字又写得好,文章也做得好,就叫我帮忙造表册。结果给他帮了三天忙,他蛮满意。他说,你家里困难,同我到重 庆去好吗?我讲当然好咯,然后他送三个光洋给我家里,要我去重庆。

    1942年,我到衡阳报到,三百多个学生坐火车到柳州,然后到广西,从广西走路走到重庆。因为贵州山多,货车一爬坡,就下来走一节路,我们长沙的调皮些,舒舒服服地坐在车上。在路上,搭帮好多同学给我辅导数学。

    用 了两个多月走路到重庆。我在重庆复读再考,考上了,读了三年技工学校。课很多,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这些都学,外语就是在那里读的,每天早上天没 亮就去山上读英语。那时侯没钱买书,就跑到旧书店里去偷,六七个同学一起,几个人帮忙打掩护。结果偷出来一看是法文的,也读不懂。

    每天摘抄“美英对华舆论摘要报告”,给蒋介石参考

    我 毕业后分到了重炮厂搞车工。我的一个同学在重庆綦江(音qí)交通机械制造厂当技术员,叫我去厂里当技术员,因为我们在学校学过,到那里去还“称雄”。后 来新来厂长是浙江人,裁了好多人,就留我一个湖南人。很多人劝我,我也跟他们走了,一到重庆,他们就把我推荐到国际宣传处。

    国际宣传处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宋美龄办的,她底下是曾虚白。那时候日本人还没投降,我去了对敌科,科长是个岳阳人,拿个字给我看,说是你写的吗,我说是我写的,他就说:不用考了,就在那里工作。

    对敌科是针对日本人的。晚上收日本东京的一个中文台,还有南京和张家口的。我们每天晚上有个油印稿子,给蒋介石参考。

    宋美龄我看见过一次。一个美国人去世埋葬时,我们被告知宋美龄会来,国际宣传处就去了四个人。宋美龄带了她一个保姆,我看到她在那里鞠躬。

    国际宣传处没钱了,宋美龄就拿个条子给蒋介石批,蒋介石签个字就是了。我们那时候到了月底就发个信封,里面会有一笔钱。

    后来日本一投降,对敌科就没有了,我被调到南京。我记得日本人投降的时候发了笔钱,那笔钱可以买六两金子。南京不是抢金子嘛,几万人排队,我找人花两百块钱弄了个号码,他只把哨子一吹,就让条路出来进去了。我拿到二两金子,两根条条,兑了六个戒指。

    1946年我到南京,负责编写“美英对华舆论摘要报告”,就是说美国英国的记者写的有关我们的剪报记下来,到国际宣传处报告,然后翻译,由我来写成中文,发给蒋介石看。

    水陆洲有个造纸厂,很多珍贵的旧书都拉去造纸

    1948年我们要被遣散到台湾,我家里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还有妈妈,就不想去,被遣散回长沙。

    我是1949年9月进的湖南图书馆,一直在采编部登记目录。那个油印滑纸还是我发明的,把橡皮板削好,把油墨调好,把腊字刻上,直接刷成目录,又省时,卡片也不用写了,目录也不用登了。

    刚刚解放时,水陆洲有个造纸厂,很多线装书、旧书都拉去造纸。图书馆发现这个问题,就去截下来,等于是“抢”来的。一车子一车子拖到造纸厂,他们就去选。可惜那时人不多,只有一两个人在那里搞,要不还可以抢救很多书。

    五七年还是五几年时,毛主席有一次在长沙晚上亲自打电话来要书,把书送去了。是本线装书,书名不记得了。  

    60 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采编经费不拨了,图书馆都不买书了。文化大革命,红卫兵要收缴“四旧”,我们说图书馆藏书都是要这些旧书的,不能将书给你,那红卫 兵也好,一讲就讲通了,不来了。所以文化大革命图书馆不光没有烧“四旧”书,还增加好多书,因为许多人都把旧书送到这里来。

    我被打了一次,从晚上九点打到十二点。讲我攻击党,攻击毛主席,用棍子、皮带、鞋底板打,还泡到水里面。文化大革命时湖南图书馆还算平静,读书的人蛮多。因为它不像其他机关,接触的都是斯文人,不野蛮。

    二次会战后捞出的炮弹被国民党当成战利品

    1938年长沙大火,那晚我还睡在家里,半夜听到别人在喊:“快起来了,放火哒!”我们出来一看,漫天都是火。我们住在蔡锷路一个巷子。我带着被窝、衣服就跑,跑到丝茅冲,躲到别人家,就在那里等了三天三晚,看着烧。

    后来一进城,我家还没有烧掉,街上没烧的人家都被人抢了,死了很多人,烧死的打死的。我们巷子里有一个和尚,他去救火,从屋顶上往下倒水,没踩稳砸死了,多亏了他那里没烧掉。

    第 二次长沙会战时,我看到日本人进了城,我们躲在一个庙里面。日本人喊,人呢?我们躲在那个菩萨脚底下,那日本人晓得咧,很多人躲在里面。他说不要躲不要 躲,后面没人出来,他就走了。街上有“啪啪,砰砰”的枪声,到处冒起很多烟。国民党的军队往河边跑,日本人追着骂“八嘎雅鲁!”后来日本人在外面休息,坐 在那里吃烟,有几十个,三天老百姓不敢出来。

    荷花池那里有个大塘,日本人走后大塘里丢了很多炮啊,子弹啊,我们发现了就去捞出来, 国民党也发现了,就要我们搬出来,搬了三天,脚都烂了。他们奖励我七块钱(法币),一张奖状。捞出来后,他们一百多个人游了几天街,说是第二次会战的胜利 品。其实是我们从塘里捞出来的。      

    ■口述资料整理: 湖南师范大学志愿者陈满玲、滕会

    活动感言

    他的回忆值得分享,那我们呢?

    入大学后的第一次志愿者活动,紧张、忐忑萦绕心中不散,只愿不枉此行。

    一 到湖南图书馆,就看到了口述团队的老师。采访时怎样提问、如何安排采访地点……老师都给我们进行了讲解。这让我们掌握了很多做好口述历史的技巧。也许是在 学校这个象牙塔呆久了,总带着一股自以为是的文化人的酸腐学术味,向别人的提问也力求接近“学术探讨”。然而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不对的,提问应该平近而易切 入。

    人的一生往前回忆时是否有自己认为值得讲的故事,若没有,那是悲哀。王介华的一生有过坎坷、选择和努力。如今已是九十高龄,可他仍愿回顾往昔。他的回忆值得分享。那我们呢?

    ——滕会(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抱 着试试的心态,学着第一次写采访提纲,学着做采访,之前对此并没有很多了解,但通过这次活动,真的学到了很多。首先是写提纲,就知道自己有些想法太幼稚。 在采访中也没有去思考,哪些话题还可以更加深入地聊聊,而不只是听,不只是埋头记东西,要学会谈话。他们都是老一辈,经历了很多事情,有丰富历史背景的 人,通过他们仿佛还能在脑海里浮现当时他们经历那些人事的场景,倾听他们的故事,还原历史,从中学习,虽然可能语言方面会有些障碍,而且后期的整理又特别 耗时耗力,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收获很多。

    ——陈满玲(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5 00:34 , Processed in 0.09938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