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美丽乡愁·浏阳河九道湾】土车推河砂 一里三过桥

2014-12-31 08:3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85|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一里三桥,万古千秋百世。”这是长沙县跳马镇跳马村人至今脱口而出、引以为豪的“名片”。在当地跳马涧的小溪上,一里(500米)路内,有“万古”、“千秋”、“百世”三座达500岁的石拱桥。就是这样一座座小拱桥,曾经串起江西和湖南两省民众惟一交通要道,成为两地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的纽带。

  本报“美丽乡愁——浏阳河九道湾大探访”活动深入浏阳河第五道湾所在的跳马镇。冬日的阳光下,清波荡漾的浏阳河顺着河湾流淌而过,河畔古拱桥静卧其上,记者与专家们舟行浏阳河上,在访古探幽中追寻古道的踪影,丈量古拱桥的历史,感受河湾悠长的岁月,呈现河湾瑰丽的面貌。

  湾之忆

  土车一次能推

  500斤浏阳河砂

  跳马村村间小道蜿蜒蛇形,走在牌坊湾纵横交错的田垄上,跳马涧小溪上方静静地横跨着一座石桥,这就是村民们引以为豪的“百世”桥。

  眼前这座拱形桥桥基用青砖和麻石砌成,青砖上铺着麻石。青砖和麻石历经岁月的磨砺,轻吟着古拱桥绝唱。踱步布满枯草的桥面,细看宛若铜钱般大小的苔藓,古拱桥沉淀出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一里‘三桥’,名叫‘万古’、‘千秋’、‘百世’。”在桥头的农舍禾场,71岁土生土长的李立仁一脸微笑,倍感亲切。

  “百世”桥长约6米,近2米宽,至少有500岁。在附近的乡间小路上,曾经就有3座这样的拱桥。拱桥相传为明朝初年江西一富孀捐建,当时她还修了一条麻石路,为这一带湘赣两省群众惟一的交通要道,也是连接长沙、株洲、湘潭和浏阳四地的交通要道。繁华的时候,道路两边十里一铺,如关刀铺、石燕铺、南山铺,颇有知名度。时光回转数十年,麻石路上土车(又叫独轮车)车来车往,在笨重货物的荷载下,沉重车轮发出的吱呀声,久久回荡在浏阳河畔,从早持续到晚。

  岁月更迭,土车的吱呀声已消失在岁月的尽头,“千秋”和“万古”两座桥已拆除,只剩下“百世”古拱桥依然立在小溪上,将两边的村民紧紧联系在一起。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里就有土车。那时,浏阳河的砂石,还有矽砂矿装上土车,我们推到暮云镇,一次能推500斤,就从这三座桥经过,一天能打两个来回。累了,就到铺子里坐一坐,喝杯茶。”谈起“百世”桥的往昔,李立仁意犹未尽,返回杂屋,很快拉出了曾经相伴数十年的土车。

  李立仁告诉记者,在没有机械车的年代,土车便是农家中用的运输工具,他的土车甚至推到过长沙火车站附近的五里牌。“从那里买猪仔回来喂,土车推回来的。”李立仁拉长了声调。出行的路上,土车遇到坡或者障碍物,互不相识的路人会主动走到土车前,帮忙拉扯一下车前的麻绳。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机械化的普及,土车悄无声息“歇息”进了杂物间。

  湾之奇

  谭家洲蜜橘

  很受“吃货”欢迎

  《长沙地名古迹揽胜》记载,谭家洲位于长沙县山西村浏阳河中,因谭姓聚居而得名。谭家洲南北长700米宽100米,南端宽大,北端窄小。

  68岁的村民杨桃海已有一段时间没来谭家洲,听说记者的到来,他特意骑单车来岛上。杨桃海介绍,谭家洲1958年收归集体后,属大队的山西村林场集体经营,大队管委会再交由各生产队集体开发,所得收入归大队。1965年,洲上办起了林场、茶园,广植竹林和名花异木,生机盎然。

  “当时小面积种植无核蜜橘,后来大面积种植后,总看到有人开车一筐一筐地把橘子往岸上拖。”杨桃海回忆,上世纪90年代价钱好的时候,洲上蜜橘要卖1元多钱一斤,很受“吃货”欢迎,林场一年收入就有10多万元。

  2008年冰灾冻死成片的橘树后,洲上开始种植花卉苗木。“几年前,有人出资300万元购买谭家洲,村民不同意。”梅怡岭村治安主任黄树林说,谭家洲是沙土土质,土壤肥沃,天气干旱的时候回潮快可以确保土壤的湿度。如今,5个个体户承包了谭家洲180多亩土地,经营花卉苗木。

  46岁的本地人仇旭就是其中之一,既当老板,又当园艺师。他承包了16亩地,种植桂花、罗汉松、金叶女贞、茶花等花卉苗木。每年,他种植的这些优质苗木都会引得云南、贵州、湖北的老板前来订购。收益好的时候一年可以赚20多万元,最少也能赚10余万元。

  湾之变

  苗木产业

  带动乡村的发展

  坐落在长株潭“金三角”地带的跳马镇,因三国时期关羽战长沙时跃马跳涧而得名。全镇183平方公里的土地,由于多为山地和林地,其94%的区域被划入禁止开发区。长株潭中心的“绿肺”有35%区域在跳马。

  石桥村,是跳马镇浏阳河边的一个村庄,也是长沙三年造绿大行动“绿心”保护区的中心地带,苗木业改变了这个乡村。石桥村村支书刘德兴是石桥村最早的苗木经营者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房地产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绿化苗木也在南边一丘之隔的柏加镇兴起。他在自己的几亩橘园里率先大胆尝试种植苗木。后来,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他又开始承包别人的十几亩地发展苗木。  

  “我们这几个种植大户,算是这个村苗木种植的领头人吧。”他指着四周说,在他们的带领下,石桥村人放弃了原来传统的水稻种植,石桥村从田地变成了林地。石桥村的苗木种类繁多,包括丹桂、香樟树、桂花树、茶

  花、罗汉松等多种绿化苗木。

  这是一个中国城镇化大潮中,反其道而行的农民生存的另类样本。跳马镇如今喜好“侍花弄草”,18个专业花木合作社有3万农村会员,经过近20年来的不懈努力,如今跳马终于成为中南五省乃至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也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花木之乡,并引进了“湖南花卉苗木科技示范园”。

  湾之新

  创新思路

  让湘菜“出湘”走向海外

  跳马镇人积极探索苗木种植之路,如今还有了新的样本,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的雷雪军教授在跳马建立了速生草基地,捕捉大气中的碳,实践着“零碳”排放的梦想。花木产业的发展壮大也带动相关产业的大发展,2013年跳马镇完成财政税收1.2亿元。它与周围的黄兴、干杉、江背、安沙等乡镇共同构成了一条百里花木走廊,百里花木走廊不仅使它真正成为了长株潭的“城市之肺”,也给环绕在这个走廊的乡镇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绿色发展”模式。  

  农业是浏阳河畔跳马的立身之本,也促进了本地食品加工业的转型。王栏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长沙城区经营一个卤菜小店,随着规模的扩大,如今他在跳马镇建立的食品生产基地已经成为湖南省最大的宴席特色原料生产基地,并被列为国家质检总局的全国首个“中国宴席预制菜标准化研究基地”。

  梅菜扣肉、牛腩煲、脆羊肚丝……在这条生产线上出产的标准化半成品湘菜进入了长沙各个酒店,现在王栏树有了新的理想,将来有了国家乃至全球通用的食品安全标准的湘菜不但要“出湘”,还要真正走向海外。

  本版撰文 记者 周和平 胡益虎 实习生 齐水霞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5 11:12 , Processed in 0.09678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