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古人笔记卷九风物拾遗

2014-7-25 07:5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612|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编纂校点



长沙市肆

四月,长沙市肆之人无子者,是月供寺阁下羊肉薄饼,乞儿,往往有验。

(晋刘安靖《时镜新书》)

 

潭州三绝

    长沙人常自咤吾州有三绝,天下不可及。猫儿头笋,一枝重秤;  黑潭取鱼,一网逾千金;巨舰漕米,一载万石。

(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

 

湖南乡社

湖南乡社者旧有之,领于乡之豪酋,或曰弹压,或曰缉捕。大者所统数百家,小者所统三二百,自长沙以及连、道、英、韶,而郴、桂、宜章尤盛。〔宋〕乾道七年春,知衡州王琰者言,湖南八郡,三丁取一,可得民兵万五千人。帅臣沈德和不可,乃止。淳熙七年,言者奏乡社之扰,请尽罢之,事下安抚司。已而帅臣辛幼安(编者按:即辛弃疾)言,乡社皆杂处深山穷谷中,其间忠实、狡诈者有之,但不可一切尽罢。今欲择其首领,使大者不过五十家,小者减半,属之巡尉,而统之县令。所有兵器,官为印押,上从之。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沿江祀吴将

吾楚湘、汉间沿江一带,多祀三国时吴将丁奉、甘宁、陆逊诸神,并传有神鸦送客之异。案:刘梦得《自江陵沿江道中》诗有云:“行到南朝争战地,古来名将尽为神。”注:“陆逊、甘宁皆有祠宇。”盖自唐时己然。

(清周寿昌《思益堂日札》)

 

长沙方言“些”

《楚词》些字,皆读若梭去声。以其本婆、诃合而成音也。然予以吾乡音协之,实读俄去声。至今长沙一带,每语收声必有此字,其辞涉哀郁者,尤非此不能达也。

(清周寿昌《思益堂日札》)

 

长沙河姓

杨升庵《希姓录》载:“河清,长沙人。”案:解慧寺三门楼,刻《佛说得度经》,题名“经主河通海”。是唐时已有此姓,不始于明。然明嘉靖至今不过三百年,长沙并无姓河者矣。

(清周寿昌《思益堂日札》)

 

麓山矾石

长沙麓山有矾石,每至严冬,其上不停霜雪。

(南朝刘宋庾仲雍《荆州记》)

 

谷山砚石

谷山在长沙县西七十里,产青纹花石,可为砚。《砚史》云:潭州谷山砚,石色淡青,有纹如乱丝理漫,扣之无声,得墨快发,墨有光文。《房肆考》云:长沙绿石砚,又名洮石,多是  石之表,或云长沙谷山石也,但润而光,不发墨。

(清陈运溶《湘城访古录》)

 

落星石

长沙布政司治后有落星石,不见前人纪载,即郡县志亦未及。予客西安时,得唐垂拱三年《上护军庞德威墓志》,叙其父师仕履云:“辅分珪于五岭,道洽泣珠之乡。扬别扇于三湘,恩浃落星之境,盖由合浦令迁潭州倅也。”落星二字始见于此。

(清黄本骥《湖南方物志》)

 

石燕

湖湘岩窦中多石燕,附石而生,状如海物中瓦垅。每天雨,则迸出堕地。采以入药,以左右顾分雌雄,性大热。时有虞都巡者,先君同僚也,自言服之。其法:每取雄者十枚,煆之以火,透红,则出而渍酒中。候冷,复煆;既煆,复渍,如是者无算。度干酒一升,乃取屑之。每早作,以二钱匕擦齿上,漱嚥以酒。虞时年五十,服此药二年,肤发甚泽,才如三十许人,自谓服药之功。一日,忽觉热气贯两目,睛突出,痛不堪忍而死。因思人服金石药,鲜有不为其所毒者。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湘江之滨有石,状类燕而有文,圆大者为雄,长小者为雌。光绪时,余姚谢小渔大令烺枢从其邑人朱肯夫少詹  然视学湖南,出按外郡,尝得之。

(清徐珂《清稗类钞》)

 

花鹊石

湘潭之靳江河(编者按:靳江流经宁乡、湘潭、长沙三地,花鹊石产于三地交界之处)有市曰碑头,沿河岸左,乱石林立,近水处青质白纹,多成梅花喜鹊。梅有枝干花萼,花皆五瓣,瓣皆有须,须上有穗。鹊有头尾身足,或飞或立,或敛翅,或舒翅,皆丝丝如画。时论谓石之象形,如大理石,人物、山水、花草皆如画家写意,然未若潭石之天然工笔,宛如徐熙粉本也。

(清黄本骥《三长物斋长说》)

 

宁乡龙牙石

宁乡县石产水中或山间,断而出之,名龙牙石。色稍紫润,堪治为砚,亦发墨,土人重之。

(宋杜绾《云林石谱》)

 

湘江石子

湘江石子极坚,刀斧不能入。召工剖之,外肤粗犷,中则莹润,与玉无异。有斑点者,俨然汉沁。

(清江昱《潇湘听雨录》)

 

麻石

    长沙金紫湾(编者按:即今丁字湾)出麻石,铺阶琢础,其用甚广。大者可为堂柱坊梁,皆砂颗结成,初生时捏之如熟饭。

(清黄本骥《湖南方物志》)

 

鲥鱼

湘江鲥鱼,开网之期必于五月杪、六月初方有,不过小孤之言,殆非实也,然上及衡州而止。

(清江昱《潇湘听雨录》)

 

长沙武陵间盛产鱼

楚本泽国,最称多鱼,淮、扬、吴、越之地未尝非水乡,然未若长沙、武陵之间鱼可以泽量者,亦地产异也。大江上下则美鲟、鳇,然此鱼虽佳而最丑恶,如身长五尺则鼻变四尺馀,惟鼻长,故口在算下如在腰间,鱼虾遇辄避,苦不得食,每仰游,开口接而食之。今所造鲊硬骨而适口者,即鼻肉也,而鼻善痛,稍触之则彻骨不禁,而鱼鼻长又善触,故游必鼻向上、尾向下,又不敢近岸,畏崖石,取才探其情,极易得之。此种为江鱼,可网不可畜。其鬻种于吴、越间者为鲢鱼,最易长,然不种子,或云楚人来鬻者,先以油饼饵之,令不诞也。细者如针,千馀头共一瓯盛之,在彼无不活者,吴、越人接手中即以渐死,若随接随入池中,又无不活者。入池当夹草鱼养之,草鱼食草,鲢则食草鱼之矢,鲢食矢而近其尾,则草鱼畏痒而游,草游,鲢又随觅之,凡鱼游则尾动,定则否,故鲢、草两相逐而易肥。计然为十洲三岛为此故。草鱼亦食马矢,若池边有马厩,则不必饲草。

(明王士性《广志绎》)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8 06:08 , Processed in 0.09558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