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耆旧文存卷九医药杂谈

2014-4-4 08:3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218|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李渔村 编篡|来自: 长沙野史类钞



民国时期长沙的国医院

民国时期,一般称中医为国医。民国二年(1913年),湘乡萧伯章在长沙顺星桥创办翔仁医院,为湖南中医创办医院之肇始。

以后开办者渐多,较著名的有:

一、精益中医院

民国十二年(1923年),李琮卿、黄文思、张味纯等在长沙司马桥2号创办精益中医院。5年后,遵照湖南省会公安局颁布的医院章程立案,增加设备,扩大规模。其《通告》宣称:“病室则温度适宜,器物清洁,房屋高爽,空气流通。具有幽秀之花园,清涟之池水,鸟飞鱼跃,足畅胸怀;高阁回廊,可供游览。忧郁之疾,勿药可痊;劳瘵之躯,久居自愈。”该院设有专科及会诊部,遇疑难重症,必经多数医师详细会诊,然后立方。并制有“关诊券”,分发各街团,以苏贫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长沙“文夕大火”,院舍被毁,停办。

二、湖南儿童专科医院

民国十九年(1930年),由长沙社团改进会创办,院址设长沙保节堂街张仲景公祠。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易南坡接管主办,增聘董事,组成董事会,易南坡任董事长。院址先后设于二里牌、学院街、仓后街等处。因业务日增,乃将仓后街改为门诊部,将二里牌改为住院部。住院部占有土地面积约40亩,整修和扩建房屋共50余间,设有挂号室、诊室、办公室、病房、护士室等,其中病房10多间,病床30张。每日门诊数百人次。门诊收费0?郾5元(银元,下同),出诊4元,住院每日1—3元不等。收入可以院养院,并略有盈余。

该院治疗,以中药为主,也采用西医一些诊断治疗方法,如使用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表、西药注射等。该院特别重视中医理论和业务学习,曾聘请宁乡县以研究古典文学著称的崔黄山为医护人员讲授古典文学和书法,还经常请著名西医来院讲授西医学,多次接受湖南国医专科学校学生来院临床实习,并招收中医学徒和护士等。当时,湖南的儿童专科医院仅此一家,省内各地以及外省临近各县小儿患者纷纷慕名前来就诊。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方许多名医因避难途经长沙时曾来院参观访问。如北京名医施今墨、任应秋等都先后来院小住,并从事短期门诊工作。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本飞机空袭长沙,医院数处中弹,房屋大部被毁,设备破坏殆尽。1944年6月长沙沦陷,医院停办。

三、湘省国医院(湖南省立中医院)

民国二十年(1931年),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捐银1万元,令王纾青筹设湘省国医院,典长沙市沙河街56号房屋为院址。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5月该院正式成立,制订了《湘省国医院组织法》、《湘省国医院院务委员会章程》和办事细则等,由医、药两界公推余华龛为院长,王纾青为副院长。开办伊始,入不敷出。同年6月,省务会议决定,由省财政厅按月津贴600元。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余华龛因医院亏空,无法支持,去职。省政府又委王纾青为院长,督令整顿。王与院中职员约定:以挂号金为工资,其它收入由医院积累。因院址偏居南区,为方便病人就诊,于同年7月在中山东路设第一分诊所。此时,院内共有医护人员20人,另有护训班学员80名。设有内科、外科、喉科、眼科、幼科、产科、针灸科、正骨科、皮肤科、花柳科、戒烟科、痘麻科。诊疗时间:门诊为上午8-12时,出诊为下午1-6时,过时为特诊。门诊收费0?郾2元,出诊3元,特诊加倍。有病房40间,病床160张,分为特、甲、乙、丙4等。每日住院费,特等3元、甲等2元、乙等1元、丙等0?郾6元。

 

劳端生与湖南国医院

在长沙繁华的蔡锷北路上,有一所设备齐全,集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中医院,那是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的附属二医院。这所医院前身是民国时期的中医药界公会办“湖南国医院”。筹办这所中医院有劳端生倾注的心血,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1946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一年,也是民族经济开始复苏的一年。长沙市在1944年6月沦陷,逃难于乡间的中医药同仁陆续回归故里,修复门面,开始营业。中医和中药界也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行业组织——中医和中药公会。

劳九芝堂药铺在“文夕大火”后成立的临时营业处,在沦陷逃难中财产损失殆尽,只得重新组合复业。劳端生分配作采购和对外联系的工作。中药界推举他为同业公会常务委员兼财务。他是省中医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同时挂牌在劳九芝堂坐堂门诊。因而一直与中医公会联系密切。

这时,中医公会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倡议中医和中药界合作创办一个中医院,来促进中医药业的繁荣。劳端生被推举为创办这所中医院的主要负责人。

这时,长沙市的中药业,经过八年抗战,几经日寇摧残,与“文夕大火”前的经济实力已无法比拟,想从药业中拿出许多钱来,是难上加难。

一个机会,劳端生得知,战后美军有一批军用给养物资,作为救济战后灾民,由救济公署发放。劳抓住这个机会把中医药公会办一个中医院的计划进行呈报和游说,从而获得141吨物资,主要是罐头食品。又在现在的蔡锷路几经周折批到一块公产地皮,开始了创办医院之路。

首先劳端生利用这批物资与汤记营造厂协商作价,签约了设计建筑合同,由他的同学一名中医,曾任省中医学院院长的谭日强负责监理施工质量和建材管理。经过近两年时间,医院终于盖了起来。开办医院还需要设备,尤其是药房还需要添置许多东西。正在这无法解决之时,已安排到医院工作的老中医刘医师焦急万分,他一咬牙,把一份田产变卖了光洋1000元捐赠出来,解了燃眉之急。于是用600元购买制药设备,剩余400元又为中药房做货架,买进了百余元药材。这点钱花完了,药材还是不得齐全。劳端生就利用药业公会的名义,召集募捐会议,请中药药材行的“老板”伸出援助之手。商定以半赠半购,将药房药材配齐,还推荐了一名中药师朱传铎去做医院的调剂工作。

    一个以曹伯闻为院长,有14个床位的中医院终于诞生了,医院医生除少数聘请外,大都是长沙市内的中医师半天义诊,来院看病门诊不挣工资。

    中医院是一个新生事物,开业后来医院看病的人不多,收不抵支,于是劳端生又和药业界商量,每月大约由药业界捐助15担到20担大米为医院添补亏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医院由杨伯雄任董事长,劳端生任副院长(义务),主要是负责向药业界催缴医院所需募捐,以维持局面。不久,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个举步为艰的小医院,给予人力财力的大力支持,而获得很大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省中医学院成立,中医院改为省中医学院附二医院。

 

马应龙的眼药丸子

旧时专卖一种商品能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开设分号,而历四百年不衰的“马应龙眼药”,大约是十分突出的了。因此,它的经营必然有过人之处。马应龙眼药的长沙分店开设在长沙市中心青石桥34号(今解放西路),是马应龙眼药店最后一批分店之一,创办于1920年。从20年代到40年代,马应龙眼药店在汉口、北京、定县、石家庄、安庆、柳州共有8个分店。

马应龙眼药店始创于明朝万历年间,即公元16世纪中期,到20世纪40年代,整整400年,历经4个世纪的老店,在中国商业史上据说只此一处。

马应龙眼药首创人马金堂,回族,河北定州(今定县)人,眼科医生。他糅和了东亚、北非和中华医学的眼科技术为人治疾,有独到之处,所制成的眼药,对砂眼疗效最好,取名定州眼药。定州是南来北往要道,赴北京赶考的举人,经过时必买些带回去,于是名传南北。

    马金堂的第六代孙马应龙,发展祖业,把定县的一家小店扩充为2家,正式定名“马应龙定州眼药”。道光年间,其七代孙马万兴把市场开拓到北京,不久使这个小小眼药店成了北京城四大名店之一。北京人说:

   “身穿瑞蚨祥(布店),足履内联升(鞋店),头顶马聚源(帽店),眼看马应龙(眼药)。”

    马万兴之弟望德承兄业,向南方拓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乃有江南一系列的分店。

到当代,马应龙眼药更加发展,更加畅销于国内外了,主其事者已是第九代孙。

马应龙的经营有什么绝招呢?

眼药是成药中竞争最激烈的一种。当时,全国性的名药就有“白敬宇”、“镇海宁”、“同仁堂”,还有国际性的英国的“沃克林”、日本的“大学”等,至于地方性的则更多,如长沙有“宏济堂眼药”、“鄢复兴眼药”,“彭三和蚌壳眼药”等,要在这百花坛里争一席之地必靠质量取胜。当时其他眼药,成药只有一种。而马应龙眼药却有单料、双料、加料、甲、乙、丙等六七种,如甲种双料内含牛黄、马宝、珍珠、麝香上片,一丝不苟。眼药的基础炉甘石,祖传要用定州的白果泉制成,400年来马应龙眼药中的炉甘石,都在定州设坊自制以至全国无匹。这样一来,有钱的人可以买加料上品,穷人买单料丙种也有疗效。于是富贫兼备,老少咸宜,“白敬宇”、“沃克林”也争不过它了。

眼药制药技术高,工具要求严,工艺精致。传马应龙第五代孙向南开拓,“跑江湖”,背了全套药具,其中有玛瑙钵、青铜槽、银丝细筛、白玉杵等,在街头展览取信。

后来,分号多了,更重视检验,那时没有仪器,每批药由有经验的人望、闻、摸、尝后才出售于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马应龙”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全国开了10多个总分店。在分店地址的选择上,“马应龙”是煞费苦心的。首先,他们必选一个城市中最中心地段。他们的老祖宗是定州发迹的,定州上、下有“清风”、“明月”二镇,马应龙眼药就在二镇要道各设分号。后来全国设分店,也看重地段码头,如安庆在龙门口,柳州在小南路,石家庄在大桥街等。长沙马应龙较为典型,设在青石桥(今解放路)柑子园与东长街(今蔡锷路)交会处,仅20多个平方,却显得门面宽阔,俨然大店。青石桥是长沙当时最繁华的一条街道,这街上原已有十大商号,最后又加上了马应龙的“眼药丸子”。

分店再多,总不能遍布全国,日本的“大学眼药”是派推销员,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内山完造先生,就担任过这个工作。马应龙是一个家族式的商店,不派推销员,由南方总分店、北方总分店负责地区批发,如长沙青石桥分店批发湖南全省直到粤北,安庆分店批发长江下游,柳州分店批发广西、贵州、云南等等。这个措施很重要,同时代的一些名药如贵州遵义的“板桥化风丹”,因株守家园,终无成就。

马应龙的批发一是负责,及时处理,精细包装,货真价实;二是批零同价,不过问零售商的价格,因药中含有珍珠、玛瑙、牛黄、麝香这类贵重药,在当时战事频繁,地区间币制不统一,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马应龙眼药甚至成为了“实物通货”,可以凭发票加10%通行,这样,就使得他们拥有更多的义务推销员了。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7 04:56 , Processed in 0.10026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