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耆旧文存卷五文坛说趣

2014-4-4 08: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693|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李渔村 编篡|来自: 长沙野史类钞



雕刻家周义逸事

    周义,清末民初人,原籍宁乡,后迁居长沙犁头街。幼入塾,适对门某匠善雕刻,妙绝一时。周义常逃学往观,私效其技,并刻于自家门墙床架,父怒挞之,竟不能改,久之亦曲尽其意。宁乡有著名湘绣画师杨世焯,以善画花鸟虫草名于时,受聘来长定居。周义闻之喜,以同里之谊,常侍杨作画。一日久立不去,问杨以笔法,杨颇不耐曰:“子不能画,喋喋何为?芽”周曰:“凡师之能写于纸者,我即能刻之于木。”杨即写老柏图,绘以凌霄,千丝万缕,纠结盘屈如龙蛇,画讫授周曰:“如此可刻乎?芽孺子试仿之,不成,以后毋再过我”。周归取坚木,辍火食,屏人事,朝夕为之,极尽精力,三日而成。献之于杨,杨见之而惊曰:“子刻技精巧,胜我笔墨,异日必以此传。”因尽所存画稿付之,且授以篆书书法,诫之曰:“技艺虽微,必矜慎自重,乃可名世,不遇鉴家弗作,非佳木亦勿作也。”周义自得杨画师藏稿,日夜临摹,技艺益精,所刻多檀木、黄杨,或以象牙。然不轻易动手,所作器皆精品。周少时亦尝作狎邪游,眷长沙福源巷一妓,妓以周贫,顾遇冷落,周义乃刻一床相赠,以为缠头。床以黄杨木为两柱,一刻老梅,一刻虬松,床檐梅蕊松针,相互交错,几无隙地,井井不乱,如苏东坡诗所云“交柯乱叶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若床而咏也。妓见大喜,灭烛留宿。未几周以病卒,妓亦他适,愿携床去,鸨不肯予,后传闻为刘麻子所得(刘即民初张辉瓒当省会警察厅长时所杀之钓台老板),然不知其所终。

    黄铁安,工篆刻,嗜收藏,曾在长沙蔡锷中路开设东池印社。他购得周义所刻黄杨木扇骨一副,其上一幅作葡萄,须枝纠坚如纽绂丝;一幅作扁豆,有甫生者,有叵枯者,栩栩如生,其中豆叶一枝,有虫蚀小孔,虫伏其内,蠕蠕欲动,尤为奇妙。扇骨下镌有“周义作”3字,小篆字体亦佳,令人把玩,爱不释手。周义卒于民国九年(1920年),瘗骨于长沙南门外烂泥冲。其弟周彦亦精雕刻,往往伪雕周义名称,牟利甚丰。人闻周义生平曾曰:“刻工十之四,磨工十之六,磨尤难于刻。”说者谓:周义真迹虽花叶层叠,枝柯交集,然圆滑如珠玉,拊之滑可留手。其涩而拒手者,伪品也。此固其弟磨工功夫终不及乃兄耳。20世纪50年代,长沙古董鉴赏家叶绍箕曾云:周彦亦已早卒,兄弟雕刻,今已不可多觏矣。

    周义挟奇技竟郁郁而死,名不克传,人生岂有幸与不幸耶?周义事曾见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湖南日报副刊《旧学庵杂抄》。

 

刘道一在长沙狱中写的一首遗诗

    凡介绍湖南近代革命烈士刘道一事迹的文章,都没有提到刘道一狱中写的一首诗。也没说明他是被误当成他哥哥刘揆一被杀的。

    刘道一,字炳生,原籍衡山人,1884年出生于湘潭。青少年时的刘道一看到帝国主义列强欺凌我国,并受他哥哥刘揆一的影响,思想日趋激进,连名字也改为“锄非”。据传,他改这名字是读了《汉书·朱虚传》中的“非我种者,锄而去之。”以示誓死进行民族革命,复我中华。

    1904年,他东渡日本,并在东京加入同盟会。1906年受黄兴派遣回湖南策划新军和会党起义。起义在这年12月于萍、浏、醴举行,但很快失败了,刘道一也在长沙被湖南巡抚岑春蓂逮捕,关押10余天,于12月31日被杀害于浏阳门外,牺牲时年仅22岁,成为同盟会中被清政府杀害的最年轻的革命烈士。

    刘道一在狱中短短的10余天,受尽非刑,但他坚贞不屈,未吐一字。而当局也仅从他身上搜出刻有“锄非”二字的一颗图章,始终未弄明他的身份,误以为抓到的是刘揆一。

    这可从刘道一狱中写的一封信中看出:“道一心不忍以父母所受之躯,为毒刑所坏,彼若刑讯,吾则自承为刘揆一,以死代兄,吾志决矣?选”

    他在狱中写的一首诗是:

大地方兴三字狱,但期吾道不终孤。

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

去国夷齐泣孤竹,对床风雨误高梧。

海山珍重鸰原意,莫向天涯寄弟书。

    诗看来是写给他哥哥揆一的,但这首诗在刘道一牺牲前,并未传出。据说在烈士就义这天,有零陵一姓傅的人,路过监狱,见一小孩手里拿着一张写有字的纸,讨来一看是一首诗。这孩子告诉姓傅的说,这纸是他爸爸打扫监房时,扫出倒在垃圾堆里捡来的。姓傅的初识文墨,他知诗为烈士刘道一写,如获至宝,珍藏起来,当时诗稿已破旧,诗的第五句“去国”后五字已缺,后诗传到衡山翰林陈嘉言的手中,经他推断是“夷齐泣孤竹”5字,补成此句。

 

覃振和他的《狱中七律》

十五离家仗剑游,雄心辜负少年头。

误来古洞避秦劫,忍向新亭泣楚囚。

壮志未酬海国梦,伤时感旧故园秋。

渔樵莫话当年事,山自青青水自流。

    这是覃振(1885—1947)在1908年写的。覃振,原名道让,字理鸣,湖南桃源县人。他与宋教仁、胡瑛并称“桃源三杰”。宋教仁被刺死难,胡瑛投靠袁世凯后,又有“桃源三杰覃、胡、宋,虎死狗败龙独存”之称。覃振是国民党元老,曾任同盟会总部评议员、国民党政府立法院副院长、司法院副院长、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等要职。

    他追随孙中山,奔走于国内国外,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拥护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对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起过积极作用。“七七”事变后,他同情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方针,为发展我党的统一战线,起了宣传鼓动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赞成共产党和平建国主张,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毛泽东主席于1945年秋从延安飞抵重庆谈判,他既高兴,又十分担心。他以司法院副院长和同乡老友的身份,两次宴请毛泽东主席,并用蒋介石对张学良的背信弃义的史实,提醒毛泽东不要上当受骗,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劝毛主席早日离开重庆。1946年7月,内战爆发,覃振愤然辞去司法院副院长职务,避居上海养病,并用“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四荒”的唐诗,寄托他对毛泽东主席的怀念。1947年4月,覃振逝世,终年62岁。

    覃振生前与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李维汉等都有深厚的友谊。

    这首《狱中七律》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1905年,他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后,翌年6月回长沙,他和禹之谟等人,首先倡议将爱国志士陈天华、姚宏业的灵柩运回长沙,安葬岳麓山,以彰义烈。为此,新旧势力斗争十分激烈,革命志士禹之谟不幸被清朝官吏逮捕,绞杀于靖州。覃振在安葬陈天华后,为避杀身之祸,逃亡日本。1908年,覃振潜回上海,准备联合革命党人,在长江中下游起义。事泄,清廷到处捉拿革命党人,他逃回长沙,在连升客栈被捕,投入狱中。污吏在审问他时,诸刑罗列,逼供同党。他慷慨陈词,面不改色。清朝官吏对他也无可奈何。此时长沙学务处提调张鹤龄同情他的困难处境,出面营救,结果被判囚禁终身。不久,解桃源监狱关押。该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邝鄘和他的《北伐军歌》

    邝鄘(1892—1928),名光妒,字子一,号爱陶,湖南耒阳县

(今耒阳市)仁义圩人。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2岁入私塾学习,16岁考入高等小学,因家中经济拮据,曾辍学回家参加劳动生产。后得到亲友的援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即今长沙市一中)。

    毛泽东于1919年6月领导新民学会,推动长沙等地学生响应“五四”运动,邝鄘参加在长沙的反帝爱国运动,此后全省人民开展了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他勇往直前,毫不畏惧,被开除学籍。1920年他曾到叶开鑫的部队当兵。后离开该部队在长沙联络耒阳县旅省人士,组织“平人会”,议论国事,抨击时弊,寻找出路。1921年6月29日,毛泽东、何叔衡代表长沙共产主义小组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邝闻讯后欢欣鼓舞,于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黄埔军校开始招生时,他由中共湘区执委会介绍,考入该校第一期学习,后因成绩优异,留该校校长办公室工作,并担任政治、军事教官。1926年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表了“北伐宣言”,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誓师北伐。他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主任是邓演达,副主任是郭沫若。他作了一首慷慨激昂的北伐军歌。歌词写道:

打倒列强?选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这首北伐军歌在祖国大地上飞扬,不知激励了中国多少儿女向旧社会宣战,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

    北伐军攻克武汉后,他继续担任北伐军政治宣传和教育工作。

    1927年他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出任营长;1928年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暴动,攻克耒阳后,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师长。上井冈山后,任红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后担任由耒阳、永兴工农红军组成的游击队司令,回家乡扩大武装斗争,救出了大批共产党员和广大农民。

    不幸的是,1928年4月,邝鄘因遭敌人伏击被捕,解回家乡被杀害,年仅31岁。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5 14:15 , Processed in 0.09392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