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耆旧文存卷四杏坛佳话

2014-4-4 08:1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861|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李渔村 编篡|来自: 长沙野史类钞

清代岳麓书院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是岳麓书院的门联。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位于长沙湘江西岸岳麓山下,历经宋、元、明、清4朝,已有1000余年历史,故称“千年学府”,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南宋朱熹、张栻在此主持讲学,发展了湖湘学派,后有“道南正脉”之称。古谚云:“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盛况空前。

    到了清代,由巡抚聘请德才兼备者为山长。学生入院每年束脩六两。设监院,以长沙县学官兼任,由盐巡道下委任。书院设斋长2人,以学院肄业生名望高者充当,管理院中书籍、人事及一切杂务,督促斋夫执行勤务。司杂役者有门斗司阍。书办掌管收发文卷及注册事宜。斋夫管理诸生膳食。院中分斋而居,井然有序。山长所居曰“半学斋”,诸生所居称“主敬”“存诚”等。每斋有房20间,每间居2人,离斋半月则由他生入居。每斋有斋夫一人,司洒扫。每年春二月生徒陆续到院,由巡抚考试,谓之甄别。取录时有正课、副课、额外之分。正课给膏火银4两,副课2两,额外则无,但以后如果有录取,仍给膏火。列额外生,下一次投考仍列额外,不能取正副课。录取额外后下次应课,方能得正副课,领取膏火,例甚严格。膏火之支付,公家筹有常费,在院田租收入中支付。入院肄业生皆廪生、附生、监生,而童生不得入。甄别后,巡抚送山长主院事,率诸生谒圣像,拜师长,礼极隆重。随后由巡抚出题开课,发榜亦分正副课及额外等若干名,分别给以膏火,名列前茅者由巡抚给奖,盐巡道陪奖。巡抚开课后,每月由藩、臬、粮、盐道及学政,长沙知府课一次,最后再由巡抚课一次,谓之收课。膏火给奖陪奖皆与开课相同。凡官课皆于盐道署写榜,张贴于书院壁上,唯巡抚甄别榜则张贴于抚署墙上。收课时已秋末冬初,诸生各回老家,监院乃封闭斋门。

    每次官课,阅卷者为省中候补人员,择举人、五贡知文学者任之。官课之外,每月山长例课一次,谓之馆课。课分超、特、壹3等。超、特等给奖也不多。全院可容三四百人,人满则居院旁道乡村,屈子祠。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废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12年废学堂,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2月1日成立湖南大学。1950年毛泽东应李达校长之请,亲书“湖南大学”校名,匾额今存该校办公楼入门处。

 

城南书院漫话

    长沙市书院路妙高峰一带,原为城南书院旧址。城南书院,创自南宋张南轩先生。他的父亲紫崖先生,任观文殿大学士之职,来到长沙,寓居城南。张南轩随着父亲也来到长沙,他听到胡五峰在衡山讲学,就前往求学。学成回长沙后,聚集学者相与讲习,紫崖先生就在屋前书“城南书院”4个大字,自此而始,书院流传了数百年。

    当时的城南书院,规模宏大,有丽泽堂、书楼、蒙轩、月榭和卷云亭,颇具楼台亭榭之胜。此外,还有绿竹成荫的琮琤谷,一览无遗的南阜,一池如碧的纳湖。纳湖中间有听雨舫与采菱舟。张南轩称此为十景。朱晦庵来访,与张南轩有十景的唱和。南阜是妙高峰的最高处,卷云亭也在妙高峰上。琮琤谷在卷云亭后高阜的右面,朱晦庵的琮琤谷诗中写道:“湖光湛可流,嵌窦亦潜注。倚杖忽琮琤,竹深无觅处。”由此可知,琮琤谷在纳湖或锡塘的旁边。纳湖即现在的天鹅塘。

    纳湖之水,来自锡塘。锡塘,即今老龙塘。张南轩诗:“源源锡塘水,汇此南城阴。”可见老龙塘当时水量之大。其水流经大椿桥,入湘江而成一港,即今南湖港。根据戴叔伦诗中所写“湘流分曲浦,缭绕左城东。回环路不尽,历览意弥新”,一定是从南湖港泛舟到老龙塘,最后到浏阳门外一带,岸转千家,林开一境,风景的佳妙,可想而知。丽泽堂、书楼、蒙轩和月榭,都在纳湖的旁边,因为张南轩在丽泽堂诗中的“门前长春水”,在月榭诗中有“危栏月倒影,面面涌金波”,朱晦庵诗中的“堂前湖水深”,“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都没有离开水。如果没有在纳湖旁,这些诗就不会写水了。当时,张南轩也在此讲学。

    城南书院,自张南轩后,即逐渐荒废。后来,僧人在这里建立了高峰寺,楼台堂榭,绿竹成荫之地,变成了寒林破屋,荒草斜阳。明朝正德年间,参议吴世忠、学道陈凤梧申请修复,没有结果,后来地址归了藩府。嘉靖年间,在高峰寺后,建了厅堂五间,作恢复城南书院的基础,但后来因为没有经费,只得作罢。

清朝康熙年间,易象乾等人又准备修复,砖瓦都已捐就,终因财力缺乏,没有成功。乾隆十年(1745年),巡抚杨锡绂,见长沙府属问学的日益增多,而岳麓书院又不录童试,且因隔江应课,每为风涛所阻,就在南门城内天心阁下,寻得都司废署,建筑学舍,为长沙一郡的书院,取名“城南书院”。张南轩的旧院,完全成为了农田菜园。到了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巡抚左辅,见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逐渐颓废,又离善化县不远,环境不好,不宜讲学。他同藩司程祖洛,寻访南轩旧址,在妙高峰下,觅得墙基石址,捐款建筑。但张南轩的丽泽堂、书楼、蒙轩、月榭等处却无法找到,只存紫崖先生所书匾额四字,仍悬挂厅首,并将院内分成左右斋,左边四斋,称为“居业”“进德”“主敬”“存成”,右边二斋,称“巳谊”、“明道”,又仿照张南轩的原来景物,修建了丽泽堂、蒙轩、书楼和月榭。从此以后,城南书院成了通省的书院。

    张南轩建立城南书院后,后人思念他的教泽,在妙高峰修建了南轩祠,后来书院虽然废了,祠却依然存在。左辅移建了书院,院长余正焕也将南轩祠修葺一新,并在祠前增建文星阁崇祀文昌,外建卷云亭,恢复南轩遗景。按照惯例,魁星应追随文昌,于是又在卷云亭之上,崇祀魁星。祠后旧有佛堂,信男善女来此烧香许愿的不少。余正焕又另辟一厅,以使儒释分家。同时,他还在书院的左边,修建了文庙。后来,太平军攻打长沙,此处为军事要冲,在战斗中,文庙虽损坏,后又捐款修复。清朝末年,书院废了,改建为全省师范学堂,后又改为中路师范学堂,第一师范学校。南轩祠也改为妙高峰中学校。现在这里为湖南第一师范校舍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6 04:58 , Processed in 0.09689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