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耆旧文存卷四杏坛佳话

2014-4-4 08:1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893|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李渔村 编篡|来自: 长沙野史类钞



湖南维新两学政

    戊戌变法时,湖南前后两位学政——江标和徐仁铸,都是提倡变法的维新派。当时学政官阶虽不高,却是皇帝派遣的钦差,必须翰林出身的才能担任,地位很清贵。督、抚只能以客礼相待。因此,他们对湖南的影响很大。

    江标,字建霞。元和县(雍正年间置县,后并入苏州吴县)人,光绪己丑(1889年)进士。他擅长金石书画,又曾在同文馆学习时务。他还到过日本。在当时,像他这样留心时务、兼通西学的人才是极少的,薛福成曾推荐他可任使才,腐败的清廷只是照例“交总署存记”,并未予以重视。因此,他没有机会进入外交界。

    1894年,江标做了湖南学政。当时有人劝他,到湖南后千万不要谈时务,否则会大触霉头。因为,“湖南在十八省中最顽固守旧,视西学为仇雠”。梁启超听了这个消息,却非常兴奋。他即致书汪康年说:“十八省中湖南人气最可用,惟其守旧之坚亦过他省。若能之,则天下立变矣。江建霞顷督湘学,此君尚能通达中外。兄与之厚,盍以书鼓劝之,令其于考试时……专取新学,其题目皆按时事。以此为重心,则禄利之路,三年内可以丕变矣。”

    汪康年是否按着梁的意思去鼓劝,已无从考证。但江标来到湖南,确是这样做的。他“不计利害,毅然以辟道自任”,“思即一官操鼓舞天下之权”。到任就以时务、地理、算学来考试秀才,只要懂得一点新知识,哪怕八股文写得不合规格,也可选拔优等。他还打破清代两百多年的成例,允许士子以八股文议论时事。这样一来,自然引起种种议论,有人做了一副对联讥讽他:

为文不在工,但须进得水多,从此江河将日下;

    卖学只要票,尽是排班木偶,任他标榜自风流。

联中嵌了江标二字,对他进行人身攻击,迎合了某些人的口味,直到民国以后,湖南的报屁股上还曾辗转抄袭。然而这些人怎么体会到江标是要“即一官操鼓舞天下之权”?芽当时正是甲午战败之后,中国受到强烈的刺激,数千年大梦初醒,许多人都想睁开眼睛看世界。江标在湖南的所作所为,正适应了这种时代要求。于是他很快就发现,湖南虽然号称守旧,但是并不缺少人才,他也并不孤立。尤其是在浏阳见到唐才常的时候,更是异常兴奋。当时,唐才常和谭嗣同打算在浏阳兴办算学馆,江标立即予以支持。他曾向唐才常谈到自己在日本的见闻,谈到日本明治维新时新旧斗争激烈,但是日本有识之士终于觉悟到闭关锁港之非,“一意开通,大修学制,为东亚雄国”。他说:“吾之以日本望湘人士也,久矣。今其气象,庶几近之?选”

    江标在湖南“取士喜新奇”,取的并不是守旧派诽谤的什么“排班木偶”,而是一批立志向西方学习的新人物;湖南的学风也不是“江河日下”,而是走到时代的前面。在江标选拔的人才中,有著名的维新派樊锥、易鼐,也有后来成为民主革命派的毕永年、杨毓麟等人。江标在3年任满时,把他取录的全省优秀试卷,汇编为《沅湘通艺录》,共收入140多人的270多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是关于时务、史学、舆地、算学的,八股文仅仅作为附录。其中唐才常的文章最多,占了11篇,如《尊新》、《拟自造各种机器遏洋货权利议》等等,在当时都是振聋发聩的力作。

    不仅这样,江标还试图在湖南创办新式学校,组织学会,开设报馆。在他到任后不久,陈宝箴来任湖南巡抚,两人合作得很好。江标首先整顿长沙的校经书院,添置了新学图书和科学仪器,组织舆学、算学、方言学会(即“校经学会”),并集合唐才常、蔡钟浚、杨毓麟等,于1897年4月创办《湘学报》(旬刊),鼓吹变法。江标为《湘学报》写的序言,开头一句就是:“变法其宜哉?选”这是湖南新闻事业的创始。

    江标十分爱才,在他离湘时,还曾有过这么一段故事。他发现邵阳一个少年石陶钧(醉六)是个人才,决定带到上海,送他读书。谁知顽固派叶德辉竟把这孩子骗到家中藏起来,江标临行时找不到他,只好走了。后来石陶钧还是进了时务学堂,也参加过辛亥革命。

    江标在湖南还出版了一套《灵鹣阁丛书》,汇集了57种著作。有经说、书画、地志等等,还有8种是介绍西方政治、学术和风俗的。如:《光论》、《德国议院章程》、《新加坡风土记》等等,在当时都有启蒙的作用,今天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戊戌变法中,光绪曾任命江标为四品卿,在总署章京上行走,也就是准备要他参与外交事务。这时他不在北京,尚未到职,政变时没有杀头充军,但仍被株连,革职永不叙用。江标经过这场打击,第二年就死于肺病,年仅39岁。母老子幼,身后颇为凄凉。这时唐才常流亡日本,为他写了传记,登在日本的《东亚时报》。文章最后说:

六烈士死逾年,海外人士设纪念会以祭之。君之死也,宁遂无人纪念者乎?芽君于湖南得人最盛,异日树大节、倡大难、行大改革者,或即出君门下;不然,则皆与君雅素者也。中国果革政,所以纪念君者,必不后于六君矣。

    江标去后,由徐仁铸接任。徐是江苏宜兴人,字砚父。他一门三进士。父亲徐致靖,当时任侍读学士,谭嗣同即是由他向光绪推荐的。其弟也是进士,当时在翰林院供职,也参加了维新运动。徐仁铸一到湖南,就发表一篇《輶轩今语》。輶轩是古代使臣所乘的一种轻便的车子,后人即以此为使臣的代称。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曾著《輶轩语》一书,告诫两湖的读书人,说的都是老一套。徐仁铸也是初生之犊不畏虎,竟在序言中说,张之洞所说的那一套已不合时代潮流了,因此他要以《輶轩今语》代之。《輶轩今语》分经学、史学、诸子学三部分,每部分都提出几条治学的目的和方法,再加解释。如:“经学当以通今为主”,“孟子所言治天下之道,按今日时势,最为合宜”,对四书“当以万国之政学引伸而光大之”,“诸子之学多与西政西学相合”等等,在当时都是极其大胆的。作为皇帝选派的钦差,一省的教育长官,竟公开宣传民权和西政西学,这就使整个湖南为之沸腾了。于是顽固派由叶德辉出面写了一篇《輶轩今语评》,对徐的主张一条条反驳。叶德辉中进士,他的考卷是由徐仁铸以同考官的身份向主考官推荐的,因此徐是叶的“房师”。这时叶德辉却不顾师生之谊,攻击徐是倡导康梁的邪说,可见那时新旧斗争的激烈。

    徐仁铸不但受到湖南顽固派的围攻,而且受到张之洞的压力,禁止《湘学报》在湖北发行。不久,梁启超、谭嗣同相继离开湖南,徐仁铸更为孤立。《湘学报》也办不下去了,在戊戌政变前即停刊。

    戊戌政变后,徐致靖因推荐谭嗣同获罪,被革职终身监禁。徐仁铸两兄弟也被革职,他们请求代父坐牢,都察院格阻未达。八国联军撤走后,徐致靖被赦出狱,不久去世,终年74岁。徐仁铸也死于这一年,年仅37岁。

 

长沙最早的女学堂

    1903年,长沙城里办起了第一所女学堂——湖南民立第一女学。这在当时的确是一件新鲜事,更使那些封建顽固派吓得目瞪口呆。

    清末,长沙一些具有维新思想的世家子弟,竞相办学。继明德学堂开办之后,龙萸溪、许直先生及俞经诒、胡子靖诸先生又在一起商量,要办一所女学堂,来提倡女子教育。他们当即拟出了《省垣开办女学堂章程》,报经湖南巡抚赵尔巽批准开办。开始,租了局关祠的一栋民房,不久因房屋太窄,就迁到了南门正街唐宅。这是一栋三进五开间的旧式房屋,大门口挂有“湖南民立第一女学”的牌子,旁边挂了一块巡抚赵尔巽的虎头牌,上面写着“学堂重地,闲人免入”。学堂于1903年6月10日正式开学,只比明德学堂迟两个半月,而比周南女校却要早两年。它不但是长沙城中最早的女学堂,也是全国私立女学校之先声。

    学堂的名誉监督是雷氏(在籍刑部侍郎龙湛霖的夫人),她平时不管事,但常来学堂看看,每逢开学,她就来带领学生向孔夫子的牌位行礼。实际负责的是监督许黄萱佑,人称许九娭毑。副监督兼舍监是黄兴的继母易氏,学生叫她黄老师。许、黄二位老师,对学生从教育到生活,无一事不关心。那时候将唐宅前进做教育、自修室,二进许老师带学生住、三进黄老师带学生住,有几位老师也住在二进,女工丁妈、张妈则住在杂屋里。

    学校初开办时只有甲班一班,学生10多人,半数是许、龙两家的女儿。迁到唐宅后,又招了一个乙班。合计30多人,其中有黄兴未过门的儿媳李兴亚,杨度之妹杨庄等人。由于女学初兴,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最大的竟有20多岁,最小的是龙珏,只有12岁。学校开的课有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体操、美术等。教师一律女性,唯一的男教师是教体操的黄轸(即黄兴)老师。

    那时,大部分同学都裹了小脚,只有十来个没包过脚的大脚姑娘,她们才有条件上体操课。每逢上体操课时,她们即坐轿到东茅街许宅过厅去上课,黄兴老师就在那里等她们。黄老师常穿一件酱色的纺绸长褂,他教学生翻杠子,做柔软操,玩哑铃。没有双杠设备,就要学生把床铺架子搬出来代替,叫龙珏等两个年龄小的学生表演给大家看。柔软操是黄老师从日本学来的。黄老师教学生很耐烦,从不疾言厉色。乙班同学李兴亚是黄老师未过门的儿媳,她立正姿势不对,黄老师亲自去纠正。顽皮的学生就小声打趣说:“家爷老子给媳妇搬脚。”

    平时,学生和外间很少有接触。只有一次,谭嗣同的夫人到学堂来参观,她带来谭嗣同的遗像,并讲述了谭嗣同的牺牲经过。学生都听得流下了眼泪,更激发了她们对清朝专制统治的痛恨。还有一次,巡抚赵尔巽由龙萸溪、胡子靖、俞经治等陪同来学堂参观,还奖给每个学生一根竹压尺、一部《迷津宝筏》。

    学堂男女界限分得很严。会计、厨房工友是男的,都不准入内。在分隔内外的墙上开了一个洞,开饭时,把饭菜从洞内用转桶转进来。学生都住校,每逢星期六下午,家长打发轿夫抬着轿子,拿了竹制的半边牌子(另半边存在学堂里,就像中药铺捡药的牌子一样)到学堂去接人。星期日下午又用轿子把学生送回学堂取回半边牌子,以备下周再接。

    尽管男女界限分得这么严,当时的封建顽固势力还是要反对,他们把女学堂看作眼中钉,必欲去之而后快。1904年夏,巡抚赵尔巽去职;御史杜乔生上本参奏,说什么“男女混杂,流弊滋多”,清朝政府就下令停办。这时,远在日本的秋瑾女侠听到这一消息,十分愤慨,当即写信给第一女学堂的同学,欢迎她们到日本去留学。

    第二年,许黄萱佑率领中国第一批官费女留学生东渡日本,进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师范班,与秋瑾同班同学。许黄萱佑归国后,在长沙东乡创立了隐储女学(杨开慧烈士曾在此读书)。此后,女学校如雨后春笋,顽固派想阻挡也无能为力了。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6 01:28 , Processed in 0.10566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