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耆旧文存卷三湘城访古

2014-4-4 08:0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208|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李渔村 编篡|来自: 长沙野史类钞



从思贤讲舍到船山学社

    思贤讲舍系借用原曾国藩祠一隅而建,当时在小吴门正街,遗址在长沙市少儿图书馆西侧,最初是我国第一任驻英大使郭嵩焘于清光绪初年创立的。后来,聚徒讲学,学生月有膏火,兼祀王船山先生木主(牌位),是为湖南祭祀船山之始。到光绪十六年(1890年),47岁的王先谦因弹劾太监李莲英,未果,于两年后回湘,继任思贤讲舍的教学工作。王氏继任后,就讲舍设局刻书,是为湘省思贤书局之始。

    从光绪十七年(1891年)至宣统元年(1909年)止,19年中刻印了经、史、子、集共40部,例如《十三经注疏》、《庄子集解》、《通鉴辑览》、《正续古文辞类纂》、《唐宋诗醇》、《顾亭林诗集》等。凡是思贤书局所印的书,质量较高,卷首第一页下版印有“思贤讲舍”或“思贤书局”字样。该书局为传播中华民族文化起了一定作用。

    1912年,浏阳人刘人熙为纪念王船山矢志抗清、著作等身的业绩,将思贤讲舍改为船山学社,刘为社长。1921年,仇亦山为学社社长,王季范为总干事。同年8月,毛泽东、何叔衡等利用船山学社的房屋和经费,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蔡元培为该校命名,李达为校长。该校在培养革命干部方面作了杰出贡献。1923年11月,省长赵恒惕借口该校“所倡学说不正”,将其封闭。1938年原建筑毁于“文夕大火”。1954年在旧址上重建,并将毛泽东亲笔题写的“船山学社”4字塑于门首。1967年对外开放。

 

潇湘八景与长沙八景台

    世传潇湘八景,有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山市晴岚、远浦归帆、渔村夕照、洞庭秋月、江天暮雪等名目。“潇湘八景”,虽流传天下,为国内所熟知,但大多只能举其题目而已。如欲根究“潇湘八景”,还得从长沙的八景台说起。据《湘山野录》说:“长沙八景台,宋迪(度支)画,有平沙落雁等名,谓之八景。”

《一统志》说:“八景台,在府(长沙)城西。嘉祐中叶,宋迪因作八景图,僧慧洪赋诗,更名‘八境’。陈傅良复其旧,并建二亭于旁”。

《长沙县志》说:“八景台,在驿步门外。”

    从上述文献记载来看,我们可以得知:

    一  长沙的八景台,始建于宋嘉祐(1056—1063)年间。

    二  驿步门,即大西门,则八景台的遗址应在今湘江大桥东岸的引桥附近。

    三  从“宋迪因作八景图”的语意及慧洪更名“八境”的情况来看,则建台在前,作画在后。

    四  宋迪在嘉祐时曾任荆南转运判官,因台作画,事属可能。

    五  嘉祐只有八年,则由建台到作画,时间相隔不甚久远。

    但是,据米芾《潇湘八景图诗跋尾》说:“余购得李营邱画八景图,拜石余闻,逐景撰述,主人以当卧游,对客即如携眺”。虽然米芾的题记写于元丰三年(1080年)四月,事在嘉祐之后,但是他所购得的“李营邱画潇湘八景图”却比宋迪所画八景图要早得多。

    据《挥尘录》说:“李成,字咸熙,系出长安唐之后裔,五代时,避地徙家营邱……弱而聪明,长而高迈,性嗜酒,善琴弈,妙画山水,好为诗歌……周世宗时,枢密使王朴与之友善,特器重之。”

    又据《弈人传》说,李成死于宋乾德中,只活得“四十九岁”。由此可知,李成所作八景图要比宋迪所画早出数十年或百年之久。同时,宋迪作画又是师法李成。综上所述,则潇湘八景这一名目,很可能起于五代,似乎无甚疑义。

    其次,人们所最希望能够得到解决的是,八景究竟指什么?

    据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叙》说:“……故湖之南皆可以名潇湘。若湖之北,则汉沔汤汤,不得谓之潇湘。潇湘之景可得闻乎?芽洞庭南来,浩淼沉碧,叠嶂层崖,绵亘千里。际之以天宇之虚碧,杂以烟云之吞吐,风帆沙鸟,出没往来;水竹云林,映带左右。朝昏之气不同,四时之景不一,此则潇湘之大观也。”

    从米芾上述这一段话来看,很明确地指出,所谓潇湘八景,并非指潇湘范围内某八处地方的景物,而是概括大湖以南绵亘千里的广大地域的美好风景特点为八类而言,也就是湘江流域风景的八大特色。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要欣赏八景,在潇湘范围内,可以只问景观,却不必拘泥地点。可见当日慧洪将八景改名“八境”不为无因。

    然则历来以何处欣赏潇湘八景为最佳地点?芽不用说,应该以长沙为最好。

    长沙,一开始就有人认为欣赏潇湘八景而建台,并请名家绘制八景图陈列其中,已如前述。但是,也可能有人要怀疑,八景台是否因陈列八景图而得名?在八景台上是否可以看到八景?为了回答这一疑义,我们不妨一读元代浏阳人欧阳玄(圭斋)的《登八景台》诗:

山几重兮水几重,晴岚夕照有归鸿。

潇湘八景丹青画,都在高台指顾中。

    同时,清代张九镡作的《八景台记》也说:

    余当访其遗址,登高而望,南北一天,东西四隅,波涛汹涌,风云阊阖。北望洞庭重湖,吞吐日月,乾坤沉浮;南则有潇湘之泉,白沙露,赤崖立。每当晴霁雨收,岚气若舞,斜阳倒垂,梵钟断续,渔歌互答,雁行起伏之处,皆可目送。而或寒江积雨,涨沙舞雪,伏万里之鱼龙,呼寒天之鸽鸹。则又有风帆拍浪,出入江涛浩渺、云烟弥漫之间,景则佳矣,而八景之擅名,可谓领其胜矣。

    从上述诗文中,完全可以证实,长沙的八景台,确为欣赏八景而建,而长沙附近又完全具备这八类景观。当然,潇湘八景在湘江流域随处皆有,不过仍当以长沙为大观而已。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 18:31 , Processed in 0.64507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