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80三国名刺简

2013-7-5 10:4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00|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宋少华 等|来自: 名城长沙网

(本文录自《长沙国宝档案》陈先枢、宋少华等撰稿,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名称:三国名刺简

类别:木简

时代:三国

规格:长24.2厘米  宽3.2厘米  厚0.5厘米

来源:1996年长沙走马楼平和堂建设工地22号古井出土

今藏:长沙简牍博物馆

1996年7月,长沙文物工作队对湖南平和堂商贸大厦区域内的古井群进行发掘,其中在编号J22的古井中发掘出了十余万枚三国孙吴纪年的简牍。在这批简牍中,有这么十余枚简引起了专家的兴趣:在《长沙走马楼二十二号井发掘报告》中,披露了其中一枚。

专家通过对传世文献以及出土文物的考证,认定这就是我国古代的“名刺”。

弟子黄朝再拜  问起居  长沙益阳  字元宝

其意为:学生(谦称)黄朝恭敬地拜见您,向您问安,我是长沙益阳人,字号元宝。简文行文公整,用正规隶书写成,似乎书者对此很是重视,且行文由简牍正中直书而下,“再拜”二字字尽达木牍边缘。其它几枚简牍格式皆如此。

专家通过对传世文献以及出土文物的考证,认定这就是我国古代的“名刺”。它是一种类似于现代名片的文书简,兴于汉末,流行于六朝,以魏晋最盛行;最初用于官场,官员详细写上自己的姓名、爵位、籍贯等内容,在诸如会计等重大场合互相投递,以便结交、问候之用,所以“刺”又叫“爵里刺”。

唐宋纸张流行后,“名刺”的形制、称呼也起了变化。首先,用纸张取代了竹木,其次名称也有了变化,唐初称“名刺”曰“名纸”,武宗后作“门状”称。随着隋唐科举制的施行,“名刺”则成为众多考生用以攀附、结识工具。据文献记载,当时首都长安有座“平安坊”,每当科考金榜题名那些考生都要亲书红笺名帖分致各楼,邀定娇好,游乐其间。

元朝,人们更习惯用“拜帖”来称呼“名刺”。

明代,“名刺”又发展了新的用途,当时社会盛行一种“望门投刺”的拜年风气。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中记载这枚一幅景象:“京师元日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连日,谓之拜年。拜年,如东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望门投刺,或不至其门,令人投刺。”或许这就是今天贺年卡的雏形吧。

清末,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改称“名刺”为“名片”。此时的“名刺”已经与现代的“名片”相差无几了。

在现代,世界上很多人初次见面,都习惯互递名片,比如与我们的邻邦日本,而且,受汉文化的影响,他们至今仍沿用“名刺”这一旧呼。

(雷长巍撰稿)


上一篇:79劝农掾木牍下一篇:81人物夔凤帛画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4 10:31 , Processed in 0.10161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