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39战国透雕龙纹玉佩

2013-7-5 11:1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59|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宋少华 等|来自: 名城长沙网

(本文录自《长沙国宝档案》陈先枢、宋少华等撰稿,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名称:透雕龙纹玉佩

类别:玉器  国家一级文物

时代:战国

规格:通长15.5厘米  通高5.7厘米  重64.8克

来源:1982年长沙市黄泥坑东区统战指挥部2号墓出土

今藏:长沙市博物馆

玉,一个美好的字,它伴随着一个民族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据考古发掘资料可知,中国人使用玉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人们给玉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

这件战国透雕龙纹玉佩,呈扁平半圆状,边沿为弧形龙身,身饰谷纹,两端雕刻龙首,弧中心有一圆孔,用以系组佩带,近弦中部琢两条盘曲相同的龙,作回首盼顾状,满身有战国典型的∽纹饰和方格纹,边沿勾勒一条印刻线槽,使主题轮廓更为鲜明。

战国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一个引人瞩目的高峰期。这一时期,除了玉器品种有所增加外,玉器的纹饰也是种类繁多,主要流行的有云纹、蒲纹、谷纹、涡纹、龙纹、螭虎纹以及组合纹等。战国时期,玉璧上首次出现组合纹饰,这种纹饰多数为双身兽面纹和谷纹组合,两组纹饰之间用绳索纹间隔。

玉器作为一种“美石”,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与祭祀礼仪等观念性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本为自然物质的玉器被人为地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的儒家思想中,把仁、智、义、礼、乐、道、德等内容与玉的天然物理性能相比附,于是就出现了五德、九德等学说。正是由于玉器与道德人伦观念的密切联系,才有了“凡带,必有佩玉”、“佩玉表德”、“古之君子必佩玉”等说法,从而使战国时期的佩玉之风盛行。

 “佩玉是佩饰的一种,在我国古代,佩饰主要是指悬挂在腰带上的饰品。中国人佩玉之风起源很早,早在《诗经》中就有这样的描述:“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这里所说的“杂佩”就指的是玉器佩饰。

战国时期人们佩玉是有很多讲究的,一方面,不同阶层的人所佩之玉是不同的,有着严格的礼制规范。另一方面,佩玉的形式也很重要,特别是佩玉的系列组合是相当复杂的。一般来说,佩玉多为成串的组合,有时一串佩玉会有十件乃至几十件玉器组成,这种被串在一起的玉器佩在身上,走起路来铿锵有声。现今我们所看到的一些佩玉只是这些组合当中的局部,但是无论从艺术上还是技术的角度去看它们,都还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

这一时期的佩玉,在品种上,主要使用和田玉,玉质温润光泽,以青白色居多;装饰工艺上,多将过去单纯的阴线刻与隐起、平凸和镂空等啄法穿插运用,表现出灵活多样的技法特点,所刻线条挺拔流畅;装饰纹样上,主要以龙凤纹为主,并且多是以组合形式出现。

战国玉器在我国玉器史上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在思想观念、设计构思方面,还是在艺术的表现手段和技术等方面都获得了重要的发展。

(张海军撰稿)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 18:01 , Processed in 0.44563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