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没有《荷鹤图》 湘绣就成不了中国第一批“非遗”

2013-6-15 06: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74|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长沙晚报

本版撰文/记者 范亚湘

  曾经为湘绣“申遗”时作出特殊贡献的《荷鹤图》,其背后隐藏了一个“无情多恨”的故事。同时,正是这幅“一绣开先河”的作品,使湘绣从此进入宫廷,走向世界。

  A 湘绣“申遗” 面临前所未有的险境,一幅1868年的《荷鹤图》使之化险为夷

  2005年12月,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进行网上公示,一直在为湘绣“申遗”奔走的人们一看傻了眼:中国“四大名绣”中的苏绣、粤绣、蜀绣均在列,唯独没有湘绣。

  一问,方知在所报的湘绣“申遗”材料里,其广泛性、社会性、科学性等三个方面的材料都很翔实,而历史性方面的材料却严重缺失,不足以支撑湘绣“申遗”所需的必备要件。好在组委会给出了答复:只要在3个月内补充完整相关材料,湘绣照样可以“申遗”成功。

  一说到湘绣的历史,很多人就自然会联想到1958年长沙楚墓中出土的龙凤图案绣品和1972年马王堆汉墓里出土的41件刺绣衣服和一幅装饰内棺的铺绒绣锦。这不是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湘绣”吗,为何就找不到湘绣历史性方面的材料?

  需要解释的是,这里所指的历史性是指连绵不断的历史,也就是说,有2000多年前的“湘绣”物件,而在接下来的唐、宋、元、明等朝代都是断代的,偌大的长沙,却找不到一件民国以前的湘绣作品。

   湘绣“申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险境。当时,有人将这个情况告知了长沙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曾应明,他忆起前几年母亲在重病去医院住院治疗时,特意将他叫 到床前,将一包用薄棉布包裹的东西交给他,并郑重地叮嘱:“这些东西你必须收好!”曾应明打开包裹,里面是曾祖父曾寿山遗留下来的16幅画稿和几件清末民 初年间的湘绣作品,其中有一件《荷鹤图》的湘绣作品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的。

  1868年的湘绣作品找到了!正在为湘绣“申遗”一筹莫展的人们如获至宝,立刻将这件《荷鹤图》的资料补充给“申遗”组委会。2006年6月,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湘绣名列之中。

  “《荷鹤图》是目前长沙民间仅存的年代最为久远的一件湘绣作品,可以说,没有这件作品,湘绣就不会成为中国第一批‘非遗’!”今年6月10日,现为湖南省文联副主席兼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曾应明展开《荷鹤图》时,记者立刻被之震惊了。

   《荷鹤图》除了写下湘绣史的“第一次”——融入“诗画书绣印”元素,开现代湘绣艺术先河外,更在于它的画面典雅,突破了以往湘绣的大红大绿;用了湘绣中 最典型针法——掺针,这种针法特殊之处是颜色的过渡不留“痕迹”;用线细腻,将平常的一根粗线用指甲“劈”成16股,有着“画”的效果。

  “前不久,有人出资100万元欲买走《荷鹤图》,我没有同意。我会在适当的时候,将这幅曾经为湘绣‘申遗’作出了特殊贡献的作品展出来,免费供市民参观。”曾应明说。

  B 融“诗画书绣印”一体的现代湘绣艺术品《荷鹤图》充满了“无情多恨”的传奇

   “一绣开先河,诗画书绣印;一梦芙蓉盛,湘绣万世名。”有人如此评价《荷鹤图》在湘绣史上的地位。《荷鹤图》标志着湘绣由“点缀”、“装饰”的位置走向 大雅之堂,与绘画、雕刻一样,成为一门艺术;作品由村妇们“换几个小钱”补贴家用,变得要用重金收购了,进而走向世界,成为博物馆的藏品。

  那么,《荷鹤图》的作者们是怎么灵感迸发,让古老的刺绣手艺一跃“龙门”?

  所有湘绣作品,都是按画而绣的。《荷鹤图》是谁画谁绣的?为此,曾应明曾经多方寻找考证,终于找到了答案:《荷鹤图》是载入《中国湘绣史册》的清末画师曾寿山和第一家开绣庄的绣女胡莲仙合作的艺术结晶。 

  以曾国藩为统帅的湘军在望城靖港、三河一战时,却被太平军打得一败涂地,曾国藩欲投水自尽。那一战,七千湘军只有百来人生还,而曾传玉(曾名寿山)这个曾国藩的族弟是生还者之一。

   “上个世纪60年代‘四清’时,我父亲被关起来交待问题,一家人吓得心惊胆战的,母亲在深夜将我叫醒,将祖上遗传的朝服、青金石顶的官帽一把火烧了。按 清制礼仪,四品官用青金石顶子。应该说,我家祖上有人做过清廷的大官。”还是在很小的时候,曾应明就从母亲那听到了很多曾祖父的故事。

  后来,曾寿山隐居在望城铜官镇,以湘绣画师为生。

  1898年,胡莲仙在长沙司门口开设销售自产绣品“吴彩霞绣坊庄”,经销她和徒弟们的绣品。这家绣庄就是湘绣史上第一家绣庄,此后的“绣庄”、“湘绣厂”、“湘绣公司”都是它的“升级版”。

   胡莲仙专营湘绣,其实是生活所迫。祖籍安徽的她,自小就会刺绣的胡莲仙20岁时随丈夫吴健生回到湘阴。中年时,丈夫病逝,遗下四子一女,家中又无土地, 为摆脱生活的困窘,她将绣品托亲友带到长沙出售,1878年,为了推销绣品,她举家迁至长沙。后来,经人介绍,她来到曾国藩家教习女红。

  因为曾家有着“男必耕读,女必女红”的家规。正是在曾家,胡莲仙与曾寿山相逢,进而,融“诗画书绣印”一体的现代湘绣艺术品《荷鹤图》“出炉”了。

  “从《荷鹤图》画的风格来看,这应是曾寿山早期的作品,也就是说,与胡莲仙相逢是他进入湘军之前的事。”曾应明研究过曾祖父绘画的风格,后来,曾寿山的画更加细腻精进。

  曾寿山画、胡莲仙绣。而“诗印书”却是胡添加之作。她在上面绣了一首诗:“素萼羞蒙别艳迟,鸟花归合(鹤)在瑶池。无情多恨何人识,月晓雨清影荫时。”此外,还绣上“采莲使女题”的名,将诗题加上了颗“情思”的印章。

   “我不知道曾祖父是否和胡莲仙产生过一段情,但根据《荷鹤图》上胡莲仙所题的诗来看,他们二人至少应该是碰出了火花的。”据曾应明考证,1899年,胡 莲仙离世,其墓在长沙市北郊新码头史家港侧面。1914年,曾寿山去世,葬在铜官,其墓碑上刻有曾应明爷爷辈和伯伯叔叔辈的名字。

  C 清末民初,达官贵人偏爱湘绣并大量搜罗湘绣作品孝敬慈禧,赠送外国显要

  曾寿山、胡莲仙合作成的绣品《荷鹤图》,成了湘绣这一艺术新品种的模式。

   1905年,端方任湖南巡抚时,为了孝敬慈禧和英国内阁显要,特地派了一位鉴别专家,以高出市价一倍的价钱,订绣了大批以钟鼎图案、秦汉碑恬和字画为绣 稿的绣品。同时,端方在堂堂的巡抚衙门,修建起“湘绣专厂”——景桓楼,请名画家、诗家、书家“绘样”,雇用30余名绣工专门刺绣字画,并在绣幅绣上“句 斋”、“抚湘使者”的朱文印章,使湘绣这种艺术模式固定下来。

  据传,端方被调离湖南时,还搜罗了大量湘绣遍赠清廷的王公大臣和外国官员。

  在曾应明母亲交给他的曾寿山的画稿中,有4幅自今仍旧光彩熠熠的金粉画稿。同时,还有《农耕图》、《花开四时》和《中堂》等三件湘绣作品,这三件湘绣作品都是8页,其布料均为当时的“缎贡”。

   曾应明听母亲说过一则故事,那件绣有宫廷牡丹的《中堂》是他奶奶绣的。“当时,有人为了给慈禧太后庆寿,就订绣了这件作品。在绣制过程中,奶奶不小心使 一页叫着《百蝶戏花》的绣品上的一只蝴蝶被钉子挂去了,于是,《中堂》这件作品被订绣人退了回来。后来,奶奶在那只被挂去的蝴蝶处绣了一群蜜蜂,将这一页 改名为《蜂蝶戏花》,一直保留了下来。”

   湘绣进入宫廷,立即身价猛涨,进而也引起了达官贵人的青睐。据《实业部》月刊二卷六期“全业手工艺特产品调查”一文中记载:“湘绣风行一时,时在汤芗铭、 张敬尧、吴佩孚等人在湘时代……张敬尧喜于旗上绣词,每届大操,以数十面锈旗列队而出;吴佩孚在湘,当其寿诞时,僚属贺仪十之八九皆绣品。”

  在湘绣界,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某年张敬尧生日,他示意手下发动湖南各机关团体普遍赠送“万民伞”。于是,各绣庄日夜赶工,价钱也就随口乱喊,一把“万民伞”卖到几百银元。有一次吴佩孚做寿,单是锦丽绣庄一家,就承绣了48堂椅披、屏风。

   民国初年,湘绣开始走向世界。1911年在意大利都灵世博会上获得世界进步“卓绝奖”,名列金奖之上;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又获金 奖;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上不仅有《乐燕图》获奖,更有《罗斯福绣像》轰动世界。当时的湖南省主席何健,给承绣两件作品的锦丽绣庄敲锣打鼓送去了 “誉满全球”的横匾,从此,湘绣作品被大量销往国外,湘绣也获得了空前的繁荣。这一时期,仅长沙就有绣庄40多家,专业绣工15000多人,大型绣品年产 量达30000多件。

  1938年的“文夕大火”将长沙城内的湘绣绣庄几乎都烧毁,随之,因战事频繁,湘绣渐渐走向凋蔽。

  “湘绣”的称谓只有百来年历史

  湘绣是起源于长沙一带的民间刺绣,与苏绣、粤绣、蜀绣一道称为中国四大民间刺绣。一说到湘绣的历史,很多人误认为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长沙国时期就有了“湘绣”一说。

   其实,“湘绣”的专门称谓只有百来年的历史。据曾应明考证,在清代嘉庆年间,长沙县就有很多妇女从事刺绣。清同治《长沙县志》载:“‘省会之区’,妇女 工刺绣者多,事纺织者少,大家巨族或以锦钿相尚。”原长沙县所辖的沙坪和霞凝(现均属开福区)一带,是刺绣生产的传统基地,多数农家妇女均以刺绣为业“谋 生活”,个别村庄几乎所有的成年妇女都在从事刺绣生产。

  清咸丰八年(1858年)至民国五年(1916年)期间,长沙开设绣庄近40家,其中有的绣庄还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地设有分号。不过,这一时期长沙民间刺绣产品大多通过经营丝绸布匹的店铺经营流转,属于丝绸布匹的附属品。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优秀绣工胡莲仙,在长沙开设第一家自绣自销的“吴彩霞绣坊”,作品精良,流传各地,长沙民间刺绣从而闻名全国。随后,清 末宁乡籍著名画家杨世焯以绘画之才,把中国画的优秀传统移植到长沙民间刺绣上来,为绣工创作各种画稿,并深入绣坊发明了许多新的针法,进而开创了长沙民间 刺绣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全新道路。据《长沙市志》中记载:“湘绣驰名中外,实世焯倡之。”正是杨世焯使得长沙民间刺绣的艺术水准有了跨越式的提升。

   民国初年,长沙民间刺绣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刺绣工艺系统,形成为具有独立风格和浓厚地方色彩的手工艺产品,并深受各界人士喜爱。“此时,江苏、广东、四 川等民间刺绣也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其产品在市场上都很是抢手,人们为了区分各地民间刺绣产品的不同,‘湘绣’等民间刺绣的专门称谓也就应运而生。”曾应明 说。

  一件湘绣《花鸟四条屏》卖了34.5万

  湘绣以形象生动逼真、色彩丰富鲜艳、强调用色的阴阳浓淡、针法多变、劈线细致为风格特点,因此,湘绣一直是收藏家们珍爱的藏品。5月12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的2013年春季拍卖会上,参与预展的三件湘绣作品都卖出了好价钱。

   芦雁是湘绣常常使用的一种表现题材,寓意“家庭平安和睦,夫妻和好,多子多孙”,是新婚祝喜的时兴礼品。左上方题有“咸丰辛酉(1861年)仲夏王元凯 写”的《湘绣芦雁图》卖了4.62万元。这幅芦雁图,芦苇、芦花及长幼芦雁,均由平绣针法完成,七只芦雁有四种色调,有在岸边踱步、有在水中戏水,绣线用 色柔和,色调过渡自然,针法细腻整齐。

  湘 绣《花鸟四斗方》的题材为常见的禽鸟配以梅、兰、竹、菊“四君子”,构图善于利用空白,虚实相间,形成了水墨画般的素雅品质。此件藏品具有典型的湘绣特 点,形象生动,质感强烈。锦鸡登梅、鹞捕鸊鷉(俗称野鸭)、椋鸟回首、燕雀高飞四幅斗方作品,运用抢针、齐平针、施针、打籽、接针、插针等针法,将这些动 植物表现得栩栩如生。故而,这件作品卖了6.9万元。

   拍卖会上,成交价最高的一件湘绣作品是《花鸟四条屏》。本件作品为四幅条屏,篇幅齐整,采用画加绣的技法,绣品均先施薄墨淡彩为背景,分别绣凫雏、鸬 鹚、鹬鸟、云雀,配以芦苇丛丛、疏荷斜插、小菊盛开,一派荷塘秋色的景象!整幅作品用色古朴,意境深远,充满智巧。采用齐平针、接针、插针、打籽、滚针、 施针等,针法细腻精湛。因此,这件作品自开拍后就被几位买家一路咬着不放,最终以34.5万元卖出。

  据曾应明介绍,由于湘绣兼具收藏和欣赏价值,且近年来湘绣拍卖价格飞涨,湘绣收藏热正在升温。“在广东、浙江等沿海一带,万把两万元左右的湘绣藏品很容易脱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7 11:43 , Processed in 0.09744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