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陶侃住过的礼贤街 仁孝美德温暖邻里

2013-4-18 22:2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37|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长沙晚报

  记者  王洁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 以军功封为长沙郡公,拜大将军。他因雄毅明断,勤于吏职,深为长沙百姓爱戴,如今在长沙仍然留有多处遗迹,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在长沙市南门口外, 曾有条礼贤街,一直流传着陶侃母亲“截发留宾”的故事。昨日,记者来到天心区坡子街街道沙河社区,寻找这条老街的历史回忆。

  地名传说   陶侃之母“截发留宾”

   据相关记载,天心区灵官渡附近沙河街,原名礼贤街,因纪念陶侃之母而名,原有贤母祠,后改为陶公祠。因陶侃有“大禹圣人犹惜寸阴,吾人当惜分阴”之语, 又名惜阴街。“沙河街东段原名礼贤街,相传陶侃年轻时在此居住,我们这里可是很有典故呢。”听说记者来找寻老街的记忆,沙河社区书记何艳清特别自豪地当起 了向导。

  据《天心历史风貌》一书记载:相 传,一日,陶侃的朋友范逵来访。其时,陶家境贫寒,其母担心怠慢了儿子的朋友,于是把自己的长发剪下,换来酒菜待客人。范逵知道后叹曰:“非此母不生此 子。”这便是“截发留宾”典故的由来。而人们为了纪念陶侃母子,在沙河街建起了一座贤母祠,后改为陶公祠,这条街也称之为礼贤街。

  “明嘉靖四年(1525年)善化知县吕廷将祠改建成书院,名‘惜阴书院’。以后书院屡兴屡废,又说西迁至灵官渡之惜阴街,但陶公祠则一直在礼贤街上延存至‘文夕大火’后。”何艳清边走边介绍起来。

  街坊记忆  小巷处处都是邻里温情

  “陶母截发留宾的故事,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54岁的刘德明在沙河街86号开着一家旧书店,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沙河“土著”。而这家在此开了23年的老书店,是孩子们的课外天堂。  

  “这里的孩子课余时间都喜欢到他这里来看书,而他从来都是热心接待,有时候还会给孩子们上一些传统美德课。”走进刘德明的书店,一间不大的临街店面里堆满了各式旧书,正逢下课,附近的学生在此嬉戏看书。

  “老街坊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讲‘截发留宾’的故事,而讲这个故事就是希望大家明白:贤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住在一起就更应该互相帮助。”作为一位外来的社区书记,何艳清经常听老一辈街坊说起老街的故事。

   “大家邻里一家亲,多福里又叫幸福里。”85岁的喻玉梅老人,住在沙河街附近的小巷多福里50多年,屋里没有豪华的摆设,老人却处处体会到邻里间的温 情。 何艳清带记者走进附近的一条分支小巷“居仁里”,介绍起来:“子曰‘里仁为美’,仁字从二,寓意居住在此的人们能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

  陶母的传说感动着住在沙河街的世代居民,而邻里之间的温情让钢筋水泥变得不再坚硬。

  老街新貌

  传承“礼贤仁善孝”美德

   2011年,原天心区书院路街道和沙河社区围绕“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传统美德”进行构思,将与“礼贤街”相连的几条老街巷连成一体,以大理石雕刻、青 砖、飞檐等硬件装饰和书法、绘画、印章、故事墙等形式,把街巷的由来、老故事、历史人物轶事及街巷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出来,突出“礼、贤、仁、善、孝”等 传统美德。

  “如今,我们将礼贤街分别与居仁里、麻园塘、多福里、祝威岗等多条相通小巷一起打造,每条小巷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将中华传统美德进一步传承。”坡子街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尽管处于闹市之中,但是小巷里处处散发着深厚的文化气息。“礼知用和为贵”、“见贤思齐”、“仁者安仁、知者利人”……昨日,记者走在精心打造的礼贤巷,无处不在的各式大理石雕刻的礼贤仁相关古诗,让人感受到的是讲礼、思贤、守孝、崇仁的美德。

  据了解,新坡子街街道以及沙河社区将“礼贤街”作为市民教育的第二课堂,给人们展示讲礼、思贤、崇仁等美德,并将这种美德融入到社区教育和社区文化中,来传承这条老街巷凸显的传统美德。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 12:58 , Processed in 0.09387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