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从“西安模式”看长沙建设国际文化名城的方略

2010-10-22 16:3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86| 评论: 0|原作者: 长沙建设国际文化名城战略研究课题组|来自: 长沙晚报

    大都市以文化论输赢。然而,文化理念如何有机地融入城市建设中,现代都市如何体现自己的文化气质和个性,文化名城建设是否有独特的路径、模式和规律……长沙正在掀起的国际文化名城建设热潮中,这些问题都需要找到现实的答案。西安是我国最早提出建立“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之一,通过分析、解剖西安城市国际化之路,从中可窥见长沙建设国际文化名城应采取的方略。

    1  文化板块撬动千年古都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城市化道路上一路飞奔,但西安没有在其他城市走过的路径上重复行走,而是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个性的城市化路子:以盛唐文化作为西安主题文化演绎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通过近10年的努力,建设国际文化名城的“西安模式”已初步成型。西安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有以下三个方面。

    充分突出文化特色,确立城市路径。西安是我国文化资源最丰厚的城市之一,然而,这座千年帝都,出于保护地下遗迹的需要,建一座工厂、修一条道路,都要报国家多个部门审批。因而,这座承载着中华民族辉煌记忆的古都,在城市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显得举步维艰,一度被戏称为“废都”。在这种情况下,西安决策层开始苦苦探索如何破解保护与发展的世纪难题。通过摸索和调研,西安市委提出“兑现城市价值”的决策思路。通俗地说,就是要将埋在地下的“金元宝”演变成地上的“金饭碗”。从2002年开始,西安先后提出了“产业强市、文化名市”的发展战略和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目标以及“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将文化产业确立为全市率先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以文化立城兴业的城市发展路径在西安逐步形成。

    深度整合文化资源,形成核心板块。西安是一座“一伸手就会碰到古董”的城市,如何让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变成产业资源,并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西安的做法是深度挖掘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实施资本拉动、项目带动、板块推动战略。到目前,西安已形成曲江新区共七大文化产业核心板块。尤其是曲江新区的建设,堪称全国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开拓城市新区的经典之作。2002年之前的曲江,还是西安城郊的一块荒芜之地,正是在这块土地上,开创了西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的破冰之旅。该城市新区的建设,以盛唐文化为特色、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中西部第一文化品牌为目标,先后投入230多亿元,建成了大雁塔景区、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等著名文化旅游项目,其气魄之大、投入之巨、发展之快,全国罕见。

    率先改革文化体制,创新运营模式。对于重大文化项目,西安市打破部门管理、各自为阵的运营格局,采用一项目一公司的方式,为每个项目打造一个良好的运营平台。对于运行良好的文化项目,鼓励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辐射。西安是全国最早完成剧院转企改制的省会城市之一,为推进转企改制,成立了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公司,由曲江新区代表西安市出资11.4亿元控股该公司,迅速推动和完成了西安秦腔剧院、西安京剧院等剧团的改革,实现了地方剧目、传统剧目与文化旅游的紧密对接。

    2  文化是城市不变的王牌

    文化大家冯骥才说:“只有文化是王牌,是不变的王牌。”西安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用文化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道路,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方式上实现了三大突破。

    发展思路的大突破。西安的古城复兴之路,从一开始便摒弃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老套路,而是让文化直接站到舞台中央,担当主角,并贯穿始终,真正做到了用文化引领城市的发展,从而改变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模式。在西安,文化不是幌子,也不是配角,更不是点缀,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开发模式的大突破。刚刚铺开文化资源开发时,西安遭遇了种种不顺和失败,许多项目推出后,开发商往往只买土地不开发,为改变开而不发的状态,西安决定从开发商手中回购土地,然后举债建设文化项目配套设施。这种先做足文化、再确定产业、最后引进资本的开发模式,被称为城市开发的“倒序法”。在这种开发模式中,文化复兴成为产业复兴的基础和动力,由此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文化+旅游+城市”的“西安模式”。

    经营效益的大突破。在许多城市,文化项目被视为投入大、周期长、收益薄的产业,所以,许多投资者敬而远之,但在西安,这种状况获得了根本改变。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10多年前,曲江的土地只有10多万元一亩,如今已攀升到了300多万元一亩,升值了30多倍,成为西安地价最高的地区。

    3  用国际视野营销城市文化

    文化名城建设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也没有一蹴而就的方式,但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共同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突破这些瓶颈,西安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方法。

    解决规划难题,突破文化名城建设由始到终的瓶颈。美国规划专家伊利尔说,规划一座城市,主要是规划一座城市的文化追求。2005年底编制完成的《2004至2020年西安城市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西安的城市性质定位和发展目标是: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城市。这个规划的突出特点就是保护和开发的科学结合。这些规划思路的提出,可以从源头上确保西安文化名城建设由始到终,一张蓝图绘到底。

    解决载体难题,突破文化名城建设由虚到实的瓶颈。目前,西安的文化产业总资产已占到陕西省的77.4%。之所以能保持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断丰富文化产业的项目载体。西安在近10年已启动和完成七大文化产业板块的基础上,按照“文化+旅游+地产+其他产业”的开发模式,不断推出主题鲜明、创意新颖的文化项目。

    解决营销难题,突破文化名城建设由内到外的瓶颈。西安以国际视野营销城市,每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的推出,从规划到实施到开放,都以不同方式加入国际元素。西安的国际营销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境外游客。2009年,西安接待海外游客672909人次,创汇3.9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386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66.35亿元,全市旅游总收入297.4亿元。

    4  文化名城建设有规律可循

    西安作为国际文化名城建设的先行者,从其初见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中,可总结出三点对长沙有启发意义的规律性认识。

    思想认识与决策意识的高度统一。从本世纪初到现在,西安市委共换了三届领导班子,但历届市委书记,在城市保护与开发的思路上保持了高度一致。由于在决策思路上保持了连贯性和持续性,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征程中,呈现出一往无前、一气呵成、一干到底的态势,这也是西安这些年重大文化项目一直保持大手笔规划、大气魄推进、大平台运行的关键所在。

    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高度统一。在建设文化名城的过程中,西安市委市政府将自己确立为“城市运营者”的角色定位,主要担负方向引导、政策制订、项目把关等宏观职能。在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西安充分运用市场主导文化产业发展。西安是中西部率先向民营资本开放文化领域的城市,民营文化企业如今已占文化企业总数的90%。尤其是利用民营企业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方面,西安出手不凡。大唐西市博物馆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遗址博物馆,是利用民间资本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典范。

    文化驱动与经济互动的高度统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西安城市发展的驱动力,文化驱动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古城面貌的变化和人居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与西安的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西安的每一个文化项目,都是与文化旅游、文化演艺、文化地产等相伴而行的。随着文化项目的纵深推进,一些新型的文化业态衍生出来,形成了“九台大戏”闹西安的红火格局;又如,在传统剧场内,特色餐饮与主题演出相结合,餐厅与剧场合二为一。在陕西歌舞大剧院,每天可看到上千名外国游客吃完“饺子宴”便兴致勃勃地观看“唐乐舞”的独特风景。

    国际文化名城的建设是有规律可循、有路径可依的,只要朝着目标奋力前行,长沙的未来,一定会在千年古城孕育的文化灵光照耀下,变得更加璀璨夺目!

    建设国际文化名城“金点子”(十五)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5 11:39 , Processed in 0.09303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