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岳麓山新发现多处抗战遗迹

2010-3-11 19:3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17| 评论: 0|原作者: 田芳 吴文峰|来自: 星辰在线

星辰在线3月11日讯  (长沙晚报 记者 田芳 通讯员 吴文峰) 长沙岳麓山因其重要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保存了大批抗日战争遗迹,随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开展,岳麓山新发现多处抗战遗迹。昨日,记者随文物普查工作队上山,对几处新发现的抗战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

  遗迹1

  花岗岩防御工事

  发现地点:赫石坡半山腰

  记者首先来到岳麓山赫石坡新发现的一处保存完整的抗战时期修建的军事防御点。该防御点位于赫石坡半山腰,略呈半环型布局,占地面积约10平方米。外侧依托部分均由大小不等的花岗岩石块垒砌而成,自下而上分六级依次呈阶梯状向内收缩,造型奇特,坚固实用。与南向纵横交错的战壕连为一体,构成一道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由于该防御点所在位置居高临下,俯瞰湘江河谷,并扼守由赫石坡通向山顶的重要通道,呈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此外,在赫石坡左前方山脚至山腰一线,还发现了大批战壕遗址。这些战壕纵横交错,长短不一,总长度超过10公里。均自山脚至山腰一线排列,构成了极为密集的防御工事网,并一律朝向通往赫石坡的上山通道,使人不禁猜想当年麓山抗战的激烈。

  据《湖南抗战日志》等相关史料记载: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侵略者为稳定巩固中国占领区,使之成为“大东亚战争”的总兵站基地,加大对国民政府的军事压力,企图借军事打击削弱国民政府主要抗战力量第九战区的主力,并借此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促使国民政府屈服。在此背景下,日本侵略军于1939年至1944年先后四次对长沙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史称“长沙会战”)。第九战区中国军民在司令长官薛岳的指挥下,数次取得大捷,有效地迟滞了日军打通大西南的战略计划,为建设西南大后方和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处军事防御点的发现,对研究抗战时期发生的“长沙会战”及其军事防御工事的构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遗迹2

  73军77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发现地点:赫石坡左前方300米处

  人们可能对于岳麓山上的国民党陆军73军抗战阵亡将士墓并不陌生,该墓位于岳麓山赫石坡岳王亭上方。就在这座墓右边不远处——赫石坡左前方300米处的山腰上,文物普查队员又发现一座方锥体石质纪念碑。经考证,该碑为纪念国民党陆军第73军77师而修建。

  据市文物普查工作人员介绍,77师在历任师长彭位仁、柳际明、韩浚的率领下,在湖南一带抗击日寇,屡建功勋。“长沙会战”中,所部众多官兵壮烈殉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时任73军军长的韩浚在岳麓山赫石坡修建陆军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以示缅怀先烈,不忘国耻,该纪念碑即为公墓的一部分。

  该纪念碑坐北朝南,通高5.2米,占地面积4.2平方米,各部分均为花岗岩材质。碑分四层,一层为高出地面0.2米的正方形基座,北侧有中间高两边低的碑围,正面刻青天白日图案;二层高0.9米,平面呈方形,下部砌成坡状与基座相连,上部石棱突出呈半圆形;三层为边长0.7米的立方体,南北侧中部内凿0.1米,形成边长0.4米的平面,雕刻有花纹,东西两侧均以行书繁体竖刻数行文字;四层为高3.1米的方锥体,四面均以行书竖刻繁体文字,上施朱漆,正面书“陆军第七十三军第七十七师抗日阵亡纪念”,背面书“浩气长存”,东西两侧也均有题字。“文革”期间,该纪念碑遭到严重破坏,题刻人姓名被人锉掉。

  该纪念碑造型古朴端庄,威严凛然,令人肃然起敬。碑上刻字记叙了77师将士浴血抗战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革命教育意义。其字体圆润饱满,雕刻遒劲有力,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遗迹3

  第九战区司令部指挥所

  发现地点:爱晚亭后清风峡

  市文物普查工作人员最后带记者来到爱晚亭后清风峡的一个防空洞,“这个人防工事现已确定为抗战时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部指挥所。1941年12月30日,国民党指挥官薛岳将指挥部从长沙的二里牌搬迁到岳麓山上。”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湖南第九战区长官部指挥所由长沙二里牌搬至岳麓山“爱晚亭附近几个房舍里”,以就近指挥。战斗中,岳麓山所布重炮旅,利用山顶“观测条件好,易于发现火力”的地理优势,俯瞰全城,多次给东岸城区最密集的日军以摧毁性打击。为轰炸山洞里的薛岳,日本人的炮火几乎炸平了岳麓书院和麓山古寺,山上体积稍大的建筑无一幸免。

  记者见到,防空洞门已被锁,里面漆黑。门上方有石刻飞龙,门左侧有石刻狮,面目愤怒,似对当年日军暴行耿耿于怀。

  长沙已发现抗战文化遗存27处


  记者从正在召开的长沙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信息整理培训会上了解到,抗战类文化遗产已被纳入全市文物普查的重点对象,正在进行全面、彻底的普查。

  据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抗战类文化遗产是长沙城区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存之一,具有分布广、种类全、级别高等特点,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长沙会战”最直接的历史实物见证。抗战类文化遗产主要集中在长沙城区岳麓山及长沙县福临镇影珠山一带,目前已发现各类抗战时期的文化遗存27处,类别包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九战区所辖的指挥所、战壕、弹坑、炮兵阵地、简易炊灶以及抗战阵亡将士墓、纪念碑、石刻等。其中,分布在岳麓山一带的抗战类文化遗产最具代表性。

  相关链接

  岳麓山部分抗战遗迹简介

  1.陆军73军抗战阵亡将士墓:位于岳麓山赫石坡岳王亭上方。抗日战争期间三次“长沙会战”,由三湘子弟组成的陆军第73军于长沙外围抗击日军。该军所属暂编第5师师长彭士量及将士,第77师、193师、50师及军司令部直属部队众多官兵壮烈殉国。1946年春,最后一任军长韩浚指令专人督修公墓于此。2000年到2004年,长沙市政府两次拨款对公墓进行重修,并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忠烈祠:位于岳王亭下方,建于1939年,为纪念国民政府第四路军抗日阵亡将士而修,2004年重建。

  3.长沙会战碑:现移至响鼓岭亭内,正面篆刻“长沙会战碑”五字,记述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九月,十八万日寇进攻长沙,国民党第九战区全体将士奋起抗日,英勇杀敌,取得歼敌三万的胜利。

  4.湖南省会警察纪念堂:现为长沙抗战纪念馆。位于岳麓山南大门至麓山寺主干道的左侧。

  5.抗战阵亡将士名录:现用作云麓宫下方前坪的围栏,上面刻着五千余名在“长沙会战”中牺牲的烈士姓名。

  6.陆军第10军三次长沙会战阵亡将士墓:原址在二里半,在湖南师大文学院樟园内,有残碑及部分构件留存。

  7.岳王亭:位于湖南师大赫石坡内,始建于1936年。亭内石碑有岳飞浮雕像以及岳飞年谱。岳王亭其实是为了表达抗日的决心而修建。

  8.齐学启墓:位于岳麓山西向山脚,保存完好。齐学启(1903-1945),湖南宁乡人。1942年,率部赴缅对日作战,歼灭日军1200人。后身负重伤,不幸被俘,视死如归,被敌人杀害,壮烈殉国。抗战胜利后,其遗体被运回祖国,葬于岳麓山。

  9.陆军第4军抗敌阵亡将士墓:位于岳麓山黄爱、庞人铨墓至五道梯处。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3-28 20:33 , Processed in 0.09717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