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传统戏剧调查报告之湘剧

2010-1-23 15:4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19| 评论: 0|原作者: 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来自: 名城长沙网

传统戏剧调查报告(一)

   

一、历史渊源

湘剧因其所在地湖南简称为湘而得名,是湖南的代表剧种,是与与川剧、汉剧、豫剧、秦腔等剧种享有同等声望和影响的大戏。自元杂剧和明初弋阳腔的传入到清乾隆年间南北路的进入先后六百年,在明清两代王朝的更替和其他政治活动的历史背景下,湘剧经历代一人经营,使高腔、低牌子、昆腔、弹腔等四种声腔较和谐地保存融合,发展为湖南省会一代久赴盛名的多声腔剧种。

二、分布情况

湘剧主要分布在我市以天心区、芙蓉区为代表的老城区,以及株洲、湘潭、益阳等城市以及湘、资两水流域之湘中、湘东地域,江西西部地域。

三、主要内容

湘剧是一种通过舞台演出的戏曲形式。他包含了文学剧本,唱腔音乐,舞台美术,戏曲程式,表演和导演艺术,舞台设施(灯、服、导、效、化、电、装、盔、音响)等。湘剧是一种时空艺术,必须经过演员、演奏员和舞台工作人员共同创作体现其全貌。

湘剧是湖南的代表剧种,因主要流行地区在长沙和湘潭,是湖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视野宽广,与全国各大剧种交流频繁,故能得风气之光,充实丰富,进步改良都比较快,在全国具有较大之影响。

湘剧的剧目,在清道光、咸丰时,多达千余个,经过百多年演出实践,不断的消长更迭,到新中国成立后,老艺人能演的剧目或前辈演出过,尚存剧本的,共有682个,其中弹腔剧目有500个以上,高腔剧目约100个,低牌子剧目保存,在连台大本戏中有200余折,在52年的中南第一届戏曲观摩汇演和第一届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中由徐绍清、彭俐侬、陈剑霞等演员演出湘剧《琵琶上路》、《打猎回书》、《五台会兄》分别演出奖和演员一、二等奖。

五、六十年代,长沙上演剧目近400余个,《拜月记》拍成湘剧第一部舞台艺术片,《生死牌》拍摄成电影。在历史剧和现代戏的改编和上演中,涌现了一批新剧目,如《山乡巨变》、《文天祥》、《山花颂》等。

文革中,湘剧惨遭浩劫,期间曾拍摄现代戏《园丁之歌》,历经磨难,在全国影响广泛。

文革后,湘剧获新生,创作上演了一大批在全国获奖的优秀剧目,如《马陵道》、《太白戏权贵》、《山鬼》、《布衣毛润之》、《人间知己》、《铸剑志》、《玛丽娜一世》等,以董武炎、刘春泉、曾金贵、为代表得老艺术家活跃舞台,为人喜爱;中青年艺术家王永光、左大宾、曹汝龙、王阳娟、贺小汉,获全国“梅花奖”、“文华奖”戏剧演员,受到专家观众的高度赞誉。

四、主要特征

湘剧的基本特征为舞台演出形式,是一种时空艺术。湘剧的语言为长沙官话,它的高、低、昆、乱四大声腔,有着它独特的曲调和风味,它的伴奏有独特的锣经和器乐,它的脸谱与众不同,湘剧还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艺,是湖湘特别是长沙地区以及湘中、湘东一带的音乐、语言、舞蹈、民间体育以及民风、民俗的综合体现。

 湘剧虽属地方大戏,但它与民众结合很紧,它能登大雅之堂,行高台教化,又能深入大街小巷,穷乡僻壤,参予婚丧寿筵,围鼓座唱和两三人茶座清唱,如今湘江风光带亦飘荡着它的旋律,可见它与民的关系。

五、主要价值

湘剧的萌生,发展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与湖湘民族史、文化史息息相关,它全面、完整、生动地体现了楚民族的文化传承,湘剧从它形成至今的几百年中,通过历代艺人和观众的共同创造,从剧本文学、唱腔音乐、表演程式、舞台美术等方面,都形成了具有湖湘特色和辣椒风味的艺术特色,是湖湘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湖湘文化中一朵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华大文化中的一支生力军。它不但为湖湘人民所青睐,而且足迹大江南北,艺传港、台、朝鲜,是与川剧、豫剧、汉剧、秦腔、粤剧享有同等声望和影响的国家级的大剧种。

湘剧汇南北曲旋律,集文人墨客精华,得民间艺人智慧,创作了大批精美的传统剧目,和优秀的现代戏。如数百年后仍能以古老的原词原曲演唱的《单刀会》现代戏有获中央大奖和中央台录制的电视剧《布衣毛润芝》可见其适应性好,可塑性强。

湘剧有着空灵的美学品格,写意的艺术智慧,形成了独特的戏曲体系,显出了超凡的舞台神韵。剧作家田汉曾赞道:“湘剧在许多地方剧种中比较完整高级。它的好演员、好戏与平剧(京剧)无多让,而且独到的地方。如动作的朴素、感情的强烈、都是难能可贵之处。”

六、代表性传承人的基本情况

曾金贵先生,生于19383月,曾任长沙湘剧院院长。在从事湘剧艺术五十余栽的时间里,忠诚于党的艺术事业,钟情湖湘文化,对湘剧艺术一片赤诚,勤奋耕耘,受到群众的喜爱,曾当选为湖南省第五、六、七届人大代表,长沙市第六、七、八届人大代表,湖南省剧协理事,长沙市剧协主席。

曹汝龙先生,生于19497月,现任长沙市湘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曾当选为第七届省党代会代表和第十二届长沙市人大代表。9岁开始学艺,师从何华魁、曾金贵老师,在总结前代艺术家表演技巧的同时,继承性的发扬了湘剧表演艺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舞台实践经验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一格、颇具特色的唱腔风格,表演生动细腻,眉目传神,是活跃在湘剧舞台上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

七、濒危状况

 湘剧在日寇入侵时期,响应党的号召,在田汉先生亲自指挥下组成了七个抗日宣传队,有的死于敌人屠刀下,有的劳累而终,失去了不少优秀人才,解放后一批老艺术家又相继作古。幸得政府举办了省、市戏校培养了一批人才,抢救挖掘了不少剧目,出版了高腔、昆腔和低牌子,却被四人帮付之一炬,艺人惨遭迫害,演员下农村,场地改影院,使湘剧在观众失去演出机会,从而断层失宠。拨乱反正刚刚得以喘息,又从上面飘来“死活由之,自生自灭”的怪论,于是各地制定了关、订、并、转的政策,陷剧团于绝境,加之东西文化的碰撞,观众的心里定势、欣赏趣味和审美要求产生了大的裂变,歌厅、酒吧枪占场地,抬高费用,剧团,观众只能望场兴叹,虽然不少仁人志士几经拼搏创作了一批优秀剧目,获得中央、省、市大奖,却只能为一时兴奋,真是进京夺杯子。回来散摊子。能生存的剧团也走不出恶性循环的怪圈。戏曲的三个基本要素,演员、观众和场地,就这样不欢而散,湘剧怎能不走向灭亡呢?

   目前全省湘剧表演团体仅剩省、市两个团举步艰难。

八、保护的情况

1、已采取的措施:a组织安排中青年演员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优秀湘剧传统剧目,采取师教徒学,传帮带的教学方式。b、积极创排新剧目,如在全国获奖的《布衣毛润之》《人间知己》《铸剑志》《亲亲社区》等。c、抓接班人的培养,与湖南电大联合创办艺术大专班在专业上从剧院抽调有成就的艺术家任教。通过几年的办学,毕业生充实到剧院,增添青春活力。d、积极引进人材。为促进和鼓励中青年演员的成长、成材,市宣传部文化局每年组织中青年演员汇演,重奖艺术标兵。

 2、保护内容:a、继续抓好青年学员和在职青年演员的培养工作,并形成培养湘剧接班人的长效机制。b、抓紧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尤其是抢救收集整理。努力开拓演出市场,与媒体结合,培育争取观众。

九、 项目调查人员

柳莹思    天心区学院街街道办事处

(名城长沙网独家登载,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6 12:15 , Processed in 0.09132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