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民间美术调查报告

2010-1-23 15:4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33| 评论: 0|原作者: 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来自: 名城长沙网

民间美术项目调查报告

    一、历史渊源:

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民间美术项目大多历史悠久,像木雕、根雕、书画装裱、剪纸、堆雕等均有千年以上历史,就是近代兴起的钢笔画也有近百年历史。而流传于我区的民间美术大部分因个人爱好或自学或偷师而成,小部分为拜师学艺而成。

    二、分布状况

此次普查主要侧重了解和把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21世纪初的民间美术资源和现实处境。通过普查、调查,对我市湘绣、炭精画、菊花石等运用录像、拍照等记录手段,全面调查我市民间美术的现状。目前,我市共有民间美术项目26项,分别分布在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望城县、宁乡县等地。

三、内容及特征:

中国红瓷器釉上彩绘技术1200℃以上高温多次烧制而成的大红色瓷器,居国际领先水平,每件产品的拉坯、成型、雕刻、镂空、上釉、描金、彩绘全部采用手工精心制作,它颜色鲜艳,高贵华丽,喜庆吉祥,是艺术欣赏,馈赠亲友,收藏雅玩的首选佳品。

长沙剪纸是中国最为古老、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长沙剪纸是一种在平面的红纸上进行缕空的艺术造型,是一种纯手工艺术品。分布于长沙、望城、浏阳、宁乡、株洲和湘潭市地区。

现在人们都把剪纸作为一件艺术品来欣赏,或用于装饰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笼和礼品等可又有谁知道,剪纸在很久以前却是一种葬礼用品,用于与死者一起下葬或在葬礼上燃烧,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这一习俗现在已较少见到了。 

剪纸技法分为剪刀剪和刀刻两种。前者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后者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和剪刀相比,刀刻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别以为剪纸只是一件消遣、娱乐的玩意,在某些农村,剪纸可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艺,并且还是人们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当然,剪纸也可作为一种职业,不过奇怪的是,剪纸艺人常常是男人,可能因为通常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劳作并挣工钱。 

民间剪纸多单色,技巧多变化。剪纸以黑白、阴阳关系在画面上所占主次的不同,从形式上可分成“阳刻法”、“阴刻法”和“阴阳混刻”。“阳刻法”是中国画线描造型的发展。

剪纸的主要材料为普通大红纸、进口红纸、不干胶、大红宣纸、蓝宣纸、黑宣纸,同一画面采用两种以上色纸组成者称彩色剪纸,多色者称“套色剪纸”。辅助材料为装裱纸、刻板、刻刀,其艺术造型富于夸张、想象、结构严谨、奔放。一般用于春节窗花、结婚喜字、居室客厅装饰画、单位礼盒、会议室、办公室装饰剪纸画。也应用于剪纸壁画、宣传广告剪纸画、舞台美术、电影动画片等领域。

装裱:书画装裱工艺,其实是一个非常细致、复杂的过程。装裱用的主要材料是宣纸,其次是镶料。其实也就是把一层宣纸的作品再紧密粘上几层宣纸,形成有一定厚度的、而且镶有一些装饰材料的典雅观赏品。装裱镶料简介:宣纸、绫、锦,以前还有仿绫纸(现在已经不太被采用,因为档次偏低的)托——这是装裱的第一步,托的手法也贯穿了装裱过程的始末。托的工具主要是排笔和棕刷,托的时候将画心平铺在大、平、光滑的台面上,用排笔刷上湿的浆糊水,再在上面盖一层宣纸,用棕刷把上面那层宣纸刷平与下面一层宣纸贴合并确保不烂不褶,然后再贴到墙上自然晾干。镶——托好的画心从墙上取下来时,已经平整、清晰了,接着进行裁边,镶上渠条和镶料。覆背——本地的方言叫大裱。覆背的过程其实也就是2+2的再次粘合过程,即两层加两层变成四层。磨——把画的背面打上腊,用一块圆滑的石头来回磨押,使画的背面光亮,磨后画会变得舒软顺滑,卷起来会自然回平。装杆、上带——将磨好的字画装上天杆、地杆,牵上挂绳,并绑上绛色的丝带,成品就出来了。

纸刻画:先在纸上描绘需要刻绘的图画,再用美工刀雕刻,边剔除刻绘后多余的纸料边进行裱糊。体裁有的反映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对象和内容,也有的反映古朴的人文风貌等加以表现。一般以人物、花鸟、鱼虫、动物入画,体现某种寓意。多起装饰作用。

钢笔画:钢笔画在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民国初年,钢笔画以较简单的线条勾勒形式曾出现在上海的戏剧海报上;建国以后的50年代,钢笔画初步融入了一些素描理念,它以排线稍带调子的插图和片花形式出现在书籍、报纸、杂志中,同时也被连环画所采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给钢笔画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与生机,也带来了机遇与希望,钢笔画在国内已被广泛使用在手绘建筑效果图、环艺设计、工业造型、广告装潢……实用美术中,同时,也被许多美术工作者用来创作一些带主题性的钢笔绘画作品。

堆雕:先准备好石灰、水泥、颜料,运用泥工工具、画笔、刷子开始作画,堆雕主题完毕,开始进行画面的调整工作。堆雕来自民间,曾是泥工的手艺活动。体裁多用反映人们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对象和内容加以表现,一般以人物、花鸟、山水、龙凤、仙鹤、福禄寿三星入画。多用于寺庙山门、屋脊等。

原味根雕:根雕又称根艺或树根造型,它同竹雕、木雕一样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根雕以树木、竹子、藤、芦苇的根桩制成的各种艺型,如动物、花木、人物以及桌椅、手杖等。

根雕的特色在于它能根据根的形态,因材施艺,既能表现艺术造型的美,又能保持根的自然美感和天然情趣,根雕艺术的主要特点不在雕琢,而重在发现,只有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联想,才会发现真正的天然根雕的艺术。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根雕的制作一般可分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着色上漆、命名等八个步骤。

选材是根雕的第一步,望城县为平原地区,水和养分充足,树木生长快,木质纤维也较松,难以形成奇特形态。只有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根材,由于光照不足缺土少水乏养分,久长不大渐渐变形,年愈久,质愈坚,造型也愈奇崛遒劲,是根艺的理想用材。所以说在望城能创作出精美的作品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根雕艺术家们超强的耐心、观察力与想象力,才能去完成它。让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结合起来,实现原定的创作设想。由于根雕要巧藉天然,虽经施艺但不留明显痕迹,使整个作品的艺术风格浑然一体。

木雕:雕主要的用具是樟木、雕刀和染料。首先准备上好樟木,消毒杀虫;然后装订成核模本大小;印上图案;雕刀刻画;最后上色。成品主要用于欣赏、家装,也可用于制作牌匾。

丁字麻石雕刻:望城县丁字镇丁字湾,是中南地区最为集中的优质天然麻石集地,储量丰富,被列为中国十大石材基地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清同治《长沙县志》云:“丁字湾,县北四十里,石崔嵬,横出岸外,()水至此出入纡回,形如丁字,故名。变名金子湾,俗讹为金子湾”。这横空纡回的叫麻潭山,是著名的麻石之乡。望城县丁字镇人民便利用这雄厚的自然资源开发公司,用来雕刻各种的工艺品,以狮子为主,十二生肖、人物为辅,货源广销海内外。除此之外,它的抗压度达2040公斤/平方厘米,是一种高级建筑材料。 天安门广场、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岳阳楼等地,都留下了它坚不可摧的身姿。

火花:火花即火柴盒上的贴画,这个极富诗意的美名出自于它的收藏迷们。火花的出现最早始于1827年英国的约翰·华克牌火柴。华克牌火柴比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的诞生还早13年。中国最早的火花则是1879年广东巧明火柴厂冒仿日本火柴商标生产的“舞龙牌”火柴贴画。我国的火花设计师们利用火柴这个方寸天地,逐步使火花向宣传性、艺术性、实用性发展。

火花的设计首先须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资料来源于约稿、书籍、报刊、光碟、网络、实拍等),之后进行题材的选定与构思构图、设计绘制(手绘、电脑);设计完成后即进入印刷制作阶段:其中包括选纸(早期火花多用低档价廉的写字纸、胶版纸,逐渐过渡到铜版纸及各色特种纸)、分色、照排、菲林、晒版、印刷(石印、铅印、蜡印、丝印、彩印)、烫印、裁切(模切)、覆膜、压型、上胶、贴膜等多道工艺流程。

李立篆刻:立(1924.3.22  ),湖南湘潭县小花石(今属株洲)人。字石庵,号立翁。早先毕业于华中美术学校,后入杭州国立艺专深造,师从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历任中国西泠印社社员、湖南省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中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兼职教授,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

李立研习金石书画已逾半个世纪,18岁时曾将其初生牛犊之作寄呈白石老人,后经白石大师点拨,李立走上了法古师今,博采众长,独辟蹊径,自造门户的道路,形成了章法严谨,结体合度,刚劲简练,古朴雄奇的风格。在书法上,李立擅长甲骨、钟鼎、小篆、铁线、竹简。用笔遒劲,风格古雅浑朴,苍老挺拔独具匠心。李立的花鸟画,不但发扬了“以形写神”的传统,又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所画水仙、红梅、荷花、杜鹃均飘逸脱俗。其力作《毛主席诗词印谱选》、《李立金石书画集》、《文天祥正气歌》先后在国内和香港出版,作品饮誉五大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名字和传记已收入美国出版的《世界5000名人辞典》和英国出版的三本文献:《世界著名知识分子辞典》、《国际名人传记辞典》、《成就卓著名人辞典》

凌受祥炭精画:炭精画来源于透明水色年画,借鉴月份牌年画技法,利用素描明暗调子的变化,发展而来的一种独门画派,集艺术和实用性为一体。对于炭精画的发展,在画坛上被认为是民间艺术登不上大雅之堂,没有市场……。既然炭精画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形式和方向。炭精画起初主要以人物肖像为刻画对像,但现在由于彩色颜料的诞生(彩色擦粉)炭精画不仅仅局限于画人物肖像,还可以以山水、风景、花鸟、动物等为刻画对像进行创作。只不过,由于局限于炭精画的精度和细度,在起稿和誊搞上,需要时间和耐性,所以,仍然主要依赖于摄影取材,炭精艺术加工而进行创作。但这并不等于炭精画只适合于画像片,其实,炭精画既可以独立地成为一种形式和画派,又可以和其他画法相互结合达到另外一种效果(比如:月份牌年画),也可以用炭精画的表现形式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技法来表现其他画种的效果或除炭精画和其他画种的另外效果。比如:郑大平先生的《陇原十景》是以炭精画的表现技法表现国画效果;另如:瓷上肖像刻画,其表现形式也借鉴了炭精画的擦色揉色等技法。总而言之,炭精画作为一种独门画派目前因没有系统的资料和书籍,而且每个画家画炭精画其方法都不一样,形式各异,目的又不同。至于炭精画艺术的发展和前景,需要我们每一位有志于此的艺术家奋发向上,为炭精画艺术出一份力,关一份心…… 炭精画艺术画无定法,画法各异,“门派”辈出,其前景广阔。但资料甚缺,真正为炭精画艺术“抛头颅洒热血”的有志之士,我们盼望以待。

    湘绣:湘绣是湖南长沙一带刺绣产品的总称。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四大名绣是苏绣、湘绣、蜀绣)湘绣是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吸取了苏绣和广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

湘绣主要以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其特点是: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各种针法富于表现力,通过丰富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在湘绣中,无论平绣织绣网绣、结绣、打子绣、剪绒绣、立体绣双面绣乱针绣等等,都注重刻画物象的外形和内质,即使一鳞一爪、一瓣一叶之微也一丝不苟。从1958长沙楚墓中出土的绣品看,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湖南地方刺绣就已有一定的发展。一九七二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件刺绣衣物,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湖南地方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此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质朴而优美的艺术风格。随着湘绣商品生产的发展,经过广大刺绣艺人的辛勤创造和一些优秀画家参与湘绣技艺的改革提高,把中国画的许多优良传统移植到绣品上,巧妙地将我国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湘绣以中国画为基础,运用七十多种针法和一百多种颜色的绣线,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划物象外形内质的特点,绣品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质感强烈,形神兼备,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是勤劳智慧的湖南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从长沙战国楚墓和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大量绣品中,可以窥见当时湖南地方刺绣技艺已经达到令人惊讶的高度。据记载,1958年在长沙楚墓中发现的龙凤图案绣品图案之精美,绣工针法之细腻,早为世人叹而观止。1972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来件刺绣衣物,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代,湖南地方刺绣即湘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湘绣是湖南人民创造的一种卓越的手工艺品,具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刺绣通常是用真丝、硬缎、交织软缎、透明玻璃纱、尼纶加真丝、棉线等为原料绣制的精细工艺品,而湘绣绣品主要用真丝丝线在真丝织物上绣制图案,它既有名贵的欣赏艺术品,也有美观适用的日用品。主要品种有单面绣、双面绣、条屏、屏风、画片、被面、枕套、床罩、靠垫、桌布、手帕、各种绣衣以及宫廷扇、绣花鞋、手帕、围巾等各种生活日用品。每个品种可绣以风景、花鸟、动物走兽、人物肖像等图。工作之余欣赏把玩一下湘绣工艺品、湘绣艺术品,令人心旷神怡,其中滋味妙不可言。居家装饰也以湘绣体现品位和个性。穿着古朴典雅而不失现代的手工湘绣服装,也会给人一种富贵、高雅、脱俗的感受。

湘绣作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以湖南长沙为中心,是在湖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吸取了苏绣和光绣的精华而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品,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强调写实,质朴而优美,形象生动。特点是丝细,后用皂荚仁溶液蒸煮,再裹起来揩拭,防止绒丝起毛,其光细胜眼于发丝,湘绣在配色上善于运用深浅灰及黑白色,加上适当的明暗对比,增强了质感和立体感,结构上虚实结合,善于利用空白,突出主题,形成了湘绣水墨画般的素雅品质。湘绣的传统题材是以狮、虎、松鼠等,特别是以虎最为多见。

三、文化价值

民间美术是长沙市广大居民的精神家园。它们多是百姓自己创造,为大家所普遍认同的,大多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如每逢婚典节庆,人们都习惯用剪纸来表达喜庆和祝福。民间美术是百姓精神家园里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沙人民在这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园中成长,形成了普遍认同感、亲和力与凝聚力。

四、传承人基本情况

1、传承人情况。我市民间美术多数没有固定的传承人和传承模式,多为民间业余爱好者自学偷师或师徒口传心授,分散凌乱,此次普查所得的资料和数据多为多方收集整理所得,较有代表性的传承人较少。如:

袁富斌,男,19475月出生,岳麓区望城坡社区居民四组人,电话号码:073188134761 从小喜欢书画、诗词,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后在长沙市建筑公司上班,长期从事泥工、木匠等职业,擅长木制品制作。退休后开始在家进行木头雕刻,依照美术雕刻书本和相关样图,制作木制手工艺品,现无学徒。

2、传承濒危状况。我市民间美术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集中在50-70岁之间,传承情况不容乐观,传承多处于停滞阶段,没有固定的学徒和接班人。

    五、保护的设想

一是编纂成果,建档建库,继续做好普查工作。进一步加大普查力度,对收集的项目或线索,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核实、整理,完善资料。组织编纂《长沙市民间美术专辑》。做好前期全区民间艺术资源普查资料库建设。通过数据库建设,抢救一批濒危的民间美术作品和技艺。

二是鼓励和培养一批民间美术传承人,通过民间老艺人传、帮、带的形式,使民间美术能够长久传承下去。

六、 项目调查人员

袁学芬    天心区大托镇人民政府

柳莹思    天心区学院街街道办事处

          天心区城南路街道办事处

      天心区学院街半湘街社区

连春华    天心区大托镇兴隆村委会

      天心区书院路街道办事处

何艳清    天心区书院路街道青山祠社区

张婷婷,岳麓区文体局

刘卓乾,湖南师范大学学生

冯文辉,湖南师范大学学生

(名城长沙网独家登载,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版权所有,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6 11:51 , Processed in 0.09929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