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民间音乐调查报告

2010-1-23 15:3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75| 评论: 0|原作者: 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来自: 名城长沙网

  民间音乐项目调查报告

一、历史渊源:

    民间音乐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是我市百姓的精神家园。长沙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因此,产生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民间音乐历史源远流长而且丰富多彩。如:长沙的古琴,产生于虞舜时期,有三千多年历史,湖湘古琴历来占有重要位置,宋代的潇湘水云就产生在本省,前北京古琴协会会长查阜西和沈阳音乐学院前著名教授颜梅羹都是曾经在湖南从事琴学活动的著名学者。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本市文化馆曾成立古琴组,当时有包括颜梅羹、周吉、陈维斌、余述虞先生等七位老古琴家,熊开华本人是学生,主要是向周吉先生学习,川派古琴演奏曾出席19835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次全国古琴打谱会;1985年出席第三次古琴打谱会;1990年和1995年参加成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等活动。其所蕴涵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重友情守承诺的道德标准和高尚情操,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更有利于我们继续研究与学习民间音乐演奏技艺。

    二、分布情况:

   我市本次普查出民间音乐110项,分布在天心区、浏阳市、长沙县。其中,古琴演奏技艺分布在天心区城南路街道,长沙民歌分布在长沙县等地,祭孔古乐、客家山歌等分布在浏阳地区。

 二、内容及特征:

    古琴演奏技艺,分布在城南路街道,占调查项目总数的2%湖湘古琴历来占有重要位置,宋代的潇湘水云就产生在本省,前北京古琴协会会长查阜西和沈阳音乐学院前著名教授颜梅羹都是曾经在湖南从事琴学活动的著名学者。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本市文化馆曾成立古琴组,当时有包括颜梅羹、周吉、陈维斌、余述虞先生等七位老古琴家,熊开华本人是学生,主要是向周吉先生学习,川派古琴演奏曾出席19835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次全国古琴打谱会;1985年出席第三次古琴打谱会;1990年和1995年参加成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等活动。

长沙民歌:在传流民歌中,大都是男女间互表爱慕之情,或思念情人、爱人或叙述婚姻的痛苦,感情纯朴真挚。现代民歌中,大都反应人们的劳动生活,与作息息息相关,或者讽刺和抨击时弊,更有摇篮曲、儿歌等,具体分为①劳动号子,有上坡号子、抬滚号子、丢包号子、小跑号子、夯歌、硪歌等。②田歌、山歌,有高腔山歌(即过山垅)、平腔山歌、低腔山歌、放牛山歌。③小调、灯调。④风俗歌曲,有赞春、打春歌、收灯歌、送财神、朝拜歌、庙会歌、祭祀歌、礼仪歌等。

浏阳文庙祭孔古乐

浏阳古乐是浏阳文庙祭祀孔子专用乐舞,历史上曾名动天下,与山东曲阜孔庙祭孔古乐齐名,有“国乐古礼在浏阳”之誉,浏阳由此而得“南方礼乐中心”之称谓。
   
浏阳古乐源于上古之“韶乐”。然而,自秦以后,古书残缺不全,乐器散乱,度量失了准确,乐律混乱。因而,后世虽有古乐流传,但已不是原来那种尽善尽美之声了。

    浏阳古乐源远流长,更见独创,内容极为丰富,概而言之,应包括:1、浏阳文庙祀孔丁祭乐章六章、八佾羽籥舞和干戚舞,及其特有的整套乐器、服饰;2、用于乡饮酒礼的笙歌《风雅十二诗谱》;3、浏阳古琴诗谱及演奏经验,即所谓独具一格的“浏阳琴派”;4、邱之稑的雅乐理论专著《律音汇考》八卷等。现代一般所谓“浏阳古乐”,仅指用于浏阳文庙祀孔仪礼的音乐和舞蹈,这是未从广义上理解的一种说法,应当充实全面起来,作综合研究。

历来,浏阳祀孔,从无乐舞,颇为清简。清道光九年(1829),浏阳县知事杜金钅监,读康熙颁《律吕正义》,欲兴古乐,聘监生邱之稑为浏阳丁祭乐舞首任教习,专主其事。邱家学渊源,酷爱音律。就任后,他博览群书,亲赴山东曲阜,考察当地唐宋时所传的部分乐、舞器;考核从《宣和博古图》中找出的周尽图样;考定樵夫从浏阳深山挖出的古钟为周编钟。屡经试验,终于制成一件二十四管、律吕不相混杂的标准音器——凤箫。又以此为本,亲手制出了编钟、编磬、箫、箎、埙、匏、琴、瑟、柷、敔等古乐器数十件。并与同业畴人李春煇,考究历代古舞谱,编创了《六佾羽籥舞》,制作了仿古舞服“蓝衫”。同时,兴办了“浏阳礼乐局”,制定教习规范,逐年严择童生,亲授乐舞技艺,率众于祭祀大典上奏演。

可惜,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外侵内战,炮火不息,社会动荡不安。加之,官吏的贪吞,执事人的凟职,致使古乐事业倍受摧残。1918年,军阀混战,北军掠去以赤金为耳练、装饰着金牌的玉磬一口,及全部丝质舞服。1942年,为避日寇滥炸,当地将乐器运至浏西韩家巷埋藏,古铜钟八口被窃,二十四管铜质凤箫,锈蚀变音,不复能奏。1943年,当时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召浏阳古乐到耒阳,参加“双十节国庆大典”,为全省第十六届体育运动会奏演。因主办官员玩忽职守,管理紊乱,有始无终,使大批古乐器失窃,连文天祥所遗由谭嗣同捐赠的蕉雨古琴也下落不明。乐舞人员无人理落,竟至无资返浏,流落而归。从此,浏阳古乐元气大丧,至解放前夕,虽一年一度祀典照倒进行,但队伍星散、古乐器残缺不齐,舞蹈难见当年丰姿,八音也不再和谐完美了。

    解放后,祀典虽停,党和政府对浏阳古乐极为关怀,多次组织挖掘整理,积极抢救。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通过民间采撷,座谈回顾,查阅典籍,辨识图象,并请担任过古乐演奏的长者佾生言传身教,挖掘整理出“八佾干羽舞”舞谱,蒐集了有关“浏阳礼乐局”等机构的规条制度,祭祀大典盛况的纪述、民间传闻轶事,礼器、服饰图表等一整套古乐资料,共约百来件,并作了初步的研究探讨。

    我们认为,浏阳古乐,确是我国珍贵的艺术瑰宝。它虽然不得不基本上遵循清朝御颁的乐制奏演,但有自己的突破与创新,如在乐律制器、乐舞、服饰、礼器等等方面,竭力追源溯古,仿效“先王之制”,创造出一种更接近于西周初兴礼乐时的艺术规模和形式。因此,它既有对中国雅乐的承袭性,又有其自身的变异性。它的承袭性使我们认定其为古雅乐消亡前的最后见证,是我们伟大文明古国历史博物馆唯一的“雅乐活化石”。它的变异性,则是其从清朝严酷的制度下,从延续几千年已成为僵死的模式的“雅乐”中脱颖而出,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它将乐律史料,变成了活生生的事实,成为“弦之歌之吹之击之无不从律”的“可用可传”的音乐和舞蹈。时至今日,仍有能歌善舞、辨律识音的老佾生安居民间,这是它作为一个历史存在的自身的价值。它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运昌、文运昌。近年各地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相继修茸一新,各种文化艺术遗产也重放光彩。秦俑汉墓举世瞩目,楚乐唐舞四海名扬。我们相信,不久将能重睹浏阳文庙古乐新姿焕发;八音谱奏、万舞充庭的盛况

浏阳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主要流传于梅州、紫金、博罗、惠州、赣州、汀州各市、县和台湾的苗栗、新竹、桃园等地及国内外客家人聚居地。经过不断发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2006520梅州客家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

  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

  各种歌词结构大致相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

  她曲调丰富,大致有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

  客家山歌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旋律变得回环曲折、委婉动听。客家山歌有多种唱腔,包括松口原板山歌、梅县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

  客家山歌题材广泛,意境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如:“郎有心来妹有心,铁杵磨成绣花针;郎系针来妹系线,针行三步线来寻。”这首山歌用比喻词“恰似”直接把男女不分离的恋情比作始终不曾分离过的针和线,通俗易懂,形象可见,情真意切,生动传神;“橄榄好食核唔圆,相思唔敢乱开言;哑子食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这首歌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并带双关,用于抒发相思之情,诉说倾慕对方想与之结成一对夫妻但又难于开口,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客家山歌有较强的艺术想象力。如:“新打戒指九连环,一个连环交九年;九九还归八十一,还爱相交十九年。”客家山歌中万事万物都是有感情、有生命的,戒指本来是没有感情的饰物,但它一般又多作“定情信物”,因此,歌中的戒指便成了爱情的见证,表现了男女同结百年之好的炽热恋情;“见妹挑担百二三,阿哥心头着一惊;心想同你分多少,又见人多唔敢声。”歌中叙述了客家妹子勤劳能干,长途能挑担一百二三十斤,使男的为之吃惊心疼的同时,细致刻画了男青年对情人既关心又怕羞的复杂心情,抒情叙事,浑然一体。

  专家们认为,当前要振兴和繁荣客家山歌文化,应当走双管齐下的路子:既要整理和保存原腔原板的山歌资料,又要鼓励创作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山歌。把传统和时代的东西糅在一起,使传统山歌焕发出时代的艺术魅力,从而带动和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整。歌词句式为74句,每句为“223”的组合。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

  客家山歌的曲调各地不同,即使是同一地区的曲调,也因不同歌手演唱而有差异。它有多种腔调的变化,并有不同的名称。大致有下面几种:

  号子山歌 亦称山歌号子。多采用“□哟嗬哈”等衬词,只有一个长乐句,在高音区相邻两三个音之间进行,散板,节奏自由,用假声唱,声音高亢。

  正板山歌也叫四句板山歌。由4个乐句组成,结构工整对称,是客家山歌中流传最普遍的一种曲式。

  四句八节山歌 歌词4句,八节是指8个乐句。是把1句歌词分作两个乐句来唱,词中夹以较多的衬词。

  其曲调是在正板山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快板山歌 也叫急板山歌。歌词无衬词,曲调无拖腔。它是用正板山歌的曲调,把节奏紧缩,将速度加快来演唱。

  叠板山歌 亦称叠字山歌。歌词中插上较多的叠字叠句,有时多达数10字。其曲调的开头与结尾,基本上保留正板山歌的特点,中间则由于采用叠字叠句而扩充了曲调,演唱时近似数板。

  五句板山歌 歌词为75句,曲调是正板山歌的扩充。

  客家山歌调式多为羽调式和徵调式;一般多采用四声羽调式为ladoremi,徵调式为solladore

  曲调进行时,羽调式常采用lare(反行是rela)或lami(反行是mila);徵调式常采用solladore(反行是redolasol)。用音非常简练,有的山歌只采用两个音,如福建宁化的《新打梭标两面光》,江西铜鼓的《急板山歌》等,只采用rela两个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兴国等革命根据地群众,用客家山歌编唱新词,歌颂革命,如《鸡心岭上金灿灿》等传唱各地,人们称为“兴国山歌”。20世纪40年代来,广东兴梅地区的文工团,创作了《花轿临门》、《回心转意》等剧本,配以客家山歌的曲调,有唱有说,从而发展成为客家地区的方言剧种“山歌剧”。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一支。客家人由于所处环境的关系,终日作业于田野山岭之间,并且男女俱出,没有“男子事于外,女子事于内”的严格差别。客家人的性格,大都简朴耐劳,很少慵惰浮夸之态,保存着古代中原人的风气。这些都颇和客家山歌的产生有点关系。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社会背景和历史源流。山歌之所以风行于客家地区,大约有如下几种原因:

  第一,客家多分布于华东南各省山区地带,日常生活与山发生关系,而且客家风俗是妇女与男子同样担任着山间的各种操作,在长期的山间工作中,男女互相倾诉衷曲是预料中事,而山歌是有音韵的言词,比一般语言更能表达情意。

  第二,客家因居住在山区地带,工作较为辛劳,一旦走到山上或原野山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而欲唱几首歌来发泄自己的感情。

  第三,旧时客家因没有其他较为完备而普遍的民众娱乐,平时抑制的感情不能获得适当的宣泄,而唱山歌正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所以一般男女对它都有共同的喜爱。

  第四,在客家社会里,旧礼教束缚很严,平常在家庭中或乡村里,男女之间保持严格的界限,除了夫妇关系,男女间的社交活动是非常稀少的。即使是夫妇之间,也很少有轻松的生活节目。由于在家里拘束过严,所以到了山间就好像精神得到了解放,所以会自然地唱起山歌来。

  就客家山歌的内容和性质来说,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一是属于自我陶醉或自我发泄的,唱时未必有对象,有时可以单独一人随口哼几句来调剂枯燥的心情。二是属于男女间调情的山歌,这是客家山歌的主要的部分。三是属于戏谑性的歌谣,即男女之一方以戏谑性的态度向对方唱一首山歌,对方如有反应则互相以山歌调闹讥讽对方,如无反应,可知她(他)是一个老实可欺或不会唱山歌的人,那就更可放任起来了。

  客家山歌要把无形无影的思想情感化为具体可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常常运用各种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喻、双关起兴、重叠、直叙、对比、排比、对偶、顶真、夸张、拆字等十一种。如

  郎有心来妹有心,二人恰似线和针;

  银针唔曾离丝线,丝线何曾离银针。

  这首山歌用比喻词“恰似”直接把男女不分离的恋情比作始终不曾分离过的针和线,通俗易懂,形象可见,情真意切,生动传神。

  橄榄好食核唔圆,相思唔敢乱开言;

  哑子食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

  歌中利用“成双”语义双关,构成整首山歌的歇后双关,一方面指哑子食着单只筷,想要一双筷子却又说不出来,一方面则用于抒发相思之情,诉说倾慕对方想与之结成一对夫妻但又难于开口,委婉储蓄、耐人寻味。

  岭岗顶上一株梅,手攀梅树望郎来;

  阿妈问涯(我)望脉介(什么)?涯望梅花几时开。

  歌中起兴“岭岗顶上一株梅”是写景,借眼前之景,引起 下面的故事情景,借母女问答,表现了姑娘的机智聪颖、爱情真挚。

  哥系绿叶妹系花,哥系绫罗妹系纱;

  哥系高山石崖水,妹系山中嫩细茶。

  这首情歌写的是热恋,青年男女热烈的爱情,用排比的手法表现出来,别有一番情趣。

  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有:

  1、感情浓烈、想象丰富。

  新打戒指九连环,一个连环交九年;

  九九还归八十一,还爱相交十九年。

  客家山歌中万事万物都是有感情、有生命的,戒指本来是没有感情的饰物,但歌中的戒指成了爱情的见证,表现了男女同结百年之好的炽热恋情。

  2、形象鲜明、意境清新。

  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

  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

  以山上藤树相缠,死不分离的具体形象,比喻一对恋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生死相恋的高尚情怀和坚强意志。歌中不仅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形象画面,而且寓情于景、借景传情,形成了情景交融、清新优美的意境。

  3、抒情叙事、浑然一体。

  见妹挑担百二三,阿哥心头着一惊;

  心想同你分多少,又见人多唔敢声。

  歌中叙述了客家妹子勤劳能干,长途挑担一百二、三十斤,使男的为之吃惊心疼的同时,细致刻划了男青年对情人既关心又怕羞的复杂心情

  4、感物即事、自然流畅。

  新做大屋四四方,做了上堂做下堂;

  做了三间又三套,问妹爱廊唔爱廊(郎)。

  山歌借客家人的住房的结构试探恋人的意思,寓意含蓄、贴切生动。听者仿佛看到一个憨厚的小伙子急于知道姑娘心意,便以物喻情,借“廊”与“郎”偕音双关的手法,巧妙委婉地试探他心爱的姑娘

  客家山歌举例:

  客家山歌远传扬,条条唱出情意长,条条唱出郎心事,声声唱出妹衷肠。

  哥系绿叶妹系花,哥系绫罗妹系纱,哥系高山石崖水,妹系山中嫩细茶。

三、传承人及传承情况

古琴传承人熊开华,男,汉族,出生于193911月,家住天心区城南路古道巷社区,1956年从艺至今53年,师承湘籍川派古琴家周吉先生,集成了川派讲究指力的古琴演奏特点,同时因为熊开华本人从事了四十年中外乐队的演奏,还能创作移植新古琴曲,是当地有继承、有创新的川派古琴传承人,过去也教了一批学生,还在继承传承, 有明代古琴一张,平常演出穿中式服装。熊开华古琴演奏代表曲目有:普庵咒、陋室铭、醉渔唱完、阳关三叠、忆故人、洞庭秋思等传统琴曲。移植的有满江红、我的祖国、达坂城的姑娘、茉莉花开、天涯歌女等曲。

、保护的设想

  由于社会变迁,一些民间音乐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一些颇有造诣的老艺人年事已高逐步退出舞台,一些爱好者由于生活,也不得不从事其它活计,外出打工;古琴演奏者没有固定活动场地,没有日常活动经费,没有传承所需的编书出碟经费,通常只在私宅和有关同意提供临时场地的地方举行古琴雅集和琴肖雅集,演奏活动愈来愈少,演奏古琴的兴趣逐渐淡漠。

    1、举办活动,扩大宣传。依托我区群众的创作力量,以我区民间音乐为主题,创作一批音乐节目,在“文化遗产日”及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中演出,扩大社会影响,凝聚社会共识。

2、重视传承,强化政策。传承人对民间音乐的流传至关重要,要开展民间音乐培训、讲座,将优秀的民间音乐演奏技艺传授给更多爱好者;对于生活条件有困难的艺人,要给予一定生活补贴,确保技艺传承;对于重要传承人,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扶持,肯定所传承技艺的重要价值,增强传承技艺的责任感;对于发展技艺受限的传承人,提供一定活动场所和传承条件,提升其发展和传承空间,使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不断发扬光大。

五、项目调查人员

陈  熙  城南路街道办事处

    长沙县文化馆专干

刘新桂  长沙县文化馆干部  副高职称

 (名城长沙网独家登载,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6 17:00 , Processed in 0.09478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