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卷二 湘城古迹

2020-10-4 17: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563| 评论: 0|原作者: 辑注校点: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韩玄墓

 

韩玄墓位于今天心区学院街长郡中学大操场内。旧有墓庐和韩公祠,今不存。墓坐西朝东,花岗石砌墓围,长二米四、宽一米七、高一米,土冢呈长方形,冢首竖花岗石墓碑。墓碑阴刻楷书碑文“汉忠臣韩玄之墓”。原有石阶三级,外建护栏。《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先主)“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李芸青题韩玄墓联云:“汉代当年一抔土,郡庠今日满园花。”1956年,韩玄墓由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玄墓记

(清)汪应铨

 

    长沙府城西有古冢隆然,相传为三国时长沙太守韩玄之墓。其前祠屋三间,卑陋下湿,守冢人以苇席蔽其旁居之,秽气触人。余游湘东,过而伤之。

    先是墓南为府治,前后太守数见灵怪。或闯堂上叱呵声,风雨之夕,俨衣冠坐立,或数处皆见之。太守不自安,徙治所,今为提学校士之馆。然怪异不绝云。

    玄领守长沙,自荆州刘表之时。魏武克荆州,未暇易置守令,故黄忠、刘磐其守攸并仍旧任,而统属于玄。至昭烈南征四郡,玄以城降。其见如史者如此。

    余尝以谓黄忠勇毅冠三军,当群雄披攘之际,能事玄而为之下,玄降,而忠始委质入蜀,盖其威信智略必足以服人者矣。昭烈,汉之支裔,宽厚爱人。玄与三郡俱降,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谓识逆顺之理,有安全之德矣。稗官小说流传委巷,如罗本忠(按:罗贯中)之徒,盖以蜀书略无称纪,遂并抹杀其事迹,颠倒其本末。至于玄之死事,或在吕蒙袭夺之日,而移之壮缪(按:关羽)。壮缪奉使据荆,在玄既降之后,其入益阳,更在吴夺长沙之后。壮缪之英风义烈,震耀无穷。玄以驭众之材受见,杀之。诬归刘之实,冒拒敌之名。世人复以传奇为史记,耳食为多闻,终古霿雾莫能剖白,宜其二千年之灵爽,不能不为异于兹土也仰。

    意者表而出之,使不没其实。官为置守冢一,冢作新宫而祠之,使神有所栖,庶有豸乎?余既叹世所为之然者,往往不然也。故尝为之说而记之,抑官斯土者或有取焉。

 

按:本文录自清陈运溶纂《湘城访古录》卷十六。

    汪应铨,字杜林,清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人。康熙进士,累官赞善。辞官后主讲钟山书院,工书法。有《闲绿斋文稿》《容安斋诗集》行世。

 


蔡道宪墓

 

旧名蔡公坟,位于今天心区天心街,即里仁坡之东侧。里仁坡原名“醴陵坡”,清人为

纪念蔡道宪,改名里灵坡,曰:“改醴为理,言公之尽职也;改陵为灵,言公之不朽也。”后又取《论语》“里仁之美”之意,改名里仁坡。今墓冢已不存,墓基保存完整。墓基由花岗石砌成,高约二米,长约十米,正上方一麻石上镌正楷阴文“蔡忠烈公墓石”,字迹清晰。蔡道宪,字元白,号江门,明福建晋江人。崇祯丁丑进士,为长沙推官。崇祯十六年八月二十六日(1643年10月8日),张献忠攻克长沙。蔡被捕宁死不降,被张凌迟处死,年二十九岁谥忠烈。今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重修蔡忠烈公墓记

(清)丁思孔

   

    自古忠臣烈士,殉情捐躯,历数百年,观诸史册,得之传闻,犹感激思慕,嘘唏而不能止。况事既昭著,年非久远,乃藏魄之地,荒堙漫没,健儿牧竖,得以樵苏踯躅于其上,司斯土者,能无恻然心恫乎?

    明季长沙司理忠烈蔡公,讳道宪,号江门。闽之晋江人。起家进士,补官于兹。适郡守入觐,公摄太守事。而献贼破武昌,陷岳州,蜂拥南下,声势震骇,人无固志。公力度不支,令百姓窜山谷,以孤城独守。时总兵尹先民翻城应贼。贼入城,百计胁降公。公终不屈,因断公手足,剜眼劓鼻,极惨毒以死。义役凌国俊脱衣裹公骸骨,瘗城南醴陵坡,亦自经以殉。已而贼去,太守还,始具衣冠礼公于旧所。恭维我朝扫除群孽,混一区宇,天戈所指,虎狼之类悉就殄灭。又令所在官司,凡祠墓之合乎祀典,岁时致祭,一如旧制。于是公之祠宇聿新,贞珉重勒。经略洪公承畴、司空赵公开心、铨部黄公金訫为之志传,而国俊亦得从祀焉。嗟呼,九原之心,公能一吐其气否乎?

    比者,吴逆叛乱,城郭空虚,公墓榛莽,几不可辨识。蚩蚩之氓,从旁侵轶,有司莫以告。岂公昔日躬撄刀锯,血肉淋漓,骂不绝口,群贼咋舌叹息,其声灵气焰乃不足庇此一抔耶? 抑结念君亲,他无足惜,即脔割支解,亦且含笑从容,则遗骼委之荒烟冷草,有所弗顾者耶?虽然式闾表墓,圣主所以崇奖正人,维持风教,良为万世法,非为一人计也。

    余巡抚湖南,承凋敝之后,振颓举废,饬所在忠孝名节故陇长阡,咸加修整。越二载,摄善化县篆桂阳州倅孙自仪,以公墓在境,请加封树。余既令其鸠工庀事,方伯黄君静庵迁自岭后,同城文武,多公之乡人,相率拜于墓下,登其享堂,毅然仔肩,共襄斯举。于是榱桷松楸,顿尔改观,黄君乃请记于余。余谓公之节烈,潭人道之,赫赫若前日事耳。洪赵诸公记之详矣。使马鬣无伤,丽牲有石,都人士以及四方来者,过孤坟而酹酒,对丰碑而堕泪,庶几与浮湘吊屈原,同一寄其悲思乎。况公碧血如新,灵爽熠熠,塞天地,泣鬼神,千秋万世,历久弥光。以视一时守土之吏,当贼焰方张,望风远遁,甚至稽首迎降,冀苟活旦夕之命而声名俱辱者,其人之贤不肖相去为何如哉?后之君子,有纲常之任,继此而加毖焉。俾春秋俎豆,永而弗替,则今日之举,所系顾不重欤。窃以一言,表于公之墓道云。     

 

按:本文录自清陈运溶纂《湘城访古录》卷十六。

丁思孔,字景行,号泰岩。清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人。顺治进士。康熙二十三年(1684)巡抚偏沅。时岳麓书院毁于三藩之乱,丁倡重建,聘郭金门为山长,两次具疏请赐御书及经

史诸籍。康熙帝允其请,特书“学达性天”匾额,赐十三经、二十一史。岳麓书院以此复振。二十七年,擢湖广总督,旋调云贵总督。

 

吴道行墓

 

吴道行墓位于云麓宫飞来石右侧山墈上,其原配夫人石氏与其同穴而葬。经历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吴道行之墓已隐没在树丛中,但墓碑、墓冢、墓围尚存。吴道行是明末岳麓书院最后一任山长,王夫之的老师,著有《易说》、《嵝山集》、《嵝山堂集抄略》、《读史阙疑》等,人称“嵝山先生”。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在清军和李自成军夹击下灭亡,吴道行在岳麓山云麓宫下脸朝北边京城跪拜,于当年四月绝食而亡。史书记载,吴道行死后,就葬在岳麓山云麓宫绝食地。长沙知府堵胤锡特撰《吴嵝山墓碑》。今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吴嵝山墓碑

(明)堵胤锡

 

牧游氏曰,余自吴入楚,怀探五奇:山川郁苍,赤壁一;烟波浩渺,洞庭一;衡山名岳一;岳麓灵胜一;永州山川最奇一。此为予迹所得至,目所得经故也。予宦留长沙,岳麓遂为几案间物。拱立揖让,久之而得其性情神理之所至,固知此中必当有奇人矣。

近今以来,有嵝山吴先生,名道行,字见可,生卒之岁,相去八十有四。此八十四年间事,先生自述为年谱蔑遗也。其父兄以学行著于前,其子愉、□、□,孙宁讷、秦顺,又彬彬愈奇于后。先生八试于乡,两入彀而失之,遂为岳麓隐君子焉。夫以岳之生是人也,其人弗克副之,此非岳之所生者也。然先生有五者而于岳麓尤奇也。先生澹朴,麓之容坦逦,麓之质峥矗,麓之貌灵幽,麓之胸怀杳霭,麓之所生必出于数者然后可。而予尤有怀于达者之言:“瓦一压而人之识低,城一规而人之魂狭。”此好旷之偏辞,亦揽胜之快旨也。先生半亩江皋,一楼吐纳,烟晓拖而起没,岚晚带而空澄。目即手探,推襟送抱,先生乐此不疲矣。而先生非独优游容与之人,先生盖笃伦敦义、讲学穷理人也。昔宋太宗以九经造士,而岳麓与嵩阳、白鹿、睢阳并称为四大书院。朱、张倡明道统,厥后兴废靡常。万历中,张殿撰论道其中,先生大畅良知孝弟之指,一时遂相引重。而先生孝友雍睦,具见记传,事不一书。如先生者,乃真不负岳麓。    

于是上溯远古,式及今兹。考神禹之形迹,怀子云之铅椠。纪昔今之日月,披贤哲之风云。厥志维勤,厥功维懋,自余著述,藏之家乘,扬之国华。而《麓志》一编,意思为宏远矣。

抑余闻韩昌黎登华山绝顶,恍惚惊惧,至于痛哭,乃作书与家人绝;县令百计取之,乃下。使是时,昌黎终不得下,卒以登山好事,陟险探幽,委身绝壁,岂不千古一大奇。而华山不肯轻易许人。长沙之岳麓,为距于郡,为客为贤者区数,为名物景光。先生当若地,近厥幽居,讲学于山堂,志纪其胜迹,而不足以竟先生之奇,毕岳麓之事。于是怀忠感赋,绝笔甲申,千秋已矣,一笑冥冥。度麓阡陌,升麓冈原。营苍筤以载魄,抱苍白而长眠。先生以岳麓为生死焉。其元配石孺人懿嘉内治.挚在家谱。先生瘗玉于兹于麓者,又二十有四年。盖岳麓之许先生甚矣。

有先生以为人祖、父。其子愉,孝而义介,以相从太守讨贼死之;其孙宁讷,好学能文,痛父愉死王事,奔走号呼,周行千里,于暍尘烈日之下,十日得遗骸,三日不食死,从祀乡贤愉,从祀蔡周二公祠。予探麓而喜,记嵝山先生而敬,附记愉、宁讷二子而悲。然皆可以无惭于岳麓。

 

按:本文录自清陈运溶纂《湘城访古录》卷十六。

 堵胤锡(1601—1649),字仲缄,明江苏无锡人。崇祯进士,累官长沙知府。南明永明王时,晋尚书东阁太学士,封光仕伯。清顺治二年(1645),与抗清将领何腾蛟集兵长沙,抗击清军,后战死。卒,南明赠浔国公,谥文忠。

 

 

陕西忠义官兵墓

 

陕西忠义官兵墓位于南门外石马铺赤冈岭,系安葬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围攻长沙时,陕西驰援长沙阵亡官兵九百余名,原分葬十七冢。今存天心区梅岭社区南园小区内一大冢,墓冢、墓石、墓碑、墓围保存完整。该墓合葬陕西阵亡官兵二百余名。墓石联云:“秦云寒白骨,湘水照丹心。”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忠义墓碑代作

(清)王先谦

 

剧寇扇粤,逾领突湘,浮江而南,流毒遍海寓。独湖南以中权屹立,既完既固,俾贼首尾冲决,不得返顾窟穴。卒用一隅全力,厉兵集赋,扼亢而踣之。论者归美中兴材桀之盛及当日城守捍卫之坚。至于率先犯难,骈首蹈刃,掷千百性命于须臾之间,而关系天下安危全局之大者,世或未之知也。

方贼由醴陵犯长沙,剽锐甚。陕安镇总兵福诚公、潼关副将尹公培立奉大府檄,各帅陕兵千屯距南门外十里之石马铺,会城晏然。谍者驰报陕兵与贼斗,始急火城外庐舍,塞闉登陴。日夕贼至,乃得福公等全军战没状。贼之至石马铺也,官军垒未就,仓卒出击。贼少退,俄列队十余来攻。福公、尹公分军御之。战三时许,死伤枕藉无却者。贼党自后抄击,军遂溃。福公、尹公驰杀数十贼,死之,从者宁陕营参将萨保以次将弁四十五人,兵七百一十人。咸丰二年七月二十七日也。

当是时,微陕军力战捍贼,长沙几殆。长沙不保,贼由粤直下数千里,道无梗者,势愈不可制。而兵饷之源,溃散决裂,虽有石画之臣,廉耻之将,其焉所取资?故陕军死事之绩,历久弥章,其事感动人心尤至云。余服官湘中,凭吊战所,见忠骨丛葬。崇封岿然,而碑记阙如,惧遂泯没。爰最举颠委,叙而论之,以扬义烈、谂来者。乃为铭曰:

 小戎旧俗,慷慨犹存。勇气自古,皇风载振。巨奸漏网,乌集于楚。桓桓虎臣,爰帅我旅。执殳前驱,压军遽陈。千夫一心,有死无遁。天未弭乱,士元以丧。风悲同泽,骚泣国殇。戍人之灾,邑人之庇。峨峨斯邱,见者钦忾。表以贞石,万祀不磨。雄魂毅魄,永奠山河。

 

按:本文录自王先谦《虚受堂文集》卷九。

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号葵园,室名虚受堂。清善化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授国史馆编修、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等职。先后典试云南、江西、浙江,任江苏学政。光绪十五年(1889)辞官归里,主讲长沙思贤讲舍、城南书院、岳麓书院。王先谦自著《虚受堂文集》《虚受堂诗存》等书,编纂校刊《荀子集解》《十朝东华录》《群斋读书志》《魏书校勘记》等书,终其一生,共著、编、校、注、辑、刊各类书籍达五十余种。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6 00:22 , Processed in 0.09678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