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廖沫沙

2020-10-4 15:1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48| 评论: 0|原作者: 辑录: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来自: 名城长沙网

廖沫沙(1907年-1990),原名廖家权,湖南长沙人。作家。1922年入长沙师范学校,曾和贺绿汀一起办文学刊物,并担任湖南学生联合会秘书干事。1927年到上海,在田汉主办的上海南国艺术学院文学系旁听。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33年加入“左联”。1938年至1949年在重庆、香港等地作新闻编辑工作,同时也为各报刊写稿。1949年调入北京。60年代他和邓拓、吴晗开《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文化大革命”中他和邓、吴三人被认定为“三家村反党集团”,遭到迫害。1979年平反。

 

略记《抗战日报》

廖沫沙

 

    我是193710月回到长沙的。从8月到10月,我从北平到烟台、济南、南京、武汉,经历平津的炮火和敌人在南京、武汉的轰炸,沿路看到人民群众的苦难和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腐朽溃败,愤慨非常。

    田汉到长沙比我稍晚,我见到他时,听他说要出版一种宣传抗日的报纸,我就十分高兴。在报纸出版以前,我常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看望徐老(徐特立是八路军驻湘代表),见他成天奔走和接待来访的人,忙碌异常,而我却等着报纸出版,十分焦急。

有时也跟几个老同学或老朋友如陈润泉(已故)到文抗会去看看,见那里也是聚集着许多人,没有什么工作好作,就懒得去了。

 

    19381月报馆才成立,馆址设在皇仓坪的一个电影院的楼上,报纸的名称定为《抗战日报》。计划的内容和形式,大体与上海的《救亡日报》相类似(当时上海《救亡日报》已由上海迁广州),作为《救亡日报》的姊妹报出版;内容方面也是抗日救国的统一战线的报纸,准备多刊载抗战的宣传文章,容纳各党各派的抗日言论;形式也比照《救亡日报》,四开版,每日一张,报头《抗战日报》四个字横列。版面是:第一版登重要的文章和抗战的要闻,第二、第三版登抗战的宣传文章,第四版登国际新闻。正文用新五号排字。

    报纸由田汉主编,经费是由大家凑的,主要是得到共产党组织的支持;当时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是张治中,报馆虽然向他请求过津贴,是不是有结果,我已经记不起,但是我记得争取国民党政府的补助,只是为了取得它的公开合法化的承认,而不是指望它在经济上真正有什么补助。

 

    《抗战日报》是1938128日创刊。定这一天正式出版,是因为这一天,是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日战争的纪念日。在创刊号上,田汉发表一篇回忆“一二八”抗日的文章①,其中特别写到参加过上海抗战的张治中,目的是争取与鼓励他积极抗战。

    在《抗战日报》发表文章的人很多,其中使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徐老为《抗战日报》写过好几篇文章。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当时虽然是抗日战争的初期,国民党反动统治表面上容许各党各派参加抗战,实际上却扣得很紧。徐老刚到湖南时,因为敬仰他的人多,还能公开演讲,偶尔也能在报纸上发表言论。但是这种公开活动的场所和机会愈来愈少。徐老的工作是很忙的,平时也很少写文章,但是为了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的主张,他不仅亲自给《抗战日报》写过好几篇文章,而且还组织其他很多同志为《抗战日报》写稿。

    郭沫若先生不久也从武汉来到长沙。他一到长沙,就到报馆来找他的老朋友田汉,在郭老停留长沙的期间,也给《抗战日报》写过好几篇文章,对当时的国际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

    《抗战日报》的第一、二、三、四版的篇幅,除国内外要闻以外,每天容纳的文章约一万五、六千多字,这样的文章,基本上是依靠外面的投稿。所以每天组织人写稿和处理投来的外稿,任务是很繁重的。处理稿子的人,最初还有王鲁彦和我,但后来有几个来路不明的人,企图夺取版面的控制权,怂恿XXX出面来无事生非,在报馆里闹了一场,他就离开报馆怠工走了。那时郭老已经和田汉到武汉去参加政治部第三厅的工作,报馆编辑部剩下的人没有几个;有一个时期主持四个版的编辑工作几乎只有罗全平和我两人,他只管发新闻稿中的战报和要闻,就是第一版,其余各版都归我发稿。因此夜以继日我都是伏在写字台上。

    但是在抗战时期,报纸的出版很得到读者的欢迎,不但投稿的人很踊跃(都没有稿费),而且有自动到报馆帮助工作的。自动来帮助工作的人中,有两位一直帮助到报纸停刊(1939年初),一位是南开大学学生黄仁宇,另一位是朝鲜同志安炳武。黄仁宇跑外勤采访,安炳武作内勤写稿。此外,还有一些青年、少年和热心抗战的妇女自动来帮助工作。所以《抗战日报》也特别开辟了几个专刊,例如“抗战妇女”、“抗战青年”、“抗战儿童”等等,“抗战儿童”就是田汉的长子田海男主编的。他当时是明德中学的学生。报纸出版以后,销数不少,而且报纸的内容和形式在当时长沙的报纸中是别开一面。和《抗战日报》具有同样特点的还有一个《观察日报》,是一些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主办的,直接受着中共湖南省委的领导,这两家报纸是抗战初期湖南报纸中两支突起的异军。就是因为他们是“异军”,国民党政府对它们十分厌恶,但又无可奈何。两家报纸也遭到同样的困难,就是经费奇窘;《观察日报》因为没有白报纸停版过好几次,《抗战日报》虽然没有停刊,但也常常因为没有钱买纸或连借纸都借不到,只好减缩印数。尽管如此,我们一直苦撑到这年7月底,因为长沙遭到敌人的大轰炸,国民党准备放火烧长沙,才在人心慌乱中休刊。

 

   《抗战日报》停刊不久,武汉就沦陷敌手。国民党慌手慌脚,敌人还没向长沙进兵,他们就一把火把长沙城烧掉了。这时,《抗战日报》的工作人员,把一些残余的印刷机和铅字载上木船,沿洞庭湖溯沅江而上,搬迁到湖南省西北角的沅陵。因为那里已定为湖南战时首府,就在1938年底,《抗战日报》又在沅陵复刊。

    这次复刊,是完全得到共产党的支持的,不仅在经费和物资的运转上得到党的支持,而且在人力上也得到党的增援,来参加编辑工作的有周立波、欧阳山、草明,来参加发行和印刷工作的有《新华日报》撤退的几位同志。我也邀集了几位老同学王文秋、彭少麟、林岳松等先后赶到沅陵。    

    报纸虽然复刊,但困难的局面不减于长沙时期。经费和物质的艰苦,不用去提,最重要的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在政治上的压力逐步加紧。首先是发行上的阻碍,沅陵以外的邮寄几乎是不可能,沅陵城区的发行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暗中阻挠。为了在沅陵城区能够多发行几份,不但动员全报馆的人(包括编印两部分的工作人员),都亲自送报给订阅户,而且有时还通过中共的地下力量来发行。

    有一次,记不清是报纸发表毛主席的《沦持久战》还是《论新阶段》,这是通过党的组织得到的重要文献,我们的报纸全文转载了。这一天的《抗战日报》,除开我们自己直接分发的份数以外,其余外寄的是一份都出不去。

    就为了发表这篇文章,国民党省党部派人来传我去谈话,国民党书记长亲自盘问了我半个多钟头,大概是他见我穿了身黄哔叽军服,听我说在郭沫若的政治部第三厅任职。才让我走了。

  这是1939年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局势还没有完全恶化,国民党还没动手直接来迫害报纸。

    但是,这样的时候并不长久,在1939年三、四月,我离开沅陵到长沙、桂林不久,《抗战日报》就被压得出不下去了。

    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回湖南。报纸是什么时候停刊,我记不清楚。我只记得在当年七、八月到桂林的时候,在救亡日报社遇到周立波,他是在我以后离开沅陵的,那时《抗战日报》已经停刊。


① 文章的题目是《一二八—一八一三抗日名将张治中将军印象记》。


辑录: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

原载:《民国文人笔下的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上一篇:王西彦下一篇:李仲融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7 04:55 , Processed in 0.09631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