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长沙弹词艺术特色 一、长沙弹词的艺术特色 长沙弹词经过整理、改编的传统曲目和创作的现代题材曲目,在文学性上继承了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具有写实性、形象化和采用方言乡音的地方特色。月琴是长沙弹词艺人弹唱的主要乐器,艺人自弹自唱以长沙方言为基础,依字行腔,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主题,多有临场发挥。长沙弹词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弹琴指法、唱腔音乐、表演技艺、书目唱本等方面。 1.曲目语言:传统曲目仅彭延坤老先生腹本即达2000多万言。可分为长篇传统书目、中篇传统书目、短篇传统书目、现代书目等。弹词由说(说白)、噱(穿插)、弹(伴奏)、唱(唱词)几部组成的。说白部分为散文,唱词部分基本上是七言韵文,有时也略有变化,加上三言的衬句,成为三、三、七或三、三、四的句式。这种格式在先秦荀子的《成相篇》中就可看到,极为古老。弹词的开篇没有说白,短的只有两韵四句,长的也不过十几韵。主要是起定场作用,把听众的兴趣引向正书上来,正如宋人说话中的入话一样。 2.弹琴指法:长沙弹词艺人弹拨月琴的技艺,归纳为“滚、轮、弹、拨、搓、按、扳、揉、打、滑”十字诀。将双手十个指头,分工合作,灵活运用,或内扣外旋,或左滑右打,或边弹滚拨,或轻揉重搓,艺有独到之处。 3. 唱腔音乐:长沙弹词唱词多为七字句,早期的唱腔简单,只有板式变化。后来吸收民间小调和地方戏唱腔,成为板式变化体和曲牌连套体相结合的形式。具体说来,上下句结构的板腔体有“九板八腔,十八套曲”。九板是平板、慢板、快板、散板、流水板、消板、抢板、快弹慢唱、哭板。八腔是平腔、柔腔、柔带悲腔、大悲腔、欢腔、怒腔、烂腔、神仙腔。不同的腔调分别用在各种板式中。平板是各种板式的基础,平腔是平板中用途最广的腔调。十八套曲是老艺人彭延坤根据曲目中人物职业、性格、情绪变化,运用穿、索、挂、放的技巧,吸收地方戏曲音乐和民间小调之长,从新编配的套曲,突破腔、板无变化的呆滞现象,使节奏明快,旋律流畅。 4.表演技艺:“一人多角”是长沙弹词表演的最大特色。艺人借鉴戏曲中生、旦、净、末、丑的不同发音,出出进进说唱曲目中不同人物的白口和声腔,使男女老少的区别更明显,官绅文贾的特点更鲜明,喜怒哀乐的情绪更生动。在表演中,运用指扣共鸣箱发出的有轻有角重的声音,表示扣门、拍案;运用口技,表示飞禽走兽的鸣叫,如《周元招亲》中的鸦鸣,《武松打虎》中的虎啸,增加了听众亲临其境之感。 二、长沙弹词的基本特征和流派 由这些艺术特色形成了长沙弹词的“古、多、广、情、谐”的基本特征。 古:古中国说唱文学始于唐代变文,从敦煌石窟发现的《王陵变文》《张潮义变文》来看,结构是说白与韵文相结合,内容是叙述故事,写作手法是第三人称,与今天长沙弹词的文字脚本完全相同。 多:传统曲目多达数千万言,从商朝到清代,历朝不缺。现代题材曲目数亦有百余万言。 广:长沙弹词用方言说唱,称中州韵长沙官话,因而覆盖面广。它已超出了长沙市行政区域,分布扩展到周边地区的13个县、市。现在港、台地区都有一批长沙弹词的听众。 情:长沙弹词曲目特点是浓墨重彩描绘一个“情”字,如君臣情、同僚情、父子情、母女情、夫妻情、朋友情等等。说透人情才是书,情揭示得越真越深,观众的反映也就越强烈。 谐:诙谐风趣是长沙弹词又一特征。艺人利用乡音俚语描写人物,用方言、配腔去表述这些诙谐风趣的唱词,赢得观众的满堂彩声和捧腹大笑。 长沙弹词的说唱风格主要有4个流派: 一是廖派,以廖福兴为代表,他的表演,唱腔少,带着懒洋洋的味道。 二是周派,以周寿云为代表,他的表演,唱词多,唱得铿锵有力。 三是舒派,以舒三和为代表,他的表演,唱腔正统,但显得呆板。 四是彭派,即彭延昆吸取各派精华,并将湘剧、花鼓调、黄梅戏、京剧的一些唱腔融入说唱中,自成一派。 长沙弹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一方面沿袭“凤头、猪肚、豹尾”的传统结构形式,以两句或四句作为书头和尾声,中间演故事,但大部分革除了“拨琴弦开了腔”的老套,代之以写实性语言。如传统曲目《太白赶考》的书头是:“青莲居士号谪仙,酒肆逃名三十年,功史富贵非所向,敢逆当朝敢忤权。”创作曲目《神兵天降》的书头是:“谁是仇来谁是亲?沩水长流鉴古今,不是神兵从天降,哪有穷人死复生。”传统曲目《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书尾”是“渭州走了鲁提辖,五台山出了鲁智深。”创作曲目《活人碑》的“书尾”是“休将人变成鬼,新社会鬼也变成人。”曲目中叙述故事的唱词,常用为五、七、十句,奇名落仄声,偶句落平声,较多使用十三辙中的“言前”、“江洋”、“中东”诸辙,一段一辙,用词遣句,写实上口。如新编历史曲目《三断活人棺》中的唱词:“一班衙役似鬼狼,强抬玉莲棺内装,如同一张无情网,摄去年少美娇娘”,取江洋辙的上仄下平,无一乱用。现代题材曲目《郭亮带兵抓郭亮》的唱词,比喻贴切,对偶工整,句中杂以方言,通俗易懂,极富幽默感。改编的传统曲目中,有的唱段,词藻华丽,文学性强。如《悼潇湘》句式整齐,韵脚一致,排比贴切又富有文采。成为长沙曲坛久演不衰的名篇。曲艺工作者还将单人说唱的长沙弹词,发展为多人说唱的弹词联唱,变一人多角为多人多角,使表演说更臻丰富多彩。 长沙弹词从形成以来到现在,经过了数代艺人的共同努力,已经逐渐从一种平民艺术发展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格,它的雅主要体现在说唱表现手法中,它们主要体现在语言和内容的质朴和通俗易懂,这些都使长沙弹词得以流传。 三、长沙弹词与其他地区的弹词的异同 长沙弹词与其他地区的弹词有着共同的艺术特点。如体裁相同,传统的弹词多为长篇,即大部头书目,分回连日说唱常可连续几个月。中篇是后来兴起的,通常分为三、四回说唱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一场演完 ;短篇为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内说完一个故事。弹词开篇为近年来大为发展的一种形式。演出形式相同,早期的演出形式都是以平时在城镇街头卖艺其表演的道具也非常简单,只需要一把月琴和一个方桌就可以完成一场故事通俗易懂、情节曲折引人的精彩演奏。 但长沙弹词与其他地区弹词相比较也有自身的特点。如与苏州弹词相比就有不同之处。长沙弹词比较注重唱腔上的变化,通过唱腔的调式和旋法来描述刻画人物,而苏州弹词更注重唱词的表达,通过上下句,凤点头,叠句等对唱词的表达形式不同来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进行表达。长沙弹词和苏州弹词唱腔也有所不同。苏州弹词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唱词形式是上下句段式,也就是每一个七字句常以“二五”或“四三”的形式分逗,中间以小过门隔开,并常在第一逗的尾字上用平声。早期的苏州弹词在上下句词组的节奏安排上常形成对比,常常是上句“四三”时下句“二五”,上句“二五”时下句“四三”。并且苏州弹词喜欢用叠句,叠句类似于戏曲或其他说唱曲种中的垛句,而且弹词中的叠句字数无严格规定,不一定很整齐,形成长短句形式,常常使用三字,五字或七字的排比句,腔词的结合字多腔少,旋律线是收束性的,且句式结构短小,节奏紧凑,一气呵成,通常是用在情绪激动的地方,有戏剧性的张力和效果。不同于苏州弹词的叠句,长沙弹词的唱词为一上多下,唱腔则为多上一下,板式不同,强调也有所变化,平腔是各种板式中最基础,同时也是用途最广的强调,就拿“九板九腔”来说,九板有慢板、平板、快板、哭板、散板等 ;九腔有平腔、柔腔、悲腔、欢腔等。 长沙弹词和苏州弹词伴奏乐器也不同。苏州弹词的伴奏乐器有琵琶和三弦两种,有时也采用醒木作为辅助击节道具。琵琶属于弹拨乐器,被称为“民乐之王”,是一种重要的民族乐器,这一乐器早在明初时就已经开始使用了,使用者以女子居多。三弦又称弦子,是我国传统弹拨乐器,音色粗犷、豪放,可独奏,可合奏,也可伴奏,在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中有广泛的应用。苏州弹词的表演形式可以分为单档、双档和三档这三种,单档是由一人持小三弦自弹自唱进行表演,双档则是由一人持三弦,一人持琵琶,采用自弹自唱和互相伴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演,三档则是在双档的基础上再加用一人演奏秦琴同台的方式进行表演。其中单档和双档应用比较多,三档则比较少。而长沙弹词的伴奏乐器主要是月琴、渔鼓筒板和小钱击节等,其中月琴的起源比较早,阮时就已经有了,其演奏手法与琵琶相似,也以弹、挑为主,渔鼓筒板又被称为唱词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长沙弹词最初发展起来的时候就是采用渔鼓筒板来作为伴奏乐器的。长沙弹词的表演形式可以分为单档和双档,单档是一人怀抱月琴自弹自唱,双档则是一人怀抱月琴伴唱,另一人以渔鼓筒板和小钱击节,二人对唱。 长沙弹词和苏州弹词虽然都属于南方的说唱音乐,但是长沙弹词和苏州弹词都是以方言说唱为主,地方方言不一样,随着语音、语气、语调的变化,它所表达的地域文化也就发生了变化。方言与书目结合在一起,进而使长沙弹词和苏州弹词都形成了不同流派的说功。 比如在陈天华的散韵夹杂的弹词作品《猛回头》中,它的唱词就是典型的长沙弹词,它通过非常通俗、生动的唱词,采用粗犷、豪放的语气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急形势陈列出来,通过叠句的形式加强语气,使情绪递进,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对列强的痛恨,让读的人产生极强烈的情感上的共鸣。而苏州弹唱则更多表现的是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等之类的世俗故事,它以宣扬善有善报、有情人终成眷属以及精忠报国等普世价值理念为中心,主要反映的是世人在红尘俗世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以及在这种经历中所产生的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2-6 06:08 , Processed in 0.09552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