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地名志》湖南政区•居民点类地名样条

2020-9-30 17:3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209|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二、地级地名


(一)地级市条

长沙市Changsha Shi) 简称“长”。湖南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地理位置】 位于湖南省北部、湘江下游,北临岳阳市。为湖南省人民政府驻地。处湘中丘陵与湘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面积1.18万平方千米。市人民政府驻岳麓区。

【地名沿革】 长沙以地貌特征为名,长沙市区处在狭长的湘江河谷地带,分布着大片的沙滩、沙洲等,故古籍中多有称长沙为沙乡或沙土之地。《遁甲记》说:“沙土之地,云阳氏之墟。”《路史》则说:“沙为长沙……少昊氏始于云阳,胙土长沙,故轸宿中有长沙子。”

长沙之名最早记载见于《逸周书·王会篇》。《逸周书》又名汲冢周书,相传为晋太康二年(281年)得于汲郡(今河南汲县)战国时期的魏安厘王墓中。“王会篇”记载了公元前11世纪周公营建雒邑竣工后,周成王大会诸侯,其时“长沙鳖”作为方物贡献给周王室。孔晁注“王会篇”,谓“长沙鳖”“特大而美故贡也”。《战国策·赵策》中有“长沙之难,太子横为质于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有“长沙,楚之粟也”等,可见长沙之名在战国时就屡见不鲜了。

春秋时期长沙纳入楚国版图,战国时已建有城邑,为楚南重镇。秦王朝在全国立36郡,长沙郡名列其内。西汉封长沙国,都城为临湘(今长沙)。东汉复置长沙郡,三国时长沙属吴国。两晋南朝置湘州,长沙为其治所。隋唐两代改置潭州,长沙亦为治所,唐代中期还为湖南道治所。五代十国时,楚踞湖南,以长沙府为国都。宋代长沙是潭州和荆湖南路的治所。元朝先后改置潭州路、天临路,长沙仍为其治所。明清两朝长沙府辖12州县,长沙城为长沙府及长沙、善化两县的治所。清康熙三年(1664年),两湖分藩,长沙即为湖南省治。

明代长沙县下辖临湘、明道、大贤、万寿、锦绣、雾阳、新阳七乡和旌节、湘水、清泰三厢,编户为21个里。明崇祯十年(1637年)将21个里编为49都,县城内分为15铺。清嘉庆年间又合并为10都。10都为尊阳(今金井)、清泰(今福临)、锦绣(今路口)、万寿(今黄花)、淳化(今安沙)、大贤(今北山)、明道(今黄花、北山及市郊一带)、临湘(今霞凝、铜官)、新康(今靖港)、河西(今高塘岭)。

民国十一年(1922年)定为湖南省会,1933年正式设市。至2014年长沙市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望城6区,长沙、宁乡2县和浏阳市。

历史上,今长沙市和长沙县域内还分置过几个县,分别是:

湘西县:吴太平二年(257年),吴国为防止蜀汉入侵长沙,于临湘县湘江西岸之岳麓山东南增设湘西县。县治设今长沙市岳麓区黄鹤村。湘西县的地域,北部大致包括今望城区河西部分和岳麓区,南部地域无考。隋大业三年(607年),湘西县并入衡山县(辖今湘潭、衡山、湘乡)。

龙喜县: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年),楚王马希广奏请析长沙县东境置龙喜县,次年诏准。龙喜县因庆祝王宫九龙殿落成而名。故城在今长沙县黄兴镇鹿芝岭一带,县域无考。宋乾德元年(963年)废。

常丰县:宋乾德元年(963年) 废龙喜县而置常丰县。以五代马楚国常丰仓故地而名,县城遗址在今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开宝六年(973年),常丰县并入长沙县。

善化县:宋元符元年(1098年)析长沙县五乡、湘潭县二乡置善化县,取“善邑”和“教化”之意,县治设今长沙市天心区县正街,与长沙县治同城。民国元年(1912年)并入长沙县。

【地名异名】长沙作为治所,亦有别名。作为县治,秦称“湘县”,汉称“临湘”,王莽新朝称“抚睦”。作为州治,晋至南北朝,长沙是湘州的州治,故长沙也称“湘州”;隋唐宋,长沙是潭州的州治,故长沙也称“潭州”。

别称“星沙”。古人以为长沙得名于“长沙星”,故长沙又称“星沙”。唐韩愈登上长沙罗洋山,写有“星沙景物堪凝眺,遍地桑麻遍囿花”的诗句;南宋理学家真德秀知潭州时写有《星沙集志》一书,可惜己佚。

别称“湘城”。南宋大臣、宁乡县状元易祓《识山楼记》中有“自湘城归沩浦”之句,明将袁宗道作有《湘城歌》,清代陈运溶所撰《湘城访古录》和《湘城遗事记》流传甚广。自宋元符元年(1098)直至清末,长沙城分辖于长沙、善化两县,把两县合为一城,遂取名“湘城”。因为长沙西濒湘江,东有临湘山,秦代长沙始设郡时,郡治即设于湘县(今长沙),汉改临湘县,六朝时置湘州,长沙为其州治,以后各代,长沙一直为湖湘首邑,因此湘城之名一直流传至今。

【境内地名概况】 长沙市下辖6区1市2县,区县地名命名一般有以下情况。一是沿用历史地名,如浏阳市、长沙县、宁乡县(因本书资料规定截止2014年,故仍称县)、望城区。二是以名胜古迹命名,如天心区、开福区、岳麓区、雨花区,分别以天心阁、开福寺、岳麓山、雨花亭命名。三是以古诗命名,芙蓉区以晚唐诗人谭用之诗秋风万里芙蓉国”之意而名

【地名社会应用】长沙窑、长沙花鼓戏、长沙棕编、长沙绿茶、长沙港、长沙大道等以长沙得名。

潭州大道以古名“潭州”命名。

长沙县县治星沙镇以长沙别称“星沙”命名。

明清著作《湘城歌》《湘城访古录》《湘城遗事记》等以长沙别称“湘城”而名。

 

(二)自治州条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Xiangxi Tujiazu Miaozu Zizhizhou)  湖南省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州,因地处湘西得名。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北,酉水中游和武陵山脉中部。东邻贵州省铜仁市、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接怀化市麻阳县,西连怀化市沅陵县,北抵张家界市。面积1.55万平方千米。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8%,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地区。武陵山脉自西向东坐落在湘西州境内,系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脉东北部,西骑云贵高原,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河流水系,南有沅江干流过境,酉水干流、武水干流横穿西东,花垣西乡河的上中游段由南向北经茶峒入境。自治州境域,战国时属楚黔中郡。西汉属武陵郡。三国时,初属蜀,后属吴。西晋、东晋属荆州武陵郡。隋唐五代时期属黔中道。宋为荆湖北路的辰州、澧州。元为湖广行省恩州宣慰司、辰州路、澧州路和四川行省永顺宣慰司,以及新添葛蛮安抚司地。明置永顺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余为岳、辰两州地。清置永顺府和凤凰、干州、永绥直隶厅,东北部为澧州地。1914-1922年为辰沅道。1938-1949年为第八、九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952年8月1日,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辖干城、凤凰、花垣、泸溪、古丈、保靖。1955年4月28日,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改设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政府驻吉首市。辖吉首、泸溪、凤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顺、龙山、桑植、大庸10县。1988年12月31日,所属桑植、大庸被划入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由原辖8县2市减为7县1市,即:吉首市,泸溪、凤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顺、龙山县。著名遗景区有凤凰古城、苗疆长城、德夯风景名胜区、猛洞河漂流区、坐龙溪大峡谷、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里耶古城、芙蓉镇、栖凤湖、龙山火岩溶洞等,以及里耶秦简遗址、溪州铜柱、老司城、黄丝桥古城,熊希龄故居、沈从文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永顺老司城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县级地名

〔一〕市辖区条

开福区(Kaifu Qu)长沙市辖区。位于长沙市区北部,以位于该区的名胜古迹开福寺为名。面积188平方千米,其中建城区面积6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307千公顷。区人民政府驻芙蓉北路街道。东与长沙县、芙蓉区接界,西与岳麓区毗连,北与望城区相邻,南与天心区相接。原为长沙市北区。长沙建市之前,城北一带属长沙县治理。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长沙市划分为4个区,城北属第四区。民国三十年(1942年),长沙市置城南、城北镇。民国三十一年(1943年),城北镇公所改为城北区公所。1951年9月,建立城北区人民政府。1958年,北区辖民主东街、文昌阁、炮队坪、上大垅、三公里、北站路6街道。1996年长沙市行政区划调整,开福区辖原北区望麓园、伍家岭、新河、清水塘、北站路、黑石渡、民主东街、上大垅8个街道和原西区西长街、如意街、通泰街3个街道,及原郊区福安乡、国营综合农场、红色渔场,长沙县捞刀河镇(含原沙坪乡)、望城县霞凝乡。1998年后区内行政区划多次调整,乡镇均改为街道,至2014年,开福区共辖16个街道。境内有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开福寺、湖南自修大学旧址等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陈云章公馆、谘议局大楼旧址等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潮宗街1处历史文化街区。境内文化旅游景点有湖南省博物馆、世界之窗、海底世界、月湖公园、沙坪湘绣小镇等。

 

区政府驻地条

芙蓉北路街道 FurongBeiLu JieDao)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开福区人民政府驻地。街道三面环水,又称“江湾半岛”。面积3.45平方千米。1999年3月,在长沙市国营综合农场(现长沙市洪山管理局)马厂分场的基础上组建金霞路街道办事处。2006年6月,更名为芙蓉北路街道办事处。其中2.34平方千米为原马厂分场的区域,1.11平方千米原为五合垸。五合垸位于捞刀河河口右岸,2005年捞刀河改道后和马厂连接,并入本街道。五合垸后由北京世纪金源集团建设湘江世纪城,为长沙市规模最大的居住小区。 芙蓉北路街道下辖江滨社区、欣城社区、福城社区、凤亭社区、金泰路社区、江湾社区、盛世路社区共7个社区。街道办事处位于福城社区。

 

〔二〕县级市条

浏阳市(Liuyang Shi) 湖南省下辖县级市,千年古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由长沙市代管。因县城位于浏水之北而得名。浏阳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北段,湖南东部偏北,古为“吴楚咽喉”,是省会长沙副中心和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东邻江西省铜鼓、万载、宜春;南接江西省萍乡和湖南省醴陵、株洲,西倚省会长沙,北靠湖南省平江。面积5008平方千米。辖3乡25镇4街道,市政府驻关口街道。浏阳在秦汉时为临湘县境。何时置县,尚无确考。《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浏阳为其四俸邑之一,浏阳之名最早见于此处。建安十五年(210年),鲁肃继周瑜,置汉昌郡,为太守,四俸邑依旧,此时浏阳属汉昌郡。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吕蒙继鲁肃,夺得荆州,长沙郡为吴所有,于是废汉昌郡,浏阳属长沙郡。隋开皇九年(589年),临湘县改为长沙县。大业三年(607年)废浏阳,并入该县。唐景龙二年(708年)复置浏阳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县。宋、元、明、清一直未变。在长沙为长沙郡,为湘州,为潭州,为长沙府时,浏阳均为其属县。民国元年(1912年)浏阳属长宝道,三年改名为湘江道,七年改名为湘东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起,浏阳属第一行政督察区,并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成为督察专员公署治所。1949年7月19日浏阳解放。8月浏阳属长沙专区。1952年9月长沙专区更名湘潭专区,1968年又更名湘潭地区,浏阳隶属关系均未变。1983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湘潭地区,浏阳县回归长沙市管辖。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浏阳县,设立浏阳市。浏阳既是革命老区,也是世界闻名的花炮之乡,享有中国花卉苗木之乡、中国蒸菜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美誉。著名景点有浏阳河九道湾、大围山、道吾山、石柱峰等。浏阳文庙、谭嗣同故居、胡耀邦故居、文家市秋收起义会师旧址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浏阳菊花石雕、浏阳烟花、浏阳金橘、浏阳蒸菜、天岩寨柑橘、大围山梨等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浏阳菊花石雕、浏阳烟花制作工艺、浏阳祭孔古乐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县级市政府驻地条

淮川镇(Huaichuan Zhen)原浏阳县城关镇的古名。古代浏阳县治所在地,今浏阳市政府驻地浏阳城西龙津港(即龙泉巷)一名淮川,镇以水名。古镇跨浏阳河中游两岸,东南两面接荷花乡(今荷花街道),西北两面接集里乡(今集里街道)。境内有筱水、龙津两溪自北向南纵贯,流入浏阳河。清代为中立大团,民国时为中枢镇(辖中孚、中庸两乡),集市贸易繁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城关镇,撤县设市之后改为淮川街道办事处。自唐景龙二年(708年)复置浏阳县,县治即设于淮川镇。元初曾迁居陵镇(今官渡镇),明初复迁淮川镇。老城区名胜古迹众多,有孙思邈公园、浏阳文庙、谭嗣同故居、欧阳予倩故居等。今淮川街道周围荷花集里、关口3个街道建制行政区划,统称城区。荷花街道位于淮川街道东南。“公社”时代称荷花公社。公社管委会驻地名荷花坊,以产藕著名,每逢夏秋季节,荷花盛开,故名。集里街道位于淮川街道西南,“公社”时代称集里公社。因附近有一桥曰集里桥,名。境内有道吾山、华兴寺等名胜。关口街道位于淮川街道之北,曾为关口公社。境内有一泉塘河,流经水口山和高长尖之间,其地狭窄,有如险关隘口,因名关口。浏阳市(县)人民政府驻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县文庙礼乐局内(圭斋东路)1954年迁才常路曾子庙内。1990年迁入才常路谭嗣同祠左侧的新办公楼。2004年迁至位于关口街道境内新建的行政中心。著名景点有浏阳河九道湾、大围山、道吾山、石柱峰等。浏阳文庙、谭嗣同故居、胡耀邦故居、文家市秋收起义会师旧址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浏阳菊花石雕、浏阳烟花、浏阳金橘、浏阳蒸菜、天岩寨柑橘、大围山梨等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浏阳菊花石雕、浏阳烟花制作工艺、浏阳祭孔古乐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县条

宁乡县(Ningxiang Xian)  长沙市下辖县,县名寓“安宁”之意。位于长沙市西部,地处湘东偏北的洞庭湖南缘地区,东邻望城,南接湘潭、湘乡,西与涟源、安化交界,北与益阳、桃江毗连。境内多为丘陵地带,西部的沩山区域是雪峰山东部地带的南侧主干区,往东则是雪峰山余脉向东北滨湖平原过渡地带。面积2906平方千米。辖4街道21镇8乡,县政府驻玉潭镇。宁乡县境在三国时期以前属益阳县。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析益阳县地置新阳县,属衡阳郡,县治设横市镇。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新阳为新康,仍属衡阳郡。县治迁冷水铺(今白马桥街道五福村)。《晋书•地理志下》:“衡阳郡,吴置,故属长沙。统县九。”其中有湘乡、重安、新康等九县。南朝宋、齐、梁、陈沿袭晋制。隋开皇九年(589年),并新康入益阳,属长沙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析益阳置新康;七年,又并入益阳。五代十国时期,为马楚国潭州长沙府所辖益阳、长沙、湘乡县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析益阳、长沙、湘乡县地始置宁乡县,属潭州。治所设玉潭镇,县名、县治至今未变。在长沙为潭州,为长沙府时,宁乡均为其属县。民国三年(1914年),宁乡县属湘江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直属湖南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湖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湖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改属益阳专区。1952年11月属湘潭专区。1962年12 月,属益阳专区。1968年7月,属益阳地区。1983年7月,回归长沙市。宁乡是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故乡。宁乡出土了四羊方尊、人面纹鼎、象纹大铜铙等1500多件青铜器,被誉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 著名景点有灰汤温泉、青羊湖、沩山密印寺等。炭河里古城遗址、刘少奇故居、何叔衡故居、谢觉哉故居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沩山毛尖茶、宁乡花猪等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注:2017年撤县设为县级市,仍由长沙市代管。

 

(四)自治县条

新晃侗族自治县Xinhuang Dongzu Zizhixian)怀化市下辖自治县,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位于湖南西部边陲,地处云贵高原尾脉群山之中,沅水支流舞水中游,与贵州省接壤面积1511平方千米。县政府驻新晃镇。新晃古称晃州。清道光《晃州厅志》记载:“晃州,古夜郎国。”晃州属古黔中郡地,东汉属武陵郡辰阳县,三国属荆州武陵郡舞阳县,唐贞观八年(634年),龙标置夜郎、郎溪、思微3县,隶巫州,县地属夜郎。唐代诗人李白闻王昌龄贬谪龙标,即写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句。新晃风景秀丽,山色空漾名胜古迹众多。古镇、古亭、古楼、古桥、古阁、古道四处可见。当地传说夜郎王名为竹王,今新晃仍存竹王祠,祠四周是苍翠的青松。镇江阁,始建于唐,清光绪年间重修。楼阁六方倒映水中,层层檐角上翘,盖绿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阁背安置有葫芦宝顶,为景德镇古瓷,非常精致优美。新晃民族文化浓郁,竹文化、雀巢文化、傩文化沿袭至今;新晃民俗有赴坳、行歌坐夜、晒歌、对九歌、过尝新节、斗画屑、斗鸡、斗狗、斗牛、祭竹、侗戏、侗舞、侗歌等。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9 02:19 , Processed in 2.03380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