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一篇 名山秀水

2020-9-24 20:3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858|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


岳麓山
岳麓山,又称麓山,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之余脉,或曰第七十二峰。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故名岳麓。岳麓山方圆八平方公里,主峰近三百米。清代诗人薛柱斗有诗云:
立马高山逸兴赊,翘然四望渺无涯。
遥瞻云起烟封处,笑指长沙十万家。
现在,“长沙十万家”已成长沙百万家了。
岳麓山水秀山青,自古有奇、珍、幽、美之称。岳麓山最大的特点是将儒、佛、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了无可取代之圣地。儒者,岳麓书院也。岳麓书院创立于宋开宝九年(976)。在这之前,书院已具雏形。史载岳麓书院的第一任山长叫周式,此人以行侠仗义著称,据说他主事不到三年,就声名远播,连远在汴京的皇上宋真宗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想封他为“国子监主簿”,但周式无意于仕途,执意要回岳麓书院。宋真宗还算开明,不但没为难他,还题了“岳麓书院”四字相赠。岳麓书院目前是中国保存完好的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其次是岳麓山的半山腰有一麓山寺,又称岳麓寺,系湖南最早的寺院,湖南佛教的发源地,故寺前门联曰:“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山顶上有云麓宫,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为明代吉简王就藩长沙时倡建,乃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二十三洞真虚福地。现门额为“云麓道宫”金匾,门旁有联:“对云绝顶犹为麓,求道安心即是宫。”在云麓宫的下方有“飞来石”和“自来钟”两处景点。
民国著名女作家谢冰莹曾在《爱晚亭》一文中说到岳麓山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便是“先烈先贤古迹多,使游人处处受到一种感动和启示。他们一面欣赏名胜,一面缅怀先烈那种为国牺牲的精神,不由得从内心发生一种崇敬和景仰。”登岳麓山有好几条路,如果从清风峡往白鹤泉,直上云麓峰,再往南拐至穿石坡,之后再往北至禹碑峰,再往北至赫石坡,那么,便可依次见到如下的墓及墓庐:辛亥援鄂五护国阵亡将士公墓、刘道一墓、覃理鸣墓、肖伟墓、蒋翊武墓、张辉瓒墓、蔡锷墓、黄兴墓、谭馥墓、陈作新墓、吴道行墓、刘昆涛墓、辛亥援鄂汉阳阵亡将士公墓、李仲麟墓、黄爱庞人铨合墓、丁文江墓、胡子靖墓、陈天华姚宏业双冢墓、禹之谟墓、彭遂良彭昭合墓、焦达峰墓、高继青墓、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杨树达墓、林修梅墓等。
岳麓山还有一座著名的爱晚亭。据载: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岳麓书院的后山,清风峡的峡口创建了一座“红叶亭”。后来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人杜牧的《山行》一诗,将其改名为“爱晚亭”。有一则关于“爱晚亭”名字由来的民间故事,说是袁枚到岳麓书院拜访罗典,罗典因袁枚招收过女弟子而托病不见。袁枚无奈,只好转到后面岳麓山去游玩。刚到清风峡峡口,便见一飞檐古亭迎面而来。红叶,古亭,还有潺潺的溪水如琴,袁枚叫一声好,立马又感到了一种遗憾,那就是古亭上的“红叶亭”三字过于直白。于是,他便要书童拿出纸笔,将唐代杜牧的《山行》诗草出,并有意地将“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爱”和“晚”二字遗漏。这一幅字很快就到了院长罗典的手中。罗典一见,便知端详,他知道是袁枚要他将“红叶亭”改为“爱晚亭”。罗典自然知道这一改的妙处,但他不愿把这个面子卖给袁枚,于是,他便给湖广总督毕沅修书一封,请总督大人题上“爱晚亭”三字。这传说是否可信,暂不去管它,但“爱晚亭”三字为毕沅所题,却明确记载在《岳麓书院志》上。
清风峡位于山之东麓。清康熙《岳麓志》载:“清风峡在岳麓寺前,双峰相夹中有平壤,纵横十余丈,紫翠青葱,云烟载日。当溽暑时,清风徐至,人多憩休,故名以此得。”历代名贤多有诗赋吟咏。南宋乾道元年(1165),号称“东南三贤”之一的张栻主持长沙岳麓书院,常来此游憩,作有《清风峡》诗,诗云:
扶疏古木矗危梯,开始至今几摄提。
还有石桥容客座,仰看兰若与云齐。
风生阴壑方鸣籁,日烈尘寰正望霓。
从此上山君努力,瘦藤今日得同携。
谢冰莹对“清风峡”(又作“青枫峡)的感受颇深,她说:“在青风峡里听涛声,比在衡山黑龙潭听瀑布还有趣,微风起时,枫叶便发出轻细的软语,恰像爱人躲在树丛喁喁情话。猛不防,一阵疾风吹来,松涛像万马奔腾,鼓乐齐奏,使你听了好像觉得天地在旋转,万物在歌唱,在狂舞。这时候,你根本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只觉得大自然的伟大,神秘。你到了这样的境界,你完全与大自然合二为一,你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没有痛苦。你所感到的只是自我的渺小与无能,你恨不能化身为落叶,随风飘荡,该有多么轻松和自由。回头再看看水里的鱼虾和螃蟹,你会更羡慕它们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所以我说青枫峡和爱晚亭简直是人乐以忘忧的仙境。”
总而言之,岳麓山是长沙的地标名片,既有出类拔萃的自然之美,又有内涵深厚的人文之美。没到过岳麓山,就等于没到过长沙。这样说,虽有点夸张,但也在情理之中。

谷山
谷山位于岳麓区望岳街道与望城区白沙洲街道的交界处,与开福区鹅羊山隔江而峙,峰峦起伏,蜿蜒二十余公里。主峰谷王峰,海拔三百六十余米,面积近十五平方公里。谷山相传因明代谷王入山为僧而得名。《明史》载:“谷王橞,太祖庶十九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八年(1395)就藩宣府(今河北宣化),成祖即位,移长沙府。永乐十五年(1417)坐谋逆,削为庶人。”宣府古属上谷,故称谷王。谷山地势险要,道路崎岖,藤萝攀附,古木参天。清诗人杨世安《登谷山》诗云:
谷山与岳争空地,耸入青天势未已。
盘旋鸟道登山尖,一碧遥看洞庭水。
苍茫独立翠微间,此身不信在人寰。
长啸一声下山去,芒鞋带着白云还。
然而,谷山之名在明代谷王以前即已有之。当地传说,远古先民信奉的农业神——谷神在此显灵,谷山寺的前身即是祭祀谷神的道观。谷山上有灵谷,深邃莫测,名梓木洞。其下有龙潭,盛产青纹花石,可制砚,扣之无声,发墨有光。山上自然景观有壁上挂灯、烈马回头、罗汉肚、风门坳、刀背脊、仙人坡、一字涧、青龙嘴、黄狮岭、金鳅井、白虎排、观阵台、将军坳等。旧时谷山还有龙王庙、灵官殿、谷王宫等道教宫观,今荡然无存,仅留下乾隆年间重修的龙王庙碑刻一座。谷王峰下有谷山寺,毁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又有一说,谷山原名云母山。曾有廉吏吴建三为清人唐秉臣撰写墓志铭曰:“余家云母山下历十余世,殆五百年于兹矣。”今谷山水库往南约一公里处的小河涧上,有一石碑,上刻“云母为屏”四个隶书大字,据说此碑原在谷山寺中,想必是其寺被毁之后,被有心人移至此处。据说洪武帝驾崩之后,燕王夺位,诛杀非亲信王子,故派兵讨伐谷王。谷王文武皆精,且深得民心,便亲率其三子三郎等将兵抗击之。然寡不敌众,只好休战归顺。故曰“坐谋逆,削为庶人”。谷王心灰意冷,不再过问国事,隐姓埋名,入云母寺为僧。后人念及谷王曾经为保长沙而立下过不朽功勋,故将云母山改为谷山,云母寺改为谷山寺。谷山寺于2015年重建。
谷山寺又名宝宁寺,传为唐代三藏禅师所建。唐末诗僧齐己作有《游宝宁寺》诗: 
城里寻常见碧棱,水边朝暮送归僧。
数峰云脚垂平地,一径松声彻上层。
寒涧不生浮世物,阴崖犹积去年冰。
此生有底难抛事,时复携筇信步登。
另说,认为开山祖师是五代马楚时保宁勇禅师。保宁勇修建开福寺后,发心朝拜各地名山大寺,云游三十年之久,其间曾来到河西谷山冲立愿在这里再建一寺,以方便云游僧众。于是又找楚王马希范为施主,修建寺院,敕封为“宝宁禅寺”。明谷王朱橞披缁入山,遂更名谷山寺。原寺内有四十八庵,石鼎焚香,云烟缭绕,附近有龙潭旁建龙王殿,传说祷雨辄应。民国知名学者、李淑一之父李肖聃亦为谷山寺撰联: 
谷口应书声,看牧童坐诵,樵子行吟,任他角挂肩挑,英雄偶尔皆千古;
  山林成物色,记玉版参时,懒残煨处,当此笋香芋熟,宰相依然领十年。 
谷山内有豹子岩水库,因其山体直插水中,状似豹子头,其豹尾连接罗汉肚山顶,远观之,群山起伏,如豹之摆尾摇头,极具动态之美。豹子头水库现为谷山最美之景观。
谷山与岳麓山有姊妹山之称。其谷王峰气势非凡,远望似有神仙出没。有一位居士曾采访过一位当地的老人,老人说:“经观沙岭西行至谷山尾盘旋而上,山左清泉潺潺,不舍昼夜,其泉清凉可口。从坡谷上走,即到了歇凉亭,相传明正德皇帝巡游至此,因天热而在一棵树下歇凉,故名。再向上行,即为一字涧,此涧长约六百米,宽约一百米,地势连绵起伏,草木繁盛。循涧上登,便到了响鼓岭,人用脚蹬地,有咚咚如鼓的响声。再往上,便到了峰顶,谷王峰。一路往上,风光无限。”
清胡之太为《谷山志》作序,其中有句云:“尤有足异者,谷王以帝子披缁入山,其峰若池,至今冠以王名。山缘王见称,王赖山不朽。人与地,不更相倚重乎?”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岳麓区在此建“潇湘陵园”,慕此山风水者蜂拥而至。今谷山已成森林公园,宝宁寺也予重建,实乃长沙一旅游胜地。

鹅羊山
鹅羊山又名石宝山、东华山,位于长沙市开福区霞凝乡(今名新港镇)境内。其山约一点二平方公里,主峰海拔一百四十米,雄立湘江东岸。山多奇石,或踞或立,远望如鹅如羊,故名。
当代画家杨福音住鹅羊山“湘江一号”,他是这样介绍的:“如今,我又回到了湘江边上。从月亮岛东望,江那边有不高的山丘,道家二十二福地的鹅羊山下,在两扇木门的后面,我栖居下来,安顿着以后的清淡日子。”唐杜光庭著《洞天福地记》将鹅羊山列为道教的第二十二福地,为“许君斩蜃处”,又传为成少卿升仙处。南朝盛宏之《荆州记》载,成少卿十四五岁时,兄令其牧羊,遇一老人。老人对少卿说:“汝有仙骨,可相随去。”路人将此情报其兄,兄寻至山中,羊不见了。兄问其故,少卿指着一堆堆的石头,谓羊化为了石头,遂与兄一道升仙而去。旧有仙坛、炼丹台、鹅羊观、王益州提督墓、李氏姑嫂贞节牌坊、明东华书院等遗迹。宋真宗时吏部侍郎毕田有《鹅羊山》诗:
羽客何年此炼丹,当留空灶镇孱颜。
云中鸡犬仙应远,山下鹅羊石转顽。
湘渚几因沧桑变,辽城无复令威还。
何年仙驭重来此,尽遣飞腾上九关。
明代兵部右侍郎王伟亦有诗云:
湖南福地说鹅羊,叠嶂层峦接大荒。
云气四时连岳麓,山形千古捍潇湘。
迳危苔藓沾衣润,树老松花满地香。
日暮严城催鼓角,平沙惊起雁行行。
鹅羊山是王伟的故居所在地。王伟(1412—1469),字士英,号桐山,晚年自号静室山人,长沙府攸县人,世居长沙。王伟幼时随父王灵戍宣府(今河北宣化县),十四岁时,明宣宗北巡,王向其献《安边颂》,受到嘉奖,补为保安州学生员。正统元年(1436)成进士,选庶吉士,改授户部主事。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首领也先侵扰大同,明英宗御驾亲征,在土木堡兵败被俘。于谦立英宗弟为景帝,率兵抗击也先军。王伟被命行监御史事,召集士民据守广平(今属河北),迫使也先送回英宗,以功升兵部郎中。其时文书繁杂,王伟援笔立就,深得于谦信任,引为职方司郎中,后晋兵部右侍郎。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位,于谦遭陷害,王伟亦以于谦党羽被论罪,除籍归长沙。成化三年(1467)诏复原官,甫二年以病讫归,著有《桐山集》。
王伟罢官归长后,在鹅羊山的桐树山筑“北庄”,以作颐养游憩之所。《桐树名山》一诗,道出了他营造北庄的初衷,诗云:
拟于幽处营书屋,还傍清流筑钓台。
卜此便为终老计,名扬利府心已灰。
成化五年(1469)王伟病逝,宪宗赐葬于鹅羊山之南的秀峰山。
明代还有一位名人爱上了鹅羊山。正德五年(1510),心学大师王阳明从贬谪之地贵州龙阳召任江西庐陵县令。他乘船经过长沙时,陶醉于湘江的美景之中,吟《三山远眺》道:
南望长沙杳霭中,鹅羊只在暮云东。
天高只橹哀明月,江阔千帆舞逆风。
花暗渐惊春事晚,水流应与客愁穷。
北飞亦有衡阳雁,上苑封书未易通。
王阳明久闻鹅羊山盛名,这时天已黄昏,于是上岸歇宿于鹅羊观。王阳明应道长之请,写下了《鹅羊山》一诗,诗曰:
福地相传楚水阿,三年春色两经过。
羊亡但有初平石,书罢惟笼道士鹅。
礼斗坛空松影静,步虚台迥月明多。
岩房一宿犹缘薄,遥忆开云住薜萝。
又说,鹅羊山之名源于当地民间传说。相传,远古时期,与鹅羊山隔江相望的谷山,山麓青草繁茂,山内有一宝石臼,每日生谷数升,专供一鹅一羊食用。每当夜幕降临,鹅羊渡江求食。一日,被乡人发现,驱赶鹅羊过江,行至此山,鹅羊忽然消失,只见奇山突兀,层峦叠嶂,似卧羊酣睡;山嘴直播江心,又如巨鹅渴饮,鹅羊山由此得名。旧有八景,今无存。其鹅嘴遗迹尚可分辨,在前山之首,宽若四米,高若六米有余。原下有深潭,每逢涨水季节,潭内水旋如雷,惊涛拍岸,如玉柱突起,银花四溅,甚为壮观。
鹅羊山现已正式辟为集供市民休闲、观光和健身于一体的文化休闲山体公园,于2016年底正式对外开放。

书堂山
书堂山位于今望城区铜官街道书堂山村,距捞刀河畔不远。书堂山——欧阳询。欧阳询——书堂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书堂山不高,也没有特别的奇和怪,但有了欧阳询,加之又紧靠着秀美的湘江,这山自然也就是名山了。清乾隆《长沙府志》载,书堂山“在长沙北五十里,山不甚高,而林峦攒秀。唐欧阳询父子读书处,今尚有洗笔池、读书台在寺侧。明统志云:在府城北五十里,唐欧阳询读书于此”。
清代学者、有“洋务先知”之称的郭嵩焘之弟郭崑焘,曾经在朋友的推介下,游了一次书堂山,感觉不是很好。因为他去的那天,正好下雨,泥一脚水一脚的,狼狈得很。后来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迢迢远道踏泥泞,皇皇觅路愁饥疲。
入山一望爽然失,牵率信宿宁心期。
强吟短句遣烦闷,欲状形胜难为词。
虚名误人类如此,身苟不到焉能知。
这首诗较长,这是其中的几句。那天很有可能郭老先生是一个人去的,天雨,路又不好,爬到那山上一看,或洗笔池或读书台,无非也就是一个小小的水池和一块可以坐着的石头而已。其心情不爽,可以理解。任何一个名人的故居或与名人有关的山水,都是要靠后人去规划与建设的。如果任其原始,那便真的是见面不如“心期”了。
一提到欧阳询,凡对书法二字不陌生的都知道,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苏或颜柳欧赵,欧阳询都是稳坐其中的。日本《朝日新闻》现在所用的报头便是出自他的手笔。他的《九成宫醴泉碑》和《皇甫诞碑》等碑刻估计每一个书法爱好者都要敬临追摹。欧阳询谈书法的文字有些简直就是想像极丰富的诗。比如“八诀”:“如高峰之坠石。似长空之初月。若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劲松倒折,落挂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利剑截断犀、象牙之角。一波常三过笔。”点、竖弯勾、横、竖、斜勾、横折勾、撇、捺如何写法,要是换了某些书法理论家去写,那种干巴可想而知,而他却是如此地纵横驰骋,诗意盎然。
欧阳询才高八斗,书艺超群,但其相貌却不敢恭维。据宋代李昉所辑《太平广记》说,在文德皇后的治丧期间,文武百官作悲伤状。可是当他们见了“状貌丑异”的欧阳询之后,便开始指指点点。有一个叫许敬宗的“中书舍人”居然还大笑不止。为此,这位笑得不是场合的许大人因此还降了官,被遣至洪州当了个司马。
有一次,太宗大宴近臣。也可能是皇上高兴,大臣们喝得有点多了,于是就乱开玩笑。有一位赵无忌大人当着欧阳询的面念打油诗一首:“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这用小品演员宋丹丹的话便是:太伤自尊了!欧阳询觉得忍无可忍,再不回击一下,你也就不知道我们长沙人的厉害。于是,他眉头一皱,应声曰:“索头连背暖,俒裆畏肚寒。只由心溷溷,所以面团团。”你看看你那肥头大脑的样子,你裤腰带系在肚脐上,是怕肚子冷吧,你胖得面团一样,是因为心里装了太多的垃圾。太宗见欧阳询这么得理不饶人地反唇相讥,便提醒他道:你就不怕得罪了皇后?原来这位赵大人是皇后的弟弟。欧阳询的相貌是丑了点,但不是有句古语叫“男子无丑相”吗?再者,这丑要怪也只能怪父母。老是拿人家的相貌来调笑,真是“人不知自丑,马不知脸长”了。
书堂山,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书法圣地,来这里朝拜的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络绎不绝。今日书堂山已经成了望城区名镇中一个极具特色的小镇。其山景色绮丽,今存洗笔泉等遗迹。原有“书堂八景”,即:欧阳阁峙、玉案摊书、双枫夹道、桧柏连珠、稻香泉涌、洗笔泉池、读书台址、太子围圩。书堂山的南面有麻潭山。清郑板桥《咏书堂山》诗巧妙地把此八景都概括进去了。诗云:
麻潭长耸翠,石案永摊书。
双枫今夹道,桧柏古连珠。
稻香泉水涌,洗笔有泉池。
书堂称故址,太子号围圩。
今寺宇被拆,老树早已不见踪影,欧阳阁与太子围或可寻到痕迹,惟有洗笔泉水长流不息,祭祀着这位在长沙土生土长的杰出书法家。明代曹廷用《洗笔池》诗云:
洗笔迹存人去远,墨云浮水尚依然。
临池欲写当年事,碧草凄凄锁暮烟。
2006年发现稻香泉遗址,并出土“稻香泉”石碑,十足欧体。将碑与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帖相对照,出土石碑上的泉字与欧帖上的泉字如出一辙。由此可断定“稻香泉”三字为欧阳询所书。
书堂山小镇今建成欧阳询文化园,恢复了“书堂八景”。文化园由“八区一街”组成,即:欧阳询纪念广场区、书堂八景文化游览区、书堂山森林生态游览区,书堂水库水上游览区,书法研究教育培训区、楠竹山农家休闲区、冲子湾艺术家区、书堂山会议接待区和文房四宝商业街。

黑麋峰
黑麋峰在长沙东北角的桥驿镇,西临湘江。相传古代这里有麋鹿之类的珍稀动物,还有老虎。一说因此山为古麋子国遗民属地而得名。系幕阜山脉余支,群峰簇拥而起,是长沙北郊、望城区境内第一高峰。它东接平、浏,有绵延起伏、层峦叠嶂的影珠、汉家等山伏卧其间,西滨宁、益,南望潭、衡,北渚洞庭,九峰、狐鼻踞其中,玉笥、达摩高耸在望,登峰远眺,视野辽阔,令人心旷神怡。清同治《长沙县志》载:其山云雾长封,翠光四滴,“唐刘氏女栖此修真,石亭遗址尚存,周真人福亦于此得道,今有二仙遗像,祷而辄应。”明王瑄诗云:
悟得黄梁梦后身,悠悠人事总浮尘。
山中岁月临棋静,物外烟霞炼药新。
白鹤曾闻巢碧树,丹炉不见护青筠。
牧童指点南山麓,水外桃花别有春。
二十世纪之初,粤汉铁路从山下经过,火车吐着浓烟呼啸而来,看着这庞然大物,百兽之王的老虎也吓得逃离了黑麋峰,麋鹿之类更不见了踪影。
黑麋峰当地人称迭石岭,名字来源于山中两块重叠的巨石,每块都有数万斤重,凭人力是无法使之重迭起来的,于是人们纷纷传说是神仙所为。这迭石也确有其神秘之处,两石之间有一条缝隙,竟可以通过一根扯直的麻线。
黑麋峰上多奇石,蛤蟆石、鲤鱼石、鞋子石、锣鼓石、润老奇石……不一而足。最著名的要数寿字石,一块大石头上刻了一个硕大的寿字,这字不知刻自何年,传说也是出自吕洞宾的手笔。当地有谚语云:“有人睡得寿字齐,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游山者到此都要爬上去躺一会,睡过寿字石的人成千累万,却从来没有听说有人睡齐过,据传这寿字的大小是可以伸缩的。又有佛字石,其状如佛头,上镌一大佛字。
黑麋峰为道教第二十四洞天,刘仙姑、周真人曾在山中得道升仙。它又是长沙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峰顶有规模宏大的麋峰古刹,始建于唐代以前,原为道观,后改为佛寺。现如今则是释道合一的宗教场所,三进庙堂中分别祀奉着关圣帝君、周真人、观音大士、刘仙姑等神像。古老的麋峰古刹见证了中国古代宗教斗争的历史。每当朝廷提倡佛教,道教便受到排斥,许多道观被改成佛寺,道士流落江湖。反之,每当朝廷“灭佛”,则道教乘机复辟。中世纪以后,两教趋于和平共处,因此出现了许多像麋峰古刹这样佛道诸神聚集一堂的庙宇。
古代许多名人曾到过黑麋峰。因麋峰古刹又名洞阳寺,故黑麋峰又名洞阳山,与浏阳市洞阳镇的洞阳山同名。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作有《洞阳山》一诗:
旧日成仙处,荒林客到稀。
白云将犬去,芳草任人归。
空谷无行径,深山少落晖。
桃园几家住,谁为扫荆扉。
唐代大书法家怀素为黑麋古刹书写了“神文圣武”“道高云深”两块匾额,悬于关圣殿中;另一位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书写“道场”二字,刻于山崖之上,至今犹存。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此山悟道,故黑麋峰又称洞仙山,山中留有他所书“洞天福地”的摩崖石刻。相传明代正德皇帝(明武宗)曾游此山,如今山中仍留有“正德皇塔”的古迹。黑麋峰留下这么多古代名人的遗迹,弥足珍贵。
黑麋峰距长沙市中心仅十九公里,如今已成省会近郊最大的森林公园,面积达四千公顷,主峰海拔五百九十米。登临绝顶,群山莽莽奔来眼底,朝赏日出,暮观落霞,令人心旷神怡。这里空气清新,水质清冽,山高林密,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湖南省登山协会在这里设户外运动基地,游人可以进行登山、攀岩、速降、滑索、探洞、野营等活动。

天际岭
天际岭位于今雨花区洞井街道。在洞井街道之前是洞井乡、洞井镇。天际古指天地交接的地方,此岭横亘于古驿铺——洞井铺一旁,今虽已纳于市区,但在古代已离长沙很远了,故名天际岭。天际岭今成为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的简称。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原名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建立于1958年,隶属于湖南省林业厅,系公益性的科研事业单位。1992年和1994年经国家林业部先后批准为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和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全园占地一百四十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九十。
植物园内有山有谷,有平坦的草地,有开阔的斜坡,有碧波荡漾的湖面。园中辟有樱花园、桂花园、茶花园、竹园、木兰园、杜鹃园、梅园和花卉盆景园等,又先后引种驯化、迁地保存了一千一百多种森林植物,其中特别珍贵的濒危植物就有五十多科一百二十余种,其中包括珙桐、鹅掌楸、金钱松、银杉、银鹊树、红花木莲、金叶含笑、黄山木兰等;同时救护和驯养了野生动物则有丹顶鹤、梅花鹿、猫头鹰、黄腹角雉等。每年三四月盛开着樱花,平时少见,特别新奇。周瘦鹃先生写有《易开易谢的樱花》:“樱花是落叶亚乔木,叶作尖形,与樱桃叶一模一样,花五瓣,也与樱桃花相同,不过樱桃花结实,而樱花是不会结实的。花有单瓣、有复瓣,色有白、绿与浅红三种,易开易谢,一经风雨,就落英满地了。”古词人况蕙风有咏樱花的词数阕,现录《浣溪沙》二阕:
不分群芳首尽低,海棠文杏也肩齐,东风万一尚能西。  见说墨江江上路,绿云红雪绣双堤,梅儿冢畔惜香泥。
何止神州无此花,西方为问美人家,也应惆怅望云涯。  风味似闻樱饭好,天台容易恋胡麻,一春香梦逐浮槎。
此花在日本处处皆是,故有樱花国之称。如今,在长沙的植物园,也可大饱眼福了。
近些年来,公园内还经常举办“郁金香节”。郁金香自古有之,李白《客中行》云: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实在太美,据介绍,今园内保存的植物有一千八百八十余种,野生动物有三十八种,药材六百多种。还有个“百鸟园”,不仅是鸟的天堂,也是中小学生与百鸟对话的天堂。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就曾写过一篇文章,叫《鸟的天堂》,其中有这么一段:“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去,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要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声音真好听。”巴金先生所写,与天际岭公园实景,何其相似乃尔。还有,园中的美食也值得一提,其湘菜的正宗,有口皆碑,既讲究刀工,又注重火候,酸辣焦麻脆,口味绝佳,而且,摆在桌上的菜,品相也好,可谓色、香、味和谐统一。有诗为证:
万年常青花四季,珍奇怪兽聚湖湘。
天际岭中能醉客,无须美酒梦也香。

跳马涧
跳马涧又名关山,位于今雨花区跳马镇境西北浏阳河之南,明《一统志》载,关山在善化县东南四十五里,层峰峭拔,有如城壁中门,道路仅通一车。唐末置龙回关于此,故名。东汉建安十二年(208),关羽战长沙,相传在此跃马跳涧,故名跳马涧。主峰天鹅池海拔二百五十五米,峭石巍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唐朝末年原江淮部将刘建锋、马殷率十万之众,从醴陵进攻长沙。大军压境,邓处纳急调邵州指挥使蒋勋率步骑三千赶赴而来,驻守关山。但刘建锋、马殷兵至关前,其势凛凛,蒋勋不敢迎战,“万夫莫开”之势迅即瓦解。清凌玉垣《关山怀古》诗云:
弱冠欲投笔,长吟晚度关。
乱山锁残照,老树挂刀环。
割剧岩疆重,烟云故垒间。
时平容眺览,疲马载诗还。
东汉末,刘备率张飞、赵云攻取武陵、桂阳、零陵三郡之后,又派关羽攻取长沙。关羽兵至,先夺取要塞关山以作屯兵之地,之后领兵至长沙城下搦战。第一日关羽与长沙守城老将黄忠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关羽暗忖:“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第二日交战,关羽诈败,黄忠赶来,岂料马失前蹄,人翻在地,关羽回马举刀喝曰:“快换马来,明日厮杀!”第三日,关羽仍诈败。奔走间,弓弦响起,黄忠一箭正中关羽盔缨,关羽人马受惊,带箭狂奔,黄忠追至关羽屯兵之处,只见关羽赤兔马四蹄腾空,一跃飞过十多丈宽的深涧,脱险归营。黄忠惊叹:“关将军真神人也,一跃能过如此宽之深涧,非常人所能及也!”翌日城中大将魏延杀掉太守韩玄,引众将投拜关羽,关羽遂得长沙。随后刘备亲往黄忠家相请,黄忠方降。后人为纪念关羽,将跃马之处,命名为跳马涧。
跳马涧附近很多地名、古迹均与关羽有关,如磨石塘、饲马冲、关刀铺、捡刀岭、歇马岭、上马石、关公塘、马道岭、关帝庙等。每个地名都有个生动的传说。关帝庙距跳马涧约两百米,总占地面积约三千余平方米,由正殿、结义坊、马坊、午门等三十多间建筑组成。庙宇气势恢宏。大殿神像前供奉三把宝刀,其中一把铁制青龙偃月刀于清代在关刀铺出土,刀长丈余,重八十余斤,传说为九合铜(合金)所铸。惜乎在大跃进大炼钢铁时,已作废铁溶于炼钢炉中。关帝庙也在破四旧中毁灭。
天鹅池峰顶怪石嶙峋,如天鹅昂首,有池宽约三米,泉水清二冽,终年不盈不涸。
关山之西南又有凤凰岭,主峰海拔一百八十七米,周长五点五公里,与海螺山南北对峙。凤凰岭南制株洲,西控湘潭,北护长沙,形势险要,与跳马涧同为兵家必争之地。山上树木葱茏,山花烂漫,山麓溪涧环流,山清水秀,极具旅游开发价值。清光绪《善化县志》载:“凤凰岭,上有凤凰阁,峰峦秀削,前有五节龙,首尾俨然,山右建有嵩山寺。”所谓五节龙,系五巨石由山上接踵而来,有如苍龙入海。寺前有唐枫、仙桃、古银杏,苍劲挺拔。嵩山寺建于唐代,大殿三楹,方广百余米,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寺前戏楼飞檐斗角,饰以浮雕。楼前有生铁香炉一座,三足七层,上生桃树一株,高约二米,终年香火熏灸,而数十年生机不减,诚为奇物,惜于1941年毁于日寇之手。今寺改建为嵩山中学,古迹均已毁坏,惟甘露井不竭不盈,依旧二冽如昔。清光绪《善化县志》载:“县东南嵩山观音寺内,寺旧无井。清同治三年(1865),枯旱兼疫,寺住持梦神指示处掘之,深及丈余,云气腾涌,顷如雾晦,甘泉随出,疫者得泉即愈。井坐东墀,石栏环之,题曰甘露泉。”今建嵩山文化公园。
关山附近还有三仙岭。清光绪《善化县志》载:“三仙岭即大智山,县南六十里,相传李、冯、陈三真人修炼得道处,乡民曾立祠,祈祷多应。上有泉井,不竭不溢。” 清代李芳华《 季春游三仙岭》诗云:
极目临无穷,春光荡客胸。
云烟何浩渺,景物逼春容。
好遁怀黄绮,明农寄赤松。
仙乎不我即,长笑下危峰。
关山及邻近的凤凰山、三仙岭一带发现了明代藩王墓室群。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首次在关山跳马涧发现明吉简王朱见浚王陵,出土了墓志。墓室为青砖构造,规模宏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修建水库时被毁,其墓志、圹志等碑石运至长沙市博物馆保存。墓志刻有“大明吉简王墓志铭,赐进士出身”等字。2008—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又在关山至凤凰山一带发现九座明藩王王室墓,如吉端王朱载均墓、吉悼王朱祐枎墓、吉庄王朱翊镇墓、吉宣王朱翊銮墓、吉宣王次妃何氏墓等,成为待发掘的地下文物宝库,其地域广阔,规模宏大,展现了明代长沙藩王的经济实力。
?    朱见浚(1456—1527),明英宗朱祁镇第七子。英宗被软禁南宫时生。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后封吉王,成化十三年(1477)就藩长沙。颇重学术,好访古迹,于岳麓书院刊刻《先圣图》及《尚书》,以授学者。嘉靖六年(1527)病卒,谥简王。
?   吉王共传了七代。朱祐枎,朱见浚庶一子,初封常山王,改封世子,正统五年(1510)卒,追封,谥悼王,葬关山。朱厚冒,朱祐枎庶一子,嘉靖八年(1529)袭封,十八年(1539) 卒,谥定王,葬正南山。朱载均,朱厚冒庶一子,初封光化王,嘉靖十九年(1540)袭封,撰有《事亲述见》十二卷,四十年(1561)卒,谥端王,葬大智山(今三仙岭)。朱翊镇,朱载均嫡二子,嘉靖四十二年(1563)袭封,隆庆四年(1570)卒,无子,谥庄王,葬关山。朱翊銮,朱载均庶一一子,初封龙阳王,万历四十五年(1617)卒,谥宣王,葬凤凰山,其次妃何氏亦葬凤凰山。朱由栋,朱翊銮嫡孙,天启元年(1621)袭封,有《雪兰堂政暇草》行世,崇祯九年(1636)卒,葬关山。朱慈煃,朱由栋嫡一子,崇祯十二年(1639)袭封,为最后一代吉王。崇祯十六年(1643)八月,张献忠陷长沙,一把火烧了吉藩府。朱慈煃与惠王朱常润等仓皇南逃,走广西,居梧州。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朱慈煃客死缅甸。明末清初学者陶汝鼐有诗悼曰:
故国经年天地荒,逢君百粤泪沾裳。
寒梅度岭香犹细,孤雁离云影自伤。
怅望楚宫虚夜月,心期帝子下潇湘。
春来兰雪堂前鸟,解向枝头忆旧王。
2014年,关山明代藩王墓室群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乌山
乌山,位于望城区的中部地区,西起虎仑峰,东至狮子口,绵延十余里,山势巍峨挺拔,峰峦竞秀。最高峰近二百米。有“洞庭南岸第一山”的美誉。据清《图书集成·职方典》载:“在长沙县西新阳乡,四时有乌哺其上,故名。”又据清光绪《善化县志》卷之四载:“乌山,县西北四十里,河西都高百余丈延升十余里,山形突兀,黑石嵯峨,有灵洞深广数丈,石壁镌元朝年月……”清同治《长沙县志》称此洞为“望母洞”:“洞深广数丈,武进士刘荣跃致仕后尝居此洞。因其母葬山顶狮子口,洞口正对母墓,故名望母洞。”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王文清有诗云:
石梯危径几人过,引我寻高仗薜萝。
日落寒烟归寺院,天空宿雾恋山河。
渴呼峰顶寒泉出,俯拾平原沃壤多。
极目长沙秋色远,祝融吹叶下湘波。
乌山以青石为主,奇形怪石特别多。或人或兽,自然成形,极富传奇。如狮子口、鹰嘴石、蛤蟆石、悬门洞、斗笠石、栏石、棋盘石、瀑布峰等名胜,素有“乌山八景”之称。乌山有一片竹海,漫山遍野的旧竹新竹,自然让人想到郑板桥的咏竹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竹枝石块两相宜,群卉群芳尽弃之。
春夏秋时全不变,雪中风味更清奇。
乌山脚下一个叫“青天寨”的地方。清王文清《青天寨》诗云:
戎马承平不计年,犹余孤寨立青天。
国殇夜哭深秋雨,剑气朝横薄暮烟。
芳草野花迷旧垒,断桥流水拾残鞭。
一夫能用合关力,好与清时镇楚边。
此处风景优美,游人如织。树林间今有吊床无数,躺在上面优哉游哉看书玩手机者大多为女士与小孩。青天寨今又有一处“文化部落”,系长沙市作家协会的创作基地。从“文化部落”旁徒步登山。山顶上有一寺,主持和尚系一位曾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系的老者。他老在山上吃斋念佛,养性修身。因有此寺,整个乌山便弥漫着福音。清代陈士松《望乌山寺》诗云:
树林深处是香台,半岭寒云锁不开。
惟有钟声未了道,随风日午下山来。
又有清代罗鉴观《乌山寺》一诗:
竹径迎凉导客前,披襟刚趁午阴天。
鸟窥曲槛飞还却,蝶恋秋花影乍偏。
为倒金樽勤拄杖,愿偕玉局共参禅。
当门瘦石频相倚,缓踏遥山拨乱烟。
乌山寺还有一副佚名所题的寺联流传甚广,联曰:
孤岭插青空,势极高危,出岫闲云时作雨;
回峰罗碧嶂,别开图画,入棂朝日每含霞。
乌山古时多寺庙,除乌山寺外,还有乌龙庵、团福庵、长善庵等。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未出家前,经常随亲友至乌山寺上香。
乌山有不少著名的古典地名,如八曲河、龙王岭、杲山寺、徐家桥等,不胜枚举。
乌山的青石,也非常有名。洗心禅寺的建筑之中,就用了大量的青石。真可谓:乌山顶上,洗心庵立,禅意氤氲,浸润青石。石与禅交会,禅与石相融。正如明代林有麟所说:“石尤近于禅,不以形胜,有以色美,无可名状,无可称道,然而静观默对之中,自见真趣永长——非‘禅’字,何以当之?”
还有传说,乌山的米好,曾经是进贡朝廷之珍品。相传该米产于乌山东麓今石塘村一丘约两分面积、名“石塘崽子”的田中。加工后,米呈青白色,其味香甜,乃瀑布峰流泉灌溉所致。

昭山
昭山,位于湘潭、长沙交界处的易家湾,距湘潭市东北约两公里的湘江东岸。相传昭山下有昭潭,深不可测,与兴马洲首尾相接。兴马洲即在长沙市天心区今暮云街道。相传周昭王南巡至此,见此山风景优美,便在山上俯瞰湘江,盘桓多日,其山因此而得名。据清乾隆年间《长沙府志》载:“秀起湘岸,挺然耸翠,怪石异水,匼匝掩蔽,微露岩萼,而势若飞动。舟过其下,往往见岩牗石窗,窥攀莫及。”其山海拔一百八十余米,方圆近五十公里。山间有花岗石铺就的七百余级蹬道,由江岸盘旋至山顶。旧有屏风夕照、拓岭丹霞、桃林花雨、双井清泉、老虎听经、狮子啸月、古寺飞钟、石港远帆、江天暮雪等自然景观。又有潇湘八景之“山市晴岚”者,也在昭山。明末清初王夫之《摸鱼儿·潇湘大八景词》之“山市晴岚”词曰:
俯江浔滩临危磴,屏拥青蓉回抱。小桥流水平田迥,绿浪风生畦稻。当晴昊,散溪云,轻松一抹飞烟巧。青帘缭绕,有白笋黄鱼,红虾绿酒,装点旗亭好。   兰舟泊,正及江南春早,玉山何惜倾倒。桃花留客红垂晕,幂历轻绡笼罩。君莫恼,君不见鲛人蜃客迷三岛,韶华易老。但棠杜花边,鹧鸪声里,瘴雨迷衰草。
北宋著名画家米芾为《山市晴岚》图题诗曰:
乱峰空翠晴还湿,山市岚昏近觉遥。
正值微寒堪索醉,酒旗从此不须招。
其序云:“依山为邻,列肆为居;鱼虾之会,菱芡之都。来者于于,往者徐徐;林端缥缈,峦表萦纡;翠含三色,红射朝晖;虚不盈于一掬,散则满乎太虚。”
月夜昭山,景色更加迷人。清末经学大师王闿运《月夜过昭潭》诗云:
昭山夜色秀如何,下水船舷戛石过。
古驿月明闲店舍,仙潭霜尽伏蛟鼍。
橹牙拂树知新涨,寺角垂松识旧萝。
总为孱王有馀恨,至今湘女狎惊波。
昭山顶上有昭阳禅寺,始建于唐,宋时称昭阳殿。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重修。现存建筑有玄帝宫、玉皇阁、观音堂、关圣殿等。寺宇红墙碧瓦,瑰丽精巧。每到庙会,四面八方的香客云集于此,热闹非凡。只见香烟缭绕,钟磬之声不绝于耳。山寺左侧有一棵千年银杏,树高有三十余米,树干苍劲,亭亭如盖,让人过目难忘。
昭山又遍种桃树,每到桃花盛开的季节,姹紫嫣红,令人眼花缭乱。若是天雨,雨打桃花,满地都是花瓣,故有“桃林花雨”之美誉。民国贤达周瘦鹃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文中说:“每逢阳春三月,见了那一树红霞,就不由得想起这八个字来,花朵的轻盈,花色的鲜艳,就活现在眼前了……桃花必须密植成林,花时云蒸霞蔚,如火如荼,才觉得分外好看……花落时猩红满地,好似铺上了一条红地毯。”
又有传说,北宋末年,太尉刘锜被贬潭州,在此筑台隐居。山下有旋泉,名昭潭,深不可测。月朗风清之夜,月影沉潭,颇具情趣。明代李有藻有《舟过昭潭》诗云:
白云飞向船头坐,我欲卧时云亦卧。
起来云向水中飞,仿佛乘槎天上过。

天华山
天华山位于长沙县青山铺镇,呈南北走向,山脉源于影珠山,周长约十二公里。其主峰海拔二百七十多米。山上怪石嵯峨,林壑幽深,天华古寺掩映于山坡绿荫之中,七级浮屠耸立于高山之巅。寺内旧有石碑,高两米多,镌“天华胜景”四字。寺前有大石壁,镌“望麓台”三个大字,系明嘉靖三十年(1551)青山杨廷相所立。另有跋云:
予尝读《易》此山,每遇天朗气清,伫立石山,南望岳峰,烟云缥缈。因思灵麓之下,湘水之涯,予师友在焉,庸镌斯石,以志怀也。
此“望麓台”碑为“天华八景”之一,也是八景之精华。另七景分别为:天华寺、观音岩、镇山塔、万年松、歼敌碑、自来泉、响鼓石。
天华寺始建于南宋初年(1011),后因历史原因被毁。南宋抗金名将刘锜曾于建炎十七年(1143)途经天华山,夜宿天华寺,与其僧聊天之后,写下一首七律,诗云:
尽扫妖氛六合清,匣中宝剑血犹腥。
夜观星象鬼神泣,昼会风云龙虎惊。
重整山河归大宋,两扶社稷复东京。
山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叨叨问姓名。
看来刘将军与所谓的高僧谈得并不投机。刘锜(1098—1162),字信叔,宋德顺军(今甘肃镇宁)人。建炎中,为陇右都护,为西夏人所畏。绍兴初赴京,领宿卫亲军。十年(1140),宋金和议成,充东京副留守,率八字军赴任,于顺昌与金兀术战,大败其精锐十万人。次年,与张浚、杨沂中会师援淮西,破敌于柘臬(今安徽巢县北)。旋遭秦桧、张俊忌,罢兵柄,知荆南府,旋知潭州。在潭达七年之久。绍兴三十年(1161),宋高宗重新启用刘锜为威武军节度使,统兵驻守长江要塞镇江……后因病归朝,死后遵其遗愿,葬于曾任职过的潭州。
观音岩位于天华山东侧,由两块重叠交错的巨石组成。上面的巨石成鸭舌状前倾,前倾的巨石之上刻有“观音岩”三字,两旁刻有“一见大吉”和“大显神威”字样。内石壁上刻有“三十八年癸巳岁”七字,据考证,为乾隆三十八年(1774)年镌刻,距今已有二百四十多年了。有民间传说,曾有某乐善好施的施姓夫妇,人到中年,膝下无子。某夜,施妇忽得一梦,一白发老叟自称土地神,说欲得子嗣可往天华山东侧巨石前求之。次日,夫妻二人沐浴更衣,携带祭礼,依老叟所指前往,果见山间一岩,傍山兀立,状若悬空。夫妻双双跪拜,祈祷求之。归家不久,其妇果然身怀六甲。观音岩由此得名。
镇山塔即天华山后山之巅一座七级麻石宝塔。据天华村志记载,天华古寺正殿前,曾有一个大水潭,现被其水库淹没。大凡称潭者,多为龙穴。相传该水潭有地下暗河通南海。每遇雷雨天气,潭中可闻龙吟之声。故先人在南面山坡巨石之上刻有“龙吟”二字,至今清晰可见。寺内高僧为护龙脉,保风水,故建塔以镇之。
万年松者,据清同治《长沙县志》载:“观音石上生松,久而不敝,亦一奇也。”南坡有万年松,生长在两块巨石的夹缝之中,古干虬枝,苍翠欲滴,风霜雨雪,傲气凛然。据载,1961年4月下旬,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在天华大队蹲点时,曾游此山,并于万年松下歇息。
民国三十一年(1942),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侵华日军遭到我抗日将士的顽强抵抗,久攻不克,意欲北逃。后被其中国军队第二十军拦截并全歼。为纪念阵亡将士,军长杨汉域将军请当地石匠在原长岳古道绿水桥边勒石:“大中华民国卅一年一月聚歼倭寇于此,蜀人,杨汉域勒石。”这块巨大的摹崖石碑至今保存完好,被誉之为“歼敌碑”。
响鼓石者,天华山中有一巨石,方圆约有十米,杖击之,如同击鼓。天华山,物之华光,天之宝气也。


12345下一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0 12:25 , Processed in 0.10057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