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名胜古迹之私家园林

2016-12-27 20:5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542|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梁小进|来自: 名城长沙网

(以下图文源自《老照片中的长沙》陈先枢 梁小进 撰稿,岳麓书社2014年12月出版,荣登“2015年4月湘版好书榜”)

长沙作为湖南全省的首善之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精华集萃,城市园林的建造也颇具特色,自唐宋以来,即有不少著名的园林建筑。清中期以后,湖南人才辈出,特别是由于湘军的兴起,大批湘籍人士得以发迹。他们多在长沙建造公馆,构筑园林,如李星沅在柑子园的芋园、郭松林在落星田的郭家花园、朱昌琳在丝茅冲的余园、曾国藩祠的浩园、周达武的蜕园等等。这些园林,亭阁回廊,池塘萦绕,假山嶙峋,异木争妍,奇花斗艳,间有乔木高耸、绿竹阴影,风景十分绮丽。


1、芋园一角


2、东庆街芋园环湖长廊


3、局关祠浩园听雨轩


4、泰安里蜕园


5、蜕园思源桥


6、落星田郭家花园


7、府后街曾国荃府院


8、东茅巷许庐后花园


9、龙璋西园


10、东门外容园


11、浩园草亭与假山


芋园是清代长沙规模最大的私家花园之一,遗址在今柑子园至浏正街一带。园主李星沅(1797—1851),字子湘,号石梧,清长沙府湘阴县人。道光进士,官至两江总督。芋园始建于道光年间,后经李星沅次子李概等的经营,日臻完善,到光绪年间发展成为一座湖光水色、花木葱茏的古典式园林。芋园占地2万平方米,水面居半,西部以黄山石叠为山,乔木阴翳;东部筑水角凉亭,风光涟漪。园中遍植白榆、乌桕、梧桐、黑松,穿插紫薇、绣球、桂树、腊梅,循季绽放。湖中筑有南北走向的长廊,将水面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湖中植有荷花,每到夏季,荷花盛开,香溢满园。湖中长廊为全园景致之总要,沿廊分置亭、廊、馆、阁,形成22个风格各异的景点,廊壁上嵌有各种碑刻百余方。民国初年,社会动荡,李氏后人生计艰难,芋园逐渐荒芜,后又在1938年的长沙大火中被毁,一代名园变为断垣残璧。幸得李星沅五世孙、民盟烟台市主委李松峻先生保存了这二帧照片,图中所示,即是芋园长廊与芋园之一角,犹可见往日风光。


浩园,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落成于光绪元年(1875年),系曾文正公(国藩)祠的花园,遗址在局关祠今田家炳实验中学一带。浩园照片始见于1916年日本国用珂罗版印制的《长江大观》一书中,摄影者为日本著名摄影师山根倬三。浩园占地近百亩,亦为清代长沙最大的私家花园之一。据光绪元年的湖南巡抚王文韶《敕建曾文正公祠碑》一文记载:浩园“有池,广袤十数亩,为桥一、楼一、亭五、台二。池畔垒石为山,杂莳花木,翼以回廊,缭以崇垣,垣周二百六十丈”。浩园建成以后,以其为祭祀曾国藩之地,常有湘军将帅、省城官绅、名流雅士前来,诗歌唱和、聚宴相会。郭嵩焘的《浩园雅集图记》曾记曰:“穿石步池上,循水榭,凭栏展坐,纵论天下得失”,“俯清池,桥亭水竹,映带左右,怡然有邱壑之思”。可知其景色之优雅。辛亥革命以后,曾国藩祠一度改为烈士祠。1919年,曾国藩后裔曾宝荪、曾约农姐弟在此创办艺芳女校,浩园景色仍旧。然而,也未能躲过1938年的长沙大火,楼台亭榭,毁之一旦。又过了数十年,园中假山被推倒、池塘被填平,浩园景致荡然无存,仅仅保存在这寥寥的几帧照片中了。


蜕园,原为湘军将领周达武在长沙的私家花园,遗址在今泰安里周南中学。蜕园故址原为清代大湾,传为唐代破天荒进士刘蜕的居所。清咸丰年间,湖南保靖人、浙江巡抚胡兴仁购得此地,始建造园林,取名蜕园。后该园出卖予湖南辰沅道杨翰,但因经营不力,以至“蛛丝满户,马粪平阶,柳卧枯池,藤穿坏坞,蝉声鸦声与堂上呼奴声相应”。光绪年间,蜕园又出让给甘肃提督周达武。周乃精心加以修治和扩建,几年时间,建成为一处面积达80多亩的园林胜地。1905年,周达武之子周家纯(朱剑凡)舍家兴学,在园内办起了周南女学,即后来的周南中学。照片所显现的,正是清末蜕园的一角,池水清悠,木桥飞架,台阁耸然,古木扶疏,确为一处胜境。


郭家花园,为晚清湘、淮军将领郭松林的私家园林,遗址在落星田西侧。郭松林(1833—1880),字子美,清长沙府湘潭县人。出身贫苦,咸丰六年(1856年)入湘军曾国荃营,勇猛悍战,积功至参将。同治元年(1862年)转为李鸿章部,成为淮军名将,官至直隶提督。郭松林从军发迹,骤然富贵,遂在长沙营造公馆园林,时称郭家花园。其园虽号称名园,但由于资料的缺乏,今人尚不能知其全貌。湖南省档案馆保存下来的这帧照片,摄于清宣统二年二月初九日(1910年3月18日)。这是王闿运、曾广钧、谭延闿、杨度、龙璋、胡元倓、廖树蘅等14位湖湘名流在花园木桥上的合影。照片中可见此桥为单孔砖墩木桥,花格木栏,桥端为一八角攒顶凉亭,四周古木扶疏,据此我们可略知该园林之一斑。民国初年,郭家花园曾遭破坏,后于1938年长沙大火中毁损殆尽。


这里刊载的,还有府后街曾国荃府院、东茅巷许瑶光府院后花园和西园龙璋庭院的照片,均为这些名人的后人所提供。


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曾国藩胞弟,为湘军著名将领,曾统率所部攻克太平天国重镇安庆和都城南京,官至浙江、湖北、山西巡抚,两广、两江总督。同治年间,曾国荃在省城购置府后街公馆,命名“讲让堂”,居住于此,日事经营。遗址在今中山路红色剧院一带。讲让堂的规模与风貌,由于缺乏资料,至今不详。据曾国荃六世孙曾山先生回忆,公馆很大,并有小院、花园。这帧照片,即是当年讲让堂内天井的留影。


东茅巷许庐,是晚清官员许瑶光的公馆。许瑶光,字雪门,长沙人,晚清进士。同治年间,许瑶光随左宗棠入浙,曾任浙江嘉兴府知府,光绪初年升任浙江布政使。东茅巷许庐的情形,据许瑶光的曾外孙女龙永宁回忆,该公馆坐北朝南,为一曲尺形布局,前临大东茅巷,后通青石桥。公馆内房屋数十间,其北为花园,内有荷池、假山、小桥。临池的西面建有一座亭阁,名为水阁凉亭。从照片上看,清漾的水面倒映出亭阁的倩影,阁亭为一双层封闭式建筑,石砌基座,重檐飞角,门窗均有精美雕饰。许庐的情貌,我们原来几乎一无所知,幸有这帧照片,为我们留下了它后花园的一景。


龙璋(1854—1918),字研仙,号甓勤、潜叟,清长沙府攸县人。清光绪举人。先后任如皋、上元、泰兴、江宁等知县,致力兴学育才,曾创办如皋新式小学堂、旅宁中学堂等,对湖南明德、经正学堂亦多所资助,为两校之董事。1907年以母丧弃官归里,致力教育,兴办实业。先后参与创办瓷业、铁路、南云商业诸学堂,开济、利济轮船公司,并组织商船公会、农会等。辛亥革命后任湖南交通司司长,旋为西路巡按使,前往常德和湘西各属招抚。西园今为街巷名,原系龙璋的私家庭院,位于今开福区湘春路南侧。龙璋后人龙毓琬(龙绂瑞之女)留下了这张西园的照片,并撰文道:“西园给人总的印象是宏敞气派。它共有四道厚木的大门。第一、二道门之间,有个很长的甬道,甬道边有水塘、花树。第二、三道门之间有一小甬道,由此进入轿厅。轿厅很大,有八扇楠木屏门,通过屏门到第四道大门、才进入正屋。轿厅两侧有东花厅、西花厅。西花厅前面有个很大的葡萄架,一到夏天,叶子遮天蔽日,绿阴如洗。六月后走廊上即垂着竹帘,帘后摆着一盆盆的茉莉花、鱼子兰,走过其中,只觉香风阵阵,凉爽宜人。西花厅一边,面对池塘有一座水榭、曲折的走廊很像苏州的留园,月明之夜,坐在长廊上看月映水中,很有情趣。”


容园,在长沙小吴门外二三里叫“桃园”的地方,即今蓉园宾馆,是民国时期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在城外的别墅。何键(18871956),字芸樵,号容园,清长沙府醴陵县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1916年加入湘军,19267月参加北伐,历任旅长、师长、军长。1927年策动“马日”事变。1929年至1937年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统治湖南的9年,是湖南的经济、文化较为发展的时期,无论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城市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就在这一期间,何键也给自己营造了一处优雅豪华的别墅,以自己的号取名容园。此园的营建,颇费了一番心思,“据说是出自广雅校长陈熹的手笔和心裁”。民国时期的长沙《力报》曾刊登过一篇《郊外一块美丽的土地——“巧夺天工”的容园》的文章,描绘容园风光道:这里“有奇艳的花,有丛茂的树,有精致的小舍、碧静的池沼,同时也有各种奇异的禽兽”。容园的大门为一座富丽堂皇、古香古色的宫殿式建筑,显得十分的厚重。进门为一片如茵的草地,左边是一片桃林,桃丛中有一口池塘,养着一对灰鹤;林中还有一个笼子,关着二只灵活的猴子。对面是一个小茶肆,称碧茵室,陈设非常雅致,点心也很丰富,以供游人小憩。土堆上建有几座亭子,作为游人观赏景致或歇足之所。林旁一栋中西合璧的建筑,即为何键的住所。容园建成以后,何键并没有一人独占,而是实行开放,供市民游览。每到节假日,即有不少的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里。也有一些成年人,或是同好,或是恋人,前来赏心漫游、倾诉心声。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7 20:25 , Processed in 0.09921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