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名胜古迹之老教堂

2016-12-27 20: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95|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梁小进|来自: 名城长沙网

(以下图文源自《老照片中的长沙》陈先枢 梁小进 撰稿,岳麓书社2014年12月出版,荣登“2015年4月湘版好书榜”)

1、1904年吉祥巷圣公会教堂


2、1905年学院街内地会


3、1910年长春巷天主堂


4、1910年东牌楼遵道会教堂


5、1910年长沙德国立朋聚尔教堂


6、1910年长沙伦敦教会教堂


7、民初长沙司徒礼大教堂


8、长沙挪威国路德教会堂


9、长沙南门圣若瑟教堂


10、1922年长沙基督教青年会平民学校


圣公会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原是英国的国教,后传播到美国、加拿大等国。19世纪中叶,英、美、加三国的圣公会都派出差会来中国传教,并共同组成了中华圣公会。1902年,武昌圣公会派黄吉亭来长沙筹设教堂,最初即在吉祥巷租借得一处民房,开始传教。在这里曾发生了一起极不平常的事件。1904年11月,在长沙明德学堂担任教师的杰出革命家黄兴,因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并组织武装起义,被清政府获悉,四处搜捕。黄吉亭即将黄兴掩藏在教堂,后又借长沙关宴请圣公会的机会,掩护黄兴上船出走上海。次年,圣公会迁址北正街(今黄兴北路)。这帧藏于英国国家档案馆的北正街圣公会教堂照片,当摄于1910年以前。从照片上看,这时的圣公会教堂,还是普通的中国民间建筑。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黄兴回到长沙,即曾应邀在北正街新建的圣公会教堂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并题词留念。至今这所教堂内的高墙上,还嵌着镌刻了黄兴手书题词的汉白玉石碑。


1905年美国传教士葛荫华在长沙学院街租用民房建立了内地会教堂。大批的外国传教士进入了长沙,在这里居住生活,因而也就带来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如饮食、起居、服饰、发型、社交礼仪等等。这张1905年长沙学院街内地会茶会的照片,就反映了当时在长外国传教士社交生活的场景。茶会在内地会的庭院里举行,众多的人,包括身着西方服装的外国人,和穿着长袍、旗装的中国男女,围坐在一张长条形的桌子周围,桌上摆着茶水和瓜果点心。大家在一起饮茶、交谈,显得颇是亲热。另一些人则站立在门口,喜悦地观看着这一席茶话会。


这里还有一组清末民初时期拍摄的照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各类外国教堂的形状与风貌。


湘春门外天主堂,位于今湘春路彭家井,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这张照片出自英国国家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天主教曾在清初一度进入长沙,但很快即停止活动。同治年间与光绪早中期,天主教曾多次谋求来长沙传教,也一直未能如愿。光绪二十八年,意大利籍主教翁德明(G、Peregring  Mondaini)利用光绪二十六年“衡州教案”的赔款,在长沙城北门外修建了这所教堂。这是长沙的第一所天主教堂,也是西方天主教正式进入长沙之始。照片中可见,教堂以长长的矮墙围着,里面是一组西式建筑,东为教堂,西为办公与住宅楼,中有楼房连接,旁边还有修女院、育婴堂。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中,这所教堂被毁。这张照片中的教堂,就是其被毁前的状貌。事后,翁德明又按原样进行修复,于1919年竣工。修复后的天主教堂一直保存至今。


以下展示的3帧照片,则是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之中拍摄的3处外国教堂,不过是在被毁之后的情况,也出自英国国家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东牌楼遵道会教堂、德国立朋聚尔教堂、伦敦教会,这3张照片均是摄于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之中,我们可见,这几座教堂,或被揭去了屋顶上的瓦片,或是捣毁了门墙,已经空空荡荡,人去楼空。在清末来到长沙的传教士,尽管其中有部分抱以虔诚宗教愿望的人士,但不少的外国传教士却借助帝国主义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在长沙作威作福,欺压人民,因而引起长沙人民的愤怒。这些照片就反映了清末长沙人民对于外国在长沙势力的愤恨。


民国初年,西方宗教势力在长沙仍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教堂继续扩展,人数也有所增加。民国初年建造的司徒礼大教堂,就是一座规模甚大的基督教传教场所。以后又有挪威路德教会堂、圣若瑟教堂等入驻长沙。


其时,基督教青年会的组织在长沙也有很大的发展。基督教青年会原是一青年职工宗教团体,1844年创立于英国,后传至美国,成为从事“德、智、体、群”四育运动的社会活动机构。1885年传入中国,1912年成立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同年传来长沙,先后以浏正街和西牌楼雅礼学校旧址为会址,1926年迁入大四方塘。长沙基督教青年会成立后,贯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发扬基督精神,团结青年同志,养成完全人格,建设完满社会”的宗旨,遵从“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会训,开展劳工运动,从事社会服务,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1922年,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以长沙为“平民教育试验区”,并派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前来协助。长沙基督教青年会便聘请教师,借长沙各小学教室,招收学生10000名,分为100个班,免费供给灯油、书籍等用品,兴起了平民教育。这张藏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的照片,就是长沙基督教青年会平民学校,在192212月举行第二次毕业典礼的合影。其地址应当是西牌楼雅礼学校旧址的空坪,周围民房密集,粉墙黛瓦。坪地上,平民学校的毕业学生排组成一个图案,外面的大圆圈象征团结,圆圈内的等边三角形加上中间站立的一个人则为青年会的会徽,寓意其所提倡的“德、智、体、群”教育方针。看来还是别开生面,颇有新意的。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7 19:29 , Processed in 0.09914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