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草草 月到中秋分外明。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中秋时节的古老中国,丹桂飘香,万户笙歌,家家玉笛,城市和乡村的人们都会庆祝这极富诗意而又愉快的日子。 旧时的八角亭,每到中秋节,必定车如流水马如龙,其绮丽市景,充分展现长沙这座魅力城市的繁华和热闹。 月饼为中秋节一种应景食品,长沙本式月饼在清乾隆时期即享誉全国,在清人诗作中纷纷流传。民国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后,八角亭著名老字号九如斋月饼即被认为是长沙最时尚、最好吃的月饼。1946年的中秋节,正当抗战胜利后,很多老长沙人经历战乱,返回到长沙城过第一个战后的中秋节,人们热烈庆祝,九如斋在那年中秋销出两百余担月饼。生意之火爆令人咋舌。只是可惜现在长沙市面上,却难以找到老字号九如斋的门面了。前不久,记者遇到九如斋原经理杨建辉先生,他考我,问老九如斋的五仁月饼是哪五仁。我没有答对,因为九如斋五仁月饼的五仁必定要有德国橄榄仁。 中秋节时,也是服装大换季时节。旧时八角亭每当此季各绸缎庄和服装店必定大打折扣,引来爱便宜的人们纷至沓来。与此同时,八角亭各绸缎庄的老板们在吃过月饼后,纷纷坐火车乘轮船,前往上海。虽然大绸缎在上海都有专门负责采购的坐庄老板,但八角亭的老板们想到中秋节后马上将迎来八角亭商业的最大旺季,一点也不肯轻怠,一定会在中秋节时亲力亲为前往上海选购时新好看的绫罗绸缎。后来,民国时期电影明星胡蝶在抗战中来到长沙,也忍不住前往八角亭绸缎庄中选购绸缎。当年报纸称,即使在战时,八角亭的繁华和时尚程度,一点也不逊于战前的东方大都市上海。八角亭时尚的魅力,反映了长沙这座城市对生活的热爱,八角亭经历1938年中国抗战史上最惨痛的文夕大火,仍能迅速自愈,证明湖南人的力量和热爱家园、保卫家园的决心,八角亭让抗战时期的人们拥有抗战必胜的信心,看到美好的前景。著名记者曹聚仁在抗战中,匆匆路过长沙,当他走过八角亭时,便忍不住写下《八角亭的文明》一文。这篇通讯,被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八角亭成为长沙人在抗战中积极恢复生产恢复生活的符号,长沙的八角亭鼓舞了全国人民坚定抗战的斗志。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7:27 , Processed in 0.18666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