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大猛 载酒登高,剧饮为乐,效桓景遗事 重阳佳节,时当农历九月初九,日、月皆为阳数之极,既以为节,亦当避灾,故有东汉桓景听信费长房之说,为避灾佩茱萸囊登高故事。 老长沙环城皆山也,重阳之日,市民却喜渡湘水,登岳麓,于山红涧碧、高爽开阔处,载酒剧饮为乐。 亦有人就近登老城墙、上天心阁、去定王台、赴妙高峰虚应故事。 晚清民国,南社湘集成为省城长沙诗坛盛事,清明重阳春秋两聚。秋集之地,为避市嚣,多在城内定王台、贾谊故居、宜园、浩园、赐闲园、开福寺碧湖等地。 民国时期,传统节日一度遭遇打压。1934年前后,当局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从1934年开始,长沙明确规定,重阳节只要天晴,各中小学校必放一天郊游假,由学校老师带队游览郊野,岳麓山、朱家花园、容园等处皆为学生游览去处。各校教师因势利导,将“科学与民主”之精神灌注于中国传统佳节之中,常借重阳郊游之机,让学生贴近乡土、认识自然,高举“我们爱科学”、“我们爱文艺”的旗帜。一些名校如长郡中学、明德中学、妙高峰中学、周南女中、明宪女中及甲工、一师、楚工、一职等校,在重阳节常在岳麓山采集动、植物标本及矿物标本。其时,长沙人亦出现环保意识,人们在重阳郊游之时,看到湘江东岸近水处堆积成垃圾山、岳麓山周边农人随意放牧粪便遍地极不卫生,因此呼吁,整治长沙周边环境,还长沙绿水青山,以此而避瘟疫。同时,学校师生对于岳麓山上墓葬被盗、宵小之徒抠缺蔡锷墓铜牌、盗去黄兴墓铁栏杆、推倒爱晚亭石栏等行为予以谴责,并呼吁政府加强管理,表现出极强的文物保护意识。 菊花、螃蟹和酒,衣冠古朴古风存 “除了登高以外,长沙重阳还有饮酒持螯、赏菊赋诗,种种消遣,不一而足。前年和去年重阳,我同荦如、轺生、壶公还有几位年轻友人,都是聚在一处的,我们拼命喝酒,拼命剥蟹子,吃醉了,便拿笔大做其歪诗。”年轻作家高曼君在民国时期的《重阳记事》,反映长沙老重阳仍保留有极风雅之诗性。 长沙艺菊,颇显成效,宋代长沙即已培植出名优品种,到民国之时,曹孟其主持的孤儿院、陈夙荒主持的楚怡学校皆在重阳前后举办大型菊花展览,借此募捐,大作慈善事业,深得社会好评。此时,天心公园已出现菊展。至于北门各处花圃,更是秋色满园。 民国长沙街头饮食店和南货号,此节多有重阳糕应市,大抵皆为花糕,有糯米所制,亦不乏面粉所作之凉发糕、千层糕变换花样而号称重阳糕,糕上必撒栗枣、红绿丝一类。有的亦在糕上堆叠两只或九只绵羊的花式。 重阳前后正当长沙农家酿酒之时,所酿之酒,贮藏至明春开坛,号曰“杜鹃酒”,最为有名。此节多有酒徒寻至农家借尝新酒和陈酒者,长沙谷酒其味香洌,足酬佳节。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5:55 , Processed in 0.11783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