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道教源流及其信仰

2015-5-24 20: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277|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长沙县陶公庙   陈先枢摄

      原始道教的源头是楚地的巫文化。屈原《九歌》中的东皇太一是道教神仙谱中最为尊贵的神仙。湘君,即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是楚地民间祀奉的湘水之神,她们也成为道教神仙谱的成员。

      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鶡冠子、老莱子、文子等,无一不出自楚国,他们对长沙地区的影响十分深远。马王堆汉墓就出土了《老子》帛书《道 德经》,而且与今传世的各种版本恰好相反,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可称《德道经》。中国古代道家的黄帝之学与老子之学并称为“黄老之学”,但几千 年来却没有一部黄学书籍流传,而马王堆汉墓神奇地出土了“黄学”的4种佚书的抄本,即《经法》、《十六经》、《称》、《道原》。这对人们了解“黄学”的要旨具有重要意义,也证实了黄老之学当时已在长沙地区得到传播,且地位在其他学派之上。

       道教正式产生于东汉,它的渊源主要就是古代的神鬼崇拜和黄老之道。正由于道教与楚文化有不解之缘,湖湘大地的名山秀水便成了四面八方修仙求道的人的乐 土。唐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记》列有道教七十二福地、三十六洞天,其中今长沙地区占有二福地,三洞天。开福区鹅羊山为第十九福地,传为成少卿升仙之处,旧 有仙坛、丹台等遗迹。岳麓山为第二十福地,抱黄洞下旧有洞真观,传为东晋邓郁练丹处。岳麓山顶云麓宫为宋代建立的道观。浏阳大围山为第十三洞天一“好生元 上之天”;洞阳山为第二十四洞天一“洞阳隐观之天”,相传是药王孙思邈炼丹升仙之处。望城县的黑麋峰山上有大“寿”字石刻,相传为道教祖师吕洞宾所书。长 沙县榔梨镇的陶公庙,早在晋代,道教“真人”陶淡、陶烜就修炼于此,有“丹后丘紫府”之称。长沙城现存的街巷名斗姥阁、寿星街、玉皇坪、白鹤观、雨花亭、 太乙寺、三宫殿、药王街、轩辕殿等均是道教留下的“遗产”。

      长沙市区及市郊现存道观有云麓宫、东岳宫、河图观、陶公庙、戴公庙等。长沙市区已消失的道观有洞真观、真武宫、古雪观、露仙观、洗药庵、南岳行宫、药王庙、寿星观、玉皇殿、斗姥阁、吕祖殿、轩辕殿、太乙寺、太清宫、白鹤观、南元宫、三宫殿等等。

      道教的基本信仰——“道”,被解释为宇宙本原,是“灵而有性”的“神异之物”。这是对《老子》所说的“道”作的宗教阐发。道教尊奉的“三清”(玉清、太清、上清,均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便是“道”的人格化。道教修行的终极目标是“得道成仙”,使人返本还原,与道合一。长生久视,全性葆真,却不放弃人生享乐是道教的一大特点。先秦道家主张 一切顺应自然,因而在政治上强调无为。后来道家的无为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相结合,便发展为黄老思想。道教对中国文化有多侧面影响,其炼丹术积累丰富了化 学知识,长生术中的吐纳导引对中医学颇有进益。此外,对文学艺术乃至民俗信仰,道教都提供了一种底蕴。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化根抵全在道教……以此读 史,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

      道家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自然”,老子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和“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说法。庄子进一步发挥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把 “道”进一步泛化、物化、自然化,认为“道”无知无为、无所不在,主张逍遥放任,坐忘成真。长沙陶公庙戏楼联“凡事莫当前,唱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 上台终有下台时”即是这种思想的极好写照。

       在外来佛教中国化的同时,道教从魏晋开始,一方面吸收佛学,衍生出轮回成仙说、善恶报应说、天堂地狱说;另一方面与儒学相糅合,吸收儒学的修养心性之 说。如东晋道家葛洪著《抱朴子》,内篇讲“神仙方药”、“养生延年”,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其基本思想是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一面用 道家术语来阐释金丹、神仙之道;一面又倡言儒家的纲常名教。

      湖湘学派鼻祖北宋道州人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把道家思想推到极致。《太极图说》仅249字,另附一个上下5个层次,大小10个 圆圈的“太极图”。它融合儒、道两家思想,以道家思想补儒家不足。与儒家不彻底的宇宙生成学说相比,道家特别注重对宇宙最终本源的探索,颇有寻根究底的精 神。道家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源,但不是宇宙的最终本源,“太极”之前还有别的物质。周敦颐打破门户之见,大胆吸收了道家的这种有益思想。《太极图说》 与宋代道士陈抟的《先天图》有着密切联系,但对《先天图》的丹法思想进行了改造,将其衍变为宇宙生成程序,认为无极和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太极动而生 阳,动极则静,静而生阴。阴阳生出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生成万物,在阴阳二气和五行的相互作用下,万物变化无穷。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9 21:32 , Processed in 0.16143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