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官春云,全国人大代表吴金水接受法制周报记者专访 新闻开场白
“我长期生活在浏阳河畔,对这里几十年来的变化,感同身受,对她的未来更充满期待”,3月20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吴金水,在芙蓉区东湖街道龙马社区的三楼会议室,面对两百多位社区代表作报告时,这样解释他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向大会提交有关浏阳河议案的初衷。
“浏阳河实际上是承载着很多长沙人儿时记忆的乡愁源头,对于她的过去和现在,很多人说起来,情绪亢奋,而对她的未来,更是充满向往”,芙蓉区东湖街道工委书记尹卫东说,一首悠扬悦耳的《浏阳河》,更是把无数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寄托其中。
乡愁是什么?有专家称,乡愁是一个人对所有过往的记忆,打谷场的嬉戏,小溪边的玩耍,诸如此类……
“对一座城市怀有‘乡愁’,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中文语境中,乡愁多关乎乡土、乡情。城市实际上被无情地抛在一边”,《东方早报》一篇关于《城市乡愁》的文章称,从希腊词源上说,乡愁(“nostos”+“algie”)并不局限于思乡之情,它是一种对过去的无名的疼惜,城市故土自然也包括其中。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视察云南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时说,“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的建设路子,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从乡间走近城市的浏阳河,该怎样系住长沙人的乡愁?
本报首席记者朱春先文图 载不动的乡愁 A 四个“浏阳河”人
“一点都不夸张地说,是浏阳河养育了农大”,曾从1994年到2000年任职湖南农业大学校长的官春云院士,这样拉开了他对浏阳河的记忆之门,“包括我在内,很多农大人对浏阳河有一种特殊的乡愁。”
“那个时候,我们喝的水,就是农大在浏阳河故道打井取的水,很多人一到夏天,就在浏阳河洗澡游泳,从市区老校区搬家到农大新址时,师生们的运输工具,便是浏阳河轮渡。”
和77岁的官春云院士一样,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吴金水,也把浏阳河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地理记忆,深刻在脑海中,“那是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3月20日下午,吴金水在芙蓉区东湖街道办事处龙马社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过去的科研生涯中,他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浏阳河畔,每天感受这段承载着长沙人乡愁之梦的河流所带来的美好。
40多岁的黄太天,一有空就骑着摩托车,绕行在浏阳河边。他先后发现并推动了东沙井的改造,“我不是本地人,但我生活在这里几十年了,对这里有深厚的感情,如果有一天浏阳河建好了,别人都到我们这里来观光,那我们还需要花钱远行去别的地方看风景吗?”
“黄太天至少有三成以上的精力,在协助有关部门推动浏阳河的提质改造”,一位熟悉黄太天的当地居民,言辞中对黄太天的热情表示赞赏。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在东湖街道工委书记尹卫东力推浏阳河提质改造的构想出台过程中,黄太天充当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民间纽带,在地方政府与驻地高校专家学者的互动中,黄太天有时候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
3月24日下午5时左右,黄太天早早就来到官春云院士的办公室,反复给因塞车堵在路上的记者打电话,“官院士很重视你们的采访,到了就直接来办公楼啊……”
正如很多人知道的那样,浏阳河承载着历代长沙人的乡愁之梦,但随着城市污水的无节制排入,河道淤塞的加重,过去清澈的河水已经不再,舟楫纵横的美景也已远去,浏阳河的现状成了很多长沙人的痛点。
从中科院院院士,到全国人大代表,到基层街道负责人,再到普通的摩的司机,本文所撷取的四个采访对象,都对“浏阳河”怀有特殊的深厚情感,是地地道道的“浏阳河人”。
B 数十年间喝的都是浏阳河水
“我们当年刚刚从东塘搬到学校的现址时,学校师生没有自来水喝,要靠我们自己找水源打井取水”,3月24日下午,在官春云院士的办公室,78岁官春云说,对湖南农大的历届师生来说,关于浏阳河的记忆,不止是一段风景,而是刻进生命深处的深刻记忆。
“1958年以前,湖南农学院是在市区的东塘广场,现在的枫树山小学,当时还是学校的子弟小学”,官春云说,1958年学校从城区搬入当时还是远郊的东屯渡,由于没有通公路,学校搬家靠的是师生的肩扛手挑,一般是两个人抬着,从东山下水,经浏阳河坐船,再在东屯渡上岸,整个学校搬了几个月才搬过来。
官春云忆及当年的浏阳河,充满眷恋之情。
“那个时候的浏阳河,河水清澈,河道深,可以走船”,官春云说,当年的浏阳河上,经常汽笛长鸣,很多汽艇在上面穿梭而过,河面上,飞鸟成群,河岸边,不知名的野花盛开,远处还有农村的炊烟袅袅,一派明媚的景象。
在谈到自己与浏阳河的结缘时,官春云说,自己虽然不是长沙人,但读书时代起就来到了这里,直到现在,还没有离开。
官春云告诉法制周报记者,自己是内蒙古人,1955年中学毕业后,,从湖北考入湖南农学院,1959年毕业留校,先是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住在农民的工棚里。“刚毕业时,我编在一连,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直到两年之后结束这种生活,调回学校的农场,担任生产队长。”
“当时的生产队长有两个,一个是专门负责劳动生产的,另一个则负责把老师的科研安排到田里,也就是负责教育科研人员进行农田试验的协调,我是后一种情况的生产队长。”
在基层工作了多年后,官春云到农学系担任系主任,1994年任校长,直到2000年卸任。200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是浏阳河养育了农大”,官春云动情地说,学校刚搬过来时,浏阳河与河岸边的东湖成了数万师生的乐土,他们在这里散步,在这里看风景,男生还在浏阳河里洗澡。“那时的东湖,水连水,一眼望不到边,不象现在这样被人为地分隔成很多片……”
官春云说,大约是文革中期,浏阳河水就开始变得不那么清澈了,人们再也不敢下河洗澡了。
“学校搬过来很多年,都没有通自来水”,官春云说,时任农学系主任的他,找到浏阳河的故道,在那里打井取水,并将那里取名为耘园教学实验基地。
27年后的1985年,吴金水也来到了浏阳河畔,在这里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在过去30多年里,除了10多年在国外做研究外,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这里。
“塞纳河”的猜想 A 倍受关注的“两会”议案
与官春云院士一样,吴金水也充满了对浏阳河与东湖的眷恋之情。“我喜欢看书,也喜欢与当地人交流”,吴金水说,通过这两条途径,自己了解到这里不仅有如画的风景,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千年不绝的龙王庙,还有马楚古国的城墙……”
吴金水告诉法制周报记者,他通过了解得知,现在东湖街道所在地,当年还是秋收起义军准备攻打长沙的所在地,有红色记忆。
“很多人是从个人情感来谈浏阳河的,事实上,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浏阳河的经济地位也很重要”,吴金水说,基于对浏阳河的深厚情感与浏阳河城区段特殊开发价值的思考,他在今年“两会”期间,先后撰写了《关于将五十里浏阳河两岸建成独具特色、国际一流的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的建议》、《关于打造“浏阳河九道湾文化旅游商务区”的建议》等两个议案。
“这两个建议侧重点不同,但目标一致,那就是要充分利用这条河独特的自然资源,融入两岸的人文特色,保护和开发好这条河”,吴金水说,会议期间,考虑到两个议案有一定的同质性,最后合并成一个议案提交了大会。
法制周报记者辗转得到的这份《建议》案原稿,吴金水花了较大篇幅,以饱含情感的笔触,描述了浏阳河的黄金未来,并将其比肩于塞纳河之于巴黎、泰晤士河之于伦敦、黄浦江之于上海、秦淮河之于南京,“能让人们通过品味浏阳河,来认识城市、感悟城市!”
“ 长沙素有‘山水洲城’之誉,而其‘水’,除湖南母亲河湘江之外,最有名的当数浏阳河了”,吴金水写道,浏阳河是长沙的一张烫金名片,本身就是长沙城市特色的一部分,是城市发展中可利用的一宗巨大品牌资源。
“它是长沙的一张王牌,一个让长沙走向全球不可多得的支点,如同长沙身上的金腰带,一旦用好,更好地打造城市魅力,真正打造出长沙的软实力。”
“浏阳河湾过了九道湾,蜚声中外的民歌《浏阳河》,让人们对这条多湾的河流充满向往”,吴金水说,浏阳河不宽不窄的尺度非常适合发展旅游(如龙舟比赛),有50里是在长沙城区内,基本上处于一个待开发的好时机。浏阳河流域物产丰富,两岸名人荟萃,名胜古迹众多,一条黄金旅游线路呼之欲出。
“我们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借助这一品牌,为长沙再添一项世界级旅游产品”,吴金水建议长沙市按照打造世界名河的标准,统一规划,分区分步实施,把浏阳河两岸建成独具特色、国际一流的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
B 长沙可不可以有自己的“塞纳河”?
“吴金水代表,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生活在海外,眼界开阔,思维独特”,3月24日下午,东湖街道工委书记尹卫东在接受法制周报记者采访时说,吴金水代表之所以会在今年“两会”上,提交有关浏阳河建设的《建议》,与他的海外经历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对流经巴黎市区的塞纳河,非常熟悉,他想到了两者之间的关联。”
“‘塞纳河风情区’ 在巴黎市区河段长度约20公里,横贯巴黎市区。是欧洲最具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河流之一。如何将借鉴法国塞纳河风情区的经验来创新性的建设浏阳河九道湾,是吴金水代表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尹卫东说,吴金水在龙马社区向当地群众做“两会”报告时也坦陈,自己做这个“建议”,就是想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能够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更多地将环境保护、创意规划、资源开发与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城市发展。
尹卫东说,塞纳河的美在于其生生不息、蜿蜒辗转、风情万种。在塞纳河的两岸,都种植着繁茂的梧桐树,从船上看过去,蓊蓊郁郁。树林的后面,就是庄严的建筑群。河北岸的大小皇宫,河南岸的大学区,河西面的埃菲尔铁塔,还有位于河东段城岛上的巴黎圣母院,等等,都以富有鲜明个性的建筑形态,展现出了它们所共有的华美风格。
“浏阳河九道湾区域与巴黎的塞纳河在自然禀赋上有多重的相似性,浏阳河九道湾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春天里百亩油菜花开,璀璨夺目;秋天里农大的红叶绽放,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使山光水色分外娇艳。”
尹卫东认为,如果能把河两岸建筑风格的定位找准,将每个节点建成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协调统一的整体,体现高标准的文化品位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按照截污、绿化、保护、造景、管理的要求,通过实施水体治理、路网建设、景观整治、文化旅游、民居建设“五大工程”,全面提升浏阳河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休闲功能、商贸功能和居住功能等六大功能。那么浏阳河九道湾比肩塞纳河绝对不是梦想。
为了更神似塞纳河,尹卫东建议在浏阳河风光带重筑定王台,龙王庙,马楚城墙,等等。
“当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泛舟塞纳河上,河西的埃菲尔铁塔成为游人经典的回忆。如果我们把中国最具有孝道文化精神的定王台建筑于浏阳河畔,那河水与楼台相得益彰,成为游人眼中最美的画面。春天登高定王台,俯瞰百亩油菜花,惹得文人骚客相陶醉。夜里扁舟浏阳河,看定王台上灯光闪耀,朦胧浪漫。让情侣爱人心动情牵。”
GMT+8, 2025-5-1 00:07 , Processed in 0.09232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