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挖掘与收集有关我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史资料,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政协长沙市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开展文史资料征集活动,以积累史料、丰富库藏,为我市近现代历史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更加繁荣服务。兹将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征集范围与主要内容 本次文史资料征集的主要范围与内容为:1949年至1988年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其重要人物的历史资料。 (一)社会发展史料 1.民主建政时期(1949—1953) 长沙和平解放,市、区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清匪反霸与城市民主改革,取缔反动会道门,废除封建把头制度,收容改造妓女等。 2.减租减息、征粮支前时期(1949-1950) 长沙人民支援人民解放军进军两广和大西南,长沙人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参军参干,奔赴云南、新疆,支援边疆建设(八千湘女上天山)等;农村地区开展减租减息以及征粮工作(其政策、做法及效果)等。 3.镇压反革命运动时期(1950-1951) 反动党团登记,清除国民党残余反动势力,打倒恶霸地主,镇压反革命分子。 4.土地改革时期(1951-1952)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土地法及其政策的宣传贯彻,土改工作队的成立等),农村阶级划分,土地与房屋财产的分配、工作步骤及方法、成效与作用(包括复查),城乡协调处的建立与工作等。 5.抗美援朝时期(1950-1953) 长沙青年报名参军,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各界群众声援抗美援朝的活动以及为响应抗美援朝捐献物资,长沙各界人士参加赴朝慰问团,等。 6.抗击1954年特大洪水 望城、宁乡、浏阳三县受灾情况,党和政府领导抗灾救灾的情况,灾后的建设与恢复。 7.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 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与成效,农村互助组与初级、高级农业社的成立,城乡个体手工业合作社的成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资方人员的安排,资本定息制度的实行,及其有关政策;我市国营工商企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建立等。 8.粮油棉统购统销(1953年起) 粮食、食油和棉花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及其成效等。 9.整风反右派斗争时期(1957年) 党内整顿干部作风与大鸣大放,反右派斗争的开展,有关政策及其做法等。 10.人民公社化与大跃进时期(1957-1961)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贯彻,大跃进(大修水利、大炼钢铁与放卫星)的开展;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与行政体制的变化,公共食堂的开办与运行及其解散,城市人民公社的短暂建立与区街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有关政策与做法及其影响。 11.整风反右倾(1959-1961)时期 整顿干部作风、调整公社体制,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等。 12.三年困难时期(1960-1962) 城乡人民经济生活困难的发生,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调整,解散公共食堂;全民生活自救及调整国民经济,精简机关工作人员、职工下放等情况。 13.四清运动(1963-1966) 农村四清运动的开展,四清工作队的建立与工作情况, “大四清”(账目、思想、组织、作风)与“小四清”(钱、粮、工分、实物);反对社会上投机倒把、偷摸扒窃、打牌赌博、迷信、单干“五股黑风”;反对干部骄、娇、官、暮、怨“五气”的有关情况。 14.学雷锋运动(1963—) 长沙学雷锋的兴起与发展,雷锋事迹的调查与宣传,雷锋纪念馆的建立,各历史时期的学雷锋标兵等。 15.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时期(1963-1976) 长沙城乡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学大寨、学大庆先进单位的树立,农村割资本主义尾巴,湖南学洛塔、野鸡坪等活动的开展。 1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长沙“八一九”事件与红卫兵运动的兴起,红卫兵大串连,“破四旧、立四新”运动,长沙各主要红卫兵与群众组织(“赤卫队”、“高司”、“井冈山”、“湘江风雷”、“东方红”、“工联”、“红中会”等)的有关情况,各群众组织之间的派性斗争,历次严重武斗事件,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市、区红代会、工代会、农代会的成立,市、区“五七干校”,市、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及其体制,“三忠于”活动的开展,清理阶级队伍等。 17.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1956—1979) 1956年长沙城镇知识青年赴浏阳大围山、绥宁县农村,建立集体农庄始末,1958—1963年城市青年的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形成;有关政策与做法,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安置及其在农村劳动与生活的情况,1973年落实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政策情况,各“知青点”的建立,下乡知识青年的陆续回城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的结束等。 18.落实政策时期(1976-1982)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清理“三种人”、清退抄家物质的情况;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平反冤假错案,摘除“地、富、反、坏、右”帽子等。 19.改革开放以来(1978—1988)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人民公社的撤销,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情况;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情况,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企业重组改制,长沙各名老工商企业的变迁。 20.教育体制改革 恢复高考制度,电视大学与各种社会学校的兴起,各百年名校的恢复与进一步发展。 (二)行业发展史料 主要征集有关各行业组织机构(包括行业协会、非公组织)的历史沿革、地位作用、机构特征、重大变迁等重要活动的史料。 行业主要指以下行业:农林牧渔、医药卫生、建筑建材、冶金矿产、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水利水电、服装餐饮、教科文艺、广播电视、工商市场等。 (三)历史人物史料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行业的代表人物或带头人,如名师、名医、名演员、名手工艺人、名厨等的史料。 (四)城市建设史料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的城市规划,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五大工程”与湖南宾馆、市委办公大楼、湖南剧院等的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与街巷的变迁,车站、码头、机场的建设与变迁,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各大型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各名胜古迹的保护。 (五)个人史料 各类追思录、个人回忆录、个人自传、个人影集等带有“三亲(亲见、亲闻、亲历)”特色的书籍、照片、音响等资料。一旦被收录,由市政协颁发收录证书。 二、征集时限 本次征集活动从本日开始,长期进行。 三、征稿要求 (一)本次征集的史料文稿,原则上要求为未曾公开发表过的(不含内刊)。其形式可以是文字资料(手写稿、复印件、打印件均可,亦可为电子文本),也可以是图片、音像制品和实物,并要求提供者对于资料的著作权与所有权负责,本征集单位不负任何责任。 (二)文稿内容应系根据“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所撰写,文责自负。要求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不作论述。文稿不限体裁、不拘字数,不求完整。图片和音像制品须作一定的文字说明,交代明确的时间、地点,画面、声音清晰,不作任何艺术加工。 (三)所征集的文史资料一经收录入库,即根据资料价值和篇幅、体量给予报酬,视情况颁发收录证书。若结集出版,稿酬另计;或可推荐刊发,则由刊发单位支付稿酬。 文稿请注明作者或提供者的姓名和联系地址、联系电话;若是本人口述别人记录整理的,必须注明口述人、采写人和联络人以及联络方式。 地 址: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大道218号长沙市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办公室收。 邮政编码:410013 邮 箱:280484464@qq.com。 联系电话(传真):0731-88668860 长沙市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2 13:04 , Processed in 0.10128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