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爽楼
挹爽楼系清末民初长沙餐饮名店,位于北门红墙巷。晚清红墙巷侧纱帽塘有一栋豪华气派的公馆,主人系衡州知府谭布仁。宣统元年(1909年),谭布仁解职回长沙,由他和家厨集资在公馆内开设挹爽楼。至民国二年(1913年)拆掉围墙,扩大经营,增加澡堂、菜馆、理发、照相等业务,生意火红,成为长沙北门一带的著名酒家。主勺名厨叫胡辉元。(图18、19)胡辉元曾是谭布仁的家厨。后来也成为名厨的舒桂卿是1917年进入挹爽楼学厨,师从胡辉元的。舒桂卿出生于1904年,长沙县谷塘乡马鞍冲人。舒桂卿最初就是在挹爽楼里学到了湘菜的烹调原理,见识了官府湘菜的品质与品位。后来,舒桂卿成为白崇禧、李宗仁夸奖的一代湘厨。舒桂卿又培养了不少当代湘莱名厨,其弟子王墨泉、谭添三、周四安,都成为业界翘楚。 “文夕大火”后,挹爽楼迁至红墙巷左侧,后又迁至喻家巷,由名厨袁善诚掌瓢,另有王春生、吴定安等协理,生意不减当年,一直延续至1949年。(图20、21、22) 1982年长沙饮食公司将挹爽楼恢复于北正街,可惜1991年因为城市改造,北正街被拆除,挹爽楼再次从长沙城消失。
附:“北门师傅”舒桂卿(江异撰)
舒桂卿,1904年出生,长沙县谷塘乡马鞍冲人,13岁(1917年)到长沙议会西街(现在的民主西街)挹爽楼酒店学厨师。(图23)他的师傅叫胡辉先,也是长沙县人,与舒桂卿有点挂角亲戚。胡辉先烹调手艺好,在衡阳当过知府的谭布仁家里做过家厨。 当时长沙市以五一路为界,分“南门”与“北门”,好一点大一点的酒家餐馆几乎都集中在现在的解放路、八角亭、鱼塘街、东茅街、育婴街这一带,所以做厨师“南门师傅”要比“北门师傅”牌子响一些,也俏一些。 1924年,20岁的舒桂卿决定要到“南门”去闯一闯,他来到了开在青石桥的奇珍阁(大约是今天解放西路长沙宾馆的位置)。刚去那阵子,奇珍阁的厨师们有点瞧不起他这位“北门师傅”,谁知几个月下来,舒桂卿居然得到了奇珍阁的头牌神墨师傅夏敬秋的赏识。这是因为第一,舒桂卿炒菜手性极好,他炒出来的菜,顾客都以为是夏敬秋的手艺。第二,舒桂卿舍得做,做事从不偷懒。第三,他对夏敬秋非常尊敬,上班前给夏师傅泡好菜,吃饭给夏师傅装饭,这些本来是刚入门的小徒弟做的事,舒桂卿都做,令夏敬秋感动。 1934年10月,潇湘酒店在育婴街开张,舒桂卿转投到潇湘宋善斋的门下。宋善斋与萧荣华、柳三和、毕和清在当时号称湘菜的“四大名厨”,舒桂卿离开站稳了码头的奇珍阁,主动到潇湘这个新店子来,他是想得到宋善斋的点拨。 在胡辉先、夏敬秋、宋善斋的接力传授下,舒桂卿成了有名的“全胯子”师傅,他做厨师的“六个子”:即刀子(刀功)、炉子(火功)、叉子(烧方)、碟子(凉菜)、盘子(拼盘)、棍子(白案)都有过人之处。舒桂卿在潇湘时,每月的工资是12块光洋,这在当时的年青厨师中再找不出第二个。 从1938年到1949年,舒桂卿先到衡阳,后到贵阳,再到重庆,再到南京,并先后在衡阳的乐群酒家、庆群酒家、重庆的曲园酒家、南京的华宫酒家、伯陵餐厅主厨。南京的华宫酒家、伯陵餐厅皆与南京政府国防部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座上客经常是军政要人、巨商达贾。日子一长,舒桂卿的名字不径而走,1947年蒋介石过60岁生日,总统府还专门派人把舒桂卿请了去,为蒋的寿宴做了两道湘菜。 舒桂卿每到一地,湘菜厨师都会自发地形成以他为核心,因为他不但烹调技艺高超,而且乐于助人。“文夕大火”之后,大批长沙厨师往衡阳逃难,在衡阳乐群酒家主厨的舒桂卿竭尽自己所能给予安排。一时没找到工作的,吃住都由他负担。后来,随着日寇南侵,舒桂卿自己也逃难到了贵阳,在贵阳的一家企业公司包食堂。即使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舒桂卿还拿出自己的工资,接济了从长沙逃难过去的厨师常丙生、周涵义、梁美生、周九龄等人。1949年的南京,市面十分混乱,甚至晚上有人抢商店。但在舒桂卿租住的小搁楼上,就挤满了长沙的厨师易玉龙、胡桃生、朱锡九等人。长沙厨师胡正凯得了重病,后来死在南京,安埋死葬都是舒桂卿出的钱。一些长沙师傅感动得流泪,他们对着胡正凯的遗体说:“胡正凯,你要记得舒桂卿啊!” 20世纪50年代初期,舒桂卿回到了长沙,因为经济萧条,他也失业了。在自己生活极其困难的时候,他宁可自己去挑土,宁可让妻子到别人家里去当保姆,也不去向曾经欠了他钱的同行索要欠款。他对妻子孔菊英说:“现在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有困难,我们饿不死的。”他就是在1951年的“生产自救”运动中,进了长沙花纱布公司搞食堂。 1956年下半年,中共“八大”召开,舒桂卿被调去北京为会议服务,首长们对舒桂卿的烹调技艺大加赞赏。有关领导给舒桂卿做工作,希望他能够留在北京,但舒桂卿以“不合水土”婉拒了。因为他在北京,似乎给北京的厨师们带来了压力,这些厨师们对他也并不友好,强龙难斗地头蛇,这是舒桂卿不愿留京的真实原因。 舒桂卿是1964年元月份由湖南省商业厅授予湘菜“一级厨师”,当时没有特级这个级别,一级算是“顶尖”级。舒桂卿1972年12月份退休,其时68岁。退休后他被长沙市饮食公司聘为技术顾问,1974年还参加了第一本《湖南菜谱》的编篡工作。 舒桂卿胸襟很开阔,他没有门派观念,年轻厨师向他请教技术,他从不保守。他自己也带过一些徒弟,其中不乏卓越者。他的徒弟方泽涵,解放后一直在萧华将军家里主厨。他的徒弟王墨泉、谭添三是国家级的烹饪大师、湘菜大师。 舒桂卿从厨半个多世纪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一般都鲜为人知。比如他讲做鸡茸海参、鸡茸鱼翅这类鸡茸菜,起锅前要放点咸牛奶,就又好看又好吃;他讲做红烧海参不能去冷油,要把油烧红再“兑”下去,听到“嘁喳”一声才好;他讲烧大方(肉)不能烧烂了,不能起泡,烧的时候是连皮带肉一起烧,吃之前要把肉削尽,只吃烧好的肉皮。 舒桂卿1984年因患肺癌去世,享年80岁,长沙市饮食公司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他的骨灰安葬在他的出生地长沙县谷塘乡马鞍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12:32 , Processed in 0.09240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