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晓仲 福临铺,坐落在长沙县东北影珠大山下的古 镇,距长沙市45公里,为长沙至岳阳古驿道之大站。历朝古驿道均由政府勘测修建,一般因地制宜设铺(即站),每铺相距十至二十里不等,此驿道从长沙小吴门 出发,便有鸭子铺、毛塘铺、青山铺、赛头铺和福临铺,后经竹山铺入平江。道虽不宽,却都由沙石铺成,下雨不见泥泞,车马畅行,十分便利,乡人称为福道。 福临铺原为茯苓铺,因当地百姓广种茯苓而得名,后因“茯苓”与“福临”谐音,百姓祈福神明而演绎成福临铺。 但在清朝乾隆爷微服私访江南的版本中,则另有一说。说是乾隆爷闻影珠大山景色秀丽,山顶老庙新庙供有陶淡真人雕塑坐像,便决意登顶拜谒。乾隆爷下山时已 是暮色苍茫,但见山下不远处茯苓铺灯火通明,歌声悠扬,即令宿于灯火映红跑马楼的李家饭店。年轻貌美的老板娘常年盘凤头发髻,人称李凤姐。她身材窈窕,歌 甜舞美,又操得一手好厨艺,厅堂厨房两惊艳,自然惹得凤附龙体。第二天醒来,乾隆爷沐浴在紫气萦绕的金色霞光里,喜从中来,欣然提笔御赐“福临铺”三大字 于此地,后来乾隆爷“游龙戏凤”的戏文唱遍江南,火爆福临铺,福临铺古驿站也因此得以重新修葺。驿站本为传递政府文书的人或出差官员暂住换马之地,修建本 有定式,不事张扬。但福临铺驿站却于此大修时,破格修建了官府衙门式厅堂,以便会见时之用。其内室、膳食房,乃至马厩均有讲究,用心可谓良苦。可惜这座星 级式的驿站毁于战乱,若能存世,当是警世之钟。 据传晚清重臣左宗棠,未发迹时从长沙进京时曾走福临铺驿道,并歇息于此。一早左公兴起,曾登驿站东南一坡岭察看,百姓后称此岭为左公岭。左宗棠见影珠山 岩石嶙峋,陡峭险峻,如铜墙铁壁,关隘险口,易守难攻,是长沙固守西北的重要战略要地,即令随员详细绘制地图,以作备用。文武兼备的左公,洞察力深邃,非 一般庸碌官员所及。左宗棠之举,无疑提升了福临铺驿站的政治品位。 进入民国后,国家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福临铺驿站果然应验了左宗棠的预见,影珠山真正成为了长沙西北的战略要地。无论谁主湘,都看重福临铺,派要员驻守。 1926年,叶挺率铁军北伐,所属一支先遣队即沿长岳古驿道北进,在福临铺稍事休整。百姓见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筹粮资助,更有开物农校的进步青年 闻讯,怀揣报国大志要求参加国民革命军,大有“重整河山待后生”的豪壮。这看似平淡的民心之举,极大激励了先遣队的斗志,他们速过汨罗江,配合主力部队突 破敌新墙河防线,克岳阳,攻下湖北门户汀泗桥,直逼武汉重镇,威震天下,福临铺人至今仍津津乐道北伐大捷。 1942年初,抗日战争第三次长沙会战战况异常激烈,日寇时而北撤,时而南进,福临铺和影珠山都是战斗激烈之处,尤其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冲锋号吹响后, 日寇一部从长沙仓皇逃至福临铺、左公岭一线时,即被我20军迎头痛击。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古驿站旧址进行的激烈战斗中,我军将士成功堵截敌军。至今影珠 山,岩石战壕的弹洞、火炮发射遗址的赤壁崖,均见证了战斗的惨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人在长岳古驿道北45公里处刊石立碑纪念抗日先烈:“倭寇未曾不片 甲,英魂驻此障长沙”的碑联真实再现了当年情景,彰显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伟大力量,有如金石之声响彻福临铺。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19:28 , Processed in 0.14567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