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梦想把足球踢出湖南

2014-6-13 08:5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65|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但只有足球世界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当世界杯遭遇父亲节。请不要再问“爸爸去哪儿”了?不少中国爸爸已做好熬夜看球的准备。

  只是可惜,中国队依然没有出现在本届世界杯中。

  这就好像在八十年前,一群爱踢足球的雅礼、明德的学生,在长沙本地绿茵场纵横无敌,可是一出湖南参加全国性足球赛事,就像“割豆腐”一样被杀得惨败而归。

  于是,不少挚爱长沙足球的人,老是在做着梦,梦想有一天能把足球踢出湖南,踢向全国,直至踢向世界。

  文/任大猛

  一   雅礼明德的足球队,纵横天下无敌手?

  听起来似乎很牛。

  八九十年前,湘雅医学校、明德中学、岳云中学等足球队,就已经分别与“世界”多次“遭遇”。不但将进入湖南的外省足球队打败,并且将现代足球发源地的英国水兵足球队打败。据当年报纸记载,这些“称雄于长江流域”的“洋鬼子”不但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且对长沙学生组成的足球队似乎“心有惧怕”。

  似乎只要把长沙各中学学生组织起来,只怕我们离世界杯已经不远,甚至可能早就冲进世界杯,亲吻大力神杯了。

  距今95年前,即1919年1月6日长沙《大公报》报道:1月4日下午4时,长沙一支由湘雅医学校6名中国学生和5名外籍教师组成的长沙足球队,与“久驰名于长江流域”的英国海军乌特鲁克球队比赛。

  结果长沙队以5比1的比分大败英国海军队。

  这5个球,中国籍学生攻入3个,湘雅外教攻入2个。

  该报评述道:“吾湘学子孱弱不振,屡见笑于外人。长沙队今日一战,足以雪吾湘之宿耻也。”

  “雪耻”的机会其实多得很,上世纪30年代,长沙城内掀起了第二波足球热(第一波足球热发生在1915年前后)。

  长沙城北三所以足球闻名并称“强队”的著名学校——雅礼中学、明德中学、岳云中学——屡屡向英舰上的水兵足球队下战书,派交涉员邀约英国水兵足球队,在长沙城北各校足球场大开球战。

  1931年1月17日下午3时,在泰安里明德中学足球场,一场中英球战激烈进行。上半场未及10分钟,英国人布洛克及米特米斯攻入明德队2球,但明德足球队在上半场扳回1球。下半场开场一刻钟之内,明德中学小将陈嘉应居然连下三元。结果4比2,明德中学获胜,“万众欢呼”。

  1932年,集各校健儿、名震全长沙的湘华足球队,向驻湘英舰水兵约定于湘雅球场打场友谊比赛。英水兵当天并未前来,却送来一纸复函称:“天气炎热,难于奔驰”,要求推迟比赛。《湖南国民日报》记者却替英国水兵分析起他们的心理来了,该报记者认为“(英国水兵)似有畏惧之心”。

  长沙足球队在绿茵场上牛气冲天的种种英雄事迹,其实翻读民国时期的湖湘旧报触目即是。

  随着全国政局的稳定,上世纪30年代,前来湖南观光旅游的各类人群不断增多。1934年7月,四川成都大学足球队举行暑季旅行,来到长沙,同时向长沙足球队进行挑战,于是雅礼、湘雅两校组队应战。同年8月初,又有一支上海球队,在暑假期间来湘观光,也声称要与长沙足球队进行比赛,长沙足球爱好者连忙组织队伍应战。但比分如何,却不见介绍。

  除了同城的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校际足球赛外,1934年以后,省与省之间的足球互动越来越多起来,当然,在长沙与外省的比赛,从报纸上看来,长沙足球队往往获胜。

  1936年4月初,武汉大学足球队,借清明节春假之期,来到长沙,向明德中学、雅礼中学、湖南大学三足球队挑战。

  第一场比赛,即于4月5日下午4时在明德中学足球场举行,明德中学以1比0的比分战胜武汉大学队。

  不过,明德中学这场仅有一分之差的胜利,貌似有些蹊跷。

  报载:武汉大学守门员,“以(明德中学踢来的)来球不猛,毫未介意,且守门员眼睛近视,故被应声入网”,实际上,此次来访的武汉大学队队员中,既有本身就是明德毕业出去的校友,同时,又有一些长沙籍学生参加比赛。

  以当年报纸刊载的长沙足球队的胜绩而言,长沙足球冲出湖南早就应当不是什么难事,但为什么民国时期,长沙足球却颇有“出不得湖”的讥讽呢?

  二  旧中国全运会上,湖南足球队一上场就被“割豆腐”

  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遛遛,烈火就是用来检验真金的。

  晚清民国时期,代表中国足球最高水平、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足球比赛,是在全国运动会上设立的足球比赛。

  自1910年至1948年,民国时期的全运会共举办7届,每届均设有足球赛。但第一、第二两届全运会参加足球比赛的只有两支队伍,不用正式比赛,冠亚军就已决出。

  湖南省参加了民国时期第三、四、五、六共四届全运会足球比赛。不过,均被其他省队像“割豆腐”一样轻易打倒,惨败而归。

  1924年5月27日长沙《大公报》记载了湖南省推选的足球队在第三届全运会上的表现:第三届全运会,在湖北武汉跑马地举行。比赛的第一天,即1924年5月22日,湖南省推选的岳阳湖滨大学足球队代表华中足球队迎战有李惠堂等旧中国“球王”组成的华东队。在赛场上,华东队认为湖南推选的足球队,“不值一较”,多数华东队队员“坐卧”于绿茵场上,任湖滨大学足球队在场上驰骋踢球,结果湖滨队仍以0比12的大落差比分,惨败而归。

  1930年4月1日至10日,在杭州举行的第四届全运会上,湖南以长沙明德中学学生为骨干组织了湖南足球队,上半场即被南京队攻入5球,下半场明德中学学生扳回两球,结果随后又被南京队灌入4球,最后,湖南队以2比9惨败而归。有作者投稿于《湖南国民日报》“国民公园”副刊,以隐晦的笔调讽刺明德中学实际不敌英国水兵足球队,但却往往只宣传其战胜场次,而对于失败却不愿提及。

  1933年10月中旬,在南京市中央体育场举行全运会,10月13日上午9时,湖南队一出场即遭遇本届足球冠军上海队,最终以0比15的比分羞辱而归。

  1935年10月11日上午8时,在上海江湾体育场,由雅礼中学校队组成的湖南足球代表队出战第六届全运会足球赛时,遭遇并非人高马大的浙江队,随即被浙江队以13比0轻松击败。

  对湖南足球历史最有研究、最具发言权的体育专家黄萃炎先生,曾分析称:推究湖南足球队在民国时期的全国运动会上,每场均以悬殊比分惨败而归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代表队员多系中学生。在省内,就同龄人的技术、体力来说尚可,但代表湖南参加全国运动会与各大城市的成人队较量就逊色多了,湖南足球在那时,真是出不得湖。”

  其实,除黄老所述的原因外,就地域水平总体而言,湖南足球球艺,技不如人。放在全国水平上来看,湖南发展落后于人,而底子又太薄,在近现代足球运动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

  1935年10月11日浙江队打败湖南队,新闻社发往湖南报纸的电稿即称:“浙球艺尚佳,湘绝无抵抗能力”。一语就道破了湖南足球水平技艺低下的真实情况。

  而实际上,浙江队在当时也并非全国省队中的一线球队。

  1935年10月21日长沙《大公报》刊出本届全国运动会最终比赛成绩及各选项名次。本届全运会足球赛排名前四位的依次是香港队、马来亚华侨队、广东队和上海队。这基本上真实反映了抗战前中国足球发展的状况和各省足球发展的水平。

  翻查中国近现代体育史,在中国近现代足球发展史上,香港和上海是中国足球运动开展得最早的城市。总体而言,在国内华南和华东地区的足球水平明显要较其他地区为高。在上世纪上半叶举办的十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足球一直称雄于远东各国,而前八届中国运动员几乎全部选自华南地区,到九、十两届时才有上海及天津运动员入选。可见就足球技术水平而言,华南地区长期保持优势地位,而华南地区的李惠堂等“球王”也在民国时期享誉全国。   

  湖南足球队最终没有参加1948年旧中国的第七届全国运动会。

  在前一年,即1947年2月,在汉口举行的华中球赛7场球战中。湖南队屡战屡败。当年参赛的一位队员在报纸上撰文称,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湖南已经把足球踢出了洞庭湖,扬威于全国。

  其实,湖南足球要真正冲出湖南,冲向全国,最主要的还是要去骄矜之气、好大喜功之气,认识到全省足球所处的真实水平和现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既是第一位的,技不如人,又颇多骄矜之气,胜则狂喜,败则不见于报章,一味好大喜功,显然这是一种“病”,得治。治好了,才能以健康的身体和心态,练好足下功夫,这样自然能真正踢出湖南、扬威全国甚至全世界。

1929年长沙秋运会有女足比赛?
文/任大猛

  1929年长沙秋运会的足球比赛

  民国时期,体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一方面中国面临亡国亡种的危机,迫使新旧人物关心民众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开明人物采取拿来主义,将西方一些优良的体育形式直接借鉴到中国来。新型的体育运动会即是如此。

  不过,民国初期的湖南,在相当长时期内,体育运动会主要是体操表演会,后来才吸收了田径等比赛项目,球类运动进入运动会则是更后来的事。

  湖南全省运动会,直到1925年在衡阳举行第八届运动会时,球类运动才引进到运动会中。湖南省第八届运动会,遇到连日倾盆大雨,球场低洼,足球球战变成水战,篮球变成泥团,跑道松动,跳场软湿。

  1929年,在长沙协操坪(今湖南人民体育场)举行第一届长沙秋季运动会。拟在11月29日、30日两日完成,本来并无任何球类运动举行,后来因国际友人的要求,决定新增一场国际球战,原定两天的长沙秋季运动会 ,遂延长一天时间。

  报载,于1929年11月30日下午3时,特别增加的一场“国际球战”,实际就是一场中英足球对抗赛。即英国水兵与先湘足球队比赛,“此为吾湘运动会上的第一次之国际球战,故其时观众,特别踊跃。英国驻湘领事哈尔定、英国舰舰长祁林,亦到场参观……英水兵白衣蓝衫,先湘足球队黄衣红衫。表演足球时,双方队员,均极勇敢,咸抱有以己胜人之概,而四围观众,亦争相竞睹。莫不希望战胜英水兵,第一次结果二与二之比,未分胜负。及休息五分钟,继续第二次竞赛,战斗较第一次更勇敢,结果四比三之比,英水兵胜一点。”

  当年在11月底参加长沙秋运会的运动者共有5万人。听说有球赛观看,前来观赛的球迷特别踊跃。协操坪为之一满,经武门一带人山人海,路为之塞。

  湖南省主席何键因五千米跑步而欢呼鼓掌致祝,正当心情爽朗之机,湖南体育界德高望重的人物黄凤歧趁机向坐在他前面的何键提出长沙应当建一座湖南公共体育场,获得何键主席的首肯。此后长沙城经武门外,遂有了一个砌着长围墙的公共体育场。

  1929年秋运会,长沙女足赛的四大疑点

  最先谈到1929年长沙秋季运动会出现有长沙女子足球项目的,是阎家笃、陈嘉钧的文章《长沙最早的女子足球赛》:

  上世纪20年代后期,长沙明德中学、长郡中学及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等,掀起足球热。“长沙城内一些性情活泼,思想开朗的女同学,看到男同学踢足球非常向往,跃跃欲试;于是她们自发组织起女子足球队来,把排球当足球踢,以篮球架作球门”。由此,女子足球运动开始。

  阎家笃当时担任周南女中的体育教员,“他看到女学生足球队非常活跃,十分高兴,主动要求担任教练。在他的热情辅导下,周南女子中学于1928年率先成立女子足球队。通过阎老师的热情辅导,周南女中足球队的技术,有了进步。有一次与明德中学初中一年级男同学足球队进行友谊赛,周南女子足球队队员苏镜、杨仁、罗孟芳、陶云等不甘示弱,轰动了全校”。这些想必应当是事实。

  这篇文章又说:“1929年,长沙举行秋季运动会,女子足球列为比赛项目。报名参加的有周南女中、南华女中、明宪女中和省长女中四支足球队。比赛规则基本上与男子规则相同,惟场地改为70公尺×56公尺,比赛地点在雅礼中学小足球场。大家都是新组成的队伍,球艺不高,但精神抖擞,干劲十足,争夺激烈。通过比赛,周南女中获得女子足球冠军,南华女中获得亚军。这几个女子足球队的出现,对当时冲破封建制度,争取妇女解放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湖南女子体育运动史上也留下了难忘的一页”。(引号内原文载于1983年6月《湖南体育史料》第二辑)

  阎、陈之文,声称女子足球列入了1929年长沙秋季运动会比赛项目,但这一说法本身却存在四大疑点。一、本次秋运会共设60个比赛项目(见1929年11月29日《湖南国民日报》、长沙《大公报》等),以今天眼光来看,分为两大类即田径赛与团体操表演,并未设有任何球类运动项目(掷篮球比远不属球类运动),女足如果列入运动项目中,必有说明。二、运动会开幕后,出于与外国友人交往需要,经组委会同意,特别设立国际球战,即中英足球表演赛,在各报纸中均加以特别说明,运动会因此顺延一日,可称特例,但一直没有新增女子足球的说明。三、运动会所有项目均在协操坪场内举行,并未借用场地,何故女子足球却莫名其妙借用雅礼小操坪,不太合乎常理。四、如果确有新增女子足球赛一事,何故在当年长沙各大报纸及陈奎生等人的体育要事回忆中无只言片语记载留存。因此女子足球列入了1929年长沙秋季运动会项目是大可以怀疑其是否真实存在的。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7-15 13:34 , Processed in 1.47604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