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建设大潮中,历史遗存能够得以保留无疑是幸运的,但它如果仅仅是作为一个摆设,就更让人遗憾。 近日,长沙市计划与多国企业合作,把裕湘纱厂遗址打造为长沙市商业文明的百年进化史博物馆。今年国庆,中山路百货大楼将恢复82年前的原貌,以原名“国货陈列馆”与市民见面…… 历史建筑由“冷藏”到“活化”,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3月,《关于加强我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建议》、《关于在时务学堂故址建立时务学堂纪念馆的建议》得到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的批 示。截至2013年6月,湖南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0366处。其中古建筑642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831处。长沙的城市建设如何让老建 筑有新身份?这座城市的探索将为湖南的文物保护等提供标本意义。 认清明日的方向,不忘昨日的来路。历史街巷、古建筑里也有绵长的乡愁。它们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值得每一个人小心呵护。 壹 城市·符号 “老建筑,不能放在那里摆看” 其它三甲都“遗产”了,岳麓书院还活着 4月9日,前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湖南大学,参观了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书院院长朱汉民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胡锦涛说,不说古代,就近代以来,每到重要的历史关头,都有来自岳麓书院的湖南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近代以来,岳麓书院几经转化,完成了从古代书院到现代大学的变革。但在“文革”期间,它只剩残垣断壁。湖南大学于上世纪80年代着手对其修复。在维护其安全的同时,也弘扬着千年学府的教育功能。 在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中,只有岳麓书院现在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还是一个有研究教学功能的真正书院。其它三甲都“遗产”了,它还活着。2013年起,岳麓书院设立“国学文库”,每年投入资金近200万元,资助国学研究著作、国学博士论文出版。 岳麓书院附近,湖南大学的9栋建筑也于去年5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建于上世纪20-50年代的建筑,现在作为湖南大学的实验楼、办公楼等,延续着自己的历史使命。 不利用的老建筑容易自然损坏 大刀阔斧的城市建设中,每个城市都在或多或少地消灭着自己的符号和文化记忆。此时,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使其满足城市新的发展需求,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尊重。 “老建筑一定要利用才有生命力。凡是不利用的,就容易自然损坏。”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办公室,著名建筑学者柳肃教授对本报记者说:“历 史建筑有的已经成为文物,有的只是一般的古建筑,哪怕是文物也可以利用。宫殿、寺庙等文物有专人维护,一般的历史建筑也不能只放在那儿摆看。利用了,至少 每天有人在里面打扫卫生,它就不会结蜘蛛网,被虫蛀,长霉,腐烂。” 2004年,长沙市政府明确潮宗街等11条街巷为长沙受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巷,时务学堂旧址等23处旧宅为重点保护的历史旧宅,并明确这些街巷、旧宅可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保护性修复或改造。 柳肃是23处历史旧宅修复的设计师。在做修复规划时,针对它们修复以后做什么用,柳肃都提出了建议。小型博物馆、纪念馆、茶馆、咖啡馆……甚至 公司想租借也行。10年过去,23栋旧宅修了近一半。其中有修好在用的,如马益顺巷59号公馆,2009年就成为长沙画院创办初期的办公场所。 也有的修好了,却一直空在那儿。 闲置的长沙老公馆 潮宗街梓园6号,民国旅社戏楼,长沙城保存最好的四合院之一。四合院有两层楼房,中间庭院有个小戏台,住在旅馆的人就着小戏台看戏、听曲。“修完后也很好,但相当长一段时间空着没有用,关着门。”柳肃长叹一口气。 更著名的是白果园巷中的程潜公馆。程潜是湖南和平解放的重要直接推动者,位于白果园巷的公馆是其在长沙的住处之一,它被建议做成长沙和平解放历 史纪念馆。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先枢颇有些无奈:“都已经做哒打算,又修好哒。只要政府一决策,或者交市博物馆或芙蓉区文体新局,搞点陈列品进去,搞个 把人管哒,一下就起来哒,很易得的事。就是空在那里,不搞。” 民国旅社戏楼、程潜公馆的利用情况到底怎样? 4月25日,叩响民国旅社戏楼大门的铜扣,给记者开门的是古琴专家、水云琴社创始人宋明。在联系管理方后,他随朋友前来参观。记者看到,大院与 闲置前相比,没有了堆砌的杂物,还算干净。据民国旅社戏楼门卫介绍,这里现在用作长房集团的办公场地。看到老建筑保护得这么好,宋明想它是否能和湖南的某 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匹配,举办长期展览,从而发挥更大的用处。 白果园巷,程潜公馆大门紧锁,记者数次敲门也无人应答。与其共一堵围墙的老建筑现在开设着靓汤养生馆。养生馆服务人员说,她们也进不去程潜公 馆,倒是透过围墙的窗户,看到过程潜公馆里有人做菜。通过程潜公馆正门布满灰尘的窗户,记者看见门内右侧摆放着一台较新的洗衣机,桌上放有洗衣粉、洗衣 液,大院内挂着洗好的衣物。除此之外,并看不到太多的生活痕迹。 贰 活化·规则 历史遗存和城市发展的博弈 “做假古董没有意义” 2011年10月13日,应朋友之邀,柳肃来到橘子洲头。他在微博中感慨:“好久没去过橘子洲头了,今天应朋友之邀去了一趟,非常遗憾。宝贵的老建筑没有保护好,新建的建筑毫无价值,糟蹋了那块宝地。” 比如位于橘洲中段的美孚洋行私人住宅。“像美孚洋行,要是哪个公司来租它,做它的公司总部,那都是很有身份的。就像欧洲人说的,这些建筑有身 份,有历史,是个老贵族。”1904年,长沙开埠后,洋行蜂拥而至,美孚洋行是较为著名的一家,当时长沙洋油市场几乎为这家洋行所垄断。 透过老建筑的材料、技术、工艺,前人的审美观、艺术观跃然眼前。“这就是它最大的价值,今天再去做假古董是没有意义的。美孚洋行,原来红砖清水墙很是漂亮。现在却贴着红瓷砖,搞得不伦不类。” 陈先枢也发出了类似的感慨,“就是贴点红色的贴面砖在上面,那就不像个老建筑,就像一个红砖砌的新房子,但是又做得很假。” 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有一定的限制,首先要体现历史的原真性,其外观、建筑构造都不能随便破坏。柳肃强调“尤其是外观,这是最说明它历史形象 的。维持它外观不改变的情况下,将它修复,改善内部设施,很多用法都可以。当然,最好不做烟熏火燎的餐馆,油烟对建筑有腐蚀,而且怕着火。” 改善原住民家庭的生活条件 柳肃在意大利呆了很长一段时间,他特别羡慕人家一座又一座房子大多是古建筑,还被很好地利用。有的用作住宅,有的陈列着世界上最华贵的奢侈品, 有的成为宾馆,随便住一间,300年了,又一间,500年了。老板也很自豪地吹嘘:我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达芬奇那个时代的。 宾馆从外面看,红砖有点破了,连门窗的外观油漆都有点剥落,但走进房间,厨房里是很现代的设施,卫生间里有雪白的抽水马桶、雪白的浴池。 “国内有些老街区一变,味道就不对了。虽然建筑还在这儿,也修好了,但是老百姓走了,这不是原来的样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公约中两条最重要的原则,一条是历史的原真性,另一条是生活的延续性。 当然,要留住原住民,留存城市的生活记忆,特别要注意改善原住民家庭的内部设施、生活条件。 多年前,柳肃调研太平街、潮宗街,也听到老百姓抱怨:“哎哟,你们把它拆了吧,你们在别的地方给我弄间新的房子把它换了吧,我们也不愿意住这种地方。” 怎么让老百姓留在这里?“就是我们说的活化。在建筑学来说,生活的现代化,就是厨房、厕所的现代化。你厨房里有自来水、煤气灶、煤气管道,厕所 里有淋浴、抽水马桶,这不就是现代化了吗。至于你房间里面的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这不买来就是嘛。这与它是古建筑还是现代建筑毫无关系。”这个观点 柳肃说了很多年。 民资加入老建筑利用 2011年,北京拆了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重庆拆了蒋介石的行营,苏州拆了桃花坞。当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遇到经济发展的需要,柳肃认为,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取决于至少要不以GDP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唯一标准。 在都正街历史街区改造现场,长沙历史文化名城推动委员会委员刘叔华也向本报记者说到,城市一旦开发起来,就容易顶不住。这是一个通病,说明问题 的出现有它的规律和必然性。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有时候是无奈之举,如果土地财政的问题不解决,那卖地、破坏历史文物就得不到根本改善。 古建筑保护缺乏经费,也一直是一个问题。政府的拨款只是杯水车薪,古建筑的利用更需要长期的投入。如果民营资本进入老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当中,就能弥补政府在人力、物力上的不足。 南二环与湘江路交会处,是长沙机床厂的百年旧址。刘叔华对它的利用赞不绝口。经过房地产厂商的合理改造,百年大树和工业印记原址保留。 接手中山路百货大楼的友阿股份董事长胡子敬说,“10月1日,中山路百货大楼修旧如旧,重新开业,并且只卖国货。”82年前的这一天,中山路百货大楼原身“湖南省国货陈列馆”承载湖南人抵御洋货、自力更生的豪迈问世。 3月中旬,法国某时尚服装公司品牌执行总监表示,公司将尽快在裕湘纱厂开设中国大陆首家旗舰店。接下来,长沙市还将和多国企业合作,将裕湘纱厂遗址打造成长沙市商业文明百年进化史博物馆。 以裕湘纱厂为例,湖南省副省长张剑飞强调,每栋建筑从诞生之日起就经历着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如何保护和利用它们,考量着我们的智慧。因为它承载着长沙乃至湖南极为厚重的历史。 ■王小保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景观所所长 ■文/三湘华声全媒体 记者 王铭俊 图/记者 童迪 对话 柳肃:审美艺术教育不能缺位 都市周末:在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来自哪里? 柳肃:最困难的就是城市的保护,特别是一整片古城区的保护,这一般会遇到利益争夺。 政府卖地的模式,井字形的四条路,井字形中间一大块地卖出去,一口吃成个胖子。如果中间有古建筑,那就完蛋了。你要真有保护意识的话,这里有古建筑,我就划出来,这块地不卖了,我就划旁边的小块卖。老建筑孤零零的一栋放在那里,也不是好的保护和利用办法。 都市周末:所以您提出,不以GDP作为政府考核的单一指标? 柳肃:如果中央能够下一个指示,考核地方政府,不仅看你的经济发展,还要考核你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对地方生态环境的保护,那就对了。 中国文化,破坏了就没有了。环境、生态,破坏了就会损坏人们的健康,包括你自己。当然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看到这个问题了,环境问题他已经注意到了,也提出不以GDP论英雄。 都市周末:您认为关于古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利用,公众的自觉意识该如何养成? 柳肃:这有关公众的素质问题。要慢慢地教育,要大力开展人文素质和审美艺术的教育。这一点我们国家是做得最差的。我们的教育过去只注重数理化。我知道中小学里面,一有什么事情,就砍音乐、美术课程。砍掉了,还不够,就砍体育。 这样培养的人不是全面的人,是有缺陷的。今天,一些国人的素质低,很大程度上是不懂审美,没有审美观。 声音 4月19日,湖南省建筑师学会的三十位会员,赴浏阳考察湘东民居。考察途中,建筑师们向本报记者阐述了他们对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不能停留在某个建筑物上 我们要保护的是整个街区,保护整个街区周边原有的生态环境。一些不可移动文物被异地保护,只是保护了一个躯壳,但其原有的风貌、地形地貌、文化都不存在了,异地保护有何意义? 长沙“山水州城”集于一体的城市特色是不可复制的。我们已经把最好的资源用在房地产上面了。现阶段,可以做的努力在城市规划层面。城市的土地、生态资源需要重新摸底,结合生态、人文、城市发展等状况重新规划。 ■殷昆仑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我们为什么提倡 尊重建筑的原真性? 中国的许多城市已经同质化,中国的建筑多是“麦当劳式”的,中国的造城运动建造了大量的单一建筑。 以名人故居为例。非常多的名人故居定位于群众公园,这无疑是一个败笔。 此次考察浏阳一位名人的故居,它原本拥有非常生态化、非常优美的田园景色,做故居还原时,就应当将其田园、自然风貌保护好,这远比现在建花园,造假山,迁移其邻居要有意义得多。 记者手记 建筑里的乡愁 □王铭俊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愁是什么?是舌尖上的火辣辣,是小街巷里少年的打闹、老人的安坐,是沿街叫卖的浓浓市井味道,也是古建筑的屹立和伴随。 曾经,我们穿过古老的街巷寻访城市的公馆,踏上木地板,听年代的声响,想很久以前的生活。现在,不少公馆大门紧锁,有的成为民居但破旧失修。更糟糕的,我们还没走完,它们已经走远、消逝。 一轮轮的城市开发和老城改造,被拆去的砖瓦带来了千篇一律的新建筑,带来了同质化严重的城市风貌,也带走了个性,带走了传统和文化,更带走了很多人的城市记忆和归宿感。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到2020年,要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大兴土木的过程又将来袭,城市的发展和古建筑存留之间的博弈还将持续。城市里留给我们的历史遗存不多了,但愿这一次开发,不会由“千城一面”扩展到“万村一面”。 摸清城镇历史遗存的家底,改善原住民的生活,唯有如此,古老街巷才能更好地规划和保留。当它们被保护,被利用,重新焕发个性和生气,才算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乡愁也才完整。 [来源:华声在线][作者: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7 18:58 , Processed in 0.0945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