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清明旧俗

2008-7-26 07:3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79| 评论: 0|原作者: 刘钦武|来自: 星辰在线

   天气转暖,长沙地区旧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之说,可见四五十年前长沙清明节时气温远低于今日。

    那时,清明节如出现在农历二月,长沙老农认为,要迟下禾种;如在三月应早下种,农谚谓:“二月清明迟下种,三月清明早下泥”。夏秋作物在清明也应及早播种,农谚谓:“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同时家畜要及早配种,鱼苗由小池移入大塘。

    老农于清明日插杨柳以卜水旱,如插柳后下雨则春夏有大水。妇女于此日亦常插嫩柳于发鬓,谓可避邪防老,民谣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农村妇孺摘嫩蒿叶、夏枯草、地菜子捣碎和米粉做粑粑吃,俗称“吃青”,吃“艾叶子粑粑”,有“清明吃了青,走路一身轻”之说。

    清明前后,城乡居民下乡春游,旧称“踏青”、“寻春”(见图一)。此俗唐时已有,杜甫所作《清明》诗就曾记录下长沙古城官民出城过河春游盛状。清末著名的辛亥女杰、“鉴湖女侠”秋瑾女士17岁左右在长沙居住时,也曾作有关于“踏青”的诗词数首,其中一诗写道:“西郊也为踏青来,携手花间笑语才。昨日卿经贾傅宅,今朝侬上定王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前后更是下乡扫墓的时节,长沙之地向有“前三后七”之说,即清明前三天后七天是清明扫墓期。扫墓,长沙俗称“挂坟”,浏阳则谓“挂山”(见图二)。扫墓时要铲除坟台杂草,插上“挂山条子”,并以三牲酒醴之属或其他替代品祭奠,以表“慎终追远,怀念先人”之情。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每到清明节,各单位职工和学校师生集体到烈士公园、杨开慧故居、雷锋纪念馆等革命纪念地追悼革命先烈,蔚然成风。

   清明前后,长沙地区常有寒流风暴过境,发生在农历二月上旬的叫“土地暴”,发生在农历二月十九日前后的叫“观音暴”,风暴准确程度不会超过四天或提早三天,俗云:“前三后四”。家民塞好塘涵,准备蓄水。

    清明前后,浸种育秧,旧时陋俗不准妇女翻晒谷种,严禁孕妇和经期妇女进入浸种场地。乡土中国,靠天吃饭,人往往不敌自然,乃以偏见敌之,遂成陋俗。浸种育秧程序如下:谷种经温水浸泡1小时后,用木桶或箩筐催芽。过去催芽过程一般由有经验的老农主持,由老农手测温度,解放后,改用温度计,防止“烧苞”和“不来热气”。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 12:44 , Processed in 0.09275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