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花鼓戏的流派

2008-7-26 07: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19| 评论: 0|原作者: 屈日中|来自: 星辰在线

    由于地域声腔以及民俗乡音等方面差异,长沙花鼓戏分益阳路、西湖路、宁乡路、醴潭路、长沙路五种,均以长沙官话为统一的舞台语言,各有代表性剧目和音乐声腔。

    益阳路流行于益阳、桃江一带,主要唱腔有“益阳川调”和“八同牌子”,多演《雪梅教子》、《磨房产子》等正剧和悲剧;西湖路流行于南县、安乡一带,也以川调、打锣腔为主,剧目有《刘海戏金蟾》、《贫富上寿》等;宁乡路流行于宁乡、安化一带,有“宁乡正调”、“宁乡双川调”,主要剧目有《讨学钱》、《书房调叔》筹;醴潭路流行于醴陵、湘潭等县,以“川调”为主,长于《装疯吵嫁》、《小姑贤》等生活喜剧;长沙路流行于长沙县及城郊,以民歌和丝弦见长,因被当局禁演,艺人便出入茶楼酒肆或轮船码头为听众清唱,俗称“排街戏”。在上世纪40年代后期,长沙路的艺人为了让花鼓戏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进入省会戏曲舞台,曾冲破官方禁令,主动接西湖、宁乡等各路花鼓戏来长沙,与各路流派同台演出,相互切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间小戏。但剧种艺术水平的全面提高和成熟则是在建国以后。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 13:20 , Processed in 0.14027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